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茶话乱弹:普洱喝多了,再喝其它茶都没味道?

茶话乱弹:普洱喝多了,再喝其它茶都没味道?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茶话乱弹:普洱喝多了,再喝其它茶都没味道?

来茶店喝茶的朋友说起自己兄弟前些天带了绿茶来,两泡下口,他已觉得索然无味,打算还是换回已经喝惯了的普洱茶来。为什么喝惯了普洱,再喝别的茶就觉得不够给劲儿了?这是一个普遍勾起普洱茶友好奇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既感性又理性的问题。

从感性的层面来说,喝茶的直观体验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味觉,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影响,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从理性的层面,这是由客观存在于茶叶当中的某类化学物质所引起,因此“上瘾一说”从根本而言是由于化学物质的特性而引起的。

茶话乱弹:普洱喝多了,再喝其它茶都没味道?

作为一个工科男,我们先来说点乏味的数据: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内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高达30%以上,是小叶种绿茶含量的三倍还多,这相当于什么?对我们的舌头来说,就像是吃惯了云南小米辣的重口味去吃了个青椒,似乎尝不到什么辣味。

喝惯普洱茶的人,味觉的敏感程度被普洱强劲的茶气俘获了。我们猜想这就是人们喝惯了普洱茶后,喝别的茶没滋味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普洱茶容易导致人茶醉,也是茶多酚含量较多的原因。

茶话乱弹:普洱喝多了,再喝其它茶都没味道?

犹记得第一次上老班章,大概是零几年的时候,我们拿着自己往年做的茶去拍外景。哪个茶区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拍完就撬开在表哥家泡了喝,四五泡下喉,只听表哥兴致不高地说,不怎么好喝。

然后又洋洋得意地说,你们一旦喝惯了老班章,你就上瘾了,舌头变挑剔了,再喝别的茶也都没什么味儿了。当时我喝茶不多,喝着自己带的那茶感觉滋味还是挺足的,就以单纯地以表哥袒护自己的茶来理解了。

茶话乱弹:普洱喝多了,再喝其它茶都没味道?

如今喝茶多了,几乎每天都要跟着试茶,接触的人也多了,大多都是茶龄上了十多年的老茶虫。渐渐意识到的确如表哥所说,当你喝过老班章或是喝惯了老班章,再去喝其他的茶就会觉得没劲儿,对老班章就有一种上瘾的感觉。

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理解,老班章就是两个字,强劲。那种强劲是建立在多个维度上的,就像一个木桶上的每片木板:滋味/风味、体感、香气、汤体、稳定性以及外观条索,老班章强到每块木板都很长,都是一个极高的水准。

茶话乱弹:普洱喝多了,再喝其它茶都没味道?

我们喝老班章的时候,口感是很丰富的,饱满,不干涩也不寡淡。老班章在拥有这些高水准的“木板”的同时,它的协调性、丰富性以及层次感也是普洱茶里极佳的状态。所以我们才会说喝山头茶,喝生茶,喝到老班章的古树纯料,并且在工艺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基本就到达顶峰了。

茶话乱弹:普洱喝多了,再喝其它茶都没味道?

有用+10
分享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有哪些

  因为制作工艺的原因,普洱茶会分为生茶和熟茶。虽然两者同属普洱茶,但是在功效方面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那么,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有哪些?对于两者的区别,我们还是来具体的了解下以下相关内容。

  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之“制作工艺”

 

  生茶制作工艺是指将鲜叶进行萎凋、杀青、揉捻、晒干后成为生散茶(晒青毛茶);将晒青毛茶高温蒸软后放入模具定型,压制成砖、饼、沱的形状,经过烘干或自然晾干后成为紧压茶品。熟茶制作工艺是将晒青毛茶进行人工洒水渥堆发酵成熟散茶,其他工序与生茶一样。

  生茶与熟茶的最大区别,有没有经过“渥堆”发酵

 

  渥堆是熟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艺,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70厘米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普洱茶又分为生茶与熟茶,生茶是未经渥堆发酵的,刺激性比较大;熟茶是经渥堆发酵的,不寒不热。

  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之“外观”

 

  生茶的茶叶以青绿、墨绿色为主,有部分转为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熟茶的茶叶颜色为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是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类似于霉味,发酵轻者有类似龙眼的味道,发酵重者有闷湿的草席味。

  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之“汤色”

 

  生茶的茶汤以黄绿、青黄、金黄色为主,好的陈年生茶的汤色一般橙黄明亮。熟茶发酵度轻者多为栗红色,发酵度重者以暗红色为主。

  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之“口感”

 

  生茶的口感强烈、茶气足、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冲泡,茶汤清香、水甜而薄、略有苦涩味(好的生茶苦能回甘、涩能生津)。文章来自微信号cha567。熟茶浓稠水甜,入口醇厚、绵软,回甘、生津自然,几乎没有苦涩味,新的熟茶有渥堆味或略带水味。

  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之“叶底”

 

  新制生茶的叶底以绿色、黄绿色、暗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把叶条像扭橡皮筋一样扭转,一般会回过来的是好茶。熟茶渥堆发酵度轻的叶底是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度发酵的叶底多呈深褐色或黑色,叶片硬而易碎。

  生茶与熟茶的区别之“功效”

 

  生茶和熟茶同时具有消脂去腻、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

  生茶和熟茶的区别之“适宜人群”

 

  熟茶:熟茶茶性温和,可以降脂,降压,防治动脉硬化,预防便秘,利尿,养胃,适合多数人群,更适合中老年人群及胃寒等人群。

  生茶:生茶富含茶多酚,性属清凉,有清热、消暑、解毒、止渴生津、消食、通便等功效;生茶富含茶多酚,性属清凉,有降脂、清热、消暑、解毒、止渴生津、消食、通便等功效,适合年轻人群,不过生茶的活性成份较多,因此易失眠者、感冒发热者、胃溃疡患者、孕妇不宜饮用。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普洱生茶和熟茶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区别,并且喝普洱茶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看看自己是适合喝生茶还是熟茶,针对性的选择喝茶才会对健康有益。否则喝茶不对是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因此,喝普洱茶要注意选择自己是适合喝生茶还是熟茶。

详解冲泡普洱茶时的沉淀物——茶毫

  一、茶毫的来源

 

  茶毫,也叫茶毛,是茶树新稍上顶芽和嫩叶背面生着的细小茸毛。在同一茶梢上,茸毛的分布以芽上最多,且密而长,其次为幼叶,再次为嫩叶。茶毫不仅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现,而且对茶叶的外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能增进茶汤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头春古树茶叶都有很多茸毛,过了清明时节,到谷雨茶时就没有这么多茸毛了,那时候茶叶价格也掉下来了。所以,茶毫多少是鲜叶细嫩的重要标识之一,茸毛多的芽叶,是幼嫩和优质的;相反茸毛少的其嫩度较低。茶毫的多少及隐显也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茶叶风味品质以及口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入春季时气温回升,叶芽开始萌发,茸毛逐渐生长,到嫩芽长大一些时,茸毛也长到了一定的长度,这时叶片还没有开展,而茸毛密度很大。很多普洱茶采摘时以茶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在制作过程会影响茶毫的外观,使得茶毫看起来更美观。

 

  二、茶毫的特征与茶品的关系

 

  茶毫主要长在茶叶嫩芽的下表皮,它的长度、密度、粗细度、根据茶树品种而不同,色泽也有透亮、银白、金黄之分。随着嫩芽逐渐长大,茶毫也随之逐渐稀疏,以至脱落。茶毫的多少也是区分普洱茶大叶种和小叶种的重要标识之一。

 

  茶叶生长时,茶毫的根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分泌芳香物质,因此茶叶嫩芽上毫毛越多,制作出来的茶叶也更具有香气,茶汤的鲜爽度也会更高。除此之外茶毫内还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影响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成分。

 

  普洱茶生茶的茶毫是最为明显的,特别是以上好的头春茶为原料制作出来的大叶种普洱茶成品,茶毫多,嫩度高,这一类普洱茶生茶,开汤后茶汤内的茶茸较多,茶汤较浑,不明亮,一般要到第四、五泡以后才慢慢变清澈明亮(具体要视茶毫的含量而定);而有一定年份的生茶,经仓储陈化等过程的转变,即便是茶毫多,开汤后茶汤也是非常透亮的。

  茶毫在红茶中的表现更为明显。茶毫多的红茶在冲泡时,茶汤会呈现两种相反的现象。一种是不管茶汤呈什么颜色,但其茶汤清亮或者是明亮,一般在第二、第三泡冲泡时就可以明显的观察得出来;另一种则是茶汤较为浑浊,不清亮,也不透亮,这是好的红茶的一个很特殊的现象,此时即便品质优异的红茶也会在第4-6泡的时候汤浑,茶绒较多,但持续两三泡以后,汤色也会变得明亮。这种红茶在茶汤冷却以后,有时会出现浑浊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专业术语为“冷后浑”,具体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网上搜索一下,已经说得很详尽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熟茶冲泡,不会看到冲泡后茶汤中漂浮很多小绒毛。那这是不是说经过渥堆发酵后的熟茶就没有茶毫了呢?不是。茶毫里面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经过渥堆这一技术过程,使原来的内含物质发生极大变化,转变后,已经不是原来的固体物,已经与叶成为一体,泡出来的是茶叶本身所含的成分,不像新生茶的毛是毛,叶是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茶毫多的茶品嫩度较好。虽然茶毫的多少是评判一款普洱茶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还应结合汤色、叶底、口感、茶感等诸多因素。

品饮普洱茶的技巧

品饮普洱茶的技巧


小口慢饮,口内回转,缓缓咽下。茶汤入口之时,应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间,同时口腔内部肌肉放松,使舌头和上颌触部的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浸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

吞咽时,口腔范围缩小,将茶汤压迫入喉,咽下。在口腔缩小的过程中,舌头底下的茶汤和空气被压迫出来,舌底会有冒泡的感觉,这种现象就叫做“鸣泉”。

而在品饮五六十年陈期普洱茶的时候,茶汤以极为柔和,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底会缓缓生津,仿佛不断涌出细小的泡沫,这种舌下生津的现象,才是真正的舌底鸣泉。

品茶要品出境界,贵在茶好水好之外,还要有一种品茶的好心情,才能凝精聚神地穿透茶的本质,提升到感悟的精神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