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黑茶鼻祖之源——渠江镇

黑茶鼻祖之源——渠江镇

2019-03-28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黑茶鼻祖之源——渠江镇

渠江发源于雪峰山余脉的安化县和溆浦县,经渠江镇流入安化境内,全长约230公里,最终汇入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资江。

渠江镇因渠江贯穿全境而得名,当地以茶旅休闲业、生态农业、畜牧水产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中尤以茶产业享誉古今,当地人世世代代以种茶、采茶、卖茶为生。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渠江薄片”已成为远销各地的名茶。这样一条普通的河流,这样一个普通的小镇,因为渠江薄片载入史册且名播四海。

千年宝地

自古以来,渠江镇就是安化优质茶叶的重要产地,相传黑茶鼻祖——渠江薄片即产于此。在有史料的记载中,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渠江薄片”茶是迄今发现有记载的最早的黑茶产品,至今已享誉千年,被视为是黑茶中最古老尊贵的茶品。

民间相传汉代名臣张良好茶,谢官后云游天下,后带领众弟子在位于雪峰山余脉的安化渠江神吉山张家冲隐居修道。虽在深山清修,但张良仍以天下苍生为念。当他看到山下瘟疫肆虐,生灵涂炭,便用当地的茶叶炼成圆状的茶片,救治乡民,乡民感其恩德,称茶片为“张良薄片”,百姓皆做此茶纪念先贤,常饮终生无疾。渠江茶因此名声大振,后被称为渠江薄片。

古今多部文献和书籍中有关于渠江薄片的记载,唐代(856年)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宫廷饮食的书)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录安化黑茶的历史古籍,该书写道:“潭州茶、阳团茶、渠江薄片茶……以多为贵。”“渠江薄片,已运销湖北江陵、襄樊一带,进长安。”这说明“渠江薄片”是贡茶,当地有个“皇茶村”,也被认为是贡茶产地的佐证。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二年(935年)毛文锡所著《茶谱》中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潭邵之间的渠江,指的就是现今于新化县、安化县、溆浦县交界处的渠江水系,据此可以确定渠江薄片的原产地在渠江流域。据宋代吴淑的《茶赋》所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可见,渠江薄片宋时已被列为全国茶苑中的名品。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昔贤所称,大约谓唐人尚茶,茶品益众,有渠江之薄片,会稽之日铸,皆产茶有名者”。时至今日,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施海根主编的《中国名茶图谱》、阮浩耕主编的《中国名茶品鉴》都对“渠江茶”作了详尽的记载。

大有可为

1.优越地理气候环境造就茶叶上乘品质

渠江镇位于湖南省安化县西南部,雪峰山东伸余脉东段,资水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山地占82%,云雾缭绕,万山沟壑,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6.2℃-17.6℃,无霜天275天,日照1335.8小时,为茶叶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场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渠江茶品质上乘的主要原因。

渠江两岸高山连绵,云雾缥缈,峰石奇异,加上土壤多生“烂石”(世界独有的冰碛岩),有机质丰富,适宜茶叶生长,成就了渠江茶“雾镇千树茶,云可万壑葱,香飘千万里,味酽一杯中”的绝妙品质。这里的芽茶因花青素含量高而呈紫色,等到三叶一新方可转绿;茶叶茶多酚含量高者达30%以上,硒的含量是全国平均值的二倍,为适度富硒茶,保健功能强大。蜀国文学家毛文锡所著《茶谱》:“渠江薄片,其色如铁,且芳香异常”。史料关于茶香的记载可谓多多,可用“异常”形容茶香的仅见于渠江薄片,现代科技研究表明,茶叶特异香味物质主要为九至十碳的饱和醛,“芳香异常”说明这里的茶叶九至十碳的饱和醛含量高。

2.良好的产业基础为茶业振兴提供有利条件

在渠江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茶产业经营者的努力和村民的参与,渠江镇的茶产业建设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共有上万亩茶园基地,其中原生态野荒茶园2000多亩,新式生态茶园8000多亩,且茶园基地主要分布在海拔500-800米的地区,该区域的茶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具有优势。

近年来,渠江镇茶叶生产加工有了结构性的调整,由原来的单纯加工初制黑毛茶发展为精深加工,在生产加工渠江薄片和“三尖、三砖、一花卷”等优质黑茶产品的同时,传统的绿茶红茶在加工工艺上皆有发展创新。目前已有茶叶加工企业13家,其中毛茶加工厂10家,精加工厂3家,其中渠之源茶业有限公司快速发展成为地方茶叶龙头企业。渠之源茶业于2012年成立,已成长为一家专业从事茶业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和茶文化发掘与传播于一体的现代茶叶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年产毛茶15万公斤,生产以渠江薄片为主的高档成品黑茶30余吨,年产值近2千万元。公司拥有高山有机茶园3000余亩,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的张家山、火箭山、横阳界。

良好的产业效益使茶农种茶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家户户屋前屋后都是翠绿的茶园,茶产业从事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渠江镇的茶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3.丰富的优质旅游资源展现茶旅一体发展前景

渠江镇倚靠柘溪国家森林公园,雪峰湖湿地公园自然风光带,是革命先驱刘炎列士故乡和红二六军团长征渡江纪念地,还有茶祖文化万佛塔、连里茶马古亭、桃坪村神吉张家冲神仙屋场、王爷界王爷庙、连里古枫庙等十余处与渠江薄片黑茶起源有关的名胜古迹,是茶叶爱好者生态旅游的首选。

万佛塔是渠江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也是渠江皇家薄片茶祖文化塔。整座塔以特制青砖构筑,九级八面,高约五十四米,形体高大,气势雄伟。其外在形式层次分明,塔身逐层向上内收,堪称古塔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穹庐式圈顶。塔顶盖铁瓦,层檐面盖小青瓦,飞檐翘角,四周八个斗角悬八只铜铃,风吹铃响,清音远闻。

黑茶故里渠江镇隐藏着许多历史悠久的茶亭,它们将安化的水系和山川连接在一起,这些廊桥、茶亭组成的驿道,把安化黑茶输送到遥远的游牧地区。渠江镇现有南关桥茶亭(距今有190多年历史)、牛颈坳茶亭、杉树坳茶亭(民国19年建)、大塘风雨桥亭(光绪20年建)、夫溪风雨桥亭(道光20年建)、大林风雨桥亭(道光30年建)、歇树坳风雨桥亭(光绪18年建)……这一座座古茶亭虽经风雨沧桑,依然风貌依旧,横跨溪滩的廊桥,孤立山坳的茶亭仍是村民避暑纳凉的去处,那悠扬的马铃似乎仍萦绕在茶亭古色古香的梁柱之上,余音袅袅。

美好前景

渠江镇的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弘扬历史文化,整合渠江镇优质的茶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全面发展茶产业,带动渠江镇的整体发展。

4.党政领导重视

镇党委书记阳锋表示,渠江黑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卓越的产业优势。要整合渠江优质的茶资源和旅游资源走“产量+质量+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路线,要通过茶旅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利用渠江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渠江茶旅一体化特色旅游小镇。

镇长高怀望提出,对渠江薄片这一历史品牌的挖掘,既是产业的发展又是文化的传承。渠江茶产业发展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品牌和传统工艺,以市场为导向,品质为根本,用心做好茶,加强对渠江薄片的宣传力度,助推产业发展。希望渠江茶企能够孜孜以求,立志让历史名茶“渠江薄片”重现昔日辉煌,为安化黑茶产业做出更加显著的贡献。

主管茶产业的镇党委委员、政协联工委主任、常务副镇长邓长军,原是马路镇分管茶产业工作的领导,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措施落实使马路镇茶产业得到显著提升,打造了“云台大叶”这一知名品牌。邓长军指出,渠江茶产业发展要严抓产品质量,加大对渠江薄片系列黑茶的研发力度,让茶商茶友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把渠江薄片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产值和效益。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完善现阶段的经营模式,以茶产业带动渠江镇地方经济发展。茶是健康饮品,要致力于打造生态环保的有机观光茶园,加大茶产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力度,生产让消费者放心的茶饮品。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渠江茶产业发展单靠一个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坚持政府牵头、企业抱团的发展策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渠江薄片黑茶产业园,做大做强渠江茶产业。

5.发展思路清晰

一是树立黑茶鼻祖之源品牌形象。渠江茶产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优化茶类结构,扎实推进茶叶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和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着力培育“渠江薄片”这一公共品牌。深入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创建、宣传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打造优势品牌、培育驰名商标,全面推行茶叶品牌化经营,加强“渠江薄片”品牌宣传推介,进一步稳固黑茶鼻祖“渠江薄片”的中心地位。

二是建设渠江薄片黑茶产业园。为更好发展渠江黑茶产业,渠江镇政府规划了渠江薄片黑茶产业园,计划以渠之源茶业新建生产基地为切入点,坚持“扩基地、提品质、强品牌”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并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强力推进渠江薄片黑茶产业园建设,使渠江茶产业迅速复兴和发展,进一步提升渠江茶产业发展水平,打造集黑茶加工、茶文化展示、旅游、商业、文化多功能于一体的黑茶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渠江镇茶产业标志性工程。

三是打造茶旅一体化特色旅游小镇。渠江镇不光有誉满九州的渠江薄片,还有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今后一段时间,渠江镇将紧紧抓住茶旅文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打造以万佛塔和渠江薄片为中心的旅游品牌,突出登宝塔、拜佛祖、品黑茶、促养生、享村韵的主题,潜心打造茶旅一体化特色旅游小镇。

6.工作措施有力

加大对茶农茶企的培训力度。要加大对茶农茶企的技术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新型职业茶农,确保生产标准质量,利用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提升广大茶农、茶企茶叶加工水平,增加茶叶附加值,辐射带动全镇茶叶加工水平的有效提升,增加茶叶产量,拓展茶叶加工类型,提升茶叶产值,增加茶叶收入,助推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渠江镇做大做强茶产业奠定基础。

坚持“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农户分散经营联结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用统一的标准组织生产,切实解决分户生产标准不一致或不按标准组织生产的问题,建设并扩大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扩大示范区效果,将茶叶标准化生产的有效经验转化到其他农业产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逐步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和茶农收入稳步增长实现双赢。

坚持企业抱团发展。集中茶叶优势资源打造精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最大利用,增强企业联合体的综合实力,合力衔接大市场承接大订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强强联合模式,打造地域品牌,全面提升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产业整体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渠江镇茶产业将一直坚持使用本地原料,传统加工工艺的制茶理念,在严格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适时改进各个加工流程中的细节,生产道地的渠江黑茶。坚持茶产业清洁化,对茶园的选择与种植,茶叶加工、以及茶叶包装、销售、贮藏等各环节实现全过程清洁化。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广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加快茶叶清洁化生产的建设步伐,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清洁化程度,树立渠江茶产品原生态高品质的良好形象。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在确保渠江黑茶原料品质优良、原汁原味、原产地的基础上,着力保护挖掘渠江薄片古老工艺,同时融合现代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研发具有功能性、保健性的渠江薄片系列黑茶新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全方位宣传推广。巩固传统媒体、开拓互联网新媒体等形式。策划茶事活动,举办渠江黑茶宣传推广会,不断引领宣传热点,把握茶叶舆论宣传的主导权,增强宣传工作影响力。把环境塑造作为宣传渠江黑茶产业形象的前沿阵地,以有形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做好形象直观的渠江薄片黑茶主题宣传。逐步构建渠江薄片黑茶文化的理论体系,引导文艺工作者立足渠江特色,创作具有渠江特色的茶文化精品,弘扬渠江黑茶文化。

渠江镇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渠江薄片”,渠江薄片的余香,激励后人,引领渠江各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渠江薄片”必将焕发新的活力,写下更加光辉灿烂的篇章。

有用+10
分享

安化黑茶学校正式挂牌开班

安化黑茶学校正式挂牌开班

 

  红网安化站12月14日讯(通讯员 廖麓山)12月13日上午,绿荫掩映中的县教师进修学校彩旗猎猎,车水马龙。宽敞明亮的大礼堂鲜花簇拥,座无虚席。全国第一家黑茶学校——安化黑茶学校在这里正式挂牌,首期学员正式开班。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院长李觅路,市教育局纪检组长、副局长肖光球,县委书记谢寿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晓跃,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玲,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志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多庆,县政协副主席张一鸣,县副处级干部、县茶业协会会长吴章安等领导出席庆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伯怡主持庆典。

安化黑茶学校正式挂牌开班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全场肃立,安化黑茶学校揭牌仪式暨开班庆典隆重启幕。

  县教育局局长王煜辉致辞。他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底蕴深厚的梅山文化,赋予了安化黑茶独一无二的保健功效和无穷魅力,深得国内外茶人喜爱。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将其纳入“3+2”发展战略,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打造。安化黑茶的异军突起,引起了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指示安化建立一所专门的黑茶学校,以培养黑茶产业技术人才,弘扬安化黑茶文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成立安化黑茶学校,旨在培养黑茶种植、制作、营销、研发和黑茶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进一步推广新理念、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黑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他表示,安化黑茶学校将致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安化黑茶人才培养培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文化推广中心。

  肖光球宣读了市教育局《关于同意安化县成立安化黑茶学校的批复》,并希望安化黑茶学校根据安化黑茶产业发展需要,切实加强安化黑茶专业建设,切实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社强代表安化茶业届,对安化黑茶学校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这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对安化茶叶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安化茶业届既应该也必须积极支持安化黑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李觅路对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成就和成功做法表示高度赞赏。他说,安化黑茶独特的保健功效、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了人们饮用的新宠和收藏的珍品。安化有胆识,也有能力把这一产业发展好。安化黑茶学校的成立,为茶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员们应该借此传承好黑茶文化、发展好黑茶产业。他表示,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将利用其人才和资源优势,大力支持安化黑茶学校的发展。

安化黑茶学校正式挂牌开班

 

  李晓跃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和县政协,对安化黑茶学校的成立和开班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3+2”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茶产业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茶园基地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快速提升,“安化黑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本土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任务繁重,给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安化黑茶学校的创办,顺时顺势,对促进安化黑茶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最近,“安化黑茶”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一件大喜事。但我们更应该感到是一种责任,在基地建设、产品质量和营销等各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对此,他提出了三点要求和希望。一是安化黑茶学校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教学培养计划,以弘扬黑茶文化为重点,按照“面向市场,服务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市场化道路和产训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大设施设备和师资投入,致力打造成为全国黑茶人才的摇篮,为黑茶产业发展培训大批优秀人才,积极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能走向全国和世界。二是各茶叶企业要紧紧围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打造企业文化,不断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输送,坚决确保产品质量。同时,要以此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三是要鼓励和吸引安化有识之士走进安化黑茶学校,积极投身安化黑茶事业,推动安化黑茶事业健康发展。

  最后,李觅路、肖光球、谢寿保、林玲共同为安化黑茶学校揭牌,正式宣布安化黑茶学校成立。

安化黑茶学校正式挂牌开班

 

  据了解,安化黑茶学校首期招收的两个茶艺培训班和专业班,共有80名学员。

  县职教中心成员单位、县茶业协会、县内各知名茶叶企业负责人,各乡镇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县职业中专班子成员和担任安化黑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以及安化黑茶学校首期学员参加了今天的庆典。

安化黑茶学校正式挂牌开班

《安化黑茶》书正式发行

湖南省第一本写县域茶叶的专著《安化黑茶》正式出版发行,作者:伍湘安

湖南黑茶网提供此书购买,详情请查看:

http://www.hunanheicha.com/category.php?id=11

《安化黑茶》一书由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志敏、肖力争审稿,著名茶叶专家于观亭、施兆鹏、刘祖生题词,由湖南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道沐、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曹文成等作序,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长达40多万字,对安化黑茶的起源、产地、茶行的兴起、茶马古道的由来,万里茶路源起以及晋、陕、甘等地茶商带来的晋陕文化与梅山文化的融合等都进行了理性的论证,对“安化黑茶”传统的制茶工艺和茶文化、茶历史进行了详实的记述,系统地概括、总结了安化黑茶的发展史,是目前湖南省茶叶界写县域茶叶的第一本专著。这本书的正式出版发行,不仅为安化县乃至湖南省茶产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且对促进安化茶产业的发展,为打造“中国 安化黑茶”品牌,共同创造“安化黑茶”的美好明天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更加权威的黑茶书籍,本站将继续收集!

黑茶源头之雅安藏茶发展历史

雅安藏茶历史悠久,已有1300年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乌茶、大茶、边茶、南边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边销茶、藏茶等名称。黑茶源头雅安藏茶也称南路边茶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经过32种古法制成,而且由于持续发酵的原因,所以极具收藏价值,她是古茶类中收藏值最高的茶种。让我们来看看雅安藏茶发展历史

在唐代《西藏政教鉴附录》中提到:“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唐宋以来,朝廷先后设立“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在这段时间迅速发展。

明代嘉靖年间,陕西泾阳商帮陆续来雅安投身边茶行业。他们的资金雄厚、经商有道,从明到清先后创办了10余家茶号,经营规模很快超过当地川帮,每年认“引”数额占雅安全部的三分之二。

雅安藏茶生产明朝以前为分散加工,朝廷统一收购经营。最早藏茶加工企业为有“天兴”、“恒泰”、“聚成”等茶号。清朝允许民间藏茶贸易,私营藏茶企业增多,到清末,雅安等县茶号有200多家。清朝光绪34年,四川官府、茶商、民众同仇敌忾,一致抵制英属印度茶叶侵销西藏,维护祖国统一,在雅安成立“商办藏茶公司筹办处”的义举,意义非常深远清光绪期间为抗击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振兴雅安边茶在藏区的地位,。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强派苛捐杂税,藏商携款私逃,很多茶号倒闭,民国二十四年仅剩30多家。1939年国民政府为垄断边茶经营,筹备在雅安成立“中茶公司西康省分公司”。其后,私营茶号率先联合成立“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包销全部茶引,使名山、邛崃两县茶号倒闭,仅为雅安、天全茶号收购原料,代加工成品茶。

进入新世纪以来,茶叶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雅安市茶叶行业多家企业充分认识到仅仅“边销”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供求的需要,提出了“边茶内销”、“藏茶共饮”的发展思路。

以上就是雅安藏茶的发展历史,藏茶品“红、浓、陈、醇”,包含近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约700种香气化合物,无机物也相当丰富,是青藏高原各族同胞“一日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