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组走访白沙溪茶厂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组走访白沙溪茶厂

2019-04-05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组走访白沙溪茶厂

7月19日下午,商学院暑期实践团调研组前往白沙溪茶厂进行实地考察。此次考察由调研组组长刘博怀负责,调研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其中。

  到达茶厂后,茶厂的工作人员为成员们泡上了一杯黑茶,并播放了关于白沙溪茶厂的一段宣传片,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茶厂的文化背景。在品茗黑茶了同时,刘博怀及调研组队员一直在和茶厂办公室主任喻晴朗交流,大致了解到了白沙溪茶厂的规模及这个品牌目前的形势,还有茶厂的近期规划。

  接着,各调研组队员又向白沙溪茶厂的营销经理了解关于白沙溪茶厂黑茶的营销策略。关于这一点,李洪震主要在产品、渠道、宣传、促销等方面向经理提出了不少问题。对此,彭经理也一一耐心的做出了解答。彭经理说:“白沙溪茶厂的黑茶主要面向高收入者,主打高端黑茶。以在各地建立独家代理厂商来将黑茶销售至外省。”获得了成员们的肯定。此外,其他队员就“黑茶文化与电子商务”方面也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并与经理讨论,现场气氛相当活跃。

  一个小时后,各成员在了解相关问题之后。此次白沙溪茶厂实地考察圆满结束。各队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文原文来源:http://www.stustar.com/Item/60727.aspx

有用+10
分享

湄潭手筑黑茶见证百年制茶历史

“品一口回味清茗,闻一缕清淡茶香。”在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称的湄潭,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给予了茶树优质的生长环境,而湄潭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则使每一片茶叶都成为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宝藏。

 

被称为“中国黑茶类制茶大师”的赵双宁是湄潭手筑黑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努力下,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古法制作过程,并将一代代地保护传承下去。

 

手筑黑茶历史可追溯至元朝

 

湄潭县地处我市东北部,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是中国古老的产茶区之一,属于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提及的产茶区——古夷州境地。而湄潭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是继贵州出口红茶、绿茶加工制作方式的又一重要历史遗存,也是历史黑茶文化的见证和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

 

据史料记载,湄潭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在晚清时期,湄潭县随阳山人陈德轩家有九堡十三湾茶园,从那时起,手工制作的黑茶就开始往外销售。

 

到了民末清初,湄潭县兴隆镇大庙场茶商杨秀财制作的手筑黑茶陆续销往遵义新舟等地。20世纪40年代,民国中央实验茶厂汇集了众多制茶大师,当时该茶厂成为了手筑黑茶制作的主要阵地,之后将人工筑制改为木制机具紧压成形。

 

在上世纪70年代,湄潭县核桃坝支书何殿伦开始指导黑茶产业进行规模化和系统化的生产。21世纪初,贵州湄江印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湄潭县桃坝村,并筹建黔蒙砖茶厂,此后,黑茶的生产和销售更上一层楼。

 

记者在《湄潭茶产调查报告》中看到,当时湄潭生产的茶种类有砖茶、虫茶、饼茶等,许多国内的顶尖制茶大师来到湄潭从事茶叶科研生产工作,尤其注重砖茶的发酵研究,正是从那时起,手筑黑茶的技艺开始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他们的指导下,传统手筑黑茶一度被销往国内各地,甚至外贸出口。

 

十多道工序三次发酵制黑茶

 

49岁的赵双宁是贵州湄江印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手筑黑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上世纪90年代,赵双宁师从老茶人何殿伦,学会整套黑茶传统制作技艺后,从2005年起,专职干起了湄潭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

 

“手筑黑茶的制作过程和其他茶相比较为复杂,共有十多道制作工序。”赵双宁告诉记者,除了采摘鲜茶叶、选料分级、去除杂质和老叶、杀菌和杀青、揉捻,还要进行发酵,再与新茶搅拌熬汁,剁碎切细进行二次渥堆(二次发酵),手工装入模具成形后进行烘干发花(三次发酵),最后进行包装,整个过程大约要花费50天的时间。

 

“夏秋茶口感微苦,不过黑茶经过多次发酵以后,是可以转换口感的。”赵双宁说,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一大茶类,属于后发酵茶、全发酵茶,由于能够长期保存,拥有越陈越香的品质,同时,还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以及湿热作用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

 

目前,黑茶共有七个品种,包括茯砖、三尖(天尖、贡尖、生尖)、花砖、黑砖、青砖茶、千两茶、康砖金尖,茶叶的选用也以大叶种为主。“发酵过程中茶叶自身会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饮用后有排毒、降血压、顺肠胃等功效。此外,黑茶的一类品种茯砖还具有药用价值。”赵双宁说。希望有更多人参与黑茶传承

 

据了解,湄潭手筑黑茶传统技艺在2015年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年还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了解黑茶,使手筑黑茶技艺传承下去。”赵双宁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希望更多的爱茶人士参与到对黑茶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为了使手筑黑茶的传统技艺更好地得到发展,黑茶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良和创新,除了保护传承传统的手筑黑茶技艺、创建完整的黑茶生产线外,他们还创立了专业的黑茶生产基地。

 

“目前公司黑茶产量每年上万吨,给附近十万茶农提供了就业机会。”赵双宁说,黑茶产业在贵州省尚属空白区域,为此,他们还将利用黑茶原料丰富等特点,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产品精细化和多样化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掘黑茶药用价值和功效,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黑茶文化,使湄潭手筑黑茶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湄潭手筑黑茶见证百年制茶历史

 

品饮黑茶,环境和空间的选择也很重要

  品饮黑茶,环境和空间的选择也很重要
品饮黑茶,环境和空间的选择也很重要

  “阴室、厨房、市喧、酷热斋舍”, 以及“荤有条陈、壁间案头多恶处”之地,显然是不适合品饮黑茶的。所以,饮茶也有环境和空间的选择。

  喝黑茶的空间大致有这样几类:自然风景地,茶山茶园,茶馆茶楼和家居茶座。

  大自然中适合喝茶品饮的空间很多,如小桥画册、茂林修竹、避暑荷亭、名泉怪石等。许次纤在《茶疏》中把“清风明月、竹床石枕、名花琪树”看作茶的“良友”。自然山川之美,可以开启人的心扉,到山水泉石中,一杯在手,念天地悠悠,祛襟涤滞,情趣充沛。

  茶山茶园也是喝茶的好地方。高山出名茶,名茶产地不但山景美,往往还伴有名泉、名寺。

  “一杯入口宿醉解,耳畔飒飒来松风”, 真是茶品水品俱佳。其他如黄山毛峰产地黄山,君山银针产地湖南岳阳君山,碧螺春产地苏州吴中太湖洞庭东、西两山,蒙顶茶产地四川蒙山,普洱茶产地云南西双版纳等,都是品茶赏景的胜地。这里的茶室虽然简陋,茶农家里更是朴实无华,却充满山野乡趣,适宜品尝茶味。

  茶馆茶楼是专门喝茶之所,近些年都市茶艺馆兴起,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性,有以自然见长的,有以“老字号”取胜的,有以“怀旧” 吸引人的,还有以继承传统文化立根的,有以追求时尚出新的,也有向市俗化,大众化回归的。喝茶者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择。

  家居茶座,有条件者专辟一茶素,这古已有之。“构一斗,相傍书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设,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这是屠隆《茶说》所言。无条件建茶寮的,就在客厅书斋或设一几两椅对饮,或置一小桌团坐共饮,也足矣。再或把餐桌擦拭干净,清除异味,摆开茶具,一样美好。家有庭园者,春花、秋月和夏回避暑时,均直喝茶品茗。

黑茶哪里的最好西路变差方包加工技术

  1.毛茶整理:方包的毛茶整理分切铡筛分、配料及蒸茶渥堆过程。

  (1)切侧筛分:毛茶多为长达近1米的枝梗,付制前选择直径不超过0.8厘米的细梗侧切成长约3厘米的短节,用不同孔径筛网取出面茶和末子分别归仓备用。

  (2)配料:按照3:2的比例,将梗叶分别混合,然后再配成60%的蒸料(以面茶为主)和40%的盖料(以末子为主)。

  (3)蒸茶渥堆:将60%的蒸料装入蒸桶在沸水锅内蒸约6—7分钟,温度105—107℃,至茶叶柔软为度,含水量可达到22—24%。将蒸料和盖料间隔堆放,层层拍紧,渥堆1一2天,待叶变成油褐色,具有老茶香为止。

黑茶哪里的最好西路变差方包加工技术

  2.筑制:包括称茶、炒制、筑包等三道过程。

  (1)称茶:加工方包茶是炒三锅筑成一包,每次称量应为每包重量的1/3。

  (2)炒茶:称好的配料投入锅温300℃的锅内进行炒制,入锅后立即加入煮沸的茶汁0.5公斤,使茶叶柔软,减少焦末,方法是边倒茶汁边翻炒,经约1分钟,当锅中发生浓厚白烟时立即出锅,趁热筑包,这时叶温90℃,含水量20%左右。

  (3)筑包:先将篾包装入筑包机的木模内将炒好的三锅茶分次趁热倒入篾包内,开动机器,分层筑紧,包口折合钉牢,刷上商标。

黑茶哪里的最好西路变差方包加工技术

  3.烧包与晾包:是筑包后的渥堆和干燥过程,对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1)烧包:方包茶筑包以后堆积氧化促使内质转化的过程,是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作用的继续发展。即将茶包重叠紧密排列,堆成长方形,高约3米,夏、秋堆积3—4天,春冬季气温较低堆积5—6天,中途翻堆一次。

  (2)晾包:方包的自然干燥过程。将烧包以后茶包移到通风良好的场所,堆放成品字形,包与包间有6—10厘米的间隙,高度不超过4米,晾包时间约20—30天,晾包后茶叶含水16—20%。

黑茶哪里的最好西路变差方包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