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有“百病之药”美誉

武夷岩茶有“百病之药”美誉

2019-06-08 访问量: 17 茶礼仪网

武夷岩茶有“百病之药”美誉

武夷岩茶及其传说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有茶中之王的美誉,产于福建“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中著名的以大红袍享誉世界。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穷。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大红袍还有一个特别的传说,话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有用+10
分享

武夷岩茶越陈越香

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还多了一道特殊的工艺焙火。传统的岩茶火功高,焙好后立即饮用的话,火气未除会有燥感,所以一般存放一段时间再饮,滋味会更好。刚加工成的新茶存放几个月再饮用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岩茶在保存过程中火功会渐渐退去,品质趋于稳定,茶叶的香气和本味也会显露出来,这也是岩茶不像绿茶,铁观音追求喝新茶的缘由之一。

岩茶“陈三年是药,陈五年是丹,陈十年是宝”。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底子较好的岩茶在阴凉通风、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下密封保存,并适当地复焙,茶叶的价值就会随着存放的时间变长而提高。陈年岩茶在存放的过程中,茶叶中的内含物反应分解成能溶解在茶汤中的小分子物质,使得茶汤红浓艳丽,滋味越来越顺滑醇厚、黏稠带感、柔中带刚,喉韵明显,且夹带有纯净的陈香,经久耐泡。饮用这样的陈茶有助于暖胃驱寒、明目安神、消食降脂、三抗三降、养胃祛邪气,饮后打嗝通气,全身舒畅。

武夷岩茶.自然与文化天人合一的产物

▶武夷岩茶一头与自然相接,一头与文化相连,是有文化、有内涵的!而武夷岩茶也只有保持与这两个源头的血肉联系,才能获得永不枯竭的生命。

武夷岩茶.自然与文化天人合一的产物

▶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武夷山与武夷茶双绝人寰,著称于世。武夷山何时有茶?据当代茶叶专家陈椽等考证,我国茶叶在二世纪时由西南向东南传播,不久武夷山就有茶了。武夷岩茶最早被人称颂,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公元479~502年),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见《崇安县志》第19卷)。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札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孙樵在这封信中,把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用拟人化的笔法,美称为“晚甘侯”。“晚甘”,甘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侯”,乃尊称。“碧水丹山”是南朝作家江淹对武夷山的赞语。当时崇安县尚未建置,武夷山属于建阳县,故信中称“建阳丹山碧水”。因此说孙樵所送的茶乃武夷山所产。从此,“晚甘侯”遂成为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

武夷岩茶.自然与文化天人合一的产物

▶清朝闽北人蒋蘅写的《晚甘侯传》一文中,更是通篇以拟人化的笔法,酣畅淋漓地为武夷岩茶写传。他写道:“晚甘侯,甘氏如荠,字森伯,闽之建溪人也。世居武夷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奥。甘氏聚族其间,率皆茹露饮泉,倚岩据壁,独得山水异,气性森严,芳洁迥出尘表……大约森伯之为人,见若面目严冷,实则和而且正;始若苦口难茹,久则淡而弥旨,君子人也。”该传沿用了前人对武夷岩茶的美称——“晚甘侯”,以拟人化的笔法记述了它的姓名和表字:姓甘,名如荠,字森伯。作者巧妙地用了《诗经》中的典故,予武夷岩茶以姓名:甘如荠。《诗经·邶风·谷风》云:“谁谓茶苦?其甘如荠!”《晚甘侯》作者匠心独具,为甘甜美味的武夷岩茶取了出典于《诗经》的尊姓大名,令人解颐生津。传中还把武夷岩茶的“茶品”拟人化为“人品”,赞之曰:“君子人也!”足以与周敦颐称莲花为“花之君子”相媲美。唐代诗人徐夤有诗云:“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草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见《中国古代茶诗选》),诗人不但高度评价武夷茶,而且说明武夷茶从研膏转为腊片,且印有飞鹊等装饰图案。

武夷岩茶.自然与文化天人合一的产物

▶值得提及的是,中国第一茶圣陆羽在晚年慕名来到武夷山,写有《武夷山记》,对武夷君的神话传说,表示兴趣,遂记之。虽然此记已佚,但是从其他的书、志的注释中,尚能见到片言段语。该记当是陆羽在晚年蛰居江西上饶时所撰,于《茶经》的成书之后若干年,因此也是《茶经》上未见武夷茶记载的原因之一。为此肯定武夷茶在唐代已有之,且名度很高,深得文人赞赏,引得垂将老矣的陆羽慕名而来。

武夷岩茶.自然与文化天人合一的产物

▶自唐代孙樵称武夷茶为“晚甘侯”后,历代多有讴歌其者。宋朝陶谷著《荈茗录》写道:“汤悦有森伯颂,盖茶也,方饮而森烈严乎齿牙;既久,四肢森然,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界者,谁能目之。”森伯既是超群的好茶,而要能体会森伯的佳妙之处,非熟练的评茶者莫属。那么,谁是“森伯”的知遇者呢?《晚甘侯传》云:“森伯之祖,尝与王肃善。”于是,王肃可以肯定是早期与武夷岩茶(森伯之祖)神交的一位雅士了。宋朝叶清臣在《述煮茶小品》中也说:“王肃癖于茗饮,”这也说明他算得上一位精于品茶的人。

武夷岩茶.自然与文化天人合一的产物

▶南北朝时期,王肃的父亲王奂在南齐任尚书右仆射(中书郎,宰相的助手),很可能得到进贡的武夷岩茶礼品。因此,当代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据此论证:武夷茶约在距今1500年前的南朝时已初具名度。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散文《叶嘉传》,也是以拟人化手法记述武夷岩茶的一篇佳作。文章把茶树这种嘉木誉为“叶嘉”,意为“茶叶嘉美”。苏轼为之立传,并在传中曰:“上(汉帝)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从《叶嘉传》里,我们又可以推测说武夷茶早在约二千年前的汉朝就可能有之,但由于这篇散文略带虚构成份,且有唐代陆羽(733-804)《茶经》在汉帝之前之误,所以不宜作为信史。

至于武夷岩茶于何时问世?不妨当作“武夷岩茶之谜”,让今人去慢慢考证。在未有确实答案之前,权以范仲淹的诗句:“武夷仙人从古栽”作为浪漫的“定论”吧!

武夷岩茶泡茶温度,用100度的沸水来泡!

茶本来就是大自然的精灵,是造物主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这是所有爱茶人的共识。所谓岩茶指的是茶叶中含有岩韵。岩茶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茶区,这边所产的茶基本上都具有岩韵,都可以称为岩茶。岩茶是属于半发酵性质的乌龙茶类,其中我们所熟知的大红袍就是岩茶之中的佼佼者。那岩茶怎么冲泡呢?武夷岩茶泡茶温度多少最合适呢?

岩茶冲泡的水温

在冲泡岩茶时千万不可用自来水,使用自来水冲泡岩茶,堪比车祸现场惨不忍睹,自来水经过氯化处理,水中很容易携带一些杂质和异味,带有异味和杂质的自来水冲泡出来的岩茶,会压制茶多酚,咖啡碱的物质从而降低活性,会让岩茶的口感变得更苦涩,失去原有的甘甜和稠滑,所以在冲泡岩茶时,要选用矿泉水,山泉水等水质比较好的这些,用100度的沸水来泡岩茶,可以让茶叶中的香气、高低不同的沸点充分的运动起来,散发出香气物质,在沸水的冲泡下,岩茶的香气更好,让更多的香气溶于水中,如果水的温度不够高,沸点的香气物质就无法发挥作用。

岩茶冲泡的技巧

茶具选择

喝武夷山茶时候用盖碗来冲泡茶叶,最好是用白瓷盖碗泡出来的茶汤与茶底会更好看。为什么用盖碗来泡茶呢,因盖碗能保存住武夷山的茶香,明显的展现出茶叶本身原本的特性,好茶坏茶一眼就能看出。

控制投茶量

岩茶的投茶量跟红茶不一样,红茶的投茶量大概在3-5克左右,而武夷岩茶的投茶量在8克左右。不过这是按照正常的冲泡来看,如果自己本身对茶的浓度有追求,可以适量增加或者减少。不过这必须是老茶客才有的特权,如果你是岩茶新手,建议茶量宜淡不宜浓,宁愿味道淡一点也不要味道太浓,很多新手本身对于太浓的岩茶就不太能接受,反而会影响岩茶在心中的印象。

高冲

选择高冲的手法能够让水直接接触茶叶,达到充分浸泡的效果,香气比较饱满,高扬。或者也可以低位冲泡,减少对茶叶的冲击,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柔和,减少岩茶中的刺激。

快冲快出

冲泡岩茶最忌讳的就是闷泡,时间一久味道上就会有变化。所以前三泡一定要快速出汤,时间把握在1-3秒内。

坐杯时间

当从第4泡开始,可以增加出汤时间,时间掌握在10秒内,也不要过长,慢慢增加。从第七泡后,闷泡时间加长。时间控制在20秒到30秒以内,慢慢的增加闷泡时间。

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