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鉴别>武夷岩茶电焙炭焙区别

武夷岩茶电焙炭焙区别

2019-06-07 访问量: 17 茶礼仪网

目前,武夷岩茶的烘焙方式有数种,如用炭焙,焙茶机、电焙笼等。而武夷岩茶炭焙是令人瞩目的传统烘焙技术。炭焙茶是焙茶的最高技术,其操作过程包括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等。其技术耗时费力,且需专业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技术要求非常高,而且难控制的茶叶烘焙方式。但是炭焙可以形成武夷岩茶的,独特的茶汤口感风韵,令人一饮难忘,许多人为之倾倒。在焙火上,根据茶菁焙火的程度可分为轻火、中火、重火三类,所谓焙火程度系指在烘焙时间的长短及温度高低综合而言,相互联系作用而形成。其火功高低,主要还看茶汤表现。一般而言,60度至90度,适合焙制清香型口味岩茶,80度-120度适用焙制传统型浓香型岩茶,120度以上适用茶叶变味,有杂味,含水量高焙制碳香型岩茶。

武夷岩茶电焙炭焙区别

碳焙的岩茶与电焙的岩茶区别:

首先是火功香的香型不同。碳焙的岩茶有碳火香,电焙的岩茶只有火功香、没有炭火香。

第二是火功香持久性不同。碳焙的岩茶碳火香更持久,更耐存放。能保留多久与火功的轻重、足透程度有关,足火岩茶的炭火香可保留三、五年以上。电焙岩茶的火功香一般只能保留十几个月,火功低的消失的更快。

第三是火功足透度不同。碳焙的火功可以达到很足、很透,青味易除、滋味容易转化。电焙的火功一般容易形成表面火,火功香易退,滋味常带青味,没有焙透,后几泡口感易带涩,叶底带绿的。

武夷岩茶电焙炭焙区别

火功香和碳火香是不同的,要多感觉、多实践就很容易区别的,特别是闻闻冷香(杯底香),杯底香是岩茶的特点,更容易分辨香型。其持久程度和茶叶的山场环境、加工工艺等(质量等级)有直接的关系。杯底香带有花果香和火功香,有些火功香属于碳火香,有些火功香则就是火香,要实践对比后才有感性认识。焙火后三两月内,闻干茶香时最容易辨别。轻火茶更难分辨,火功越足越易分辨。足火电焙和机焙岩茶的叶底更均匀,基本为一色。碳焙足火岩茶的叶底更不均匀,一定有些花杂叶底的茶电焙能做出大批量同等级茶、碳焙则不容易做到。

有用+10
分享

矮脚乌龙(Aijiao oolong)

矮脚乌龙(aijiao oolong)又名软枝乌龙。建瓯茶农又称小叶乌龙。据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编著《茶树品种质》所记:“矮脚乌龙原产建瓯,分布于东峰桐林一带和崇安武夷等地。无性系品种,栽培历史较长。”系茶树无性系品种之一,系乌龙茶上品,有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原产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

建瓯东峰镇是北苑御茶的故乡,茶叶生产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建瓯东峰是福建省闽北乌龙茶的主产区,矮脚乌龙品种原产于东峰镇。东峰镇又是建瓯市矮脚乌龙茶叶主产区。全镇18个村即东溪口、铜场、霞镇、杨梅、裴桥、长源、东源、南源、大际、井歧、岚下、长溪、坤口、记源、桂林、大房、坪林、东山下主产乌龙茶树品种。

矮脚乌龙茶是东峰镇特色茶树品种,至少有着上百年,甚至近千年的种植历史。据北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该书约勘行于宋治平元年,即1064年)记载,宋时北苑茶树有7个品种:白叶茶、甘叶茶、早茶、细叶茶、稽茶、晚茶、丛茶。所谓丛茶就是现今的乌龙茶。1994年版《建瓯县志》第十五篇第一章第二节“茶树品种”记:“建瓯现代茶树大宗品种为水仙和矮脚乌龙茶等”。矮脚乌龙,是县内茶乡流传下来的有特色的茶种,俗称“菜茶”,占全县茶园面积的15%。

1990年版《东峰镇志》记:“清咸丰、同治年间(1875—1908)茶市兴,钟山一带又有外地人至此大量垦植茶树,恢复发展茶叶生产。在他们的影响下,各地纷纷种茶,甚至超过宋时产量”。由此可见,清代中后期是东峰种植矮脚乌龙茶的鼎盛时期。

据《台湾通志》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台中鹿谷乡举人林凤池引种矮脚乌龙于冻顶山,林凤池晋京面君时将斯茶进献光绪皇帝,赐名“冻顶茶”,由此冻顶乌龙茶饮誉海内外。至今东峰镇桂林村境内仍保留一块面积为1公顷,树龄达150余年的矮脚乌龙老茶园。

1990年6月2日,闽台茶叶学术研讨会台湾代表吴振铎教授一行到建瓯为台湾青心乌龙茶寻根访祖,深入实地考察,证实台湾的青心乌龙茶树品种源自此地,确认该片百年老茶园正是当今台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青心乌龙”茶的母本。该片茶园与台湾乌龙茶系有着血脉相依的关系。1991年6月,南平地区行政公署、建瓯县人民政府、福建省茶叶学会特将该片茶园列为保护区。2007年12月,福建省绿化委员会批准东峰镇桂林村百年矮脚乌龙茶树列入省级古树名木保护。2008年11月18日,台湾茶协会长圣轮法师率团到建瓯拜访冻顶乌龙茶祖地——建瓯东峰百年矮脚乌龙茶种植园。

建瓯东峰栽培矮脚乌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种植资源决定了东峰矮脚乌龙特有的茶叶品质。东峰镇年平均温度18.9℃,年降水量1669.7毫米,相对温度80%,平均无霜期280天,茶园土壤多为红黄壤,土层浓厚肥沃,土层生物积累较为丰富,是种植茶叶的最适宜区。茶青叶张肥厚、柔软,内含物丰富,加工的“东峰矮脚乌龙”茶产品品质优异,历来是闽北乌龙茶的名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深受欢迎。东峰镇矮脚乌龙茶的生产优势,已创建北苑矮脚乌龙知名品牌,成为福建乌龙茶系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建瓯矮脚乌龙茶品质上乘,东峰镇成龙茶厂生产的“矮脚乌龙”在1999年11月福建省建瓯市首届北苑贡茶评选拍卖会上,被评为“乌龙茶王”并以每克六万元的高价拍卖成功,受到国家名优茶叶评选委员会主任张天福教授、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骆少君等专家的格外青睐。2001年又在福建省农业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会金奖;2002年在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交易会获组委会金奖、银奖; 2003年获四星级国际“矮脚乌龙茶王”。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武夷岩茶之白瑞香


学名:C.sinensiscv.Bairuixiang,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较钝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带微紫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2.8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7%、茶多酚22.3%、咖啡碱3.4%。制乌龙茶,品质优异,色泽黄绿褐润,香气高强,滋味醇厚似粽叶味,“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武夷岩茶的品饮方法

武夷岩茶也称工夫茶,除了武夷岩茶的加工很费工,技术性很强外,更主要的是指武夷岩茶的冲泡品饮很讲究,需讲究水质,品茶品具,冲泡程序和方法,品茶要领和功底等等,与其他茶类都不同。正确的冲泡和品饮才能充分发挥出岩茶风韵和每泡茶的特征,领略茶中真谛,体会茶的无穷乐趣。

泡茶器具:准备乌龙茶专用茶具一套(冲泡壶宜选用90-150毫升的紫砂壶或三才杯)。

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1/3-2/3)。

泡茶用水:以山泉水为上,洁净的河水和纯净水为中,硬度大或氯气明显的自来水不可用;水温需现开现泡为宜;水温低于95度或长时间连续烧开的水都略逊。最好配备“随手泡”。

浸泡时间:1至3泡浸泡10——2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且可冲泡10余泡。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有关。

浓淡调整:用投茶量进行。需淡些则投茶量少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需浓些则投茶量多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2-2/3。

品茶要领: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密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