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湖南黑茶发展要注重打“健康牌”

湖南黑茶发展要注重打“健康牌”

2019-04-05 访问量: 25 茶礼仪网

湖南黑茶发展要注重打“健康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莅临中茶院指导工作

4月19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专程来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本刊简称“中茶院”)指导工作,并与同期来访的湖南益阳市委书记魏璇君一行就湖南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书记郑国建、副院长杨秀芳、院长助理汪一飞、益阳市委副秘书长李劲松、安化县委书记杨光鑫、县长熊哲文、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跃登、政协主席李太源、茶业协会会长李俊夫等人出席了座谈会。

益阳市委书记魏璇君向与会者介绍了湖南安化黑茶在益阳经济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她说,湖南安化县作为茶叶科技示范县,与权威的茶叶研究机构中茶院有着长久友好的合作关系,希望今后在人才交流和技术引进方面加强合作,并计划筹备在湖南建立人才培训基地,进行更多的科技推广工作。

安化县委书记杨光鑫介绍说,湖南安化被誉为“中国黑茶之乡”,是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之一。茶叶加工量从2008年的1.1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4.2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从事黑茶及关联产业人员达25万人,每年实现收入20亿元。安化黑茶在2009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评为世博十大名茶,2011年评为中国最具带动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8.37亿元。

他还与大家分享了湖南安化黑茶产业复兴的经验。县委县政府建立完善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机制;通过政策扶持激励产业壮大;借助科学技术提升产业水平,包括与中茶院建立长期的良好科技合作关系;以知识产权提升品牌价值;以大举措推动产业融合,着力打造资江两岸“生态茶廊”,规划建设柘溪库区“生态茶湖”、茶马古道“生态茶带”和芙蓉山“生态茶山”等生态观光茶园。

安化县委书记杨光鑫对中茶院给予的科技支持表示感谢,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建设良种、有机、无公害的茶叶基地,加强清洁化生产的后期建设,并当场聘请陈宗懋院士和张士康院长为安化县政府首席顾问。

陈宗懋院士针对湖南安化黑茶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看法。他表示,黑茶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整个产业也比较健康。目前全国共有3800多万亩茶园,年产量约189万吨,而其中约900万亩的茶园还未进入开采期。估计到2015年可以达到年产量约200万吨。黑茶的年产量估计不到10万吨。面对茶叶总体产能过剩的现状,黑茶的发展更要突出功能性,加强深加工,比如速溶茶、茶饮料都是比较合适的项目。黑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特殊功效,这就是它最大的宣传亮点。

中茶院院长张士康专门就中茶院的未来发展远景作了介绍,表示期待与湖南益阳市黑茶产业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

会后,张士康院长带领陈宗懋院士、湖南益阳市委书记魏璇君一行参观了同日盛大开幕的茶都茗园。

《茶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茶院)主管主办。快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茶界最新动态。在这里,站在讯息前沿,把握茶界新动态,展望茶业新格局,创富茶人新经济!

《茶讯》发行人:

孙状云137 0581 6868

给《茶讯》投稿或建议,请发送文图至teayun-623@163.com

有用+10
分享

巴蜀是茶叶文化的摇篮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四川乃天府之国,土地肥沃,且气候暖和。西部高原山地自然条件比较严重以外,极为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从很早的时候起,就一直是人类生息和繁衍的地方。富足的盆地亦养育了悠久的茶文化。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王褒《僮约》云:“武都(阳)买茶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云:“芳茶冠六清”;孙楚诗云:“姜桂茶出巴蜀”等诗文中看出来。

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亦记载有:“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直至唐朝中期,这种野生的大茶树在四川还是到处可见。据我们已故的知识,像这种两人合抱的茶树,大概需要千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长成如此之巨。如此一来,这些大茶树大多数应该是生长在战国以前,据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定,古代的巴蜀也是我国茶树原始分布的一个中心。

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有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蒋,园有芳弱香敬,给客橙葵。”在这里《华阳国志·巴志》对巴蜀的茶事的记载是很明确的。更重要的是,它明确指出,所进贡的茶叶是“园有芳弱(竹)香茗“(在园子里人工种植的茶),而不是采之野生。这说明在当时,巴蜀的茶事已是相当发达的了。

《汉书·地理志》称:“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巴蜀的范围较大,居住民族除巴人和蜀人之外,还有濮、苴、共、奴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巴族、蜀族不过是其中分布较广、人口较多的两个大族。这些民族,大致在夏商和西周时,还停留在原始氏族阶段,至春秋、战国期间,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才由原始走向文明。但是,从中原的观点来看,这些民族或地区,仍然是属于“南夷”的化外之区;巴蜀归属于华夏,是在秦统一和设置郡县以后的事情。

清初学者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考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指出各地对茶的饮用,是在秦国吞并巴、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也就是说,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为业的。顾炎武的这一结论,统一了中国历代关于茶事起源上的种种说法,也为现在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因此,大家也就认可了“巴蜀是中国茶业和茶叶文化的摇篮”这一事实。

中国的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以后的事情。那么,巴蜀又是什么时候开始饮茶的呢?对这个问题茶界持有不同见解,有的人认为始于“史前”,有的人认为是“西周初年”,也有的人认为在“战国”时期等。名家的意见归结起来,就是究竟始于巴蜀建国之前抑或建国之后的问题。

饮茶是一种物质享受,人们习惯把饮茶和文明联结在一起,所以一提起饮茶的习惯,人们往往认为是进入阶段级社会以后才出现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利用植物的某部分组织来充当饮料,是氏族社会常有的事。鄂伦春族民族志材料表明,1949年前,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伦春人,还停留在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当时,他们有“泡黄芹、亚格达的叶子为饮料”的习惯。鄂伦春人能够利用当地的黄芹和亚格过的叶子来作饮料,那么,为什么巴人、蜀人和我们南方有茶树分布的其他族人,不能在史前谋划不发明以茶为饮呢?这也就是说,我国上古关于“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的论点,不但有传说记载,而且也有民族志材料的较好印证。这也说明巴蜀茶业的开始最早的,只可惜见诸文字记载的时间较迟,直到西汉末年的王褒《僮约》中才有记述。能予佐证的有关先秦巴蜀的茶事资料,一是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所说:“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二是明代杨慎在《郡国外夷考》中所提:“《汉志》葭,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日葭萌,盖以茶氏郡也。”

巴蜀和周族的联系,其实还可上溯到殷商末年。如《华阳国志》中又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这一点,在《尚书·牧誓》中载称,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及庸、蜀、羌、微、卢、彭、濮,称尔,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华阳国志》和《尚书》一致说明了在殷商末年,巴蜀及其四周的许多部落,都曾参加了周武王领导的反纣同盟。周武王灭殷以后,大肆“封邦建国”,分封的对象,有上说的宗亲,也有功臣、扈从和参加伐讨战争的各族酋长。所以,西周虽无“子”这样的爵位,既使不分封宗姬,也会分封巴蜀等头人来掌管一方的。这一带既然成了西周的属国,至少在臣属初期,会与周王朝保持一定的纳贡关系,贡品中包括了漆、茶和蜂蜜这类方物特产。

《华阳国志》是晋人所写,其所载史实是汉朝甚至是两晋的情况。既然巴蜀南部的产茶地区,当不会都是在葭萌一带,其上述巴蜀南部的产茶地区,当不会都是在葭萌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所以,假如葭萌“以茶氏郡”的论点可以成立,那么,《华阳国志》中所提到的茶叶产是,可以说也是战国前既已形成的历史茶区。

关于巴蜀茶业在我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的王褒《僮约》中,才始见诸记载。《僮约》有“脍鱼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两句。前一句反映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家,饮茶还出现了专门的用具。其后一句,由反映成都四周,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

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我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而且由后来的文献记载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为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如西晋张载〈登成都楼〉(3世纪80年代)诗句:“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即是一证。张载这首诗,共32句。前面16句,谈成都的飞宇层楼、物饶民丰和高甍长衢的城市境况;下阕借蜀郡汉代巨富有成效程、卓二家的奢华生活,来极言成都茶叶的名满遐迩。与张载这一诗句相辅,构成巴蜀茶业名甲全国的还有这样两条史料;三国魏张揖《广雅》(3世纪之前)载,“荆巴采茶作饼,成为米膏出之……”其二是西晋孙楚的《出歌》(公元231~293年):“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鼓出鲁渊。姜、桂、茶出巴蜀,椒、桔、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通渠,精稗出中田。”前一条史料所说的“荆巴间”,具体是指今川东、鄂西一带。其实,这鄂西早先属楚国的边境地区,先秦时有一度就属巴国或是巴文化的影响区。所以,这条资料实际上介绍的,主要还是巴蜀的制茶方法和饮茶习惯。后一条《出歌》,主要是介绍一些常用饮料、食物产地。把《广雅》、《出歌》和《登成都楼》诗的上述内容联系起来,就能清楚地看出,不只先秦,而且在秦汉直至西晋,巴蜀仍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和重要中心。

湖南黑茶的茶艺湖南黑茶怎么喝

既然谈到湖南黑茶茶艺,就有必要了解湖南黑茶的的特点。湖南黑茶是采用成熟黑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而成,大部分是紧压茶,因独特功效及其历史作用成为中国茶叶不可替代的茶类。既是成熟茶叶,相关营养成分则达到均衡,经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内部元素则与绿茶又有变化。

湖南黑茶的内在精神又在哪里?成熟,就是湖南黑茶的茶性,也是湖南黑茶的品性。湖南黑茶相比较其他茶类,宜存放,汤色橙亮,茶汤甘醇,更具包容,如历经沧桑的智者,言谈举止里的那份淡定、亲和、从容、包容。黑茶也许没有什么明前茶,谷雨茶讲求和卖点,却多了老茶、陈茶、古董茶的销售后劲,人生得失不过如此;炒青茶制作快、入市快,而黑茶制作慢、入市也慢,但从两者最终实现的价值来看,结论也许就是快者不快、慢者不慢。紧压型的黑茶不容易一下子就辨析出它优劣,饮用方式也有些特别,需要熬煮,但却便于携带、保存,更可以收藏传世。

一切都显得有点置后,我想如果把这一点人性化的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来:人如果自顾舒展、宽以待己,虽然活得洒脱自由,却总是难以持久,也难成大气;相反,如果能耐得住一番寂寞、肯下一番功夫、打一番基础,象紧压的黑茶一样经历一个发酵、蒸压的过程,也许就会有一点点的吸纳、沉淀、融化、转换,做到了真正的厚积薄发。有了这样努力和过程,当然就会有大的成就,就会有持续的发展,就会象紧压的黑茶越陈越香越珍贵了。

今天我们熟知的西藏酥油茶、新疆奶茶是湖南黑茶的传统喝法,在煮出来的茶汤里加入牛奶、盐等调料,而这种饮用方法雷同于唐朝的煎茶法。陆羽《茶经》煎茶法的步骤是这样的,炙茶、碾茶、箩茶、择水、煮水、起火、投茶、育华、分茶、饮茶、洁器、贮器等等。

湖南黑茶是幸运的,在他的生命中有太多的赞誉;湖南黑茶又是失落的,因为对他还有太多的偏见。湖南黑茶是厚重的,应该有他独有而鲜明的茶艺。湖南黑茶茶艺该怎么挖掘,该怎么发扬,也许是个命题,也许又不算;但对于喝茶来说,只要方法得当,就对身体有好处,也就不在意茶艺了。怎么喝,什么时候喝,什么地方喝,相信你自有主意。

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成就了黑茶

之前介绍了很多茶的制作工艺,好像独独忘了黑茶的了,还在不晚,所以小编现在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藏茶和滇桂黑茶之分。折叠杀青

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备好草把和油桐树枝丫制成的三叉状炒茶叉,三叉各长16~24厘米,柄长约5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鲜叶下锅后,立即以双手匀翻快炒,至烫手时改用炒茶叉抖抄,称为“亮叉”。当出现水蒸气时,则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将炒叶转滚闷炒,称为“渥叉”。亮叉与渥叉交替进行,历时2分钟左右。待黑茶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便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5]。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折叠初揉

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折叠渥堆

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黑茶渥堆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决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折叠复揉

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决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下机解块,及时干燥。折叠烘焙

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干燥方法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在灶口处的地面燃烧松柴,松柴采取横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匀,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要火温均匀地扩散到灶面焙帘上。当焙帘上温度达到70℃以上时,开始撒上第一层茶坯,厚度约2~3厘米,待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撒叶厚度稍薄,这样一层一层地加到5~7层,总的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待最上面的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制铁叉,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来,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去。继续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黑茶茶梗易折断,手捏叶可成粉末,黑茶干茶色泽油黑,松烟香气扑鼻时,即为适度。

其实每一类茶的制作工艺都并不简单,我们喝的时候虽然轻松,但从茶叶的采摘到工艺的加工,里面是有很多心血的,所以我们也要好好珍惜每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