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2012广州茶博会湖南安化黑茶迎“媒体关注日”

2012广州茶博会湖南安化黑茶迎“媒体关注日”

2019-04-05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2012广州茶博会 湖南安化黑茶迎“媒体关注日”

从2008年崭露头角,到2009年高歌猛进,到2010年黑茶热席卷全国,到2011年荣登六大茶类风云榜首,湖南安化黑茶在国内外大小展会独占鳌头,形象专卖店遍及全国,其升温速度之快,不少行内人都没有想到。再次亮相2012广州茶博会,自然成为众多敏感的新闻媒体朋友关注的焦点。

知名黑茶专家、怡清源总工程师张流梅谈湖南黑茶健康发展

怡清源副总经理康晓玲聊安化黑茶魅力文化

怡清源广东经销商总代理郑锦鸿谈广东黑茶市场

媒体朋友们聚焦怡清源安化黑茶

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饮”,“中国黑茶之乡”的美誉。湖南安化黑茶魅力何在?

张流梅:湖南安化黑茶属后发酵茶,湖南安化独特稀缺的地理气候资源,共同造就了安化黑茶消脂去腻、降三高的保健功效,以及稳定、能长久存放的品质。西北边销茶、“天尖”贡品茶、再到现代“富贵病”的克星,湖南安化黑茶经受历史以及人民共同见证。

未来湖南安化黑茶要健康发展?第一,保“质”:茶叶质量安全重于泰山,从茶源控制开始,建立“安化黑茶”质量追溯管理体系,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各环节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实现“安化黑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跟踪和质量追溯;第二,立“新”:湖南安化黑茶要改变传统“老古董”形象,科技创新结合传统制茶工艺,保证茶叶原有内质和灵性的同时,不断研发出符合时代以及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第三,求“真”:安化黑茶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必须加强公共品牌保护,严格控制“安化黑茶”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的使用,打击假冒伪劣,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黑茶行业的不法行为。

安化黑茶异军突起打的是组合拳,各级政府领导得力,科研单位、专家教授、茶业协会、茶叶企业协同作战。上游控制黑茶原料,中游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下游企业有自己的品牌和加工厂,完善产业链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据悉,早在2007年,怡清源就斥资4500万赴安化收购茶园,目前又在安化大手笔投资打造高标准的示范性黑茶茶园基地2万亩,布局产业链上游。马王堆汉墓、盛唐“渠江薄片”、万里茶路……悠悠岁月积淀安化黑茶深远文化。

康晓玲:中国茶叶的发展,必须紧抓茶文化这根魂脉。湖南安化黑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尊贵如皇室贡品,粗犷如西北边销,坊间奇闻、民俗风情、街闻巷知,有许多值得深度挖掘的价值。湖南黑茶茶企要做大做强品牌,首先要做好企业文化,根本落脚点在做茶文化,将茶文化根植于企业内外。

打造安化黑茶整体品牌形象,是湖南黑茶行业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大小展会、茶艺茶文化表演以及“祥和中国节暨全球炎黄子孙倡议申遗行动”等一系列大型文化宣传推广活动,让国内外逐渐认识到独具特色的湖南黑茶文化。怡清源为推广安化黑茶,打响湘茶的金字招牌。从挖掘安化黑茶原产地的独特地域文化着手,并结合湖南地域文化,创作了“文成公主与黑玫瑰”、“湖南渔鼓”、“常德丝弦”、“安化夫妻品茶”等茶艺节目,突破了传统茶艺的表演方式,用故事来说茶文化和安化黑茶,充分挖掘了茶产业的文化内涵。同时,益阳市、安化县等各级政府支持,与张纪中合拍安化黑茶大戏《菊花醉》,通过群众喜闻乐见且容易接受的电视载体,宣传推广安化黑茶。

突破边销,不仅是边疆人民的“生命之饮”,也是风靡国内外的“健康时尚之饮”。

郑锦鸿:近年来湖南安化黑茶名声鹊起,走俏大江南北。广东作为全国茶叶消费以及收藏重地,人均茶叶消费水平居全国首位,广东又是有名的老茶收藏基地,从早年的普洱茶,到这些年的安化黑茶,广东的饮茶风潮往往带动全国的茶市风向,据保守估计,广东省个人藏茶已超过20万人,“资源稀缺”、“品饮保健”、“收藏增值”,湖南安化黑茶在广东茶市发展大有可为。

目前怡清源在广州拥有一家分公司,在东莞设立正式办事处,形象专卖店25家、专柜6家,凭借优质的产品以及成熟的营销模式成功抢滩广东安化黑茶市场。广东人爱喝茶藏茶,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相当高,顺应市场需求怡清源率先带领黑茶产业走上多元化的路线:除了传统的三尖三砖一花卷,还包括颗粒茶、袋泡茶等一系列顺应现代快捷生活的中高端时尚黑茶饮,并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有用+10
分享

藏茶知识:藏茶有哪些功效?

藏茶知识:藏茶有哪些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特殊的雨极地,通过特殊工艺持久发酵制作而成的藏茶包含近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约700种香气化合物,无机物含量也相当丰富,包括磷、钾、镁、硒等不少于15种矿物质。具有以下功效特点:

① 抗氧化功效;

② 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③ 抗自由基、抗辐射、抗突变、抗病毒;

④ 调理胃肠和改善代谢功效,调整胃肠功能紊乱;

⑤ 解毒和优化水质功效;

全方位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降低体压、缓解精神高度紧张;

调整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

预防和消除肥胖症;

利咽喉、通宿便、改善睡眠;

增加血红蛋白载氧量;

随着茶与健康研究的深入,藏茶鲜为人知的功效已被逐渐发现。“藏茶保健”已在国内外掀起热潮。由于藏茶有多方面、双向调节的功能,使它的适用人群非常广泛。无论长幼,无论胖瘦,都可以在饮用藏茶中获益。根据不同的口味或机体状况,饮用时可以调掺、勾兑水果、蜜糖、乳制品、香料、酥油或其它中草药。藏茶历久日新,除保持本色、品质不变外,还能使添加物浸出其质的特性。藏茶作为基础保健品具有极大包容性的特点。

黑茶有6个“度”(太经典了)

黑茶有6个“度”(太经典了)

品鉴黑茶主要的六个方面是:厚度、滑度、润度、甜度、纯度、香气。

黑茶有6个“度”(太经典了)

厚度

黑茶的厚度,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刺激味蕾,用舌尖搅拌茶汤,感受搅拌的力量和口腔被撞击的感觉,你就会充分感受到它的饱满丰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粘稠感。

厚度和茶汤浓度并不相同,厚是 黑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时,在口感上就会比较浓厚稠密。

黑茶有6个“度”(太经典了)

滑度

滑度指的是黑茶的“油润感”,类似喝鸡汤或米汤一样的感觉,通常很滑的茶,喝过后会有一种“留下了一层油”的感觉,这个需要和“没有苦涩味所以很容易咽下去”的感觉做区分。

其实滑度也是和茶汤的厚度有关系的,茶汤越醇厚,相应地滑度也会较为明显。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就会有“锁喉”之感。

黑茶有6个“度”(太经典了)

润度

好的黑茶入口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干涸之感。资深的品茗高手,极其重视喉润的特色。这个润度对于黑茶来说是必须的,优质的黑茶品饮过

冲泡了三四泡之后的茶汤,喉咙清爽滋润,嘴巴不干不燥,咽下去之后整个肚子是温暖舒适的,这就是黑茶的润度的体现。

黑茶有6个“度”(太经典了)

甜度

甜度算是品鉴黑茶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方面,好的黑茶在茶汤还未入口之时就能闻到甜香,此外,黑茶几乎没有苦涩味,因此这甜度也更加明显了!

茶汤入口之后与舌面接触就能很快感受到甜度,并且会在口腔里蔓延开来,绵长持久。

黑茶有6个“度”(太经典了)

纯度

纯度是黑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发酵的环境是否卫生、方法是否正确、发酵程度是否合适、储存环境是否理想都可以从茶汤的纯度来考量。

纯度好的茶汤喝起来是非常干净舒服的,即使是不偏好黑茶的茶友品饮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如果喝起来有异味,说明在制作的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是后期存放的时候被污染了。

黑茶有6个“度”(太经典了)

香气

不同的原料和拼配方式都会带来不同的香气,这也是黑茶的魅力之一。渥堆工艺会使得新茶有一些“渥堆味”,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纯熟的工艺和严格的生产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气味,并且在两三年的转化后,渥堆味就会褪去,展现出更饱满圆润的滋味。

黑茶有6个“度”(太经典了)

陈香是黑茶最基础的香气,若存储得当,经过五年以上转化的黑茶会进一步升华,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香气,例如樟香参香、药香、枣香、陈香、木香等。

同饮禅心一碗茶揭黑茶中不为知的秘密

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在饮茶品茗这点上,不分男女,没有贵贱。清代学者陆陇其曾说:“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唐代120岁的高僧从谂,人称“赵州禅师”,在佛坛创“赵州门风”,其中便有“吃茶去”的禅法,以诠释“平常心是道”。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荼,即茶)。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如绿茶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缺乏的维生素;红茶中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养胃;青茶可以帮助去除体内油腻,有瘦身的功效;而黑茶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一日不可缺’的日常生活饮料,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缓衰老、抗癌、抗突变、降尿酸等功效。

如何泡好一壶黑茶?

冬天喝黑茶应趁热饮用,暖胃养肝。安化黑茶消食去腻降三高,安神助睡眠,饭后(吃完饭30分钟以后)睡前皆可放心饮用。

黑茶讲究用滚水冲泡。可以用紫砂壶、盖碗、瓷壶来泡,最好用铸铁壶烧水。因为铸铁壶可以把水烧到100度,有利于泡出黑茶的味道。冲泡时,先将茶切碎,取适量茶投入壶中,洗茶,烹煮。第一泡茶,浸泡时间30秒至1分钟,第二泡起累加20秒即可,可冲泡数次。老茶耐泡,陈年茶品一般可冲泡十次以上。

陈年黑茶的特点

1.汤色红艳明净,无沉淀,无浑浊,犹如陈年洋酒,极具观赏价值,宜用玻璃器皿冲泡,便于观色。

2.滋味:初泡入口甜、润、滑,味厚而不腻,回味略偏酸。中期甜纯带爽,入口即化。后期即使汤色变浅,茶味仍觉甜纯,无杂味。

3.香气初泡醇香带陈,刚性较弱,中期陈醇兼而有之,后期陈香突出,醇香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