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鉴别>大红袍紫砂壶的鉴别方法

大红袍紫砂壶的鉴别方法

2019-03-17 访问量: 38 茶礼仪网
  大红袍紫砂壶红豔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质感绵密、紧实细緻,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豔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那么大红袍紫砂壶怎样鉴别好坏呢?本节小编就教您绝招!

 

  1、从颜色上分辨

 

  大红袍可归于朱泥紫砂,朱泥壶的泥料颜色是黄色的,烧出来却是红色。而大红袍的泥料颜色天然就是红色,烧出来的红要比朱泥壶更加妖艳。朱泥壶有“泥中贵族”之称,则大红袍更是朱泥中的极品,非常难得。

 

  2、从特征上分辨

 

  大红袍紫砂壶的洁净度较高,泥的断面有结实沉重感,将壶盖与壶体口拿出触碰时,可听到铿镪之金属声,用手指弹扣,能听到声音清脆,音有共振。

 

  3、从材质上分辨

 

  大红袍泥胚含有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颜色变化极大,呈现红中带紫。平时养壶易现“包浆”之美,红润艳丽。

 

  4、从产地上分辨

 

  大红袍紫砂壶产地比较著名的地方是丁山赵庄山、黄石黄岩心。此地泥红艳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很受鸿运当头之意,是其它产地无以伦比的。

 

  5、从泥性上分辨

 

  大红袍的产地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也高,其张力较低,收缩比例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不易掌握。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具有泥中极品之称。

 

  6、从制作上分辨

 

  大红袍壶烧制时易起节皱、开裂、变型、窑温度低时则偏黄,高时变形起泡,成品率低。古代多用于增添红泥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

 

  特别提醒:历来紫砂壶有按人定价之说,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市场上有诸多赝品,选购时要多加小心。购买紫砂壶前,一定要多多学习紫砂文化,才能买到好的物品。

有用+10
分享

武夷山大红袍的故事

  武夷山大红袍这个大名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你知道武夷山大红袍的来历吗?但凡是名茶,民间总是流传着不少动人的传说,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这名茶武夷山大红袍背后的故事吧!

  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武夷山“大红袍”,都禁不住垂涎三尺。“大红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极为稀少的产量,成为茶中之王。

武夷山大红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贵在稀贵。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6株为正宗,据载它们的树龄已逾340多年。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

  不过正宗的武夷山大红袍相当稀少,每年不过数百克,基本上在市面上无法寻找到其踪影,所以也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而打着武夷山大红袍的幌子,大多数都只是滥竽充数。

亿元责任险保六株大红袍武夷茶王创中国名茶保额之最

日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武夷山市支公司与武夷山市政府近日正式签订合同,以产品责任保险的方式承保武夷之王6株大红袍母树,承保方负责投保方因产品质量造成消费者或用户的人身伤害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累计赔偿限额为1亿元整,每次赔偿限额为100万元。据了解,这是中国人保公司在中国十大名茶责任保险中,投下的最大保额。

生长在武夷天心岩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上的6株大红袍母树,两旁岩壁矗立,日照不长,气温稳定,更奇妙的是岩上终年有涓涓细泉从岩顶滴落,滋润茶树,随水而落的还有枯叶、苔藓等植物腐烂而形成的有机物,不断为大红袍补充养分,使大红袍在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环境中生长,品质超群;加上传统精湛的加工技术,更使大红袍韵味独特,驰名中外。6株大红袍母树,年产约1公斤茶叶,自古以来就是贡品,可谓价值连城,在去年11月的广州茶会上,创下了20克茶叶拍卖18万元的天价。(熊慎端赵大建)

武夷山大红袍亮相东北茶博会受热捧

“东北茶业因武夷茶的到来,有了新气象,站到新起点。相信,随着两地茶叶贸易实现常态化,武夷茶以及它的文化元素将为东北茶业点燃新亮点、注入新活力。”在第七届东北(沈阳)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中国茶叶流动协会副秘书长、辽宁省茶业协会会长姜竹林如是表示。

18日,第七届东北(沈阳)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正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茶首次亮相展会,赢得了当地茶叶采购商、市民的热烈欢迎,展销反响强烈。

“十年前的沈阳人只喝花茶,在一次茶艺培训中,初次听说武夷岩茶的沈阳市民都认为,岩茶是盐巴做的茶。”武夷山市国为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虞梅方2000年来到沈阳,从事茶艺师培训工作。而今天,她的展位在开馆后1个小时就陆续接待了十几批顾客,光是盛废弃茶汤的茶器就清洗了两次以上。

御岩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天明也是2000年前后从武夷山来到沈阳闯荡的茶人之一。如今,他在这里已拥有9家直销店。为了让武夷岩茶在沈阳接地气,他特地为茶叶换了东北人喜爱的大包装,用锡罐、铁盒包装岩茶、红茶,成为沈阳以及周边地区消费者购买礼品的“老掌柜”。

“虽然,这几年到东北发展武夷山茶人在增加,但我们都深深地感到,单靠一个或几个茶企,茶文化难以聚合传播,不仅不利于东北人了解武夷茶,而且也难以迅速提高武夷茶在东北的市场占有率。”胡天明说,“我们需要一个主心,这就是我们的政府。”

“通过这次展销,今后沈阳、武夷山茶业将实现常态化往来,我们在东北抱团发展有了一个载体。这样的展销,我们期盼了十几年。”虞梅方说。

“对于茶人来说,武夷山这个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是一扇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窗。武夷岩茶的韵味、口感、文化、营养价值,十分适合东北人饮用。再加上,乌龙茶、红茶都发源于此,所以我们致力于为东北人民引入武夷茶的工作已开展了十几年。”辽宁省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玉瀛介绍,东北人最近十几年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才开始接触花茶以外的茶。在六大茶类中,武夷山茶的拼配效果很好,在东北茶市的整体形象也逐年提升,“在辽宁茶业界,武夷山的岩茶、红茶是近年来崛起的新星,必将带热东北茶叶市场。”

采访中,一个来自辽宁本溪的采购团格外引人瞩目。采购商张东升说:“我们一共来了两辆大巴,每辆有59个座位,代表59家企业。与武夷山茶业对接,建立经销平台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

近年来,武夷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组织了一场又一场茶业对外营销活动,足迹遍及华北、华南、华东、东北。今年,武夷山还设专项资金,鼓励茶企参与茶叶推介,对市内展会参展企业一次性补助展位费50%的补助金,对牵头组织10家以上茶企抱团参展的协会、专业合作社给予组织奖5000元。

东北(沈阳)国际茶文化博览会2010年起举办,每年一届,至今已有七年,是立足东北、辐射全国的茶产业、茶文化交流盛会,每年都吸引大量茶人、茶企参加,推动各地茶文化交流,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