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喝了黑茶,远离油腻与火气

喝了黑茶,远离油腻与火气

2019-05-28 访问量: 21 茶礼仪网

喝了黑茶,远离油腻与火气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即将来临,新年不想做油腻的大叔大婶,先从喝黑茶开始吧。千秋大业三杯酒,万丈红尘一壶茶。爱喝黑茶的男人和女人总是别有一番意味,经得起风雨,享得了从容,睿智优雅,值得信赖。


喝了黑茶,远离油腻与火气


1、喝了黑茶,远离油腻与火气

在韩国餐馆里,与烤肉同时提供的、一成不变的免费茶饮就是茯茶,茯茶是黑茶的一种,茯茶一杯,油腻顿解!


人到中年,大补之物吃进去,人也要“火冒三丈”了,这个时候除了注意饮食平衡,多吃蔬菜水果之外,也可多饮黑茶,清热祛火。


喝了黑茶,远离油腻与火气

2、大吃大喝胀得难受,黑茶救场

像黑茶这样的后发酵茶,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刺激胃酸分泌,从而加快胃排空,避免食物长时间在胃内停留造成的腹胀,增加新陈代谢。如果适当控制饮食,对保持身材也有很好的作用。


喝了黑茶,远离油腻与火气

3、在喝黑茶的过程中,学会谦虚说话

如何避免油腻?那就好好说话,用一种平和笃定的方式说话,别急着炫耀你的人脉、资源、人生智慧,都活着几十年的人,你的底气早就藏在你的一言一行里,不急不躁、不卑不亢,才是解油腻的灵丹妙药。人到中年,茶席间能继续保持学习的姿态,以谦虚的方式问茶喝茶,又或是做个安安静静玩手机的蓝纸,不是也很可爱嘛!

有用+10
分享

白沙溪老前辈忆往昔:我们奋斗在白沙溪的那些年

白沙溪老前辈忆往昔:我们奋斗在白沙溪的那些年

那是2013年4月19日,我们遁着春天里的缕缕茶香,走进了白沙溪几位老前辈的家,与他们聊过去白沙溪的历史和他们所经历的那些事,勾起了他们很多幸福而自豪的回忆,仿佛就在昨天,记忆犹新……

刘昭先:男,1924年出身,89岁,1980年退休,现住小淹白沙社区。

当我们走进老人的家,刘老的婆婆满脸堆笑,赶紧去外面叫老倌。原来刘老正在社区门卫室与人一起打纸牌。等了一会,刘老回来了,只见老人精神爽朗,耳聪目明,看到我们格外的热情,不用问,自已便一个劲地说开了。

“我看到彭厂长带领我们试制茯砖”

我是1950年进的厂,1956年全部转为正式编。我在厂里搞管理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很多过去的事我清楚。我们都知道1953年在白沙溪诞生了湖南第一块茯砖茶,而所经历的真实却知之不多,通过刘老的清晰回忆,让我们深感其中艰辛磨难,创新一个产品之不易。

老人说起1951年我看到彭厂长从仙溪押回小淹。正纳闷:为什么是从仙溪押回呢?他在仙溪干啥?说着刘老聊起了彭厂长带领白沙溪工人反复试制茯砖茶的经过。

那时彭先泽是江南、白沙溪茶厂的厂长,为试制茯砖,早在1950年前就开始了,曾先后在江南、白沙溪及仙溪等地搞试验。那年正是彭厂长从陕西泾阳请了两个师傅仿泾阳技术,在仙溪那里租地搞茯砖茶的试制,后来还是由于气候、温度、湿度达不到发花要求没有成功。因此泾阳人断言,没有泾阳的水,没有泾阳的技术,没有泾阳的气候,你们南方根本做不出茯砖茶。白沙溪就是不信这个邪。最后我们厂派出技术骨干及压制部主任彭南山等8个人专门到陕西泾阳,用我们自已的技术工艺边试制边研发。原来,陕西北方气温低,天气干燥,压制的茯砖茶只须用厚厚地棕垫上下覆盖,达到一定的时间,便可自然干燥发花,且金花茂盛。派出人员在泾阳试制将近一年,发现并不是我们的技术工艺水质不行,其主要原因就是南北方温湿度气候差别所致。回来后,我们就请示商业部同意,仿茯砖发花温湿度要求在白沙溪建烘房。把烘房建起后,1953年我们终于成功试制湖南本地生产的第一块茯砖茶。打破了泾阳人的预言,创造了白沙溪黑茶神奇!并逐步得到普及和推广。2008年,该项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18斤茶”

黑茶是西北少数民族的生命茶,是民族团结的革命茶团结茶,中央相当重视,我们茶厂的级别也是相当高。厂里的人事安排和文件、生产计划都是从中央下到省再到厂。52年我们的厂长是马川,营团级南下干部(后为省茶叶公司经理,现退休)。副厂长侯斯烈过去是山西平遥的老县长。在厂里背着东洋刀,特别威风。62年我们厂长是翟彦博,也是南下团级干部。负责我们厂保卫的是上面安排的一个警卫排,全副武装,歪把子机枪都有好多把,机关枪好几挺,夏天看到他们在擦拭机枪。我们的产品质量更是事关民族国家大局,加工出来的产品首先要保证少数民族人吃了满意合格。不管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要负责到底。

记得1960年,我在销售科,我们调运了一批砖茶到青海,中间有个别茶出了点问题,结果是商业部从北京打电话到益阳(那时我们是一个厂),要求我们厂派人到青海处理。不久中央民族贸易局又直接打电话急催。厂里接到信的那天是1960年的12月31日,年关厂里好多事很忙,生技科派不出人,又怕这批茶的问题大,必须赶紧处理。商量把我从销售科抽出,第二天就出发,并先从杭州调运5000担茶后再从杭州、上海去甘肃青海。

1961年1月1日起程,往返辗转水路、公路、铁路,坐船、坐车、坐火车,那时国家还处在困难时期,各方面都不发达,路上半个多月赶到青海。由青海民族贸易局的人亲自接待,并负责与我商量这批茶的处理方案。第二天,我们一起去看那批茶。到实地一看,只有极个别的茶出现烧心霉花。我当即答应,凡有问题的茶请你们剔出来,都由我们负责,有多少算多少。对方十分满意。为了不影响市场供应,商定先将茶放在青海,好的先销售,有问题的剔出来。就这样待这批茶销完,实际剔出来的有问题茶只有18斤。按当时价损失不足18元。但白沙溪这种以质量为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负责精神在少数民族人民的心目中产生了很好的印象——喝白沙溪茶放心。从此,青海人民与白沙溪结下了永远的黑茶缘。

刘密花:女,1940年出生,现年73岁,1990年退休,现住小淹农贸市场二楼。

我家是黄谷溪的,隔茶厂只两里来路。1951年茶厂从江南全迁到白沙溪我11岁,就跟着我娘在厂里捡茶,1959年正式进厂算工龄。我虽是女同志,但我个子高力气大,进厂就把我安排在压制部跟男同志们一起压茶,46岁调行政科,后到供销科退休。

“日产10000片报喜”

那时候,我们年轻,身体好,思想单纯,厂里生产、质量都抓得紧,厂长也是经常在车间转。在压制部,有退砖、扒茶、司称等多道程序,各有分工。李华鸿是我们班的班长,扒茶洒面不均匀,压出来的茶砖外观不光滑要扣奖金,废品超过规定比例扣奖金,退砖不快影响压制进度挨批评。我们各组积极配合,全力以赴提高生产。那时设备还不是很好,机器是手摇式发动,一根大绳几个人扯才发得动,有时天气冷,蒸汽上不去,我们自已捡柴火把汽烧上去。为了加快进度,多完成任务,我们每天起码提前10—15分钟上班,到8点就马上进入生产。生产中出废品是不光彩的事,每次发现废品趁热打烂,用手揉匀当即加工,有时手都烫伤。因此我们生产一天只几片废品。记得我们文革前是日产4000片,后来逐步提高到日产5000片、7000片,8000片报喜。当时的口号是“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经常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政治空气特别浓厚,工作起来干劲特别大,8斤重的铅板一次搬10片。七十年代后期有一年的秋天,车间实行砖匣双面铅板,我们日产砖茶10800片,创历史最高纪录,车间向厂部报喜,厂部敲锣打鼓给我们送喜报,记得当时还是我念的喜报,工人们欢天喜地,生产更加热火朝天。

杨庆生,男。1937年出身,现年76岁,现住小淹农贸大楼住属区。

我是1961年从部队转业安排进白沙溪茶厂,在厂期间当过篾匠(因为我小时作过篾匠),搞过保卫、供销、设备、生技,85年退休。

“ 由茶带来的好处”

80年代初期,我在设备科,负责机械设备的调入,出差时我经常带点好茶叶在身上。那年厂里派我和另外一个人去河南新乡参加全国计划会议,有1万多人开会,旅馆住宿都很紧张,我们湖南代表团安排在新乡一中的大礼堂住。新乡在河南省北部,正是隆冬12月下旬,气温零下30多度,南方人到北方简直是冻得难熬。我便在外面到处走走,顺便了解些情况。正巧,我走进了会议保卫传达室。据说是北京派来的卫戌部队,他们生起炉火室内有暖气,我边取暖边拿出随身带的茶叶泡了杯茶,那些兵闻到茶的醇香味,直问:你咯是么子茶,这么好闻的茶香味。我随手给了他们几泡,战士们一边泡茶一边和我聊天,茶喝得全身发热。聊着聊着我们因茶成了熟人。快到午饭时间,他们又留我们吃中饭,那餐饭我们两个人吃了4个大馒头6?白米饭。心想该走了,不曾想他们又把我们请回到传达室,还给安排了一个大房子,升起炉火,一天一斤粮票,两块钱,三餐饭,我们在那住了整整七天,根本就没有挨上冻。还搞到了600套轴承的计划。湖南代表团的人羡慕得不得了,直说“你们白沙溪的人真的牛,我们死挨冻,你们住起暖气房,还轻松地搞到了设备。”我在心里暗喜:其实是我带的那包白沙溪黑茶带来的好处。

“白沙溪改进设备舍得出钱出力”

那是1967年的一件事使我印象特别深。厂里随着边销茶生产量的不断扩大,生产设备跟不上。那年我被派出沈阳锦州锅炉厂去定制锅炉。为了保证锅炉质量,围绕锅炉钢板我们连续跑了7个省,硬是达到标准钢板为止。锅炉制好后,我们在路上花了半年的时间,用6只拖轮驳船,由沈阳运长沙,再用两只18.2吨的拖船到益阳。在益阳等了一个冬天,到春上发水,又请八九十个人背纤到桃江,船到夫溪现有人员硬是背不上,又再加40个人背纤,这样才一个星期到白沙溪厂码头。当时背纤的人每人每天半斤粮食,后来请示省里加到每人每天1斤粮。这台机器到厂前后时间一年多,花费的人力物力十多万元。是当时钢板厚度硬度最好最先进的锅炉。这台锅炉安装好后,生产机器发动、蒸汽蒸茶都得到了满足,且食堂蒸饭、职工家属生活用水都用上了热水。生产产量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回想起来,我们过去这些老工人为白沙溪吃了很多苦、流了好多汗,为白沙溪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过,更感欣慰的是现在,你们在公司这班领导的带领下,把茶厂办得比过去更红火,厂房建得比过去更威武,消费者对白沙溪黑茶评价这么高,每年为员工创造这么好的红利分成,我们这些老工人感到很高兴,真心希望你们把白沙溪越办越好,越来越兴旺。

茯苓发酵茶利尿作用初探

茯苓发酵茶利尿作用初探

?陈济琛 郑永标 林新坚 林戎斌 蔡海松

?(福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州350013)

?茯苓发酵茶不是将茯苓与茶叶简单混合而成,而是以茶叶为主要培养基质,接种茯苓菌丝,按特殊工艺发酵,茯苓菌丝在茶叶基质上充分生长,两者自然融合而成。我们在完成茯苓发酵茶的LD??50?和微核检测后,进一步观察了茯苓发酵茶对大鼠的利尿作用,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样品与试验动物

?茯苓发酵茶、茯苓和原茶由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提供。试验前称取茯苓发酵茶、茯苓和原茶各100g,分别加1000mL80℃的热水浸提,重复5次,收集浸提液,60℃下浓缩至100mL,置冰箱中备用。试验动物为SD雄性大鼠,由上海西普尔——必凯试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

?1.2试验方法

?茯苓发酵茶的利尿试验采用代谢笼养法。第一次试验选用预选过的SD雄性大鼠24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一组为对照组,另外三组为茯苓发酵茶高、中、低剂量试验组。第二次试验同样选用SD雄性大鼠24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三组分别为茯苓发酵茶、茯苓和原茶试验组。试验前18h禁食,3h前禁水。以灌胃法给每只大鼠口服5%体重的生理盐水,1h后按不同剂量灌药。收集6h的尿液,计算排尿率,并用火焰光度法测定6h尿液的Na?+和K?+含量。

2结果

?2.1不同剂量茯苓发酵茶对大鼠的利尿效果

?不同剂量茯苓发酵茶对大鼠的利尿效果见表1。茯苓发酵茶中、低剂量组大鼠6h排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同时,6h尿液的Na?+和K?+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达显著水平,这表明一定剂量的茯苓发酵茶有显著的利尿效果。另外,高剂量茯苓发酵茶试验组大鼠6h排尿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但6h尿液的Na?+和K?+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部分原因是高剂量茯苓发酵茶提取液中含有较高的Na?+和K?+。

?fdifferentdosageofPoria-cocos-?Fermented?TeaonSDrat

组别?Groups

动物数?Animalnumbers

剂量?Dosages(g/kg)

排尿率?Diureticrate(%)

Na?+?(mmol/L)

K?+?(mmol/L)

对照Control

10

0

76.40±2.24

147.96±6.90

46.49±6.70

高剂量Highdosage

10

5.53

76.02±6.34

154.82±7.55

54.98±2.29

中剂量Middledosage

10

4.42

102.30±6.47

165.34±7.96

64.11±6.61

低剂量Lowdosage

10

3.69

84.07±3.37

155.12±6.10

56.44±7.92

2.2中剂量茯苓发酵茶、茯苓和原茶的利尿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表2),茯苓组6h排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茯苓发酵茶和原茶6h排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6h尿液的Na?+和K?+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达显著水平。这表明茯苓发酵茶、茯苓和原茶都有显著的利尿效果。其中,中剂量茯苓发酵茶试验组大鼠6h排尿率为105%,与茯苓组和原茶组相比差异显著;6h尿液的Na?+和K?+含量与茯苓组和原茶组相比差异亦显著,说明茯苓发酵茶比茯苓和原茶具有更显著的利尿效果。

表2中剂量茯苓发酵茶、茯苓与原茶的利尿效果

?Table2DiureticeffectofWTHXPoria?cocos?Fermented?Tea,PoriacocosandcrudeteaonSDrat

组别?Groups

动物数?Animalnumbers

剂量?Dosages(g/kg)

排尿率?Diureticrate(%)

Na+?(mmol/L)

K+?(mmol/L)

对照Control

10

0

68.72±4.19

141.82±2.32

45.37±4.39

茯苓?Poriacocos

10

4.42

76.12±8.66**

141.83±3.11**

61.35±4.44**

茯苓发酵茶WTBXPoria?cocos?Fermented?Tea

10

4.42

105.42±8.54**

161.28±4.58**

79.77±4.73**

原茶Crudetea

10

4.42

84.92±8.38**

148.8±5.13**

67.98±8.21**

3讨论

?近几年,研究了一些利尿中药的利尿成分。吴丽明(1995)观察了土茯苓中落新妇甙对大白鼠的利尿作用??〔1〕?。杜选林(2001)探讨了氨茶碱与山莨菪碱的利尿作用??〔2〕?。本试验表明,经特殊工艺发酵制备的茯苓发酵茶对大白鼠的利尿效果比茯苓和原茶更显著,但其具体的作用成分和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丽明,张敏.土茯苓中落新妇甙的利尿和镇痛作用〔J〕.中药材,1995,18(12):627~631.

?〔2〕杜选林,李高凯,刘力.氨茶碱与山莨菪碱在利尿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综合临床,2001,l7(5):365.

学茶:“六茶详解”之马背上诞生的“黑茶”

学茶:“六茶详解”之马背上诞生的“黑茶”

为什么黑茶要被叫做Dark tea??

1.黑茶简介

黑茶粗大黑褐、陈香醇厚,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而得名,主供边疆少数民族消费,亦称边销茶。黑茶是后发酵茶,发酵程度在70%-95%之间。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生产地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

ps:黑茶的发酵和上一期红茶详解我们学习到的红茶发酵又是不一样的哦。黑茶是后发酵茶,所谓后发酵,是指发酵工序在杀青之后进行。黑茶经杀青工序后,茶叶中的酶类物质已失去活性,而在渥堆环节,黑茶是在外源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发酵。也就是说这时的发酵不是“酶促(茶叶内部)发酵”而是“菌群(外界微生物参与)发酵”,这就是黑茶与红茶发酵的最大区别。

2.黑茶分类

市场上的黑茶类目繁多、品种非常丰富。一般情况下,大家习惯将黑茶按照地域分类,今天小鹦鹉将介绍其中最主要的安化黑茶、四川边茶、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以及湖北青砖等 。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是以湖南安化本地群体种的茶树(主要为安化当地品种)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松柴明火烘焙干燥等工序制成的干茶或以干茶为原料蒸、踩、压而成的紧压茶的总称。它最显着的特征是加工中用松柴明火烘焙干燥,干茶及其制品略带松烟香

学茶:“六茶详解”之马背上诞生的“黑茶”

▲安化黑茶一般为紧压茶

四川边茶:

四川边茶中南路边茶是最为为人熟知的。南路边茶也叫藏茶,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六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南路边茶是用割刀采割来的枝叶杀青后,经过多次的"扎堆"、"蒸、馏"后晒干,总共经过至少32道工序制成,南路边茶(藏茶)为黑茶品种制法最复杂,经过32多道工序制成。藏茶也被认为是制法最复杂的黑茶。

学茶:“六茶详解”之马背上诞生的“黑茶”

▲雅安藏茶

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分为生普和熟普,值得注意的是,严格意义上讲,只有熟普属于黑茶。虽然近几年普洱大热,渐渐有“普洱自成一派”的说法出现,但在茶学上,熟普还是属于黑茶的。

熟普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学茶:“六茶详解”之马背上诞生的“黑茶”

▲熟普茶饼颜色较生普偏黑或偏红

广西六堡茶:

六堡茶,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故称为苍梧六堡,六堡茶生产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现在产地分布在浔江,郁江,贺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岸。六堡茶制造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制成毛茶后再加工时仍需潮水沤堆,蒸压装篓,堆放陈化。

六堡茶品质特点是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铜褐色。

学茶:“六茶详解”之马背上诞生的“黑茶”

▲广西六堡茶

湖北青砖茶:

青砖茶别称老青茶,又称“川字茶”,青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茶砖上带着“川”字样被认为是品质的保障。青砖茶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

老青茶的茶叶原料较粗老,较多的茶梗,经杀青、揉捻、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而制成。湖北青砖茶主要产于湖北舌耕内咸宁地区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 

学茶:“六茶详解”之马背上诞生的“黑茶”

▲川字茶

3.“诞生在马背上的黑茶”

黑茶的起源和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有很大的关联。

“茶马互市”是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西部地区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最初的茶马交易是从绿茶开始的,当时主要集中在四川雅安地区。而当时将一批绿茶用马匹从雅安运送至西藏需要2~3个月的时间,并且途中没有遮阳避雨措施,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茶又被晒干,这种干、湿互变过程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了发酵,绿茶也就不再是原来的绿茶了。

我们可以猜测这其中古人的冒险精神起了作用,“诶?这种黑乎乎的绿茶竟然有点好喝?!

久而久之,人们便开始模拟这种环境,在初制或精制的过程中增加一道渥堆工序,于是世界上最早的黑茶便诞生了。所以人们常说“黑茶是诞生在马背上的”。

横空出世的黑茶因为其两个优点马上取代了绿茶在“茶马互市”的地位。

其一是黑茶在解油腻方面效果显著,十分适合民族同胞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其实至今黑茶也是为数不多的健康的减肥佳品;其二是黑茶易储存不易变质,而且经过时间沉淀的黑茶反而能提升品质。所以黑茶倍受民族同胞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