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六堡茶>六堡老茶常见问题答疑(上)

六堡老茶常见问题答疑(上)

2019-05-18 访问量: 17 茶礼仪网

最近和茶友讨论老茶比较多,皆因远年·701和远年·703这两款茶,茶友们评价高,反馈多,也刷新了一些茶友对六堡特别是老六堡的认知。

当然这里不是想标榜我家茶的品质无出其右,但两款茶分别在斗茶大赛15-29年组、30年以上组获奖,最起码说明这两款茶的品质,在同年份段的六堡茶里面,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六堡老茶常见问题答疑(上) 

▲远年·701获奖证书

 六堡老茶常见问题答疑(上)

▲远年·703获奖证书

原来我有过一个观点,就是六堡茶的魅力在于:六堡中期茶和老茶,滋味的层次感比熟普要丰富。

云南人在70年代从广东学会了冷水渥堆工艺,开启了普洱熟茶的时代,普洱熟茶从诞生伊始便采用大水大堆的发酵方式,发酵程度普遍偏重。

而六堡茶(现代工艺)在过去几十年,大多采用单蒸或双蒸的轻发酵工艺,即使是冷水渥堆发酵,也是采用潮水量少的轻发酵方式。

高发酵度的熟普宜现喝,但后续转化空间不大。

轻发酵的六堡茶, 留下一定的转化空间作为后期的仓储转化预期,六堡茶的仓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工艺的一个环节。

轻发酵亦或重发酵,只是不同的制茶理念和工艺取舍上的分别,并无根本上的优劣之分。

其实,关于广东普洱、云南普洱和广西六堡茶的历史渊源,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段故事,以后有机会另文再表,今天主要是解答茶友问到的几个关于六堡老茶的问题。

一、能不能通过品饮判断一款茶是多少年的?

答案是可以的,通过品饮能判断大概的年份区间,但不能准确到哪一年。要判断年份无非就是干茶、滋味、叶底结合着来看。

干茶:年份茶的干茶会比新茶轻,部分会挂白霜。

举个栗子,同样的罐子,40年的远年·703装250g,而7年的严选·106能装280g。

 六堡老茶常见问题答疑(上)

▲远年·703(左)与严选·106

叶底:年份茶的叶底多呈现黑褐色,如果仔细看叶张,会看到类似“蛤蟆背”的纹路。

 六堡老茶常见问题答疑(上)

▲老六堡“长”出的“蛤蟆背”

滋味: 从香、水、韵三方面判断,年份越长,香气越沉汤,汤水越绵密,陈韵越悠长。

综合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就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判断,比如:这是一款10年内的茶;这款茶超过20年等…

为什么不能准确的判断年份?

首先是发酵程度的轻重,会影响对年份的判断,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分别拿一个10年左右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双蒸双压),一个4年左右的重发酵六堡茶,给身边的茶友们盲饮,结论出乎意料,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后者的年份比前者要长。

其次就是陈化环境的温湿度,决定了陈化速度的快慢,这个我在上周的文章已经说过了(相关阅读:北方该如何存放六堡茶?)

二、10年、20年、30年的老茶,口感上有什么区别?

六堡茶的陈化,10年是一个台阶。 

10年的六堡茶

陈韵初现,消散了堆味、异味、青涩气,滋味变得纯净,口感变得醇和,但陈香还不太沉汤,有些飘忽不定。

 六堡老茶常见问题答疑(上)

▲六堡茶之家臻味·301(2007年,12年六堡茶)

 20年的六堡茶

茶汤的顺滑感出来了,口感细腻而绵密。陈香变得沉稳而持续,按我的经验,任何一个喝过退仓干净、冲泡得当20年老六堡的茶友都不会怀疑那个气味是“香”,和什么霉味、枯枝味、廉价脂粉味等等相去甚远。

 六堡老茶常见问题答疑(上)

▲六堡茶之家远年·701(1993年,26年六堡茶)

 30年的六堡茶

除了陈香之外,发酵轻的会进而出现参香,发酵重的会出现药香。之前不太溶于水的物质逐步小分子化,汤越来越浓,随之滋味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也上升了,茶汤的粘稠度就出来了,喝着有一种米汤般的粘稠感。

六堡老茶常见问题答疑(上) 

▲六堡茶之家远年·703(70年代末,40年六堡茶)

三、老茶也分三六九等吗?

没错,老茶有不好的,有平庸的,也有优秀的,我们大概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三种:

名不副实的老茶

仓储异常放坏的、人为做旧的、臆造品均属于名不副实类型的。

仓储异常、人为做旧可以归为一类,本质就是存放的环境湿度过高,微生物繁衍过快过多,导致茶叶霉变,如果经醒茶无明确变化,这款茶就彻底没救了。

至于臆造品,见得不多,放一张相片让茶友们掌掌眼吧

六堡老茶常见问题答疑(上)

100年茶化石?

差强人意的老茶

有人说老茶就要有陈香,这句话既对也不对,任何一款茶,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沉淀,都会转化出一种特殊的“陈韵”,但很多老茶水薄味淡缺少层次感,仅有的一点优势就是有陈香(有时候会有些木香),我们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品质优秀的老茶。

市场上不少的老茶,是处于这条水平线的,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茶青内质单薄,二是发酵制程出了问题。

品质优秀的老茶

真正品质优秀的老茶,除了有陈香、陈韵之外,还必须具备“香扬水鲜活、鲜爽渗透力”的“茶之活性”。

具体表现为:初泡水细味甜,绵滑顺喉。再泡茶气卓著,韵感十足。三泡过后,通体温暖,冷香悠长。

只有内涵物质丰富、制程得当的好茶,才能经过时间的磨砺转化成一款品质优秀的老茶。

今天就说这么多,这一篇是上篇,下篇会继续解答茶友关于老茶的疑问。

最后还是硬广,远年·701醒得差不多了,预计发货时间是5月10号,远年·703现货供应,有需要的茶友可淘宝下单。

有用+10
分享

收藏:如何鉴别六堡老茶

收藏:如何鉴别六堡老茶

这是一篇会得罪人的文章,因为讲的都是真话。对于老茶这种东西,因为少,很多人没见过、没喝过,有的商家喜欢不透明的生意,故意把水搞浑,因为水浑而显得水很深。其实沉淀之后,谁都可以趟过的。茶本单纯,惟其有真。

六堡老茶国内极少了

六堡茶号称侨销茶,解放之后成为百分百出口的茶,加上集体年代+计划经济,农民家不可能有茶的。茶园是集体的,集体都出口了。六堡茶的出口体系在1985年瓦解了,所以1985年之前的老茶都在国外。如果有也是国外回流的。

整个梧州以前做六堡茶的有两个茶厂,六堡茶厂和梧州茶厂,进出口公司只负责出口的(现在的梧州中茶,80年代末才有生产的)。六堡茶厂也叫六堡公社茶厂,一直在六堡做成六堡毛茶,提供原料给梧州茶厂加工成品出口,1976年开始也生产精制茶给地区土畜产公司出口,不再供料给梧州茶厂。意味着梧州茶厂1976年之后的出口茶里不再有六堡的原料了。

1985年六堡茶通过供销社的统购统销体系结束了,意味着六堡茶的出口开始走市场化的途径。这个时候开始,六堡茶可能开始可以内销,如果有老茶也许1986是讲故事的合理年份了。

1986年之前的故事也许是从厂里的样品留下来的就合理,还要偷出来。正如农家的故事模板是:爷爷留下来挂在房梁上,拆老屋时发现了一筐茶。我是不太相信1985年之前的老六堡(除非东南亚回流),因为不符合历史事实。我曾经喝过据说是厂里的样品,也喝过拆老屋的60年代的茶,更坚定了我的判断。

反正一句话,1985年前的就别相信,1985年后的要谨慎选择。

如何判断六堡老茶

还是要讲到六堡茶的历史,六堡茶1960年代开始有熟茶工艺,所以如果是厂家的茶,一定是熟茶,不会是生茶。如果是1960年之前的一定是生茶不是熟茶。生茶熟茶的外观一眼就可以辨别的。关于六堡老茶还是生茶和熟茶分开来说吧。

生茶老茶的辨别:

生茶老茶一定是叶片很轻了,就像上了年纪的老人会骨质疏松一样。如果是紧压茶,外表的包装一定是破旧,一碰就碎了,如果压竹筐基本上筐应该是很破了。如果是什么包装也没有,用的新包装,那个茶就多想想吧。年份形成的一定是深黑褐的叶底,我见过有人拿出号称40年代的普洱,叶底还是黄绿,喝着也是清新,勇气可嘉到不愿交往,普洱的神奇我们不懂,但六堡一定是深深的黑褐色的。还有就是口感了,最终还是喝,茶就是拿来喝的,年份在汤里是最难做假的。有的卖老茶的不给喝,也正常,那就别碰这种老茶了。一般上15年以上的六堡老茶会有槟榔香。可能有人不知道什么是槟榔香,那就别去买了,没到那个阶段,就再等等,练好内功再说吧。好的老茶的口感是入口即化,柔滑甘甜,有茶气,回甘深有喉韵,凉凉的很舒服,槟榔香明显。泡出来的汤色是琥珀色,如果30年以上应该叶底黑亮。如果老茶泡出来不好喝,就不用买了,也许有年份,但没价值。

熟茶老茶的辨别:

六堡的熟茶基本是厂家生产的,就那一两个厂的产品,相对容易辨别。上年份的熟茶都是紧压茶,这是其一。不会有散茶,不会是散茶,不会散放茶,并且压竹筐。会有厂家的一些印记,如果没有就是假的。有些老茶表面有一层发白,有人叫发白霜,但应该仅限于最表层。熟茶有槟榔香?应该很难。很多茶厂的老人都没喝到过。老茶会有些陈香或药香或者参香。汤色红,甘甜柔滑,叶底黑亮。20年以上的茶泡了也是结块的不再会散开,因为熟茶经过高温长时间的人工发酵,又经过长期的陈化,基本上会表面碳化,就像鸡爪疯的手张不开了。

老茶婆的老茶的鉴别:这个就更简单了,新茶叶张是黄色的,老茶黑褐色。泡出的叶底黑亮,茶汤橙红透亮,有明显的药香,比较纯。

六堡的老茶鉴别还是比较简单的,水浑的部分主要在利益驱使,其实水浑的地方就别去趟了。最近碰到一个湖南的客人到六堡收老茶,似乎新大陆的发现者一般地到来,当然是失望而归。当然2002年六堡茶厂还当垃圾烧掉了仓库里的5000多斤老茶,可见六堡其实并没有人珍惜老茶的,谁会去保存那些你认为不值钱的东西?我一直不太相信六堡有老茶,2000年开始就有人进六堡收老茶了,基本上六堡在2005年后没有老茶了。有也是农家当药的一点点,不会再卖了的。

六堡的老茶很好喝,但还是生茶的老茶,熟茶的不过尔尔的。所以被追捧,是因为稀缺。如果你真的有钱,买得起那么贵的老茶不如买几吨新茶收着靠谱,自己收到茶已老,才是真的茶人。自己和着这茶,看时光流逝,叹茶韵流香,多好!

六堡茶行业里的2个政治正确

上周,收到市电商协会的邀请,我参加了一场研讨会。主题有两个:一是六堡茶电商应该怎么做?二是为什么六堡茶时至今日仍然小众?抛开商业和推广层面的因素不说,今天,我尝试从行业层面探讨一下,算是对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深度思考。

一直以来,六堡茶行业有两个政治正确。政治正确的意思是:你心里大概知道某些事情是不合常理的,但你没法说出来,说出来可能会违背大众的想法和意愿。

1年份

第一个政治正确,可能是年份。似乎年份越长就应该越值钱,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说法,比如:

“新茶不好喝?放上一些年份就好喝了。”

“存六堡茶就是投资,存越久升值越多。”

“卖六堡茶不会亏的,卖得出赚钱,卖不出更赚钱!”

这些说法的内在逻辑,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年份越长的六堡茶,品质越好,价格也越高。

六堡茶行业里的2个政治正确

▲60年代老六堡

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就是“越陈越香”,最早见到这个词,是在台湾人邓时海所著的《普洱茶》第25页,这个概念到如今,应该是大多数普洱茶、六堡茶乃至黑茶爱好者普遍认可的。当然,喝过老六堡的茶友相信都能体会到老茶那不可替代的韵味。

前几周在讨论“什么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的时候,小茶仙就提出过一个观点:六堡茶最大的特征,就是10-20年中期茶优异的表现,相比普洱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原料优秀、工艺到位、仓储正常的六堡茶,年份越长才会越好,越值钱。而关于原料、工艺、仓储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这个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不再细说了。

六堡茶行业里的2个政治正确

▲15年六堡茶(茶茶供图)

强调年份这件事情到底好不好?对不对?这里先放下不探讨,我们先看看行业的现实状况。

首先是消费。

每年生产的六堡茶,真正到消费者手中,用来喝的有多少?又有多少六堡茶在厂家、代理商、藏家、炒家手里囤着?大家都愿意相信一个故事,六堡茶年份长了,就能升值,囤六堡茶是一种投资。但我一直坚持认为,六堡茶不应该赋予太多的金融属性,如果一个市场消费的少,囤积的多,是有大问题的,不信?07年普洱茶崩盘的事情了解一下。

茶叶是消费品,是饮料,应该回归品饮的本质,六堡茶也一样。

其次是口感。

在研讨会当天,一位老茶师感慨道:“我做了一辈子六堡茶,我觉得六堡茶是最好的,但为什么现在推广还是这么困难?”我敬重老人的情怀,但凡事总要客观看待,不能自己说自家孩子好。

历史上六堡茶的名气并不亚于普洱茶,六堡茶的冷水渥堆工艺,确实也比普洱熟茶出现的早。

而时至今日,普洱茶已经形成了生、熟茶两套泾渭分明的消费体系,生茶口感多变,主打中高端用户;熟茶适口性好,主打中低端用户。特别是普洱熟茶,已经慢慢丢弃了原来唯年份论的概念,用相对优质的原料,通过离地发酵,小堆发酵等技术改良手段,减轻新茶的堆味、燥感,提高适口性,主打现饮。

六堡茶行业里的2个政治正确

▲2017年普洱熟茶

我喝过五正、雨林、吉普号等新兴普洱茶企的熟茶,不可否认,在新茶适口性这方面要比六堡茶做得更好。

前文说到,六堡茶的优势在于中期茶,具体表现在茶汤的层次感和韵味上,但是从消费的受众来说,六堡茶是吃亏的。因为茶汤的层次感也好,韵味也罢,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具备一定品鉴水平的消费者才能体会到,这无疑是提高了消费者的进入门槛;另一方面就是时间成本,不能让消费者为了一个不确定的预期等上8年、10年,同样的,茶企、代理商也不应该这样等。

2原料

第二个政治正确,估计就是原料了。

在寻茶的时候,我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观点:“六堡茶就是一种工艺。”这句话,大意就是:只要是按六堡茶的加工工艺,无论用什么原料都可以。

一个有趣的现象,茶友们留意下自己手上的六堡茶包装盒,原料一栏都很笼统的写着六堡茶叶或六堡茶毛茶,而普洱茶包装盒原料一栏,你能很清楚的看到“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原料不能说,不方便说,行业彼此心照不宣,究其原因,就是本地(包括广西传统茶区)原料产量少、价格高,不少的六堡茶是用外省甚至是境外的原料加工的。

六堡茶行业里的2个政治正确

▲普洱茶与六堡茶的外包装

其实,在六堡茶标准上已经明确定义了原料的种类:六堡茶……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六堡茶的独特品质的形成,诚然受工艺和梧州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但和原料品种也有密切关系。

可以这样说,解放前的六堡茶,原料主要集中在六堡镇,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原料主要来自于六堡镇和广西传统茶区的桂青茶。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六堡镇茶园荒废,广西桂青种茶树退化,大量种植云南大叶种和福云六号等茶树品种。

六堡茶行业里的2个政治正确

▲六堡镇茶园一隅

2000年开始,六堡茶的原料来源开始“复杂”起来了,不同种类的茶青制作的六堡茶,口感风格迥异,从好的方面来说,是百花齐放,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口感难以统一,消费者搞不清楚什么是六堡茶的“正味”。行业有标准,但执行起来各显神通,这种东西我可能也没有办法细说,只能待行业形成共识,有共同的可执行的规范,另外就是苍梧县群体种的种源提纯,恢复种植,提高产量。这些都需要留待时间解决。

结语

虽然说喝茶真是大俗大雅之事,每个人的舌头、味觉、嗅觉都是不尽相同,六堡茶不缺好茶,缺的是一个消费市场的契机和切入点,对于六堡茶行业来说,不过分强调年份,提高新茶的适口性,降低消费者的进入门槛;规范原料来源,统一六堡茶的标准口感,降低消费者的试错成本。既不故步自封,也不妄自菲薄,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回归理性。我想,六堡茶一定会让更多茶友满意和接受的。

梧州市新增两家企业获准使用六堡茶专用标志

2015年1月4日从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官网获悉,梧州市新增两家企业获准使用六堡茶专用标志。

2014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4年第140号公告,宣布自即日起对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苍松牌六堡茶、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芊河牌六堡茶给予注册登记,并准予使用六堡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至此,梧州市获得使用“专用标志”的企业达6家、品牌8个,这6家企业的六堡茶产量已占全市总产量的70%。

据了解,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均为梧州市六堡茶龙头企业之一,分别在2013年9月、2014年2月提出了使用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梧州检验检疫局和市农业局专家组进行现场初审后,针对企业不足,梧州检验检疫部门先后五次派出专业人员到现场指导整改提高,如微生物检验室设计、检验仪器配备和选购、检验员培训、陈化车间完善、原料基地的管理等,保证了整改的质量,并于8月21日通过了由梧州市和广西检验检疫局组成的专家组的现场评审。

据悉,在2012年获得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三家企业,其产品加贴“专用标志”后,不但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如在2013年同等级、同规格、同包装的六堡茶产品,出厂批发价格增长3%至35%,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次两家企业获得保护并允许使用“专用标志”,将进一步扩大受益面,有力推动六堡茶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