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文化>茶道文化>[山国饮艺]“一心”论

[山国饮艺]“一心”论

2019-05-15 访问量: 18 茶礼仪网

  经过对“茶经”的爬梳,可以发现:中国茶饮发展至唐的陆羽时代,茶道已经构成,而且非常成熟。
  &nbsp什么是“中国茶道”?毫不含糊的结果是:“中国茶道”涵盖着七种次要义理,即所谓的“七义”--1、茶艺;2、茶德;3、茶礼;4、茶理;5、茶情;6、茶学说;7、茶导引。七者缺一不可。
  &nbsp那么,“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即所谓的“一心”是什么,其实只用一个字便可说明问题。这个字便是--“和”。
  &nbsp“和”是中和;这个哲学、美学范围,原来滋生于中国旧时农耕文化土壤,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事融合以完成生活、幸福目的的朴素文化意识。有了“和”,互相矛盾对立的事象便能在相成、相济的关系中化为和谐整体。《易·乾》有“保合大和”的记载,可作明证。《易》用阴阳对立统一之中和的独特方式,建构起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保全大和元气,普利万物;此为天之正道。首先是天能“保合大和”,接着便是天地相和,天人相知。换句话说,“和”意味首天和、地和、人和。由此可知,“和”具有多重的构造,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而产生完成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是以《左传》有“心平德和”之说。
  “和”的内涵是丰富的。这里并无将它作无限延展的计划,但也希望切勿把它简单化了。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表现的“和”,次要包括着和敬、和清、和寂、和廉、和静、和俭、和美、和爱、和气、中和、和谐、宽和、和顺、和勉、和合(和睦同心,调和,顺利)、和光(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和衷(取《尚书》恭敬、和善的本义)、和平、和易、和乐(和睦安乐、协和乐音)、和缓、和谨、和煦、和霁、和售(公平买卖)、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为和)、和戎(旧时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交和(两军相对)、和胜(病愈)、和成(饮食适中)等意义。
  我们务须留意到,“和”的思想,儒家并未取得专利权。佛家提示人们要修习“中道妙理”。《杂阿含经·卷九》引佛佗说:“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着,莫放逸”。这便是和。《老子·四十二章》谈到“冲气以为和”;《庄子·山木》也说:“以和为量”。这些都是对“和”思想的表述。儒释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理想,是不是说,三者之间就没有差异了?当然不是。儒家重视礼义引控之和。《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主张要完成“和”(尤其是表现中庸哲学的中和),必需用礼义加以引控。道家却倡议纯任自然之和,反对人为的规范。《庄子·大宗师》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么贫我哉”。便是绝妙的诠释。佛家推选的则是逾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式之和。儒家之和,表现中和之美;道家之和,表现无方式、无常规之自然美;佛家之和,表现规范之美。
  在提示了“和”的深刻意蕴后,我们可以这么说: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所谓“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请置信:在一切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
  综观茶事发展与茶道七义,莫不表现天人合一之和:“茶艺”、“茶德”、“茶礼”,突出了人在与自然物的会合中涵养情性,以便更好地去契合天道,“茶理”“茶情”强调对事物的相济兼容,以构成和乐境界。“茶导引”则更为直接地摧发了天人沟通的道义追求。“茶学说”显扬茶道。
  中国茶道并蓄儒、释、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已”的随意性;投合了普通中国民众的强烈适用心思。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便可为“中国茶道”下个定义:
  中国茶道包涵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经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用中走向完成品德涵养以完成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