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茶界名人传奇: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

茶界名人传奇: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

2019-06-08 访问量: 17 茶礼仪网

 茶界名人传奇: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

名山出名茶。武夷山灵秀山川孕育出的武夷岩茶,品质优异,驰名中外。它是世界四大茶类中的中小叶种茶树之代表,又是乌龙茶类之始祖,位居中国十大名茶之前茅,备受世人之青睐。

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193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东湖塘,2006年2月15日晚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75岁。武夷山崇安茶场茶叶栽培专家,“武夷岩茶”泰斗把他的一生都交给了岩茶,并成为武夷岩茶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人物。

1953年,年仅21岁的姚月明毕业于安徽大学茶叶专业,被分配到当时全国三大茶叶试验场之一的崇安茶叶试验场任试验组长,成为该茶场第一个科班出身的茶叶专业大学生,挑起了武夷岩茶科研带头人的担子。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不久,由于历经长期的战乱与动荡,曾经辉煌一时的武夷山茶业处在历史低谷期。当时崇安全县茶叶产量不到1000担,仅是现今武夷岩茶产量的1/10左右。年轻的姚月明一到武夷山,便投入到茶场的恢复性建设和栽培制作的科研实践中去。他负责规划勘察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有着4000余亩茶园的机械化茶场——崇安茶场。同时,他还负责武夷岩茶的粗制加工和新品种培育,以及武夷名枞、武夷土壤、武夷耕作法、茶叶病虫害四个专题的调查。为搞好调查,他与教授、茶师带着水壶,背着馒头,手拿罗盘针,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走,将每片茶园的地理位置、生长环境、品种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饿了就啃啃馒头,夜里走到哪儿睡到哪儿。不知跑了多少山头,也不知在山上睡了多少个晚上,终于他写出了第一篇论文《论武夷耕作法》,该文后来还成为中等专科学校的教材。

几十年来,他的科研成果可谓硕果累累,上世纪60至80年代,经他一手攻关的烘青绿茶被定名为崇安茶场高级莲心,作为当时国家的主要外交礼茶,武夷水仙被评为农业部部优产品。他先后进行武夷名枞、武夷茶区病虫害调查及武夷岩茶耕作法等多项专项调查。1958年,他设计使用了福建省第一条萎凋槽和四锅联炒式杀青机,1959年设计了乌龙茶专用第一台“双列联动摇青机”。

有用+10
分享

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详解


前阵子中央四套的走遍中国节目也播放了武夷茶文化,其中也有专题对武夷红茶进行介绍,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

为了让茶友们更深入的了解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特收集整理了相关正山小种的资料,以问答形式进行表述,水平有限,不全之处,望谅解!!注:该部分资料经引自友人。

1.正山小种红茶的由来?
答:“正山小种”红茶它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据史料记载,桐木在宋代称崇安县仁义乡,周村里桐木关,这里的劳动者主要经济来源靠桐油及制作绿茶类的“龙团凤饼”贡茶为生。由于桐油生产的繁荣,当地大量地种植油桐树,受桐油发展的影响,故此整个这一地区大地名——曰桐木,出入中原的关口——曰桐木关。但因明末清初时局动乱不安,且桐木是地外入闽的咽喉要道,有一次一支军队从江西进入福建过境桐木,占驻茶厂,待制的茶叶无法及时炭火烘于,产生红变,茶农为挽回损失,采取易燃松木加温烘干,形成特有的一股浓醇的松香味,既桂圆干味。口感受极好,有特色,稍加筛分制作即装篓上市,得到海内外消费者喜爱,由此产生“正山小种”红茶又称桐木关小种。

2.为什么叫正山小种红茶?
答:“正山小种”红茶一词在欧洲最早称武夷BOHEA,就是现在所说的武夷地名的谐音,在欧洲(英国)它是中国茶的象征,后因贸易繁荣,当地人为区别其它假冒的小种红茶(人工小种或烟小种)扰乱市场,故取名为“正山小种”,“正山”指的是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星村小种”。

3.何谓“正山小种”与“外山小种”?
答: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据《中国茶经》介绍,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原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或者其他地区所产的茶称外山(人工工夫烟小种),因此桂圆味的正山小种在市场独树一帜,故正山小种又称“星村小种。和桐木小种”以区别武夷山以外所产之小种。“正山小种”的命名必须通过中国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原产地标记注册,否则是不能命名为“正山小种”红茶的,最多只能称为小种红茶。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的《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 ′6′ ′~ 117° 44 ′ 30′ ′北纬27 °41′ 35′′ ~27 ° 49 ′00′′。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

4.为什么说正山小种是红茶的发源地?
答:自“正山小种”红茶出世以后,先后产生了四大红茶既祁门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及斯里兰卡高地红茶,据史料记载祁门红茶是1876年由一个在福建崇安县任县令的余干臣回家乡后,把福建“正山小种”红茶制法带回去,在至德渡街设红茶庄试制成功的。后来工夫红茶品种不断增多。见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所著《茶经述评》中详细记载了红茶的传播是由武夷山(崇安)向江西铅山的河口镇,再由河口镇传到修水后又传到安徽东至最后才传到祁门,产生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红茶早在1604年以前就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最先它是以治病功能在药店出售,而此时世界其他红茶均未诞生。由此可以推断“正山小种”红茶是红茶之祖,桐木是红茶的发源地。原农业部副部长,当代茶圣,全国政协常委吴觉农先生所著《茶经述评》中“茶类发展与制茶工艺”所述福建省是红茶的发源地,其制作工艺传播是由武夷山先向江西铅山的河口镇,再由河口镇传到修水后又传到安徽东至,最后才传到祁门,产生祁门红茶,由此推断正山小种红茶是红茶之鼻祖,桐木是武夷红茶的发源地之一。

5.“正山小种”红茶的生长环境?和采用的原料?
答:正山小种红茶生长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其环境也是独一无二,正山小种茶园散步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黄岗山山麓,平均海拔1200~1500米,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8C,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大气中的二氧化炭含量仅为 0.026%。其具有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雾日长等气候特点这些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为正山小种红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正山小种红茶的原料主要为不同地域的武夷菜茶群体品种所制。其为野生,半野生的菜茶品种。正山小种茶园土壤主要由侏罗系兜岭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化而来,保护区内山高林密,随着四季的变化,落叶,枯萎的植物植被,成为了,正山小种天然的绿色肥料,所以目前正山小种茶园基本不施用肥料,偶有施用小量有机肥。关于农药方面:因保护区境内冬季气候寒冷有积雪,冻土可达4CM左右。此外茶虫天敌有70多种,所以正山小种茶园基本不施用用任何的化学农药。


6.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技术?
答,大体分为:初制技术分为:采摘茶箐—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炒)—复揉—熏焙—复火—毛茶等过程。

精制工艺分为:定级分堆——毛茶大堆——筛分——发酵——风选——拣制——烘焙——匀堆——装箱——成品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武夷岩茶成功进入全国“两会”

2007年3月13日,记者从武夷山有关部门获悉,由北京国宏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武夷生态乌龙岩茶”成功进入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会场,成为代表、委员会议期间的健康生态茶饮品,这是福建茶首次进入全国“两会”。

近年来,武夷山市致力于武夷岩茶的绿色生态保护,从源头监控到茶叶加工,从质量监督到市场流通,武夷山都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保障机制,从而使武夷岩茶的品质不断提高,特别是无公害、无污染茶园面积不断扩大,面积达到10万亩。2004年,武夷山成为我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2005年武夷山获得“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重点绿色产茶县。北京国宏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是看中了武夷岩茶良好的生长环境和优质的品质、高效的监督体制,2005年在武夷山改良种植了“生态乌龙”系列茶树15000亩,建成武夷山生态茶园四个区域,并和茶农茶厂签订了合作协议,以进一步提高武夷岩茶的生态品质。据悉,该企业生产的“武夷生态乌龙岩茶”将在今年5月与消费者见面。由于武夷山生态乌龙岩茶无农药残留,无化肥污染,具有排毒养颜、减肥消炎、温胃保健、益寿延年的作用,是健康环保的茶饮品。(金文莲)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制 RIYUESHEN茶

人说粮如银,我道茶似金,武夷岩茶兴,全靠制茶经。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道道工夫精。

制茶人/民谣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是武夷山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茶叶史上的一大创举,对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乃至世界茶类的发展影响深远。


它萌芽于16世纪的明末,成于清初,并承前启后,不断完善,形成一套传承至今。现代机械无法完整替代,凭人工实践经验,现场感觉手工操作的传统制作技艺,周期在每年四、五月(谷雨至立夏)间。它所制作的武夷岩茶品质优良,独具“岩骨花香”之岩韵风格,享誉中外,长盛不衰,2006年5月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武夷岩茶系乌龙茶类,属于半发酵茶。而大红袍乃岩茶之王,是武夷岩茶中的珍品和代表。岩茶与历史上的绿茶、红茶制作工艺一脉相承并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创的工艺和高超的技能。


与这些工艺相伴而生的长达三百余年的民间习俗有其丰富的内涵,如祭茶喊山、斗茶(品质比赛)、功夫茶品饮艺术等,为提高岩茶制作工艺起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武夷岩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武夷山为世界双遗产地,风景区内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此乃岩茶之谓也。孕灵滋雨露,钟秀自山川,惟灵山才能产出灵茶。


决定武夷岩茶品质优异的三大条件

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

二、丰富的适制乌龙茶的品种资源。

三、独特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有一套传统的采制方法,它是武夷山历代茶农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与总结出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吸取红绿茶制法的精华,加上独特的技术措施,因而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品具“岩骨花香”。


它采摘要求极其严格,焙制技术相当细致,其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一采摘 


鲜叶的采摘标准,以新梢芽叶伸育均臻完熟,形成驻芽后采一芽3~4叶,对夹叶亦采,俗称开面采,一般掌握中开面采为宜。


采摘的要求,掌心向上,以食指勾住鲜叶,用拇指指头之力,将茶叶轻轻摘断。采摘的鲜叶力求保持新鲜,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品质的现象发生。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二 萎凋(两晒两晾)


萎凋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目的在于蒸发水分,软化叶片,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萎凋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丧失。萎凋处理得当与否关系到成茶品质的优劣。


茶青进厂后,即倒入青弧内,用手抖开(避免内部发热红变)。


将茶青匀摊于水筛中(俗称“开青”),每筛鲜叶约0.5公斤,摊好后排置于竹制萎凋棚上(俗称“晒青架”)。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根据日光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以及鲜叶老嫩和各品种对萎凋程度的不同要求灵活掌握,此法称为“晒青”。


初采茶青,因水分多,富有弹性,经日光晒后叶片渐呈萎凋状,光泽渐退,将两筛并为一筛,摇动数下,再晒片刻,即移入室内晾青架上,称“晾青”。


待鲜叶冷却,稍复原时,再移出复晒片刻,轻轻摇动后稍收拢,摊于筛中,移入晾青架上再次晾青。


晒青程度以叶片半呈柔软,两侧下垂,失去固有的光泽,由深绿变成暗绿色,水分蒸发掉15%左右为适度。晒青原则“宁轻勿过”,这样才能在晾青中有利于恢复青叶一部分弹性,才有利于做青的进行。


鲜叶除了用日光外,遇阴雨天还可采用加温萎凋方法。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三做青(摇青、做手)


武夷岩茶特殊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做青。做青是岩茶初制过程中特有的精巧工序,其特殊的制作方法形成岩茶色、香、味、韵及“绿叶红镶边”的优良特质。做青的过程十分讲究,其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变化复杂。


从“散失水分”、“退青”到“走水”、恢复弹性,时而摇动,时而静放,动静结合,摊青前薄后厚,摇青前轻后重,灵活掌握。总之,应通过摇动发热促进青叶变化,又要通过静放散热抑制青叶变化。尤其是,做青还必须根据不同品种和当时的气候、温度、湿度,采取适当措施,俗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具体做法:茶青移入青间前,均需将茶青摇动数下,然后移入较为密闭、温湿度较稳定(温度25℃左右、湿度70%~80%)的青间。放置青架上,静置不动使鲜叶水分慢慢蒸发,继续萎凋。经1~1.5小时后,进行第一次室内摇青,摇青次数约十余下。


用武夷岩茶特有的摇青技术,使萎凋的青叶在水筛内成螺旋形,上下顺序滚转,翻动的叶缘互相碰撞摩擦,使细胞组织受伤,促使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促进岩茶色、香、味的形成。摇青之后将茶青稍收拢,仍放置在青架上。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第二次摇青时可见叶色变淡,即将四筛茶并为三筛,再进行摇青,同时用双手掌合拢轻拍茶青一二十下,使青叶互碰,弥补摇动时互撞力量的不足,促进破坏叶缘细胞(俗称“做手”)。做手后须轻轻翻动茶青并将其铺成内陷斜坡状(水筛边沿留有两寸空处,不放青叶),在青架上静置2小时后,再进行三次“摇青”,其方法同前。

摇青、做手的次数及轻重,视青叶萎凋程度适当增加,此时的茶青已呈萎软状态,放置相当时间后,枝茎部分所含水分逐渐扩散,青叶呈膨胀状,富有弹性,当地制茶工人神秘的将此称为“走水返阳”。


第四次摇青时,茶青四筛并为三筛,摇青转数逐渐增多,力度逐渐加重。之后,摊叶面积缩小,并铺成凹形,中有5寸直径的圆圈,水筛边沿留3寸空处,这样可使空气流通,不致使青叶发热、发酵过度。整个做青过程需经6~7次的摇青和做手,时间约8~10小时。


最后一次“摇青”和“做手”较为关键,因青叶经数次摇动后,叶缘细胞已完全破坏,随着发酵作用越来越快速,青叶的红变面积逐渐增加,叶内的芳香物质激发出来,青叶由原来的青气转化为清香,叶面清澈,叶脉明亮,叶色黄绿,叶面凸起呈龟背形(俗称“汤匙叶”),红边显现。这说明做青程度已适度,即可将茶青装入大青弧,抖动翻拌数下,然后装入软篓,送至炒青间炒揉。


做青的原则是:重萎轻摇,轻萎重摇,多摇少做,转动先轻后重,先少后多;等青时间先短后长,发酵程度逐步加重,做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四炒青与揉捻


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稳定做青已形成的品质,纯化香气。炒青时,炒灶火力要极大,锅温逐渐增高至230℃~260℃以上。每锅约0.75公斤左右投入锅中翻炒。


翻炒时两手敏捷翻动,翻动时不宜将茶青过于抖散,以防水分蒸发太干,不便揉捻,约二三分钟,翻炒四五十下后,青叶表面带有水点,已柔软如棉,即取出揉捻。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茶青取出后,趁热迅速置于揉茶台上的揉茶筛中。将炒青叶压于揉茶筛中来回推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卷成条形,浓香扑鼻,即解块抖松。


然后再将两人所揉之叶并入锅中复炒,复炒温度比初炒低(200℃~240℃),时间也比初炒短,约半分钟,仅翻转数下,取出再揉,揉茶时间比初揉略短。经双炒双揉之后的茶叶,即可进入焙房初焙。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双炒双揉技术是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中特有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复炒可弥补第一次炒青的不足,通过再加热促进岩茶香、味、韵的形成和持久;复揉使毛茶条索更紧结美观。双炒双揉形成武夷岩茶独特的“蜻蜓头”、“蛙皮状”、“三节色”。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五初焙


初焙,俗称“走水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


青叶经双炒双揉后,即送至焙房烘焙。焙房窗户须紧闭,水分仅能从屋顶隙缝中透曳,温度控制在100℃~110℃。将炒揉的茶叶均匀放置狭腰篾制的焙笼中,摊叶厚度为2~3厘米,然后将焙笼移于焙窟上,约10~12分钟,翻拌三次。


由于各焙窟温度有高有低,茶叶初焙应在不同温度下完成。下焙后六、七成干的茶叶叫茶索。


岩茶初焙,是为了抑制酵素,固定品质,因此要在高温下短时间内(仅十一二分钟)进行,这样可最大程度减少茶叶中芬芳油等物质的损失,又可使酵素失去活力。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六扬簸、晾索、拣剔


茶索经初焙后水分蒸发过半,叶呈半干状态,此时茶叶的化学变化暂时停止,即进入以下几个工序:


扬簸:茶叶起焙后,倒入簸箕弧内,用簸箕扬去黄片、碎片、茶末和其他夹杂物。扬簸在烘焙房内进行,簸过的茶叶摊入水筛中,每六焙拼一水筛,厚度约为3~5厘米,然后移出焙房外,搁于摊青架上晾索。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晾索: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焙后的茶叶积压一堆,未干茶叶堆压发热易产生劣变;二是避免受热过久,茶香丧失,同时晾索也可使茶叶转色,有油润之感。晾索时间约5~6小时,然后才能交拣茶工拣剔。


拣剔:拣去扬簸未干净的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拣茶一般在茶厂较亮处进行。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七复焙


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


方法:经拣剔的茶叶,放入焙笼内,每笼约0.75公斤,将其平铺于焙笼上,进行烘焙。

烘焙所需的火温通常以100℃左右,焙至二十分钟后进行第二次翻茶。


其后,焙至约四十分钟,进行第三次翻茶。


三次翻茶后,再焙约半个小时,用手捻茶即成末,说明茶已足干。这只是一般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凭焙茶师的经验灵活掌握,每次翻茶时焙窟的火堆,须进行一次“拨灰”,即用木制小焙刀,在火堆边沿将灰拨匀,使火力均衡,并控制火温。

茶叶在足干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火慢炖。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炖火:即低温慢烘,是武夷岩茶传统制法的重要工艺。岩茶经过低温久烘,促进了茶叶内含物的转化,同时以火调香,以火调味,使香气、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炖火的高超技术,为武夷岩茶所特有。


炖火的火温,传统的方法是用手背靠在焙笼外侧,有一定的热手感即为适度,或用眼睛距焙笼内的茶叶5~6寸处利用火温对视觉的冲击来把握温度。炖火的温度以85℃左右为宜。为了避免香气丧失,焙笼还须加盖。对优良品种及名丛,在炖火时,还须垫上“小种纸”来保护茶条。炖火过程费时较长,一般需七小时左右,低温久烘时间的长短,依据(a)茶叶内质要求不同而定;(b)市场消费者要求不同而定。同时还应根据茶叶的变化,及时进行翻焙处理。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八归堆,拼配


归堆、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占据 最关键的一环,没有丰富经验、不了解茶叶产地、品种,不了解整个加工工艺,没有丰富的 经验,是无法胜任这一工作的。


归堆,就是合并同类项,即为茶叶审评定级。把 好茶归到差茶里去,那是浪费;把差茶归到好 茶里去,会降低茶叶档次。茶叶加工其实与做 菜一样,特级厨师之所以有“特技”美名,其实 就是会配菜。通过拼配可使各种茶品取长补 短,使每一堆茶都保持一个稳定的等级,以至于各取所需。拼配师傅都是经验比较老道的茶叶专家。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


审评似看文章,看懂才能归 类;拼配如同写作,要根据需要筛选材料,安 排段落。所以,制茶师傅对武夷岩茶国家标准、品质,都有相当深度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拼配大红袍,心中没有“方圆”,就配不出这 个茶来。所谓拼配大红袍,是以上好的岩茶通过科 学拼配,调香调水,使之具有岩骨花香品质, 并符合国家标准等级的茶品。


拼配绝不是把所有好茶倒成一堆,也不是把 所有差茶都归为一类,就好像写字潦草不能叫 草书。拼配的依据,不仅包括茶叶产地、品 种、香气、滋味、叶底、外观、颜色、火工, 甚至于茶叶销售对象、市场、国家标准、茶业行情等也要考虑进去。我们知道,品牌的树 立,应建立在稳定的产品质量上,而在茶业这个特殊行业里,看茶师傅就是保证茶叶品质的 关键。

武夷岩茶是怎样制成的?九文火慢炖


梁章钜老先生在《归田琐记》里讲:"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武夷岩茶的文火慢炖是传统制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把均堆拼配好的茶叶,连续长时间的文火慢炖,不单是去水保质,而且对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度,促进茶香熟化等都起了很好的效果。


武夷岩茶十焙成金”、“武夷岩茶味从焙处厚”,这些古人对武夷岩茶炭焙工艺的赞誉,至今仍是武夷山茶人的毕生动力。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技艺,将它发扬光大,让子子孙孙薪火相传,就像这盆千年不熄的焙茶炭火,永远温暖着武夷山的山山水水,这也正是当代武夷山茶人肩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