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手把手教你冲泡普洱茶老黄片

手把手教你冲泡普洱茶老黄片

2019-03-20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阮福《普洱茶记》中提到:“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天。”这里的“金玉天”,黄而揉捻不成条索,大致就是现在的老黄片。

  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成为晒青毛茶。在毛茶筛拣工序中,为了让茶叶观感更好,会将相对粗老且揉捻不成条的叶片挑拣出来。这些被挑拣出来的茶菁,俗称为“老黄片”。

 

  老黄片的形成,一方面是采摘时过于粗老,普洱茶制作中鲜叶采摘在一芽二、三叶之间,过老就会造成叶片发黄不成条索;另一方面,若是揉捻不到位,条索比较疏松,也会形成黄片。

 

  那个贫穷的年代,好的茶叶主要是为了卖钱,而挑拣出来的老黄片不值几钱,茶农自然留着喝。如今老黄片也能卖个好价钱,但性价比依旧非常高。

 

  老黄片的滋味

 

  别看它粗枝大叶的,滋味却是温文尔雅的:甘甜醇厚、不苦不涩,别有一番老成持重的淡然姿态。若能煮一下,好一点的老黄片,厚、滑,木香、枣香扑鼻。

 

  这是因为老黄片较为粗老,叶片组织厚实,相比嫩叶嫩芽,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较少,多糖类含量较为丰富。

 

  也正因为这样,老黄片对胃的刺激更小,非常温和,利于消食;同时,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具有降血糖的功效。

图为:老黄片叶底

 

  老黄片的冲泡

 

  泡好茶,第一步自然是了解茶性。老黄片叶片,粗老不苦不涩。投茶时,可以稍增加一点投茶量,保证水温,否则滋味就不能够充分得以展现。

  你应该喝到这个味:厚、滑、润、生津如泉涌。

 

  若投茶量稍重些,滋味会比较丰富,偶有梅子香……有人形容此茶大投茶量的茶汤有点像吃“滇橄榄”,一种云南特有的小果子:一入口,厚、滑,口腔迅速收敛,轻轻的酸、涩之后,就是满口生津,持久不散。

  若煮一煮,茶汤厚润醇和,木香、枣香层次丰富。

  这款茶建议这么冲泡:

 

  1、选器布席:主泡器以保温透气的陶制茶具为上,肚大为好,便于茶叶舒展;

 

  2、温杯洁具:提高器皿温度,更好发茶性;

 

  3、投茶:较常规投茶量多些,160ml的柴烧壶,投茶量一般为8克;

 

  4、润茶(即洗茶):温度不必太高,水量以没过茶叶即可;

 

  5、冲泡:水一定要沸腾,注水时可以稍低点,保证水温;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适当延长闷泡时间。

 

  6、煮茶:十泡后,茶味逐渐变淡,将盖碗中的茶叶倒入茶壶中煮之;沸腾后,小火熬煮五分钟,出汤。

  简单粗暴一点,也可以直接投干茶进壶里煮之,但投茶量一定要掌握好,不宜过多;720ML的煮茶壶投5克足矣。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保健作用

  普洱茶的保健作用!长期以来普洱茶深受肯定,具有许多的功效,除了因其茶质优良,止渴提神,还有特殊的药用功效,普洱茶的药理功用古谱早有记载,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性温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变迁,致癌因子无处不在,现代人可说是身处在癌症阴影中,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普洱茶的抗癌作用早就经云南昆明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证实,并在1991年亚太地区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上获得举世认可。

 

茶人微语录|判断普洱茶品质优劣的方法及其要素

茶人微语录|判断普洱茶品质优劣的方法及其要素

本图由南茗佳人提供(掌柜微信:dydy800)

@魏耀欣:#老魏观茶#目前来看整个茶行业的营销,还是处在比较低级、粗放式营销,大多数的茶叶经营者(茶企)并不具备研究消费者的能力,当然也就不能建立起适合消费者的销售渠道,面对线下实体店高昂的成本、线上运营的力不从心,也是万般无奈!

@爱茶笔记:有人说:“懂茶的人多,懂你的人少;喝茶的人多,泡茶的人少;说茶的人多,品茶的人少;噌茶的人多,带茶的人少;买茶的人多,爱茶的人少。”我说:“做一个理智的爱茶人,多听、多看、多喝、多学、少买,喝好了、喝对了、感觉值了,再买。你与茶的缘分,可以一见钟情,更多是日久生情、细水长流。”

@爱茶笔记:从边地茶走向全国乃至更大的范围,地域、人、事件、交织、演变,普洱茶可以说是最复杂、信息量最大的茶,也正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

@普洱杂志社:普洱茶有好有坏,那么普洱茶的品质要怎么判断呢?判断普洱茶品质的因素有哪些呢?

茶人微语录|判断普洱茶品质优劣的方法及其要素

@普洱杂志社:对于吃东西容易上火、容易便秘、容易长痘等属虚火体质的人来说,可以喝生茶或轻度发酵的普洱茶;如果是不习惯那股苦味而喝熟茶,切记泡的时候加点白菊花或蜂蜜,加点荷叶也可以。

@普洱杂志社:#味蕾对品茶的重要性#品鉴茶的滋味主要靠舌头,而味蕾在舌头的各部位分布不均,一般人舌尖对咸味敏感,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涩味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细品,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使茶汤与舌头各个部分充分接触,以便精细而准确的判断茶味。

@高顶古茶:#这些普洱山头茶的特征你知道吗?#【老班章特征】老班章的茶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古树茶特有之香突显,香型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其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

@:#喝普洱茶#在相同水温和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假设以投茶量多浸泡时间短和投茶量少浸泡时间长得到一样颜色深度的两杯茶汤,其品饮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前者由于浸出物在更高的温度下溶出,故香气高而汤感薄,后者则相反,汤感稍厚,香气相对低沉。

@经典普洱公共资讯:普洱茶,作为中国名茶之一,系因其集散地与原产地之一的普洱而得名。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银生茶即为普洱茶的前身,于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普洱本地亦有产茶,但在历史上它主要还是作为普洱茶的集散地而得名。

茶人微语录|判断普洱茶品质优劣的方法及其要素

@茶席设计与茶道美学: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这会提醒我们,在构建茶席的长和宽的平面布局时,要参照一下黄金分割的比例,衡量一下名器具所占的面积与空间上的距离是否得当与协调?茶席上的主要茶器,例如紫砂壶、品杯、匀杯等,其所占的比例和色彩份额,可适当增加权重。

@普洱杂志社:生茶熟茶哪种普洱茶更适合你?生茶,是指茶叶采摘之后未经过人工渥堆发酵,以自然的方式存放,晒青毛茶之后再把茶叶压制,又或者还以散装的形式储存。发酵后的普洱茶含有大量的益菌群,益菌群进入人体后不会对胃产生刺激,而且还能够在胃的表层形成附着膜,所以说长期喝普洱熟茶可以养胃。

@普洱杂志社:#盖碗冲泡茶叶#盖碗冲泡茶叶方法介绍:【操作流程】1、温杯:用开水把准备好的干净的器皿再冲淋一次,一是为了卫生,同时也是给盖碗、公道杯、品茗杯加温。2、投茶:把要冲泡的普洱茶投入盖碗中。投茶量或茶与水的比例关系对整泡茶的影响很大,100cc左右的盖碗我们推荐投茶5-8克左右为宜。

茶人微语录|判断普洱茶品质优劣的方法及其要素

本文由经微博整理发布,仅代表博主观点。

寻找临沧云县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寻找临沧云县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伟大的澜沧江自青藏高原一路奔腾南下,把茶及茶文化的光辉赐予了它中下游的这片广袤的土地,而云县正处于这一中心区域。澜沧江正是世界茶的母亲河,因而“寻问澜沧江”自然也是少不得茶的。

在云县,几乎每个乡镇都能看到野生大茶树的身影。幸福镇大宗山、涌宝镇棠梨树、漫湾镇大丙山都发现了树龄在千年以上的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这充分说明了云县正是世界茶的重要原生地之一。唐代的樊绰在《蛮书》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则史料被很多茶文化学者引用过了。银生城即今天的景东,与云县即一江之隔,今天,生活在澜沧江畔的云县人依然还保留了吃姜茶、糊米茶等的古老饮茶习俗。云县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茶甚至已成为云县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几乎每个云县人都会有一段关于茶的难忘的记忆。

我小时读书的地方叫茶房,这名一听就和茶有关。最早,据说这是大理国皇室制茶的作访,后来转音成了茶房。隔街子不远的树林中就有野生的大茶树。70年代中,我在桥街小学读书的时候,每年勤工俭学的任务就是摘茶果,是在生产队社员摘剩的茶果树上“捡”,那些茶树都是手臂样的粗,要爬到树上才能摘到,我们把好不容易发现的茶果一个个地摘回家,放到太阳下暴晒,不几天,茶果就裂开了,露出里面的籽来。如果实在等不及,就用嘴剥,咬开茶果皮,常会弄得一嘴的苦涩。我们把剥好的茶果交到学校,一斤是0.22元,有一年我爬遍学校四山的茶树,“捡”了50斤茶果交到学校。

我们在一个冬日的上午,排着队挑着茶果到公社的茶果收购站去卖。从桥街到茶房,一路是七公里多,肩膀都磨破了皮,挑一趟可得0.5元。这些茶果后来被送到了遥远的肯尼亚,支援了亚非拉兄弟。很多年后,我在《云县县志》里看到,我们采摘的茶树是清光绪年间,一位茶房绅士从勐库购得的30驮茶籽所繁殖的。因而,那批送到肯尼亚去的茶籽属勐库大叶种茶。这是我个人关于茶的一段难忘的记忆。一晃都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延伸阅读:

澜沧江白莺山茶马古道 漫谈普洱茶的陈韵(2012-03-01) 澜沧江南与江北六大普洱茶山的茶叶的特点(2014-06-25) 澜沧江普洱茶区的特色(2014-06-25) 澜沧江流域普洱茶茶树的特点(2014-06-25) 澜沧江普洱茶区的地理优势(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