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功效>普洱茶与健康:第一章,普洱茶的功效(四)

普洱茶与健康:第一章,普洱茶的功效(四)

2019-03-27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与健康:第一章,普洱茶的功效(四)

陆羽所列举的上述症状与典型肺炎或疑似病例就很接近。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止渴除疫。贵哉茶也。”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把“以茶除疠气”列为茶德之一。茶叶对各种疮、瘘具有良好疗效,内服、外用均可。可配伍银花、甘草等。

7、消食、去油腻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中的消化液的分泌量,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这种功能是建立在其具有“解肥腻”、“下气”等药效基础上的。中医文献中,称其能主治“食积不化”的见于〈本草求真》。记载“去肥腻”功效的有〈檐瀑日记》;记载“饭后饮之可解肥浓”的有《老老恒言》;记载“去腻”的有《东坡杂记》、《茶谱》和〈茶经》;记载“解油腻、牛羊毒”的有〈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去人脂”的有〈本草拾遗》和《食物本草会纂》;记载“解荤腥”的有《饭有十二台说》;记载“去腥腻”的有《瓯江逸志》。用于消食、去油腻时茶量在10克以上。

8、醒酒

《广雅》、《采茶录》、《本草纲目拾遗》和《瓯江逸志》中称茶具有“醒酒”功能。记载茶能“解酒”的文献有〈仁斋直指方》;记载“解酲”的有〈续茶经》;记载茶能治“酒毒”的有《本草图解》和《药材学》;记载“醉饱后饮数杯最宜”的见于食物本草会纂》;记载“解酒食之毒”的见于《仁斋直指方和《本草纲目》。用于醒酒时茶量在10克以上。可配伍葛根花、麦冬等。

9、下气茶的“下气”功效

是指饮茶能够疏通肠胃郁结之气,使人体气机通畅,保持脏腑功能平衡。由于“下气”一词属于中医概念,其与胃之浊气上逆相关,临床功效表现多为消胀、降逆、止嗳呃。此外,文献中称“通利肠胃”、“消胀”、“开郁利气”等也是指“下气”的功效。记载“通利肠胃”者有《竺国纪游》的有新修本草)、《食疗本草三才图会》、《本草经疏〉、《饮膳正要》。记载“消胀”的有在中医文献中记载“下气《续茶经》;记载“消膨胀”的有《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开郁利气”的有《本经逢原》。关于茶的下气功效,相关方剂如《串雅》:“治虫积、虫胀茶叶五钱,青盐一钱,洋糖、棱、雷丸各三钱,为末。将上盐、糖煎好后入三味调匀,每服三钱,白汤送下。不仅茶叶有下气的功效,茶籽也有同样的功效。《本草纲目》载:“上气喘急,时有咳嗽,茶籽、百合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

10、利水普洱利水,这里的“水”,是指体内水湿之邪

所谓“利水",是萘指用淡渗利湿的药物通利小便,使水湿之邪从小便排出。在中药5健文献中从功效角度记载茶能治"小便不通”或“小便不利”的有康《圣济总录》与《药材学》;记载“利水”的有《本草拾遗》和《本草求真)记载“利水道”的有《茶谱》和《茶经》;记载利尿”的有《中药大辞典》和《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利小便的有《神农食经(新修本草)、《干金翼方》、《饮膳正要》和《三才图会》。用于利水时可配伍白花蛇舌草、竹叶等。

11、通便

通便就是通畅大、小便之意。中医文献中从治疗功效角度记载茶能治“二便不利的有本草求真《食疗本草》;记载“刮肠通泄”的有《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记载“利大肠”的有利大小肠的有《本草拾遗》;记载“利二便,通大小肠”的有《中国医学大辞典》用于通便时可配伍少量生首乌、大黄等。

12、治痢

“痢”是中医学的一种病名,古称“滞下”。又因病情不同而有“赤痢”、“白痢”、“赤白痢”、“噤口痢”等名。医学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消炎、杀菌、治痢作用,浓茶汁日服十次,可以洽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记载“止痢”的有〈本经逢原》;记载“合醋治泄痢甚效”的有〈本草别说》;记载茶能“治毒赤白痢”的有日用本草》;记载茶能治“血痢”的有〈本草求真》。治痢,绿茶优于普洱茶。单方即可取效,复方配伍较多的是与生姜同用。〈本草图解》与(《日用本草》均有茶“同姜治痢”的记载;《仁斋直指方》更是强调指出:“姜茶治痢……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宜。”

本文节选自《普洱茶与健康》,

有用+10
分享

为什么说普洱茶能抗衰老

  茶叶中抗衰老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类化合物,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儿茶素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因为具有特殊的立体化学结构,EGCG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至少是维生素C的100多倍,维生素E的25倍,能够保护细胞和DNA不受损害。未经过氧化、发酵的普洱茶抗衰老效果更好。

  普洱茶所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和儿茶素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茶树品种。而这些,都是茶叶中抗衰老的主要成份。值得一提的是,饮用未经氧化、发酵的普洱茶,其效果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这类茶叶保留茶叶中活性成份较多的缘故。

 

  在饮用发酵的熟制普洱茶时,其起活性作用的重要成份是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和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发酵熟制的普洱茶,由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大分子多糖类物质的转化形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加工中期维生素C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成份也是普洱茶在养生健体,延年益寿功效方面优于其他茶类的独特之处。

  长期喝普洱茶的美容功效

 

  1、深层排毒,恢复肌肤健康:普洱茶生津止渴,消暑,解毒,通便。有便秘困扰,大可借助普洱茶,够调节肠胃,恢复正常功能。彻底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口臭问题。

 

  2、摆脱肤色暗沉,肌肤红润有光泽:普洱茶最大的一个功效就是可以降低血脂含量,使血管舒张,从而加速血液循环,解决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肤色暗沉以及各种恼人的斑点,让肌肤红润有光泽。

  3、抗衰老:普洱茶采用大叶茶制造,云南的普洱茶树种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叶品种,丰富的茶多酚帮助肌肤抵抗衰老。也就是说普洱茶具有抗衰老的美容美容作用功效。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维生素C成倍增加,这些物质起到了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4、纤体紧肤:法国巴黎圣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埃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普洱茶作临床试验证明:“云南普洱茶对减少脂类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因此,坚持饮用普洱茶,可以达到减肥、降脂、降压的疗效。

  普洱茶曾被誉为“老人茶”,现在又有了另一种美称叫女人茶。原因是普洱茶可以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机能,保持体内的自然平衡的作用,从而具有美容的作用,所以被称为“女人茶”和“美容茶”。

普洱茶生茶与熟茶哪个贵

  生茶与熟茶都属于普洱茶,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生茶是未发酵茶,那普洱茶生茶贵还是熟茶贵呢?是不是因为熟茶是发酵茶,就比生茶贵呢?下面来看看普洱茶生茶贵还是熟茶贵吧!其实生茶或者熟茶都是要时间的转化才好的才贵的。

 

  普洱茶生茶贵还是熟茶贵,新茶是熟茶比生茶贵,因为新茶熟茶要比生茶多渥堆发酵这一道工序,生产成本高于生茶价格自然会贵,但是同年份同档次的陈年老茶,生茶要远远贵于熟茶,因为老生茶的口味以及体感是老熟茶远远不及的,熟茶只是为了能尽快获得老生茶类似口味而在70年代开发出的一种工艺,所以新熟茶略贵于新生茶,而老生茶远贵于老熟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生茶贵还是熟茶贵,中国茶叶中极具特色的茶类,在目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商品分类上,按产品的特性,有自然分类和学科分类。

 

  自然分类即把未经渥堆发酵加工的晒青毛茶制成品俗称为普洱生茶。学科分类普洱茶是工艺茶,即采用人工发酵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俗称为普洱熟茶。

  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茶。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饮用。

 

  熟茶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质量上乘的熟普,熟普也是值得珍藏的,同样熟普的香味也仍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

  关于普洱茶生茶贵还是熟茶贵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心中已有数了。喝茶是为了健康,所以价格还是其次。
 

(本文仅供参考)
 

普洱茶你能不能喝:普洱茶与虚实冷热

当地仓储茶品适合当地人饮用,这就是说明气候环境对茶品的影响,而转化成适合当地人体质的茶品。

气候、环境、体质三个条件,加上普洱茶生、熟、新、老茶等交叉因素,确实有很复杂的条件,以轻松品茶的角度或许不需在意这么多,但如果以养生或是敏感体质的人,就需要多注意适饮时机。

现代有条件品茶的人,在饮食方面基本上已经是吃太好且不均衡,而不会不足。北方干燥、温差大,肉食多、饮食偏咸;南方温湿,饮食偏甜;以致大抵上来说,南方天候湿热,南方人体质多属寒,北方天候相对于冷,北方人体质多属热。

普洱茶新制生茶偏寒,新制熟茶虚热,老生茶、老熟茶转实温。以上几个条件,配合四季就有不同适饮的茶品。

老生茶、老熟茶属实温,除了特殊体质(实热),基本上任何地方与时间都适合品饮,量也不拘(当然不能太离谱,不然喝水过量都中毒);体质虚寒之人,不适合大量品饮新制生茶,夏天古树茶配合熟茶,冬天则熟茶比例加重。

虚热体质之人,尤其燥热之人(不少昆明人属之)基本上就不太适合喝新制熟茶,以新、老生茶与老熟茶为主。气血二虚之人,基本上只能喝老生、熟茶。实热之人,建议只喝新制古树,或配合少比例老茶。

​至于体质,可以依自己喝茶时肢体感受得知,最好是询问老中医把脉可明确了解。以上,只依寻常虚实冷热来简单区分,茶品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冲突,对身体负面影响很小,不需太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