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喝普洱茶的三重境界

喝普洱茶的三重境界

2019-05-27 访问量: 21 茶礼仪网

喝普洱茶的三重境界

  “嫩绿邀春焙,余甘浃齿牙。神清非澡雪,普洱誉仙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一直以来都具有很高的品饮价值。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茶友加入了普洱茶品饮大军之中,那么这品鉴普洱茶的三重境界,您到了哪一重呢?

喝普洱茶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喝健康普洱

  普洱茶制作工艺独特,有生熟之分,很多初茶友接触普洱茶都是因为普洱茶的健康保健功效。

喝普洱茶的三重境界

  普洱生茶口感刚烈锐猛,韵味浓峻,茶多酚的含量很高,是减肥的好饮品,白天喝生普很醒脑,有一种荡涤身心的清爽感。熟茶则口感圆滑温润,甘醇厚滑,具有大量有益人体的菌种,并且茶性温和,长期饮用有暖胃养胃的功效。

  第二重:喝个性普洱

喝普洱茶的三重境界

  随着对茶叶的认识的逐步深入,对于茶汤的感受能力的不断提高,茶友们对所喝的普洱茶又增加了新的标准“个性”。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开始选择具有自己喜欢的个性口感的茶品,对韵喉、饱满、生津、收敛性、层次感这些词语,不断有了比较感性的理解。

  第三重:喝文化普洱

  大量留存至今的历史文献、传统工艺、古茶树、茶马古道、普洱茶民族品饮风俗等等物质和精神遗产的鲜活存在,都能够照亮普洱茶文化辉煌的前世。

喝普洱茶的三重境界

  因此在个性的基础上,资深茶友还会将茶品是否具有相应的文化内涵作为重要的选择标准。因为品茶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在品味文化、品味人生,这是喝茶与喝饮料的实质性不同。

喝普洱茶的三重境界

  有人说:一个人饮茶,是人与茶的对话;两个人以上的饮茶,是人和人的交流,不是一个境界,却各有各的氛围,各有各的收获。品茶的确是一种艺术,品鉴普洱茶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细细品鉴、用心喝茶,让品茶成为生活中的雅事一桩!

有用+10
分享

普洱古树茶有什么样的特点

  普洱古树茶是指茶树主要以百年的茶树为主,生态环境好,茶树没经过人为矮化,有浓郁、持久的兰花香。而且由于这些茶树树龄甚高,所以在外形上都显得历尽沧桑、饱含风霜。因此,它更具魅力,更加的吸引人。那么,普洱古树茶有什么样的特点。现在就这个问题,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普洱古树茶有什么样的特点?具体特点如下:

 

  特点一:外形

 

  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特点二:香气

 

  古树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

 

  特点三:口感

 

  古树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苦涩味比古茶也重。

 

  特点四:叶底

 

  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特点五:韵味

 

  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

 

  特点六:潜质

 

  古树茶因叶子是来自树根深入土壤的大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分多而使叶子具有转化价值的物质多,潜质空间当然也高。台地茶来自根部短浅的台地,所内含的能随时间转化的物质稀少,转化空间也有极限性。

 

  古树普洱茶一般出味很快,前3泡涩味十分明显,第4泡开始好喝,茶味醇厚,清润,回甜也好。千年古树普洱茶芽两叶标准采摘制作的茶饼,无论香气,茶感,回甜都非常让人喜欢。

  那么,为什么普洱古树茶会比其它茶更加的耐泡呢?

 

  古树茶之所以能够比其它茶更为耐泡,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古树茶多为大叶种乔木

 

  云南普洱古茶树大多都是大叶种乔木,而大叶种乔木茶树所产普洱茶内含物质较之小叶种更为丰富。且大叶种普洱茶中,作为茶叶主要功能性物质和滋味物质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都比小叶种更高,这自然就使得大叶种乔木古树茶比之其他茶叶耐泡度更高。而茶多酚作为普洱茶后期存贮转化的最主要基础性物质,古树茶更高含量的茶多酚也意味着,它具有更高的后期转化价值和陈化空间。

 

  2、古树茶生长环境优越

 

  云南的优质普洱古树茶大多都生长在,污染较小、较为原生态、人为干涉少的深山之中。这样的生态环境能够拥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降低极端气候出现几率,并依靠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从而为古茶树的生长提供更为适宜的条件。

 

  且古茶树大多与森林古树混合生长,高大的森林古树能够减少太阳光直射,为喜欢漫射光的茶树提供更多的漫射光。在漫射光环境下,茶树能够合成更多的内含物质,而内含物质多,自然就更为耐泡。

  3、古树茶内含物质更充足

 

  古树普洱,顾名思义是用古茶树鲜叶制成的普洱茶。在云南,能够称之为古茶树的,其树龄至少要在100年及100年以上,并且对于部分严格追求古茶树树龄和口感的茶人来说,树龄达到300年才能够称之为古茶树。老曼峨、那卡、贺开等名山古树茶,树龄均是选用300年左右古树茶制作而成。

 

  而树龄越大的古树,其根系就越为发达,就能越够深入土壤深层,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成分和深层土壤中的矿物质,使得所产古树茶内含物质种类更为丰富、含量更为充足。内含物质更为充足,在冲泡时能够溶解到茶汤中的物质自然也更多,自然也更耐泡。这就是古树茶耐泡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4、冲泡时,古树茶内含物质溢出更均匀

 

  除了最根本的内含物质因素外,古树茶之所以耐泡和其植物组织构造有直接的关系。云南古茶树多为大叶种乔木,并且在长达几百年的生长演化过程中,使得古树茶叶脉(维管束)数以及纤维素含量更高,从而增强茶树抗病、抗虫、抗旱能力。在鲜叶中,纤维素和叶脉的主要作用为支撑叶形、运输营养成分和水分;在成品茶叶中纤维素和叶脉起到类似过滤网和漏斗的作用,能够使得茶叶在冲泡时,内含物质不会立刻大量析出,而是随着冲泡进度,均匀平缓地溢出。

  普洱古树茶具有独特的特点,想必通过上述内容了解之后,大家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正因为普洱古树茶特点独特,是难得的茶饮,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因而引得许多人喜爱。不过,古树茶虽好,却也要注意适量的饮用呢。

喝普洱茶这4个禁忌不得不注意!

  很多人都知道,普洱茶是后发酵类茶,一般市售的的普洱从都经过一定年份存放,茶性相对比较柔和,对人的胃与神经中枢没有什么刺激性,这个基础可以使得平时大家可以多饮用一些普洱茶,喝多了也不会像喝绿茶一样伤胃。

  那么喝普洱茶的禁忌要注意几点?

 

  1、禁忌水温太低,一般要沸水冲泡。

 

  2、一次性不要喝得太多,因为普洱茶制作工艺的特殊性所致,故适量品饮普洱茶,才不会出现“茶醉”等现象。

  3、禁忌马上就喝,一般来说,普洱茶多是经过后期存放有所转化的茶制品,所以泡茶需洗茶一。

 

  4、不要把它放在潮湿地方,因为茶制品的吸水性较强,易吸收水,故容易变霉。下面推荐几款温和的福建名茶给大家。

云南普洱茶的春茶、夏茶、秋茶的采摘时间及其特点

给大家谈谈普洱茶春茶、夏茶、秋茶的采摘时间是什么时候及其特点。

云南普洱茶的春茶、夏茶、秋茶的采摘时间及其特点

普洱茶春茶

春茶一般采摘时间是: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经过一个冬天漫长的生长,内部储藏了许多营养成分;在冬、春季阳光照射弱,茶树生长缓慢,是茶叶中某些香气物质形成的主要因素。然而,茶树主要生长部位是在根部,而氨基酸的合成是在茶树根部合成后再运输到顶端。经过一冬的修养,春茶所含的内含物质是最丰富的,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还有一般春茶都比较肥壮重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这是春茶和夏秋茶相比很细微的不同定点。

潜伏一个冬天之后,第一拨春茶,即明前茶是质量最好的,香气馥郁,内质丰厚,茶汤有厚重感,滋味沉稳内敛,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云南普洱茶的春茶、夏茶、秋茶的采摘时间及其特点

普洱茶夏茶

夏茶一般采摘时间是:8月上旬到8月下旬,然而,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正是夏茶采摘制作的季节,由于土壤成分的充沛,导致茶树新梢生长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但很容易老化,所以在夏茶采摘的时候,一般选择上午10点之前或者下午5点以后去采摘茶叶。由于茶叶生长太过快速,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导致夏茶有点虚而不实,内质含量减少,比如:“”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滋味显得苦涩”。

夏茶口感淡薄,由于一夜暴长,根基不够牢固,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不够,导致夏茶汤水单薄,苦涩明显,尤其涩味不易化,一般夏茶是由产量较大的厂家用于拼配中,99%左右的夏茶是用来做熟茶的原料。

云南普洱茶的春茶、夏茶、秋茶的采摘时间及其特点

普洱茶秋茶

秋茶一般采摘时间是: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由于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从而导致了普洱秋茶的品质仅次于普洱春茶且高于普洱夏茶。在秋季,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原本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有所亏缺,从而,会使采摘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一些。因此,秋茶内含物质显得不够充足,从而导致秋茶叶条较春茶瘦弱,尤其叶片的厚度明显降低,口感汤质淡薄,滋味弱,连带着苦涩也较弱,有种清淡如水的感觉.

其实,秋茶也有比春茶、夏茶的不同之处,秋茶具有最吸引人的高香,香气高亢缭绕,有种喷薄而出的气势,再加上它苦涩低,也算是别有一番滋味,丰收的喜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