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茶树抗旱减灾叶面肥喷施技术

茶树抗旱减灾叶面肥喷施技术

2019-05-16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一、肥料种类

  1、尿素:尿素一种速效氮肥,含氮量45%以上,是叶施肥的常用肥料。

  2、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速效磷钾复合肥,含五氧化二磷51.7%,氧化钾34.6%,极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在茶叶生产上尿素和磷酸二氢钾适用于叶面喷施,叶面喷肥使肥料直接进入茶树体内,以增加干旱条件下氮磷钾养分的不足,增强光合作用,提高茶树对高温的抗御能力。促进糖分的合成积累,提高茶叶品质,达到保产、保质的目的。

  二、喷施方法

  1、喷施时间:茶树叶面施肥要在一定适宜的温度下,才有明显的效果,一般在早晚及阴天进行喷施,效果较好;晴天应选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喷施,阴天可全天喷施。

  2、喷施浓度:茶树叶面施肥浓度一般为0.3%-0.5%尿素加0.2-0.4%磷二氮钾混合施用,切忌浓度过高,否则会引起叶片枯焦、卷曲甚至脱落,加重旱害。

  3、喷施方法:茶树叶面施肥要从喷背面喷施,以利茶树吸收;对开采期间茶园,注意只喷成叶,不要喷到待采鲜叶上。

  4、采摘间隔期:喷施叶面肥后,一般5-7天后采摘,以利发挥肥效,提高茶叶品质。

有用+10
分享

茶I什么是武夷岩茶的蛤蟆背?

茶I什么是武夷岩茶的蛤蟆背?

可能会有茶友喝武夷岩茶的时候遇上了蛤蟆背,但是他们见怪不怪了,因为他们知道武夷岩茶跟蛤蟆背已经扯上了关系。

茶I什么是武夷岩茶的蛤蟆背?

估计现在看文章的你已经被懵圈了,可能你会问:武夷岩茶跟蛤蟆背能有什么关系?不急,看文章下面告诉你!

1.到底是什么“蛤蟆背”?

茶I什么是武夷岩茶的蛤蟆背?

在武夷岩茶的品评中,有句评语是:蛤蟆背就一定是好茶。这样的一句话,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蛤蟆背”并不是指某种茶,而是一种茶叶特征,并且这种特征只能在叶底上看到。

蛤蟆背就是蛤蟆的背部,在茶叶上,其所指的是武夷岩茶冲泡以后,叶底砂绿,上面会泛起蛙皮状的小泡,且带有沙粒状的小白点,叶片并不光滑,反而看起来比较粗糙,形似蛤蟆的背部,因而得名。

2.“蛤蟆背”是怎么来的?

茶I什么是武夷岩茶的蛤蟆背?

出现“蛤蟆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原料,二是工艺。正岩武夷岩茶生长在极佳的环境当中,茶叶品质上好,就算经过漫长的深发酵重焙火的传统制作工艺都不会导致叶张破损。同时,因茶叶内部吃火较足,气泡从茶叶内部溢出,而导致在茶叶表面撑起了一个个小泡,也就是“蛤蟆背”。

购买茶叶时,可以根据叶底上有没有“蛤蟆背”的特征,来判断茶叶是不是传统工艺制作的岩茶,也就是前文所说的“蛤蟆背就是好茶”观点。随着现代制茶工艺越来越成熟,只要焙火控制得当,而且茶叶原料的品质较好,叶底也会出现“蛤蟆背”,而不一定非要是正岩岩茶哦。

3.哪些茶会有“蛤蟆背”?

茶I什么是武夷岩茶的蛤蟆背?

武夷岩茶品种奇多,比如大红袍、水仙、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等等,这些茶只要符合刚才所说的原料及工艺条件,叶底上都会出现“蛤蟆背”的特征。现在市面上还有清香型的武夷岩茶,由于没有进行重焙火,自然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品质特征了。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武夷岩茶的品种有哪些武夷岩茶中什么茶最好喝

一提到武夷岩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大红袍。但说其武夷岩茶的分类和品种,即使是天天泡茶馆的老茶客也不见得能分得清。武夷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岩岩有茶,可见武夷岩茶的品种之多。

自武夷岩茶申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之后,按国际规定,武夷岩茶的品种可以分为五个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枞和奇种。

大红袍大家自然是不会陌生,在此不赘述。在武夷茶区,人们最喜欢把水仙和肉桂相提并论。作为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水仙和肉桂也是武夷茶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两种茶。

武夷肉桂

又名玉桂,由于它的香气滋味似桂皮香,所以习惯上称“肉桂”。因其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又显得霸气,而备受老茶客的推崇。比较出名的肉桂,当属“牛肉”和“马肉”,也就是牛栏坑肉桂和马头岩肉桂。

武夷水仙

最大优点就是茶汤滋味醇厚,口感既滑又甜、优雅飘逸,每一遍冲泡的口感都不一样,其口感虽不如大红袍丰富,不如肉桂霸道,但其独有的水韵却让人品出另一种滋味来。在武夷水仙茶中,五六十年以上树龄的水仙茶树,在“岩骨花香”的基础上突出兰花香和枞味,绝对是茶客们的心头爱。

奇种

说到奇种,就不得不提武夷岩茶菜茶。菜茶是指当地有性繁殖(种子繁殖)的茶树种群,用菜茶品种做成的茶叶成品就叫做奇种。名枞就是从奇种中发展起来的产量比较大、知名度比较高的茶树种类。

名枞

在武夷岩茶中,名枞指的是那些自然品质优异,具有独特风格的茶树单枞。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四大名枞:铁罗汉、半天妖、水金龟、白鸡冠,盛名的大红袍之前也是武夷山四大名枞之一,后因大红袍成为单独的品种,半天妖补缺进入四大名枞之列。

武夷岩茶的介绍及迅速传播

武夷岩茶的介绍及迅速传播

武夷岩茶介绍

 武夷岩茶即半发酵的乌龙茶制作工艺形成后,所制出的茶叶兼有清香、甘醇的优点,因而得到世人的认同和好评,很快便流传外地。

 首先是茶种移植和制作方法之外传,随同的是茶品的外销。 连横《台湾通史》记载:“嘉庆时(1796—1820年),有柯朝者归次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籽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 《永春县志》载:清咸丰年间,(永春)仙溪郑世报父子到闽北谋生,几年后学到栽制武夷水仙的技术,并从武夷带回100株水仙苗种植仙溪鼎仙岩,仿武夷岩茶制法,制出的茶深受乡人喜爱。有些华侨长年饮用。

 乌克斯《茶叶全书》第22章载:1834年6月,印度茶叶委员会秘书戈登从福建武夷山购去茶籽,1835年运抵加尔各答。并从当地请去制茶工人。其制作方法:萎凋、炒青、揉捻、烘焙等12道, 1872年才去掉炒青等工序,简化为5道。此不炒就揉、晒干(或烘干)的方法,当系红茶的做法。所以著名茶师张天福说:“乌龙茶继绿茶之后,为半发酵茶,约始于十六世纪,产地由武夷传到建瓯、安溪各地,求,一部分由山西客商贩经蒙古至俄罗斯,大得其利,大部分则销闽粤台、东南亚和欧美各地,销路宽广,价高利厚,从而促进了武夷茶的发展。据民国《崇安县新志》载:清时茶厂近百家,产量逐增,1875—1908年间约40万斤,且价格攀升,创历史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