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自驾之旅--武夷山

自驾之旅--武夷山

2019-05-16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来自:http://auto.news.qingnet.cn/200803/04120733.htm

 走进武夷

  奇山异水

  武夷山的三十六峰,最闻名的有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大王峰屹立在九曲溪口,陡壁如削,就象是擎天巨柱一般,屹然高耸,显得极为宏伟壮观,古人认为它具有王者的威仪,因而将它命名为大王峰。此峰四面都是无径可登的峭壁,只有南面,从一条直上直下的岩石裂缝中,攀梯而上,过此险处,就有盘旋的山路直通峰顶,当中还有几个险处,而这些山路,是后人不断地修砌成的。大王峰顶,古木参天。在这里纵目四望,奇峰环拱,曲水回流,景色壮丽。玉女峰是一座秀丽的山峰屹立溪边,远看宛如亭亭玉女,观之可亲。天游峰被认为是武夷第一胜地。这里是观赏九曲山水全景最好的地方。


  岩茶飘香

  大自然的恩赐造就了风光绮丽的武夷山水,也给武夷茶树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就以“晚甘侯”(武夷茶名)著称于世。武夷山茶农又创制“三红七绿”的青茶,即现在所称的“岩茶”(又称乌龙茶)。据说在全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中,杭州龙井位居第三,信阳毛尖屈居第九,而武夷岩茶则高居榜首。武夷名丛中包括有大红袍武夷肉桂、铁罗汉等名茶,其中又数大红袍享有最高声誉,名居武夷岩茶“五大名丛”之首,素有“岩茶之王”的美称。一代大红袍自古均为历代贡品,产量极少,最高年份也只有七两八钱,母树大红袍茶叶,在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八日第五届武夷岩茶节的拍卖会上,拍出天价,净含量20克的母树大红袍茶叶拍卖价15.68万元,创下了茶叶拍卖史上的奇迹。

  惊险漂流

  新开发的武夷山生桐木溪漂流被誉为“华东第一漂”,发源于海拔2158米的“华东屋脊”黄岗山,峡谷全长14公里,相对落差150米,漂程6公里,时间约90分钟。当跳上橡皮舟,投进桐木溪的怀抱时,迎面而来的其实是一种期待——期待刺激!期待惊险!期待与自然的搏斗!期待“有惊无险”后的轻松!两岸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连绵起伏,桐木溪宛如一条生命的飘带,轻盈地镶嵌在两岸深深的峡谷中。用惊险奇趣四字来概括桐木溪漂流是最恰当不过的。峡谷纵深,河道峭壁林立,河水的湍急奔腾,巨大的落差,飞泻在错落无序的岩石上,溅起了一股股雪白浪花,橡木舟如腾空而起,水手一声大喝“过滩!”,这时一个巨浪迎面扑来,溅湿一身。在撕心裂肺的尖叫声中,真实地感觉到“两岸鸟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速度,却少了那份镇静自若的神韵。冲出大滩后水面突的变得平静下来,阵阵凉风扑面而来,温柔之致,像情人柔软的手在清清抚摩着自己的面容。此时此刻,忍不住放开歌喉,对着这青山绿水放声吟唱。

  筏舟九溪

  泛游竹筏于九曲溪上,又是一番奇异的体味。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坐在竹筏上,老舵公高举竹篙,轻拨溪水,好个悠然自得的下午!一路东行,导游“口”不停蹄,一会儿说大王和玉女恋爱的传说;一会儿讲陆放翁泛舟九曲溪的故事;一会又是红袍茶树的漂亮传说,一会儿是小藏峰千寻绝壁石隙间几块虹桥板和板上两只架壑船,整个下午,我都沉浸在传说中畅想不能自禁。

  一线天光

  一线天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有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

有用+10
分享

武夷岩茶之黄观音属性

来源及分布: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7~1997年采用杂交育种法从铁观音与黄旦的人工杂交一代中通过单株选种育成,又名黄观音。1990年以来,在福建乌龙茶区及粤、湘、川、浙、苏等省有栽培。1998年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2003通过国家审定为国优良种。

品种特征:小乔木型,大叶类。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尚厚脆。芽叶黄绿色带微紫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58.0克。花冠直径3.9厘米,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品种特性:无性系,二倍体,早生种。芽叶生育能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较高,每公顷产量3000千克(200千克/亩)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2.3%、儿茶素总量12.6%、茶多酚27.3%、咖啡碱3.5%。适制绿茶、红茶、乌龙茶,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结,色泽黄绿润,香气馥郁芬芳,具有黄金桂"透天香"的特征,滋味醇厚甘爽,制优率特高;制绿茶、红茶,条紧细,香高爽,味醇厚。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特高。

栽培采制要点:适宜在乌龙茶区和部分红茶、绿茶茶区种植。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园地种植。幼龄期茶园加强肥水管理,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适时分批留叶采摘,采养结合。

归类:武夷岩茶的命名

现代的武夷都以茶树品种命名,名种名茶相得益彰,因此,茶名繁杂最为突出。为便于应用,除了极品外,其他都归为特殊茶名,使人顾名思义地识别之。

武夷随历代的茶类发展,茶名更换频繁。因此分类仁者见仁,智者风智,尚无确切定论。

武夷茶名随时代推移,从唐代之研膏、蜡面;宋代之龙凤团;元代之石乳、京铤;明代之紫笋及灵芽、仙萼之类。此皆系第历代武夷名茶或贡品,大都属于蒸青绿茶,是发展武夷的基础。自明朝从安徽传入松萝茶制法,就与全国其它茶区相同,从蒸青绿茶改制炒青绿茶。清周亮工在《闽小记》云:"崇安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成茶,时有武夷松罗之目。"

清初武夷山民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研制出半发酵乌龙茶,使的品质得到很大提高,至于乌龙茶和红茶谁先有之,尚属茶界有争论的问题。关于乌龙茶的制作,还流传很多饶有风趣的传说。其一是说,有一年采摘春茶时节,一支军队路过武夷山,在某茶厂驻扎。士卒们用新采来的茶叶当睡垫。老板心急如焚,但也无奈,只好认倒霉。军队开拔后,老板看到茶叶边呈红色,且散发出浓郁清香,经炒青揉捻烘焙后,成了"三红七绿"的乌龙茶,其较绿茶香更烈、味更醇,真是有"歪打正着"之妙。茶叶专用设备家程启坤、陈彬藩分别在《中国茶经》和《茶经新篇》上撰文,认定乌龙茶的制做源于武夷山。这是武夷山对茶叶发展的一大贡献。

喝武夷岩茶好处多多

武夷岩茶作为乌龙茶中的珍品,品质特别优异,其所含的具有保健功能的物质,相当部分比其它茶类更高更丰富。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具有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的成分,因茶类、品种、产地、制作工艺和栽培管理不同含量有很大差异。有以下几点。

第一,武夷岩茶,所采的鲜叶是连梗带叶的成熟鲜叶(即三叶半开面),经过独特的做青工艺制作,摇青与凉青交替进行,动静结合,通过“走水”(经摇青促动,梗脉中的水分被加速输送至叶面。据张天福著的《福建乌龙茶》载:嫩梗中涩感弱的非脂型儿茶素含量是叶面的两倍。这些成分从梗脉向叶面分布,使叶面的儿茶素、氨基酸组成发生变化,更加丰富。

第二,武夷岩茶特有的焙制工艺,素有“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之称。通过炖火,低温久烘,使香气更加馥郁,滋味更加甘醇。此乃芳香物质含量更多之故。

第三,武夷岩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而经风化的砾壤具有丰富的矿物质供茶树吸收,不仅滋养茶树,而且岩茶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更丰富,如钾、锌、硒的含量较多。

第四,武夷岩茶由于生长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早在十九世纪中叶,欧美茶叶专家学者经化学分析,就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物质。如1847年罗莱特在茶叶中发现“单宁”(儿茶素)并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武夷酸”。1861年哈斯惠茨证实武夷酸乃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武夷岩茶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药理功能和营养价值的物质,优于其它茶类是确实无疑的。

正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对武夷岩茶的保健疗疾效能,都给予充分高度的评价。早在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就说过:“尝闻茗消肉,应亦可破瘕”(瘕即腹中结块肿瘤)。明代单杜可说:“诸茶皆性寒,惟武夷茶性温不伤胃。”当代陈椽在《茶叶商品学》一书中明确地指出:“福建武夷岩茶,温而不寒,提神健胃,消食下气解酒,治痢同乌梅、干姜为用,也是南方治伤风头痛的便药。还可用于防治癌症,具有降低胆固醇和减重去肥的功效。”总之,武夷岩茶主要药理功能: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难怪国际友人曾赞叹武夷岩茶为“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