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雀舌是什么茶

武夷岩茶雀舌是什么茶

提问者:海洋8提问时间:2019-10-06
已采纳

知道雀舌的人不多,而知道雀舌与大红袍有着血缘关系的人,估计更少。雀舌,无论绿茶或岩茶,皆可见之。刘禹锡曾有诗云:“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而宋朝的沈括也在《梦溪笔谈》中谈到,“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武夷岩茶雀舌是什么茶?在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之中,雀舌是其中的一个名丛。翻阅文字记载,在罗盛财所著的收录了70个武夷岩茶名丛的《武夷岩茶名丛录》中有如此表述:雀舌,原产九龙窠,二十世纪80年代初,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株有性后代中选育而成。从这个描述中,可见雀舌与母树大红袍有着浓厚的情缘。从老茶人听闻母树大红袍中有一棵为雀舌

2000年,武夷岩茶市场正处低谷。当时大红袍景区九龙窠,仅有两株雀舌,随时都可能因天灾人祸而绝种。于是,有茶商在自己的茶山上扦插试种。尝试着做了雀舌,没想到市场反应出奇的好,多位茶人“闻香而来”。当时肉桂、水仙茶的市场价不过每斤二三十元,但雀舌的价格却超过了150元。

都说武夷山是茶树的“品种王国”,山内生长着世代留传的菜茶,经长期自然杂交,演变出许多优良单株,如历史上著名的“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半天妖、水金龟)和肉桂等等。单单武夷岩茶,品种就已繁多,茶农称有上千个品种。

武夷岩茶雀舌是什么茶?而这其中的雀舌的滋味,满满的幽香且有淡淡的清甜。这一个冬日,有雨绵绵,季节的寒冷里,给自己泡一杯茶,雀舌的幽远之气,与此时的环境非常契合。

回答者:爱茶艺回答时间:2019-10-07
有用+10
分享

武夷岩茶——武夷岩茶价格多少?都哪些品牌?

武夷岩茶属于什么茶


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系,说到乌龙茶大家或许都会想到铁观音,没错了,这2种茶在乌龙茶界可谓是分庭抗礼,不分伯仲。

武夷岩茶是汉族传统名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因为生长的地区特殊,才有了武夷岩茶的名称。

说起岩茶的品质,当真是独特。它既有绿茶之清香,又有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岩茶不仅品质独特,就连长相也很可爱。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

光是岩茶的香气,就有很多种,大致分为:花香、果香、蜜香。

说完香气,就要说说这岩茶的品种了。据不完全统计,这岩茶的名称和品种不下百种,有很多种类已经喝不到了,这些名字也只能在书上被看到,当真有些遗憾了。

武夷岩茶价格多少

品种

特级(元/斤)

一级(元/斤)

二级(元/斤)

三级(元/斤)

大红袍

1000-10000

600-2000

200-800

 

肉桂

1000-10000

600-2000

200-800

 

水仙

600-6000

300-1000

100-500

80-160

名丛(小品种)

 

 

 

 

>


究其实,某类茶价格高低的形成,不单纯是茶类本身的物理性状和感官指标决定的,更深层次的,是其价值累积过程中,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综合形成的结果,有偶然的一面,也有必然的一面。武夷山水间一壶茶,自古有“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秉具岩骨花香之胜”的盛誉。武夷茶贵,贵在这一方得天独厚的山水,更贵在从茶中体会到生命与其俱在的尊严。

武夷岩茶都哪些品牌


目前武夷岩茶比较出名的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武夷岩茶的泡法步骤

冲泡所需用具:小剪刀一把、烧水壶、白瓷盖碗、茶海、茶夹、品茗杯等

  • 茶具:110毫升左右白瓷盖碗
  • 投茶量:8克(一泡袋)
  • 冲泡用茶:龙头洞水仙
  • 用水:三江正牌
  • 水温:100℃


步骤

第一步:烫壶温杯

在正式冲泡前,先将所有茶具烫洗一遍,目的是为了祛除异味,同时方便闻干茶香。

第二步:投茶

如果大家用的是泡袋装好的岩茶,一定要事先准备好一把小剪刀。

冲泡时剪开泡袋,别粗鲁用手撕,否则容易破坏条索的完整性。散茶,则用家庭克秤称取8克岩茶。

而后倒入干茶,干度达标的岩茶,投入盖碗后,叮叮作响,声音清脆。

第三步:闻干茶香

投茶后,即刻盖上盖子,上下轻轻摇晃两下,而后揭开一个小缝,闻干茶香。

第四步:注水

泡岩茶,注水方式是关键,正确方式是用环壁注水的方式。

环壁注水,可让每一根条索充分浸润在水中,参与滋味释放。

关于为什么要使用环壁注水,答案都藏在这儿→你还在用这种方式冲泡岩茶吗?大错特错!

第五步:出水

前四冲冲泡,请大家使用快出水的方式,这是水仙冲泡的核心操作。

所谓快出水,即注水、盖上盖子、倒出茶汤,整个过程5秒完成。

水仙在制作时,有揉捻的步骤。

揉捻,致使细胞壁破裂,细胞内液溢出,附着在茶叶表面。

经过炭焙后,这些内在物质牢牢固定。在冲泡时,沸水会使这些物质脱落,剥离。

同时,茶叶表面的通道被打开,参与滋味释放。

此时出汤,一定要快,若是动作太慢,内在的物质释放过多,茶汤味道太浓,反倒让人觉得茶汤味道不好。

从第五冲之后,若是觉得汤水滋味稍淡,可适当坐杯。

第六步:分茶

完成前五步,倒出茶汤,就能享受水仙的甘醇口感。

至此,正岩水仙的冲泡教程结束。

岩茶冲泡,万变不离其宗,要让手中的茶能展示最美好的状态,请掌握3个诀窍。

  • 第一,白瓷盖碗冲泡
  • 第二,沸水泡茶
  • 第三,快出水

武夷岩茶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武夷岩茶以“香、清、甘、活”吸引人。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林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莱的寓意好吗武夷岩茶有哪些-黑茶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莱的寓意好吗 武夷岩茶有哪些-黑茶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黑茶的源头到底在哪里?黑茶,作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必需饮品,其生产和销售一直受到我国历史上各朝政府的严格控制。解放后武夷岩茶有哪些,特别是79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旧的体制不断打破,边销茶可以自由流通和贸易,黑茶文化才得以在各地自由传播。边疆地区司空见惯的黑茶,在内地消费市场好像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一样,古老的黑茶却成为近年来茶业界的新话题,人们在接受黑茶的品饮价值的同时也不断的探求黑茶的来历。黑茶的源头在茶行业颇具争议,各个产区各执一词,各个流派竞相说法,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广西,云南,都有黑茶源头之说。据史料记载和现实考证,茶马古道就有五六条之多。黑茶源头到底在哪里?这成了茶叶行业众说纷纭,也常说常新的话题。纵观我国茶叶历史发展和地缘优势来讲,笔者比较支持黑茶源头在四川雅安的说法。

一、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发展历史,就是我国中原文化不断向南方扩展的结果。



顾炎武曾经指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即认为中国的饮茶,自秦统一巴蜀之后才慢慢传播开来。也就是说,,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为业的。这一说法,已为现在绝大多数学者认同。西汉成帝时王褒的《童约》内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表明西汉时成都一带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武阳”这类的茶叶市场。西汉时期吴理真在四川雅安蒙顶山上种茶煮茶,已成为我国茶叶发展历史上公认的茶叶驯化种植第一人。可见,在我国历史上茶叶生产、消费最为兴盛的唐宋之前,巴蜀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秦统一中国后,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而向东南方向传播,并成为各朝高门豪族的时尚爱好。西晋南渡后,北方豪门聚集建康(南京),也将北方豪门的崇茶之风带到了南方,长江中下游一带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至唐朝,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成为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到了宋朝,由于我国气候由暖转寒,茶业重心进一步由东向南发展,使南方气候温暖地区,逐步取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主要的生产区域。宋朝时期,茶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叶种植区域,也已经基本与现在的茶叶生产区域相符合了。

好茶叶有哪些二、黑茶源于经年累月的运输,与运送更为快捷、保护更为严格,时间要求更高的贡茶相比,黑茶源于大规模运输的边销茶,已为大多数学者认可。

黑茶,在我国六大茶类里,属于后发酵茶,因其成品呈黑色,故名黑茶。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源于十六世纪,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字样:明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上奏云“商茶低劣,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但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

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宋以来,,朝廷先后实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等“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今天全)、黎(今汉源)、雅(今雨城)抵朵甘、乌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宋熙宁七年在雅设茶马司,位于今雅安市名山县新店,其遗址是我国至今为止唯一可考的茶马司遗址。

现代黑茶定义有两碧螺春是红茶还是绿茶个关键点:一是后发酵,二是黑毛茶,黑毛茶做成的成品才呈黑色。从历史起源来说,均源于藏茶。

历史传说,黑茶是在进贡或边销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运输,运输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运到目的地,茶叶颜色呈黑色,泡开后口感更加醇厚甘甜,因此人们把这种茶称为黑茶。从历史上看,四川是最早种植、发展茶叶的地区,茶业十分兴旺发达,从区域来看,四川靠近藏区,按古代的交通运输全靠人力和畜力,边销茶一直是由官府控制,就近开发肯定是首选。最早的茶马互市是在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建于赤岭(今青海湖东岸日月山)。茶马交易的茶是从绿茶开始的,当时茶马交易茶的集散地为四川雅安和陕西的汉中,由雅安出发人背马驮抵达西藏至少有2~3个月的路程,当时由于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茶又被晒干,这种干、湿互变过程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导致了发酵,产生了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茶品,因此“黑茶是马背上形成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久之,人们就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增加一道渥堆工序,于是就产生了黑茶。(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黑毛料的制作,最初源于政府对边销茶的控制。由于千百年来茶叶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控制边疆少数民族的重要物资,雅安以西便是藏区,有很多地方也适合种植茶叶,历代统治阶级为了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从开始的“绿茶”交易演变到后来的发酵茶交易,一代比一代禁令更加严明。“1947年出版的《康藏史地大纲》上说'明太祖知茶足以制番夷,又定茶发,较之宋尤为严密','令诸近州县,严私茶之禁,重通番之刑,以制边夷'。

统治者不但在边茶生产上课以重税,垄断经营权,限制其销量,而且严格禁止藏区种植茶叶,绝对不准茶苗和茶种子带入藏区,如果违禁致死罪,就连茶叶中夹带的茶种子也要被蒸熟,使其不能发芽,如果茶籽未蒸熟,一旦发现也要致罪。”(见李红兵2007年版《四川南路边茶》第70页)。一般说来所有禁令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防范得尤珍本堂桑黄茶为严格,四川茶叶产区离藏区和其他西部地区距离最近,官府实施禁令力度更强。在这个过程中,四川制茶的人发现绿毛茶要加工为蒸压团茶的半成品,要经过20多天的湿堆才能变黑,达到官府的标准,于是湿堆的基础上,加上蒸压发酵,就形成了黑毛茶的制法,史称“乌茶”。

其实茶叶技术的发展从来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坊间传说,1972年昆明茶厂遵照某中央首长的指示,要求加快普洱茶的陈化速度,委派吴启英先生和邹炳良先生到广东学习发水制茶的工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多少年后形成了一个人们普遍接受和喜爱的茶叶种类---普洱熟茶。

而湖南黑茶,是由于当时政府对边销茶的严格控制,四川茶叶供不应求,茶叶价格十分昂贵,而当时禁止境内私贩湖茶。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于是湖南黑茶转道陕西,反而导致了湖南黑茶在十六世纪末期的逐渐兴起。

黑茶目前成为绿茶、红茶之后,成为产量第三大的茶类。在我国历史上,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黑茶(六堡茶)主要用于出口,四川黑茶(藏茶)、湖南黑茶、湖北黑茶(青砖)、陕西黑茶(停产)主要用于边销。黑茶在稳定我国边疆,对外交流方面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其悠久的历史,使之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如今,黑茶由于后发酵“越陈越香”而形成的特殊品饮价值与收藏投资价值,使各类黑茶均成为内地消费者投资收藏与消费品饮的新宠。其实探求历史源泉争论谁是正宗并没有什么意义。面对新的消费者和新的消费需求,提高品质,加大品牌传播,扩大市场才是正道,毕竟,消费者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