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揭晓普洱茶是什么颜色

揭晓普洱茶是什么颜色

提问者:爆漲提问时间:2020-03-18
已采纳

都说普洱茶好,普洱茶功效丰富,那么普洱茶是什么颜色呢?下面就为大家揭晓普洱茶是什么颜色。

新的普洱茶指的是刚制成的普洱茶,外观颜色较绿有白毫,味道浓烈,老的普洱茶指的是陈放较久的普洱茶,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茶叶外观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陈年普洱经过多年持续发醇,普洱茶泡出来的颜色较深,但绝非黑如漆;而新普洱茶的茶汤颜色较淡。老的普洱茶指的是陈放较久的普洱茶,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茶叶外观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普洱茶泡出来的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资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

茶饼中茶叶颜色为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是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类似于霉味,发酵轻者有类似龙眼的味道,发酵重者有闷湿的草席味.

回答者:爱性回答时间:2020-03-18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产地:普洱茶的主要产地有哪些

普洱茶产地优越。产在澜沧江两岸的原始森林中,历史产地在西双版纳州的六大茶山。“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这是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已故茶叶界老前辈马兴先生对普洱茶产地和普洱茶品质的赞颂。

思茅是驰名中外“普洱茶”的主产区,有“茶城”之称。其独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普洱茶的生长提供了优异的自然条件,现在思茅所产茶叶已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普洱县是历史上普洱茶的集散地,被称为“没有冬天的乐土”。 这些优越的气候条件为该区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也为普洱茶化学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好山好水出好茶,云南大叶种茶生长在保山独特的生态环境,保持了茶叶最稳定的性状,使保山成为普洱茶的重要产地。

云南普洱茶的主要产地

(一)古代普洱茶产地: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西双版纳和普洱市一带。

(二)近代普洱茶产地:明清以后,普洱茶产地随着其繁荣而不断扩大,除西双版纳,普洱两地(州)外,临沧、大理、昆明等地也相继成为普洱茶的产地。

(三)现代普洱茶产地

1973年以后,产地扩大至昆明、大理、临沧、红河、德宏,甚至省外和国外。古六大茶山,就西双版纳来说,澜沧江以北的以易武为中心的地区称为"江内",南以佛海为中心的为"江外",江北江南各有六大茶山,虽然传统的江内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倚邦、革登、莽芝、蛮砖、曼撒和攸乐,但江外的布朗、巴达,南糯、景迈古茶山(澜沧县)等地茶产量高于江内,云南其他地区也开始引种茶。

普洱茶的原料必须是云南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茶树的环境在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为佳。普洱茶的产地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这些茶山:南糯山、南峤山、勐宋山、景迈山、布朗山、巴达山、勐海山、倚邦山、邦葳山、易武山、班章山、攸乐山等各地。而被域名为云南古代六大茶山的则是: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蛮砖(曼庄)茶山,攸乐茶山,易武茶山。

为什么不放过普洱茶古纯


  其实这个题目是为了吸引诸位的眼球才搞出来的,觉得受骗的可以先拍砖,然后再看。哈哈。

  古纯顾名思义古树、纯料,满足这两点即可。俺喝普的时间不长,7、8年而已,接触古纯这个词感觉最长也就两三年,喝古纯以各种途径搞来的茶样为主,成沱成饼成斤的基本木有过,因此最没有发言权的是关于古纯的转化。好在清心里面谈古纯的也多是以新茶为主,让俺不至于太过惶恐。

  古纯也是茶叶,好与不好,关键在于是否好喝。这个评判标准与非古纯并无区别。以俺喝过的古纯看,大多数是好喝的,香气、回甘确实比同期的大厂常规茶要好一些,有几款甚至好很多(限于版规,不点名)。这个从常理上也是讲得通的。走地鸡总是比肉食鸡好味些,无公害蔬菜也要比大田菜鲜甜。当然,也有例外,俺喝过的一个澜沧地区的野生古树纯料,刺激到头晕肚疼的程度,简直喝药一样,也许是完全野生未驯化的关系,另当别论。古纯从概念上看更接近绿色无公害饮品的范畴,品质好一些不但应该而且必须。

  虽然如此,俺依然不放过这些古纯。

  最简单的道理,普洱本粗茶。

  一个本来为贩夫走卒、市井百姓作为日用饮品的茶,突然有其中的某一个单元被火箭式的拔高,在完全没有文化底蕴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一个古纯概念,成为少数茶商牟利的工具,这和前些年大行其道的“伪书”何其相似。古纯的产区可以细分成山头,甚至向阳与山阴,树龄可以分为半百、百年甚至千年,时间不但有春茶、谷花,还有头拨、春早,来源不但可以某村某寨,还可以精细到单株。除了某些骨灰级专家,俺不知道,这些噱头对消费者有什么实质意义。俺只看到每搞出一个噱头,就多了一个天价茶品。而天价意味着,最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将与古纯无缘,因为古纯已经成为一个缺少时间检验和文化底蕴的速成奢饰品。再陈的茅台也应该被喝掉,再贵的古纯同样应该被喝掉,从天价普洱到天价茅台,从蒜你狠到豆你玩,炒作只是少数人吸金的手段,不会创造任何价值。如果有人用市场之手理论来证明古纯的合理性,俺要说的是,喝茶也是一个需要公平的生活方式。当绿色食品成为某些人的特供,当绿色茶品成为有钱人的专享,对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分类和炒作,亏欠的是对绝大多数人的一个公平。而社会是需要公平的。这种公平需求才是社会整体进步的动力。否则,就是某些人步入天堂,多数人永堕地狱。中国飞速发展了几十年,她的脚步已经将她的人民远远的甩在身后,俺不希望,只有古纯们才能跟上她的步调。泛泛而言,俺说的根本不是古纯,而是公平。

  落笔百言,离题万里。告罪告罪。
文/咸亨伙计 

告别炒作模式、普洱茶企能向天福学习什么

  2014年,普洱茶价格冲高回落,炒作模式风光不再,大量的货品压在厂家仓库、渠道及藏家手里,普洱茶行业重现2007年的渠道肠梗阻,怎样来寻找真正的消费者,让渠道发挥应有的流通功能,依靠原有的模式肯定不行,于是渠道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了。

 

  在今年的夏天,大益提出了凤凰计划,构建大益商圈,加强专卖店深度培育消费者的能力,并推出了“大益茶庭”意欲赢得年青一代的芳心。大益的规划是非常好的,但我们知道已经形成了炒作路径依赖的大益,其转型之路会比较长,也会非常曲折的。其实,这场发轫于2011年的普洱茶炒作风,炒的就是古树茶以及以大益为代表的品牌茶。大益从2008年的最低谷走出来以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消费市场的开拓上,以品牌连锁专卖店的形式来拓展市场,到了2012年大益虽然专卖店开了上千家,取代天福成为拥有专卖店最多的中国茶企,但其并没有解决专卖店的盈利问题,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大益被迫放开了炒作这只老虎出笼,一时间大益茶价格飞涨,成为继疯狂的古树茶之后的又一市场热点,加盟大益的店主也因此赚得盆满钵盈。但出来混的,总要还的,于是我们就有了2014年的渠道与终端之困。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为什么普洱茶会一再掉入炒作模式,其根本原因除了人们获取暴利的心态之外,还跟普洱茶行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有关。强大者如大益,如果真的完全摒弃炒作,其苦心培养的专卖店连生存都非常艰难。要破解“普洱茶行业不靠炒作很难盈利”这一难题,请让我们回到20余年前。

 

  1993年,天福在大陆创办。当时,茶叶的渠道就是批发市场与杂乱无章的终端零售店,而天福茗茶第一次对中国茶叶的传统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推出品牌连锁店,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以上千家专卖店做成了中国茶叶连锁事业的第一。我们可以看到,从90年代开始中国茶叶渠道的创新主要围绕三块在进行,第一块是商超,那是茶饮料与袋泡茶的天下,以娃哈哈、统一、康师傅、立顿为代表的食品大鳄让传统茶企的快消与商超战略变得几乎没有胜算;第二块是电子商务,其从2007年以来成就了花草茶、普洱茶与乌龙茶的营销奇迹,也成就了艺福堂、书呆子、思普、中闽等电商企业的营销奇迹;第三块就是天福开启的品牌专卖店之路,在天福的成功案例面前,后继者往往陷入了“疯狂开店与旋即的关店潮”的怪圈之中,专卖店的持续盈利问题,成为了品牌商与店主的阿喀琉斯之踵。

 

  从1993年到现在,中国茶叶渠道的创新探索了二十多年,三种创新路径表现有着天壤之别。电商在短短数年之内已经成为一种代表未来的赢利模式。而商超与快消战略从龙润于2006年奋起直追立顿,到2009年发出“立顿不可学”之感叹,转而更多的是从传统来发力;大益于2009年接过龙润的快消接力棒,在东莞建立快消基地生产袋泡茶,也只敢跟立顿错位竞争,主打中高端,属于查漏补缺的游击战,自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突破。如果说,电商交的答卷可以打80分的话,那么快消与商超模式就是不及格了,而品牌专卖店模式因为天福的成功勉强可以及格。但是学天福的诸多后来者,强大者如大益也只学会了不断增加开店数量的皮毛,而真正学会其长期持续经营的少之又少。

 

  是天福模式不可学吗,显然不是,说到底还是茶行业长期盛行的“短期利益最大化思维”在作祟。我们可以看到,从1984年茶叶放开市场以来,一直流行短期博弈,要不依靠批发市场低价走量;要不就把自己包装得“高大上”,靠品牌的光环与信息不对称来走礼品市场以及炒作模式,以攫取暴利。不管是低价走量,还是高价做利润也好,都没有“从茶园开始一直到茶杯”营建一套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系统,这样一来许多品牌做市场,都是攫取短期利益,把加盟的专卖店主当成涸泽而渔的对象,一旦市场做废了,就打出重新洗牌的旗号整顿渠道与终端,等到市场洗得差不多了,行情也在好转,又开始新一轮的快速扩张,就这样反复折腾,许多没有实力的商家,或者被套牢的商家,就成为市场的炮灰。

 

  从2007年普洱茶市场崩盘走出来的品牌茶企,早就学乖了,在炒作的同时,极为注重自身的资金安全,通过前期的运作从渠道大量回笼资金,而把越来越高企的风险让渡给渠道的跟风炒作者,从而练就市场不破的金身。当市场处于下行通道,手握重金的品牌茶企与大经销商可以从容布局未来,而受伤的往往是跟风的商家。

 

  其实在这种短期博弈模式下,受伤的不只是商家,厂家也往往陷入炒作模式的怪圈之中很难自拔,也因此茶行业可以造就许多非常牛叉的企业,但真正让人敬佩的企业凤毛麟角。

 

  同样是走品牌专卖连锁之路,为何许多茶企运作下来是一地鸡毛,而天福一直走得非常稳健?究其原因,天福的前身为台商李瑞河在台湾与美国等地投资的天仁,因为快速扩张而陷入困境才被迫于上世纪90年代初登陆大陆寻求发展机会。重振旗鼓的天福,汲取教训走上了稳健的发展道路,为了保证开店是安全与可控的,其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不开加盟店,在2011年之前一直坚持所有的店都由天福亲自投资与经营,由于投的是自己的钱,天福自然会千方百计保证自己的店能长期盈利。第二件是精心选址,在拥有足够人流量的地方直接面对消费者。第三件是针对茶叶消费多元的需求,通过整合优质供应链,不但卖中国六大茶类,还卖茶食品,而且其店面产品陈列随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以保证店面能最大程度攫取消费者的需求,永不卖过时产品。

 

  反观这些年我们普洱茶界的大佬新贵们,都在拼命追求发展速度,而把风险转嫁给自己的商业合作伙伴:原料价格炒高了,茶农卖茶难;成品价格炒高了,渠道走货难。而且,其在信息时代反其道而行之,充分利用普洱茶行业水深、信息不透明之特点,将信息不对称性玩到极致,拼命讲品牌故事,吹嘘其商业模式的先进,茶品的品质是如何的“前无古人”,总之,玩的是“高大上”,玩得的是“老子天下第一”,跟着我混,能“吃香的喝辣的”。

 

  借助造富神话的东风,这些品牌茶企纷纷玩起了品牌专卖店加盟模式,在房租与人员工资各项成本疯涨的今天,通过保证金、店面豪华装修、强制配货等手段人为再推高店主的开店成本。一个个形象高大上的专卖店矗立了,而真实的消费需求萎缩了,品牌茶企与加盟者都在疯狂赌礼品经济与炒作市场。但不幸的是,自2013年起国家控制三公消费,习近平推行新政以来礼品茶市场在极度萎缩,而普洱茶的炒作到了2014年秋天以后也越来越难有作为。这些泡沫年代吹起的泡沫终将破灭,行业还得再次回归理性与亲民消费。

 

  如果抛弃作为土特产的数百年历史,普洱茶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其真正兴起是在2003年,至今不过走过十年。普洱茶的快速崛起,我们要感谢“越陈越香”概念的出现,使得普洱茶具有了投资与金融属性,普洱茶行业也从一块贫瘠而干涸的土地变成资本的吸金窟,引来社会各路资本投身普洱茶的造富运动,这运动成就了老班章村民的暴富神话,也成就了大益的王者地位,也成就了芳村这个炒作年代的“普洱茶宇宙中心”,也使得东和等一批玩炒作的大经销商笑得无比灿烂。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要感谢炒作,没有2003年—2007年的大盘炒作与2011年到2014年的小盘炒作,行业也不会有今天的繁荣。但是,炒作对行业伤害也是致命的,当一个行业长期要靠炒作这个兴奋剂来提振之时,其就陷入了炒作模式的怪圈,炒作一方面导致市场的阵痛与产生大量的炮灰,另一方面使得行业新型的能良性循环的商业系统迟迟难以落地。炒作就像吸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普洱茶行业永远戒不掉的痛。

 

  痛定思痛,不管有多痛,我们都要告别疯狂的炒作,而将炒作关进理性的笼子里,让“有限度的合理炒作”为我们所用,同时我们要回到一直坚持走可续发展道路的天福,去看看其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当然,天福作为老一辈的创新英雄,在茶叶日新月异的大发展之中,处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天福模式也出现了其适应时代变迁能力不足的弊端,但不管怎样,其稳健的商业模式,营建一个可以长期永续发展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努力,值得身处炒作漩涡之中的普洱茶行业镜鉴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