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探寻吓煞人香碧螺春

探寻吓煞人香碧螺春

2018-03-22 访问量: 193 茶礼仪网

  沿着烟波浩渺的太湖边上行走,环绕洞庭东山岛转悠一圈,雕花楼、紫金庵、轩辕宫,这些均是洞庭山上的知名建筑。而在西南端杨湾石桥边的东北方,那里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的发源地,这个享誉盛名,曾经被列为贡茶的名茶碧螺春茶在以前有着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吓煞人香”。

探寻吓煞人香碧螺春

  从上湾村口往里直行,经古灵源寺遗址到达山麓。但见山坡上,山坞里,有不少茶园掩映在茂密的丛林中。顺着崎岖的小径往上攀缘,不时见到许多坟茔,一些墓碑前还遗留着祭奠品。但有个别明显是“无主”的,坟前一片孤清,有些凄凉。不由心里默念:“晚辈问茶到此,有惊扰处,请请见谅则个。”同时,又感怀于岛上先民有幸埋骨茶山,与碧螺春奇茗为伴,岂非长眠也风雅?

  跨过山涧,上了一条比较宽阔的黄泥土路,曲折迂回片刻,遇见采茶下山的几位大婶。问及碧螺峰确切所在,大婶遥指远处山脊一小亭:“那里就是碧螺峰。”圣地已在眼前,心里一阵欣喜。

  出行问茶前,特意带上了《太湖茶俗》,因为该书不仅叙述了碧螺春茶事,还刊载了一张东山“碧螺峰”图片。可到了实地,才发现实际情况与想象的颇有出入。其实,所谓的“碧螺峰”并非突兀而起的山峰,亦非悬崖峭壁,而是处于山峦连绵间的垭口位置,或者说是山梁、山岭,大致的方位为后山白豸岭响水涧石桥之东。

  这是一座砂岩山,漫山遍布茶树,中间伫立有茶亭,内悬匾额一块,上书行草“碧螺亭”三字,落款为“甲申沈鹏(北京名书家)”及印鉴,是2004年落成的。

  紧邻碧螺亭基座西南,有大片裸露的山岩,旁边有一株杨梅树。其中最大的那块岩石上,镌刻着一行竖写的楷书大字——碧螺峰,落款亦隐约可辨:“康熙三十八年四月”。但从书法角度研判,“碧螺峰”三字与康熙传世墨迹大相径庭,落款亦不合旧时文法规矩,印章内容更是匪夷所思,竟然用上了帝王经眼字画的“康熙御览之宝”,可谓大悖常理。由此,亦让涉猎书画篆刻的笔者心生疑窦。

  巧遇两位采茶娘子,当即向其中一人讨教,答案是:据其祖父说,大约在数十年前,村里集体开垦山地植茶时,便已发现有刻字的山岩。

  据文献载,明正德年间,宰相王鏊(东山人)曾题“碧螺峰”于此坡。明末清初的吴伟业在《如梦令》里写道:“镇日莺愁燕懒,遍地落红谁管?睡起热沉香,小饮碧螺春碗。帘卷,帘卷,一任柳丝风软。”可见在康熙命名故事之前,就已有“碧螺春”一名。其后,陆廷灿《续茶经》引《随见录》则云:“洞庭山有茶,微似岕(长兴罗岕茶)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通过上面所说,不难发现,碧螺春在明代时期就已经非常有名。由此推测,关于康熙皇帝提笔御赐“吓煞人香”为“碧螺春”的时候,视乎有一点附会的意思在里面,并且,适逢康熙皇帝当时正处于第三次南巡,于是便将康熙帝赐名碧螺春这一事件神化了的意味。不过,无论怎样,这也是丰富了碧螺春的茶文化,又何乐而不为呢!(编辑:liyicheng)

有用+10
分享

冲泡碧螺春以上投法为佳

冲泡碧螺春以上投法为佳

来源:九茗茶茶叶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7日

碧螺春品质清新宜人,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以产于江苏省洞庭东西两山的碧螺春为佳。要品味一杯具有浓醇香韵的洞庭碧螺春,冲泡方法是关键。

 

 

1、温杯:将开水倒入茶杯中(茶杯一玻璃杯为佳),以达到清洁茶具的目的。

 

2、凉水:冲泡碧螺春最适宜的温度为75-80度,因此应将将沸水倒人公道杯,静置几分钟达到降温的目的。

 

3、冲水:冲泡碧螺春用上投法为佳,因此先将把公道杯中的水冲至直筒杯的七分满。

碧螺春的历史及故事传说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的历史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人们赞道:“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洞庭碧螺独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为它生长在果园之中,并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养。其他碧螺春是没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气和青叶气。

碧螺春的传说故事

关于碧螺春,除了历史典故,还有一段有点悲伤的传说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叫碧螺,她就住在西洞庭山上。东洞庭山则住着一个名叫阿祥的小伙子,与西洞庭山隔水相望。阿祥每次打鱼都会经过西洞庭山,听到碧螺姑娘动听的歌声,看见她在湖边结网,不知不觉爱上了她。

可是太湖中却出现了一条恶龙,不仅要求太湖人们为它烧香,还要每年送一对童男童女给它,并且还指定要碧螺姑娘做她的妻子。否则,它会刮恶风下大雨,让太湖房子催倒、渔船被掀翻。勇敢的阿祥与恶龙搏斗,最终他把恶龙杀死了,可是自己却因流血过多而昏迷过去。

乡亲们把阿祥抬回来了,碧螺姑娘出于对阿祥的感激,亲自照料他。可是阿祥的身体还是一天天恶化下去,碧螺就到处寻找草药。有一天,她发现了一棵长得特别好的小茶树,并看见茶树周围有许多暗红色的血迹,她知道那是阿祥的血滋润了这棵茶树。她开始细心照料这棵茶树,还用嘴含一遍芽苞以免它冻坏。当茶树长出了嫩叶,她采下几片嫩芽泡在开水里给阿祥喝。水米不进的阿祥闻到醇正而清爽的茶香,顿时精神一振,喝了下去,恢复了一点元气,能伸腿伸手了。碧螺姑娘高兴极了,她把茶树上的茶叶全部采了下来,用一张薄纸裹住,放在胸前,用身体的热气暖干这些茶叶,然后用手轻轻搓揉,泡茶给阿祥喝。当阿祥把这些茶喝了之后,恢复了健康。

可是这个故事是悲伤的,阿祥虽然好了,碧螺姑娘一天天憔悴下去了。原来,她的元气全凝聚在嫩叶上了。当嫩叶被阿祥喝完,她的元气已经无法恢复了。当姑娘死后,悲痛欲绝的阿祥把她葬在了洞庭山,人们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以此纪念碧螺姑娘。

碧螺春不仅外形特别,卷曲像螺,鲜爽生津,还有着历史典故和动人的传说故事,意味深长。

苏州环太湖似天然碧螺春大茶馆


碧螺飘香时,苏州洞庭东西山碧螺春茶园里“无处不飞翠”,太湖沿线密布的各种茶坊、茶园和“茶舫”里开始人气剧增,采茶、赏茶、品茶、买茶,以碧螺春茶为主题的“茶文化之旅”火爆开场,环太湖地区俨然成了一个天然的“大茶馆”。

细雨蒙蒙中,在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之一的东山镇雨花胜境茶园内,千名“碧螺姑娘”背着勾篮,穿梭于茶树间,采撷新绿,形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

茶园外三步一茶室,五步一茶坊,太湖沿线密布各种茶坊、茶园,古尚锦茶坊、水月坞茶园、涵村坞茶园、金龙茶坊、沙滩山茶舫每个茶社内都是人头攒动,来自日本的100名游客饶有兴趣地品茶,佐藤先生说,他们一大早就从上海赶来,为了就是抢先喝一杯极品的“明前茶”。尽管价格不菲,但和佐藤先生一样,冲着极品而来的不在少数。

环太湖地区遍布着很多历史人文景观和生态休闲胜地,如陆巷古村、雕花楼、明月湾景区、缥缈峰等,高明的苏州吴中人买了茶叶买风景,每年碧螺春茶文化节期间,环太湖串珠成链的景色让游客流连忘返,做一天逍遥“茶仙”,令洞庭碧螺春茶乡生态游受追捧。(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