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2019-05-28 访问量: 18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今天我们来到茶都名园的219,和曾哥一起探讨,广受大家欢迎的普洱,到底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曾哥

散茶能体现更原始的茶性,尝出茶品最真实的滋味,与存放过后的口感形成对照。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由散茶压成茶饼是经过熏蒸的,有一部分味道会在炒茶时流失掉。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散茶不利于存放和运输,对储存的条件要求比较高,但因其与空气接触面比较大,后期的转化比茶饼会更快一些。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陈钢老师

散茶一般是作为原料或是茶样在内部流通。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成品普洱基本都已经被压制成型,与原料具有很大的区别。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从原料到成品,期间需要分等级、拼配等多道精制工艺的后期处理,不仅仅是压制而已。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茶饼为原料精制后的形态,包装后更利于运输、储藏和销售。

 

普洱茶是散茶好还是茶饼好?

 

有用+10
分享

喝普洱茶易产生饥饿感,真的是因为它“刮油”吗?

  很多茶友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喝生普的时候,饥肠辘辘,感觉腹中空空,好像自己“薄”了一层。

 

  大家的理解可能是普洱茶刮油,能带走一部分脂肪,所以喝普洱茶容易有饥饿感。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今天,我们从普洱茶中帮助肠胃蠕动加快的元素说起,看看普洱茶到底能不能“刮油”减肥?

 

  咖啡因、茶碱和可可碱等复杂成分,能显著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胃酸分泌增加(和胃肠蠕动加快)有助食物消化,使人产生消脂解腻或饿得更快的感觉。

 

  再者,喝普洱茶加速了排空,特别是生茶,使得脂肪类的物质没有太多的时间得到吸收就排到了结肠,结肠只是吸收一些水分和维生素k,为排入直肠准备。

 

  当然,喝普洱茶之后这种饥饿感对人体是非常好的,常喝普洱茶不仅可以消脂解腻,其中的很多有益物质对人体也有益。

  1、蛋白质与氨基酸: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但绝大多数都不溶于水,只有占3.5%左右的白蛋白等可溶于水中。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约占茶叶干重的1~5%。茶叶中氨基酸的种类,已发现的有28种,大部分都是人体需要的氨基酸。

 

  2、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许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物质,约占茶多酚总量的50~70%。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可防止血管硬化、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还有灭菌、解毒作用。

 

  3、咖啡碱:

 

  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为2.5~5.0%,嫩叶比老叶含量高。咖啡碱具有兴奋、提神的功效,还有利尿、分解脂肪的作用。茶叶中除了咖啡碱之外,还有少量的茶碱和可可碱。

 

  4、碳水化合物:

 

  茶叶中约含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多数不溶于水。能溶于水的是水溶性游离单糖和双糖,只有0.8~4%左右。因此,茶叶是一种低热量饮料,饮茶不会引起发胖。

  5、色素:

 

  茶叶中的色素分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大类。脂性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罗卜素。它们对人体健康都是有益的,由于大部分不溶解于水,只有当吃茶或使用茶粉时才能被利用。

 

  6、有机酸:

 

  茶叶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如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等。通过饮茶,这些有机酸参与代谢,维持体液平衡都有作用。

 

  7、芳香物质:

 

  茶叶中芳香物质的种类是很多的,鲜叶中有上百种,成品茶中有500多种,但含量都很微。很多芳香物质对人体是有益的,有的可分解脂肪,有的可调节神经系统。

普洱老茶头泡不开怎么办?

       其实泡不开就对了,一般来说老茶头是很不容易泡开的,如果有泡开的,很有可能是专门用刀或者针撬开的。老茶头是从熟茶发酵堆里拣出来的茶疙瘩,由于茶叶中最嫩的地方就是含糖和胶质最多的部分。在相互粘连的过程中就会附着在一起,干茶从表面看上去呈褐黄色,就像附着很多泥一样。

 

  普洱茶老茶头,真的是好东西听说是从2005年开始这个概念才流行起来的,不过也有人表示更早以前就有了,泡了十几泡以后发现壶里的老茶头还是一沱的,并没有泡开,于是就想一定要把它泡开试试,然后就一直烧水,一直闷,可是人都喝不下了,一直到下班,不得不说,真的是超级耐泡呀。

 

  为什么泡不开?是因为老茶头结块特别紧密;为什么结块紧密?是因为果胶含量高

 

  老茶头泡不开可以煮着喝哦,而且听说要煮着喝更好!

 

  一般我们煮茶头是冲泡8泡左右,把茶头拿到酒精紫砂壶里,加冷水等水开后就可以出汤,如此反复,一般可以煮5次。煮出的茶头口感更厚。

 

  好的老茶头可遇不可求:

 

  老茶头其实年年都会有,因为它就是熟茶加工过程中的产物,但是好喝的老茶头不好遇到,就我的经验就是一二年才有一批好的,而且数量一般不大,300KG~400KG一年已经算很多了遇到好的,最好多存点

 

  什么是好的老茶头?

 

  我的感觉是味道上正,没有怪味儿,没有变质,喝起来口感醇厚,茶汤粘稠度高,干净,而且耐泡。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图为:南茗佳人古树春茶《贺开》

作者按:对邓时海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认真拜读了多遍,对于邓老本人,我的确是怀着十分的敬意的,只是对于文章中的个别观点,个人认为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冒昧撰写此文,纯属个人观点,请各位内行方家海涵!也愿能以此文抛砖引玉,让更多人为普洱茶产业与文化发展添砖加瓦,不啻为一件善事。

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的省思》写道:“好比农作物的耕作方式一样,一块农地耕耘过久,必须给大地予以休耕的休养生息机会,决不能让土地操劳过度。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普洱茶茶树的生长历史,其地气灵性的移动与变化,从汉朝的益州,移向唐、宋间的银生城,明朝渐向点苍山,清朝走入普洱府,民国初年在易武茶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滇南地区六大茶山,直至2000年移至班章,2010年转往西移在冰岛、昔归……”细心的话,我们从历史文献中的这些地名可以看出,其实邓时海先生在这里还是承认普洱茶所产区域都在云南境内,这和邓时海先生之前所讲的云南以外所产的茶叶原料也可以制作成普洱茶的观点自然是相悖的。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从地理生态学的角度,原本“给大地予以休耕的休养生息机会”这一观点是非常有道理,也是很有意义的,并且应该各方面积极引导茶农也好,菜农也罢,都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轮番耕作。这样可以保证土壤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作为。但若扯到“地气灵性的移动与变化”这种观点,而且言之凿凿地追溯到汉唐明清,似乎完全可以穷究于天地之间,不知道其依据究竟是什么。更何况,邓时海先生提到的“普洱府”、在清代和民国时本来就包含了“易武”、“六大茶山”,也包含了澜沧江以西的“班章”。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在我理解,这种表述,有点类似于我们老家乡村里的风水先生给普通百姓讲所谓的“地气”、“龙脉”之类的玄之又玄的概念。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按照邓时海先生的“地气灵性”这一说法推而广之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如此推论:既然地气灵性都移到冰岛、昔归了,是不是只有这些地方的人才是最有灵性的。其它地方的,要么早已因“地气灵性”转移,都变得愚钝不堪;要么就是“地气灵性”还没有转移到,自然还是蒙昧无知?人类的生活、生产经验是不断演变、不断提升的;人类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人类的物质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积累,逐步丰富完善的。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没有什么事可以一蹴而就,也没有什么事物是毫无由头的。邓时海先生在“关于传统工艺的省思”一节中认为“过往制茶的工艺早已流逝,不管号字级、印字级茶品,都没能留存下来。实际上,我们今天在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仍能看到的用木甑微微蒸软普洱茶原料,以石磨压制普洱茶的工艺,就是从祖先传承下来的传统工艺。有的还授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至于利用机械流水性生产制作茶品,这是人类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充分挖掘智慧所取得的物质文明结果。作为当今社会的人类,在做好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同时,更应该以人类发展为追求,不断改善生活质量。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有时候,绝对的肯定或否定都不好。谈及普洱茶产品的包装,就如人类衣着服装演变一样,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至于我们面对的各种商品,自然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社会不断变迁,人们自然形成各种消费主张与观念。今天的各种普洱茶的包装也体现了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念、消费观念,其实也是社会和谐的一种体现。

纵观当今市场上的普洱茶包装,的确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包装设计非常具有文化内涵,足以展示各种文化元素,让我们在品饮之外,又能感受另一种文化信息与魅力。如果一味地、绝对地排斥现代化的、优秀的包装设计,其实也是对自己活在当下的一种极端否定。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图为:贺开古茶树(由南茗佳人摄影工作室提供)

更重要的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中,之所以逐步会对商品进行包装,其中一点就是为了保证商品的卫生安全。假如我们提供给消费者的普洱茶产品,依然是没有任何外包装,谁能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沾染灰尘、杂物,乃至吸收异味?“包装纸质量如何不谈,不如传统,若是有纸装的,也是手工制作的米浆纸张。现在就不详原料也不详质量了。”“我们唯有凭过去品饮老茶陈品的经验与体悟,去寻找值得收藏的茶品。”诸如此类,在邓时海先生的文章中常能见到,只能说邓时海先生是一个有相当复古情结的人。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最后想说的是:当我们走进云南的每一座古茶山,面对那些生长了成百上千年的古茶树,最好的办法,是保持肃静,以一颗敬仰的心去朝拜这些古树,不仅是对古茶树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大自然,以及大自然馈赠我们的一草一木。面对大自然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财富,面对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还需要进化,还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