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为什么很多六堡老茶入口比新茶还难喝?

为什么很多六堡老茶入口比新茶还难喝?

2019-03-28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为什么很多六堡老茶入口比新茶还难喝?

无论生茶还是熟茶,六堡茶的老茶都不便宜,谁喝谁知道。但是,有很多老茶入口比新茶还难喝,为什么?

笔者曾跟数个“高手”研习,且看他们怎么说。

“本人第一次喝一款30年的老茶,第一口茶还没有入口,就闻到一股放了几十年的麻布味,根本喝不下去,那怎么办,总不能扔掉吧。剩下来的茶随便放到醒茶罐,上周拿出来喝,麻布味没了,茶很甜,还出淡淡的茶氲,一共泡了十泡,直到喝不下了。”

“我家里有款茶,自己放了10年,买的时候,陈化年份也有10年,一直没有留意,搬家的时候才发现。之后拿出来喝,一股旧人民币味很恶心,倒掉。后来放到醒茶罐,三个月后,泡了一壶,没有那种旧人民币味道,陈香,很明显的陈香,之后回甘悠长,满口生甜。”

作为一个资深的六堡茶爱好者,你不会不知道,品饮不经过醒茶处理的六堡老茶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香气涣散,味道沉闷,严重者还会出现锁喉,而这仅仅是因为茶没醒好造成的。因此,把老茶醒好自然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而必要的环节,今天六堡茶之家就来教大家怎么醒六堡老茶。

先来复习一下醒茶的根本目的:即通过改变茶的存储方式,唤醒茶质,凝聚茶香,将茶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直接一点无非就是去除杂味、仓味,让六堡茶从陈化中醒来,还原本真面目。

具体要怎么做呢?有以下几个步骤:

1、拆箩,将茶分解成散茶

存放在原大箩筐里的六堡茶,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茶体都是比较紧结的,开茶时我们要借助螺丝刀、水果刀或不锈钢钢钎等坚硬的金属物撬开,使之松动。

接着用手慢慢把茶拨开,这里之所以用“拨”,而不用”掰”,是因为年代久远的茶比较松,轻轻摇动就很容易将茶拨动开来。在保持条索完整的前提下,分解得越小越好,但也不要太碎了,过碎的茶不但容易堵塞壶口,还会因茶汁释放过快而影响冲泡时茶汤滋味和浓度的稳定性。

为什么很多六堡老茶入口比新茶还难喝?

▲钢钎撬茶

为什么很多六堡老茶入口比新茶还难喝?

▲茶针解茶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天气情况,当空气中相对湿度高于70%的时候,如梅雨季节或持续阴天有雨,最好不要解茶,防止被解散的茶又重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摊开放置,吹散仓味、杂味

方法是将拨散的茶叶摊开置于干净、阴凉处通风数日,具体时间视茶品状况而定。

对于干仓存放的茶品只需3-7天左右即可,而入仓(湿仓)茶则可延长至10天或1个月,以闻干茶仓味不明显为止。

由于这一阶段是茶最容易沾染杂味的时候,要注意环境不可有异味,也不可受到日晒或长时间灯光照射,可以在茶叶上盖上棉纸或牛皮纸来避免影响。

3、入罐聚香

经过第2步后,就可以把茶放入紫砂罐或者不上釉的土陶罐里了。当然,不是罐子也没关系,用无异味的干净纸盒、纸袋也是可以的。

选择紫砂罐和土陶罐,只是因为它们具有隔热性、避光性和透气性,茶处在这种环境中茶质和香气更能快速凝聚。如果是放在上了釉的罐子,醒茶的效果会明显差很多。

但就我们的经验,无釉土陶罐,普通的紫砂罐,跟用顶级好泥的紫砂罐,在醒茶方面,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为什么很多六堡老茶入口比新茶还难喝?

▲紫砂罐

为什么很多六堡老茶入口比新茶还难喝?

▲不上釉的土陶罐

为什么很多六堡老茶入口比新茶还难喝?

▲将茶入罐

有茶友会问到新的醒茶罐怎么处理?

做法是:用清水先把罐子里外清洗干净,然后倒入茶水浸泡,每日换一至两次水,反复一星期;接着放在阴凉处晾干,待罐子完全干透,投入干茶渣(置茶量至少是罐容量的1/3,当然越多越好)盖上盖子闷放2~3周就可以用来装茶了。

这里干茶渣的作用是吸附新罐的土味和其他异杂味,若找不到干茶渣,改用干净的竹炭也是可以的。

4、醒多久才合适?

做茶的时候强调看茶做茶,醒茶的时候也是一样,要看茶本身,越是老的茶醒茶的时间就长,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有可能。

所以,在醒茶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我们从罐子里取些茶出来试试,看是茶否已经醒好。

如果感觉涩味重、苦味不易化去,仓味明显,这时的茶还需要一定的“唤醒”时间。而“醒“好的茶会因为茶性被激活,产生饱满、厚重的香气与口感,且令人愉悦。

失败的老茶是“咸鱼”,但不会“咸鱼返生”,原料、工艺及仓储任一环节导致了品质的转变,没有奇迹出现,这种茶无论多少年都不能喝;而优秀的老茶是“鲤鱼”,通过醒茶等手段可以让茶“鲤鱼翻身”而一跃龙门,让老茶有了意外的惊喜。

以上的方法只是对我们经验的综合梳理,许多高段茶友,可能还会有自己的独门秘方,效果也许更好,你的醒茶方法是怎么样的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为什么很多六堡老茶入口比新茶还难喝?

▲40年老茶

最后,说些题外话:

笔者曾经做过实验,分别用盖碗和紫砂壶冲泡同一款40年的老六堡。结果,盖碗冲泡出来的茶,香气滋味……唉~实在难以描述,而紫砂壶泡出来的却别具韵味。

所以,要喝到一款六堡老茶的真味,醒茶,器具,手法缺一不可,关于器具和手法,下期我们会邀请一位资深六堡藏家亲手示范,敬请期待。(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仓储分为干仓、湿仓、港仓介绍

普洱茶的仓储分为干仓、湿仓、港仓介绍

 

 

普洱茶的干仓、湿仓、港仓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的问题,很多茶友还是不怎么明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干仓、湿仓、港仓,以后大家购买普洱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回事。

 

湿仓 

 

  湿仓是一种加速普洱茶转化的捷径催熟法,将普洱茶放在一个潮湿又高温的环境里让其加快发酵,湿仓没有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科学的控制,所以出来的茶很多有比较浓重的仓味儿,存放不好的湿仓茶甚至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发现有霉变的茶是不能喝的。

 

港仓 

 

  港仓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叫法,也是最容易忽悠人的叫法,为啥这样说呢?一般的掌柜会解释港仓是放在香港仓储的茶,其实,说白了,港仓也是一种普洱茶的催熟方法(加速普洱生茶转化),只是比湿仓要技术含量高些,口感好,存放合理不会滋生有害菌。港仓其实也是一种湿仓,只是将温度湿度控制的很好,可以将生茶逐步一点一点催化,最后出厂是让人感觉新生茶转化成老茶的速度很快。同理,大马仓大多也都是一样。

 

  香港1970年代兴起了技术仓,取代了长时间的自然仓储。通过入仓及退仓的手段,使茶品经过五六年达到当地人习惯的口感,提前上市销售。香港这种做仓方法,是有严格操作步骤的技术活。但这种做仓方法,虽然加速了茶陈化进程,却对普洱茶的内质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经过入仓的茶也会变得不那么干净。

 

  早期香港有刚入行的茶商因不懂入仓技术,就没有对茶品进行做仓处理,保留到现在反而成就了干仓XX青。也有人尝试瓦房仓储,防空洞仓储,海边仓储……云南还有人去元江仓储,以为在高温高湿的地方就会藏出好的普洱茶,但效果呢?之所以有五花八门的仓储,首要原因是没有理解仓储的核心要素。

 

普洱茶的仓储分为干仓、湿仓、港仓介绍

 

 

干仓  

 

  比较简单的理解就是自然存放的茶,不用任何手段,自然存放自然发酵的茶都可以叫干仓茶。但中国地大,各个地方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自然存放的同一款的茶,几年后转化的程度都会不一样。

 

  现在中国的普洱茶绝大多数集中在云南、广东、台湾、上海、北京等地区,其中广东、台湾气候湿润,常年温度较高,因此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速度会快很多,另一方面,云南、上海、北京地区常年温度平均较低,湿度也低,所以存放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会慢一些。

 

  按照经验,在有一张绵纸包装下的同一款普洱,放在北方地区或云南地区10年相当于放广州4年!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主要就是温度+湿度。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发酵只有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湿度的条件下才会发生,云南气温常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北方地区夏天热,但一年也就只有3-4个月是夏天,其他时候温度也低,所以这里的普洱茶转化的相当慢。

 

  当然,影响普洱转化的条件也有其他,包括仓库环境、包装、所以说普洱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茶就是这个道理,但还是那句话,再好的茶也是要喝的,只要是自己感觉好的茶就是好茶,至于其他条件,根据个人情况有所选择吧!

 

未入仓茶

 

  定义相对于入仓茶,没有刻意加湿、加温、不通风、添加其他药剂或物质,随自然四季变化,自然储存于人类可以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此为未入仓茶。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茶品即使存放于湿度稍高环境(如两广、福建、台湾一带),只要不经过刻意高湿、高温、不通风环境,不容易出现入仓茶锁喉感与仓味。

 

“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hecha_zu  为广大茶友分享更多茶资讯

 

普洱茶的仓储分为干仓、湿仓、港仓介绍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hecha_zu  为广大茶友分享更多茶资讯

 

普洱茶的仓储分为干仓、湿仓、港仓介绍

 

 

一口昂贵的槟榔香

一口昂贵的槟榔香

几乎走遍梧州市区了,还是没能找到记忆中的槟榔香。

六堡茶是产自广西梧州的名茶,也受到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在中国茶叶的体系中自有其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如果用探索、梳理脉络,而非纯“饮品”的视角来看,六堡茶还是颇具争议的。这个争议关系到对其特色“槟榔香”的认识分歧,也触及本次选制产品的根本设定。

众说纷纭

关于六堡茶槟榔香的说法很多,有人说是六堡茶茶树品种的味道,有人说是六堡镇的地域香,有人说是茶汤落喉之后的清凉感,也有人说是梧州茶厂特有的木板仓的味道,更有人说是六堡茶毛料在渥堆之后所产生的味道。然而,走了几个厂子,除了梧州茶厂有一款名为“槟榔香”的产品比较接近我的理解之外,其他的或是木质香,或是老茶转化出的参香,或是渥堆所留下来的堆味,这些所谓的“槟榔香”似乎都不太槟榔。

我没有吃过槟榔,但我外公有一片槟榔园。每次回去探望外公时,总能在空气中闻到阵阵的“槟榔香”。尤其是槟榔花开时,那种似花、似木,又带有些清凉感的香气更是明显。因此,我对“槟榔园”的香气还是比较熟悉的。而多年前我所感受到的六堡茶的“槟榔香”,确实就是槟榔园那种清新、清凉又令人舒服的味道。可惜之后再遇见的所谓“六堡茶”,大多与普洱茶熟茶或是其它黑茶没太多差异了。

不知是不是品种、工艺都变了,那种典型的槟榔香在今日的梧州似乎也属难寻难觅的味道了。

六堡茶的工业革命

梧州是西江运输线的中转站,位处珠江流域的上游,在清末民初便是茶叶的产销重镇。六堡茶顺着水路直下广州通向港澳或东南亚,深受当时海外华侨的青睐。二十世纪初,中国茶叶的外销市场逐渐为印度茶所抢占,而六堡茶反而因为有习惯了其独特口感的港澳及东南亚的消费群体,在外销低靡的情况下一枝独秀。

那时候的六堡茶,还是遵循着古老的黑茶制作技术,在炒青之后,经初揉、渥堆发酵、复揉、干燥等工序而形成品质,也有采取蒸气杀青后将茶填入竹篾内用脚踩踏揉捻、发酵再烘干者。撇开制作方式上的细微差异不论,那时候的六堡还如同普洱茶生茶一般,不进行湿水渥堆。

上世纪五十年代,梧州茶厂开始进行改革,先后引进了云南大叶种和湖南、福建等地的茶树进行品种改良,以提高鲜叶产量。品种“改良”的同时也伴随着工艺“改良”,茶厂开始采取湿水渥堆的方式,透过湿热作用迫使茶青内含物质转化,在降低苦涩感的同时,也帮助弱化各个品种独立的特性,将之杂糅、调和成一个口感,以满足茶叶产量及质量标准化、规格化的产品要求,同时完成工业化生产的时代任务。

了解了这段变革的历史之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六堡茶典型的槟榔香难以寻找了。茶是农产品,离不开产地、品种、工艺三个要素,只要其中一个稍有改变,成茶的香气、滋味,乃至于茶叶的整体气质必然随之发生变化。而在这场六堡茶的“工业革命”或“技术革新”浪潮的推波助澜之下,工艺变了、品种变了,鉴别品质的话语权也随之递移。典型的“槟榔香”似也不复存在,然“槟榔香”三个字却十分幸运地保留了下来。后人不明究理,生搬硬套,将各种六堡茶的滋味统称为“槟榔香”,反让“槟榔香”蒙受深深的误解。

寻寻觅觅槟榔香

离开梧州,进入六堡,终于撞见了带有典型槟榔香的六堡茶,其槟榔园的香气十分清晰、浓郁、贯穿首尾。主人黄利华说:这是他进驻茶厂以来所压制的第一批茶,所选用的茶青原料是六堡茶的原始品种苍梧群体种,鲜叶经杀青、揉捻、轻渥堆后直接压饼干燥,不再进行第二次的湿水渥堆,成茶至今已紧压陈化了12年。

传统六堡茶的渥堆仅仅只是将揉捻后带有水分的茶叶堆放在一起,使之轻微发酵,与将茶叶大堆加水、透过湿热反应迫使茶质转变的工序不同,因而保留下苍梧群体种的品种香气——槟榔香。采用这样的工序,年份较新的六堡或许仍然带有一定的苦涩感,但经过时间的陈化,黑茶的后发酵持续进行,慢慢可以转化出越发醇和的口感。然而,经过了工艺改革之后的再一次湿水渥堆,虽则可以加速其发酵、迅速去除苦涩,让汤感趋转醇和,却牺牲了苍梧群体中所独有的特殊香气。没有了槟榔香的六堡,自然不易和别的黑茶类,尤其是熟普,有明显的区分,辨识度也降低了。

现正值茶树开花的季节,走入苍梧群体种的生态茶园,处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茶花香气,这种香味有些类似槟榔花,如果再浓郁数倍,便与六堡茶典型的槟榔香十分相似了。走了一趟茶园,细品几款由苍梧群体种做成的六堡茶生茶,果然都带有相同调性的槟榔香,只是随着陈化年份和型态不同,香气有轻有重罢了。

标准茶样是靠脚找出来的。这次在茶厂试了许多样品,大概可以总结出六堡茶槟榔香的几项成因:

首先,原料是产自六堡、纯正的苍梧群体种茶树鲜叶;

其次,要依照传统的初制工艺精工细作,不经湿水渥堆(或者轻微地湿水渥堆)弱化其品种特征;

第三,在紧压陈化的状态下,比散放更利于转化出醇厚的汤感及浓郁的槟榔香。

或许,放诸一百年前,典型槟榔香的六堡茶比比皆是,而经历生产技术革新之后的今日,槟榔香反而十分难得了。即便是口感样本库还算丰富的我,也只是第二次感受到如此浓郁的槟榔香。如果问我日后三联生活爱茶是否会推出这款典型槟榔香的产品,只能说,这槟榔香的造价实在是有些高昂……(

黑茶深厚的陈韵

近年来,煮茶之风盛行了起来。当冲泡已经不足以表现出某一款茶的风味时,就可以考虑煮茶了。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煮饮的,关键就是看煮出来是否比泡出来更好喝。

绿茶,保鲜保绿不宜煮

绿茶,尤其是高级绿茶,通常采用最细嫩的芽叶制作,太高的水温容易把茶烫坏,会造成绿色的芽叶和汤色会变暗,鲜度降低,滋味变苦。

冲泡绿茶,重在表现其鲜爽甘甜的特质,水温一般在80-90℃,用玻璃杯或盖碗,不宜高温冲泡,更不适合煮茶。

红茶,适合煮茶调饮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因为发酵程度高,高温冲泡如果没有控制好时间很容易产生酸涩味,反而掩盖了红茶原有的清甜,所以,红茶也是不适合煮的。

如果要煮红茶的话,一般会做调饮茶,如红茶加入一些干花、牛奶等。煮茶让红茶滋味更加浓郁,虽然难免有一些酸味、苦涩,但会被牛奶、糖等所掩盖,而且滋味更融合浓醇。

乌龙茶,新茶宜泡老茶宜煮

乌龙茶香气是最突出的,具有丰富的花果香和恰到好处的焙火香,喝起来很有韵味。

新乌龙茶一般不煮,沸水快速冲泡更能激发它的高香和甜韵,煮茶容易闷出熟气,破坏茶本身的鲜爽感,因此不建议煮饮。

老乌龙茶像陈年铁观音、陈年岩茶等,青涩味已经褪去,滋味特点也变得更加平稳,冲泡几次过后,可以再煮一煮,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味道。

白茶,嫩茶宜泡老茶宜煮

白茶因采摘嫩度不同而一般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银针和牡丹用泡茶法更合适,且温度不能过高,更不适合煮茶;而寿眉冲泡可用沸水。

当白茶经过几年的存放以后,各种内含物质发生了转化,原来清鲜的风味慢慢转变成陈醇,用煮茶的方法更能凸显其韵味。

老白茶可以直接煮,也可以泡过之后再煮,只不过煮的时间不一样而已,可根据自己喜好的浓度来调整。

黑茶,最适合煮饮的茶类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其采用的原料比较粗老,且加工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堆积发酵,故而陈香浓郁,滋味醇厚,茶汤多呈深褐色。

黑茶也可以冲泡,但煮茶更能体现黑茶醇厚的风味。

煮黑茶适合用陶壶,陶制品良好的吸附性可消除一些茶叶发酵和存放时形成的杂味,使黑茶的陈香更为突出。此外,陶质茶具的粗犷、大气搭配黑茶,淳朴凝重,更符合黑茶深厚的陈韵。

除了常规的茶类,像小青柑、陈皮茶、红枣、桂圆等也是非常适合煮饮的。

煮茶能持续保持高温,煮出来更加浓郁香醇。除了单独煮饮,还可以适当搭配一些牛奶、红糖、姜片等等,也有不一样的体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