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坦洋工夫>“坦洋工夫”重返世博

“坦洋工夫”重返世博

2019-04-13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5月31日,福安举办百年坦洋·重返世博启动仪式暨福安市第十届坦洋工夫杯斗展示会。当地78家茶企共选送了172个茶样参加斗茶,角逐优质“坦洋工夫”、金奖“坦洋工夫”等奖项。来自北京、上海、新疆等全国各地50多家“坦洋工夫”经销商到现场观摩体验。

“坦洋工夫”曾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今年,作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伙伴、中国红茶品牌唯一指定用茶,“坦洋工夫”重返世博会。

有用+10
分享

坦洋工夫红茶的来源

坦洋工夫红茶的来源!坦洋,位于福安市北部,属社口镇辖下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名最早见于公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的《福宁府志》。坦洋村前清流如练,村后桂树飘香,隔岸松杉苍翠,远近茶园碧绿,坦洋形如长块木板,又称“板洋”,是一个有着悠久种茶和制茶历史的村庄。

相传在明朝初年,坦洋村有个叫胡有才的村民,在自家地里培植出优良品种——坦洋菜茶。它可从清明采到白露,平均亩产鲜叶近七百斤。当地广大茶农普遍种植菜茶,用坦洋菜茶加工成的烘青绿茶,条索紧结匀直,色泽绿润,香气清高纯正。

到了公元1851年(清咸丰初年),一位从崇安来的建宁茶客将红茶制法带到了坦洋村,这才把坦洋菜茶的优良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坦洋村人胡福四(又名胡进四)创办的万兴隆茶庄,试制成功工夫红茶,以“坦洋工夫”作商标,经广州运销西欧,倍受西方市场青睐。此后茶商络绎不绝,入村求市,当地茶商和接踵而来的外地茶贩竞相在坦洋开设茶行,毗连的寿宁、周宁、柘荣、霞浦及浙江泰顺等县的茶叶,亦纷纷改制红茶或将毛茶运抵坦洋加工,均标以“坦洋工夫”销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坦洋工夫”不胫而走,声名远扬。

据文献记载,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福安县出口茶叶7万箱4.2万担;光绪七年至二十六年(公元1881至1900年),平均年出口茶叶万余担;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坦洋工夫红茶获名誉奖。1937年福建省政府统计:1934年,福安县有茶园面积6万亩,占当时全省茶园面积的10.3%,茶叶产量5.1万担,占全省茶叶产量的21.7%,居全省首位;茶叶产值为大洋1787元(按福安县当时的农业人口平均,人均茶叶收入10元),其中每担茶叶的最高价为大洋40元,最低30元,而这些出口茶叶大部分为坦洋村加工生产的坦洋工夫红茶。

坦洋工夫茶的创制及发展

坦洋工夫茶是怎么来的,这所谓的工夫茶和它的发展是个什么情况呢?

坦洋工夫红茶的创制要从清朝说起,随着茶庄的发展逐渐扩大茶叶市场。

十七世纪初,茶叶的饮用开始在欧洲流行。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以后,英国和欧美各国纷纷与我国进行茶叶贸易。英国人捷足先登,于1644年将福建茶叶运到英国,并引

起了英国人对茶叶的普遍嗜好。英国政府为了保证国内有一定量茶叶库存,便令东印度公司在厦门设立商务处,组织以福建为主的茶叶运回英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开放后,茶叶输出逐渐增多,促进各地开荒种茶,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遍瑜香船,嗣后口岸决定于广州”,同时还规定茶叶出口只能茶商行代办,禁止民间交易。由于福安水路可通达广州,茶叶运销对路远销有利。头脑灵活的坦洋人,审时度势,纷纷改开荒种茶为试制新茶,做起茶行的生意。他们以“坦洋菜茶”为原料,细制桂香茶,打开国内外市场。清咸丰元年(1851年),建宁茶客来坦洋购茶,将红茶制作(自然萎凋、手工揉捻、室内发酵、炭火烘焙)从崇安传入坦洋,以坦洋菜茶鲜味做原料生产出来工夫红茶,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当地又称乌茶),内质香味清香甜和,汤色鲜红呈金边,叶底红匀光亮。坦洋村人胡福四(又名胡进四)创办的万兴隆茶庄最早茶标“坦洋工夫”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年创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在掀开坦洋茶叶历史新篇章的同时,也开创一段闽红的传奇,树立了“坦洋工夫”茶史的丰碑。

坦洋工夫红茶享誉国内外

1851年,“坦洋工夫”在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倍受西方市场的青睐。此后,大批商贾慕名而来,入山求市,著名茶行相继崛起,一时声名远播,驰名中外。18世纪,红茶在英国流行,“坦洋工夫”以其高贵品质征服英伦三岛,成为英国皇室的专用茶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国酒贵州茅台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成为当时欧洲的流行饮品,跻身国际名茶品牌之列,畅销20几个国家。

最辉煌的时候,“坦洋工夫”每年制干茶两万多箱,茶叶收购的范围方圆几百公里。当时,从国外写来的信件,无须冠以省、府、县之名,只要直书“中国坦洋”,便可准确无误地抵达收信人手中,其名声甚至盖过“中国福建”。

坦洋工夫红茶以以高贵品质征服英伦三岛,与贵州茅台酒同夺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跻身国际名茶之列。但后来,它却盛极而衰,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和难解的遗憾。

坦洋工夫红茶的转机

从民国二十三年起,“坦洋工夫”却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陷入沉寂。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积极扶持茶区生产,“坦洋工夫”产量一度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可惜好景不长。70年代,绿茶开始受到大众的热情追捧,坦洋茶区由“红”改“绿”,仅在坦洋和邻近的几个村保留生产少量工夫红茶出口,年产仅100吨。

到了后来2004的时候,随着扶贫工作的展开,在茶界泰斗张天福的鼓励下,2004年7月,魏文生在福安设立“坦洋工夫”红茶基地,之后,他又想尽各种办法推介红茶。先后开设了“元泰红茶”专柜,让过往的顾客免费饮红茶,成立了“福建红茶俱乐部”,举办了“元泰杯”世界红茶征文比赛以及红茶品茶会等活动。他的复兴行动引起了福安市政府对“坦洋工夫”的重新审视。

此后,当地政府组织一批又一批省内外茶叶专家及经济专家对提案内容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果一致认为陈成基“重振‘坦洋工夫’”的提议具有远大意义和可行性,调研报告提交福安市委市政府,立即被采纳。

随后,坦洋工夫红茶慢慢走上了复兴之路,并且茶叶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当地的茶叶生产能力也与日俱增,让更多的人能够喝到坦洋工夫,国内的坦洋工夫茶业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

坦洋工夫哪里产的

坦洋工夫是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特产,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茶叶的香气浓郁,并且口感也是非常好的。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气清鲜高爽,汤鲜艳呈金黄色,滋味醇厚,叶底红匀光亮。

2010年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坦洋工夫”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9年11月18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1、鲜叶采摘:选择晴天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品种以坦洋菜茶为佳,鲜叶要求芽叶肥壮、不带鱼叶和鳞片无病虫伤害、无异杂、无损伤,严格实行分批、分品种、及时付制,保持鲜叶的新鲜度。

2、萎凋:萎凋室要保持通风良好,槽体内温度一般控制在30-35℃左右,具体温度和风量的掌握依据鲜叶含水量而定,一般原则为“先高后低”;萎凋芾的摊叶厚度一般为10-15厘米,每隔20-30分种翻叶一次,以获得茶叶萎凋均匀一致。一般萎凋时间4-6小时,萎凋叶叶质柔软,手捏成团,松手不易弹散,嫩梗折之不断,叶面失去光泽,色暗绿,青草气大部分消失,略有清香,减重率达30-40%,则萎凋适率。

3、揉捻:采用揉捻机,揉捻室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温度宜低,湿度宜稍高;采用轻压长揉的方法,时间掌握在60分钟左右,使茶叶的成条率达到85%以上,细胞破损率达80%以上,茶汁溢出而不滴流,使之条形紧结,初步形成其成品外形特征。

4、解块:主要目的是解散茶团,降低叶温,使叶内某些有效成份不致因受热剧变,干燥后可减少团块。但使用解块机会影响到高档茶的条索外形,因此“坦洋工夫红茶”实际制作中以手工解块效果为佳。

5、发酵:发酵是工夫红茶加工的独特阶段,它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充分氧化,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品质特征。红茶的发酵实际上从揉捻时就开始,因此揉捻时室温宜低。发酵温度控制在22-24℃,空气湿度一般要求80%以上,空气流通,使氧化供给充足,发酵充分均匀,整个发酵过程一般维持2-3个小时,待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桂花香、果香,叶色大部呈鲜明的铜红色为适度。

6、干燥:目的是制止继续发酵,蒸发水份,达到毛茶成品要求。采用焙笼烘焙或烘干机干燥,掌握“高温初烘,低温复火”的原则。初烘温度掌握在90-100℃,时间为l5-20分钟,摊叶厚度2-3厘米,每隔5分钟翻拌一次,至八成干左右,中间摊凉1-2小时。复火温度掌握在50-60℃为宜,时间为20-30分钟,摊叶厚度3-4厘米,每l0分钟翻拌一次,足火后成品水分控制在7%以下。

坦洋功夫茶在冲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温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