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天源分享】冬季红茶为何养人?

【天源分享】冬季红茶为何养人?

2019-05-29 访问量: 18 茶礼仪网

【天源分享】冬季红茶为何养人?

冷冽的严冬,正是喝红茶的好时候。冬季喝红茶,温和不伤胃,会感觉比较舒适。只是不同时期去喝,会有不同的感觉。

【天源分享】冬季红茶为何养人?


金红的茶汤,在微弱的阳光下也泛着橘光,杯中传出那种气息是温暖的,像水果软糖似的蜜香,给人以阳光、花朵的美好畅想。

 

为什么当下喝红茶最养人呢?

1

暖体抗寒

红茶外形微卷乌褐油润,冲泡出来的汤色深橙带红非常油润透亮,金圈明显,而金圈是判断红茶品质因素之一。


午后迎着光束,饮一口「金汤」,只觉得人的疲惫去了一半,身心舒缓许多。


【天源分享】冬季红茶为何养人?

2

养胃温润

由于发酵程度的不同,红茶比起绿茶来,茶多酚的含量要少得多,对肠胃的刺激很小。

 

盖碗摇香,干茶香即舒适明显,沸水冲泡后,茶香馥郁,花香悠悠,沁人心脾,入口即觉得汤感非常干净纯粹,纯正自然,不掺杂任何杂质的醇正;米汤的顺滑细腻贯穿始终,口感饱满,稍闷泡稠糯感明显,温暖的熨帖着五脏。


【天源分享】冬季红茶为何养人?


闷泡之后叶底红棕,颜色均匀,非常柔软有弹性,有一定的成熟度。

 

红茶中的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常饮加牛奶的红茶,亦能一定程度保护胃黏膜,缓解胃寒不适。

【天源分享】冬季红茶为何养人?

3

解腻助消化


自己亲身经历,包括身边常年饮红茶的朋友,都能感受到红茶去油腻、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的作用。

 

冬季大鱼大肉后,或是日常饮食感到油腻和胃胀的时候,饮一些红茶就能缓解许多。


【天源分享】冬季红茶为何养人?冬季闲来品饮,最是养人。喝上一杯红茶暖暖胃是没有问题的,虽说红茶对人益处良多,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要学会合理的掌握喝茶的时宜,才能把茶喝出想要的感觉。

有用+10
分享

祁门工夫红茶产地

  

  祁门功夫红茶产地祁门县,境内峰峦起伏,山势陡峻,林木丰茂,茶园多分布于海拔100~350米的山坡与丘陵地带,高山密林成为分布在峡谷山梁和丘陵山坡上茶园的天然屏障。

  这里气候温和,无酷暑严寒,年均气温在15.6℃,无霜期年平均为232天以上;空气湿润,相对湿度为80.7%;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尤以产茶的4~6月份雨量多,超过200毫米;这一带茶区的土壤主要由千枚岩、紫色页岩等风化的黄土或红土构成,土质肥沃,结构疏松,透水、透气及保水性强,酸质适中,PH值为5~6,含有较丰富的氧化铝与铁质,极其适于茶叶生长。

  特别是春夏季节,由于雨雾弥漫,饱经湿润,适度光照,使茶树茶叶的持续柔嫩得以延长。由于祁门地处西北冷空气和东南亚海洋气团前峰交错地带,气候温和,春夏多晓雾,为茶树茶叶的优异品质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红茶饮用方式不同茶具也有区别

一提到红茶,很多人会想到那有着标志性黄色包装的袋泡红茶,中国人喜欢清饮红茶,品味个中茶香;英国人喜欢在红茶中加奶加糖,享受其香甜滋味。

在众多的茶品中,红茶的饮法最多,融合了中西方的精髓。可以是传统的热红茶,可以是英式的奶茶,可以是意式的橘茶,也可以是综合水果茶或冰红茶。红茶应该是最受博爱的了,中西方都有很多它的拥护者,但因为饮用的方式不同,所选用的茶具也有所区别。

西式红茶茶具以瓷质和银质为首选,以花式饮法为主。快速饮法主要是针对红碎茶、袋泡红茶而言,并在其中加入牛奶或砂糖。西式红茶茶壶通常呈广腹的球形;红茶杯的外形则略呈扁浅,杯腹宽广,杯口圆而外扩,这样的造型便于充分散发红茶的优雅香气,并欣赏它红艳明亮的汤色。饮用时,左手拿茶托,右手端茶杯,牛奶和砂糖则可依个人口味加入。

中式红茶茶具以白瓷和紫砂为首选,以工夫饮法为主。中国的品饮工夫红茶重在领略它的清香和醇味,将红茶放入白瓷或紫砂茶壶中冲泡,再斟入小茶杯,先闻其香,再观其色,然后细细品啜。这种冲泡法选用的茶具,大小如孟臣壶和若琛杯。经过了温壶、洗茶、冲泡、分杯之后,端起盛有七分茶汤的茶杯,闻香细品。

更多茶叶泡法知识:

花茶冲饮方法的具体程序

普洱茶的简单泡法介绍

霍山黄芽怎么泡?

白琳工夫红茶文化历史渊源介绍

白琳工夫红茶文化历史渊源介绍

白琳工夫红茶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产于福建省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属于闽红工夫。

1 历史渊源

 工夫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并受到地方主要官员的关注而载入史册。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2 区域环境

 白琳工夫主产地白琳镇位于福鼎市中部,陆地与点头、磻溪、店下、秦屿,以及柘荣县乍洋等乡镇相邻,水路主要通八尺门内海。白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状况,揭示了工夫红茶的历史背景。白琳出产工夫红茶辉煌景状,在朱挺光先生(1917—2004)所撰《白琳后岐商港前景在望》一文有过细致的描写。茶叶是白琳特产,每值新春,必有来自泉州、厦门的客商,称为“南帮”,和来自广州、香港的客商,称为“广帮”,他们来到白琳,和当地茶商一同设馆制茶。当时正式茶馆包括客商多达二十四家。本地茶商“双春隆”、“恒和春”、“合义利”等闻名内外。

3 更替历程

 白琳工夫经过发端兴盛、由盛转衰、由衰转盛和兴盛式微等四个时期。清代至民国之前为发端兴盛期。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福鼎出境红茶2万箱,每箱50市斤,远销上海等地。民国初期,茶业由盛转衰,年产值不到百万元。民国中期至解放前是由衰转盛时期,福鼎工夫茶主产区白琳、点头等地茶业十分兴旺,茶商贸易繁荣,茶栈茶馆林立。茶商向洋行或大茶行承包精品工夫茶在指定港口、码头交货,再由洋行、茶行外销港澳及欧美各国。在白琳本地,已经出现不少资本雄厚的茶馆,摆脱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将工夫红茶水运至营口,转运满州里销往苏联。解放后至六七十年代是工夫红茶兴盛式微期。五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外对红茶需求下降。七十年代初,红茶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