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六安瓜片>六安瓜片泡法>六安瓜片冲泡有什么讲究六安瓜片的特定冲泡法

六安瓜片冲泡有什么讲究六安瓜片的特定冲泡法

2019-06-16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关于各类茶水的泡法,相信各位爱好喝茶的人都对此有所了解,不同的茶品对于冲泡的方法而言在操作和饮用方面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那么对于一些特殊的冲泡方法,我们又该如何的掌握呢?关于六安瓜片怎么泡?我们可以了解一下。

六安瓜片怎么泡?在我不了解六安瓜片是啥玩意儿的时候,像我这样的糙汉子估计也就是使一溜烟地拿滚烫的开水冲泡就了事了。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六安瓜片怎么泡?还真的是有一定的讲究。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不适合你的洞就不要乱中”。六安瓜片冲泡时应分两次冲泡,茶温在80度左右,先用少许水温润茶叶,轻摇茶杯或茶壶,让茶叶香气充分发挥。水温过高会使六安瓜片茶叶受损,茶汤变黄,味道也跟着变苦涩,滋味不醇正了。

六安瓜片怎么泡?六安瓜片头道茶应细细品味其鲜味与茶香,茶汤余下三分之一水量时应续水,二开茶是最浓郁的,饮后回甘生津,齿颊留香,身心舒畅,乐趣无穷。待茶汤温热不烫口的时候可以饮用了,饮用时应小口品啜,缓慢吞咽,这样能够充分品味六安瓜片风韵以及醇正的滋味。

六安瓜片怎么泡?通过以上的了解,相信你是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的思路了。品茶之人还是老有讲究的,不然失了品茶的兴致就不好。

有用+10
分享

创建六安瓜片原产地有机茶基地的优势及思路

六安瓜片是我国著名特种绿茶,其“单叶制成,不带芽梗,形似瓜子,平整匀净,色泽翠绿,起霜有润,汤色清澈,香气清高,叶底黄绿,滋味醇和,回味香甜”的品质风格,在绿茶中独树一帜。50年代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1982年长沙全国名茶评比会再度评为全国名茶。随后一度时期,由于产销体制、消费市场变化等原因,六安瓜片市场受到了冲击,产品质量下降,声誉受损。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六安瓜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创新,并已成为六安山区人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由于六安瓜片产区茶园零星分散,农户管理、初制加工无序,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低,有机茶生产标准监测体系不完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已不能适应国内外人们日益增强的卫生、安全、营养意识,对茶叶高质、高品味消费的需求。建设发展有机生态茶叶基地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本文就如何创建六安瓜片有机茶基地问题,作一调研。

1创建有机茶生产基地的优势

六安瓜片主产于大别山北麓,淠水上流,齐头山周围的裕安、金寨及霍山县部分地区,方园百余里。其海拔300m以上的诸如齐云冲、柳树冲、油坊冲、红石埂等地,均为优质“内山片”产地,发展有机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1生态环境优越片茶产地群山环抱,溪流纵横,林木茂密,云雾环绕。据气象统计资料,属亚热带北部边缘东亚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5℃,≥10的有效积温480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mm,且分布在茶树主要生长季节3~9月份、相对湿度80%左右,无霜期220d以上,茶区土壤以黄棕壤为主,PH值4.8~5.5,土层深厚达1.5m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森林覆盖率80%以上,茶树常年处于“山高幽谷温差大,群峰竟翠日照短,溪涧纵横湿度高,林木参天水土好”的优越生态环境。

1.2茶树资源丰富片茶产区种茶,制茶历史悠久,产茶距今有二千多年历史,茶树种质资源丰富。据1982年普查:产区主要茶树品种为独山中叶种,俗称大瓜子叶,属椭园形中叶茶,分枝密,发芽整齐,叶色黄绿,叶面隆起,抗旱抗寒力强,产量较高,叶片内含物丰富,同时荒野茶资源很丰富,野茶约占总产量30%,品质优,无污染,对于开发有机茶生产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1.3周围无污染源主产地处于大别山深处,相对来说,交通闭塞,人口密度小,自然植被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较稳定的自然生态体系。加之工业欠发达,而且农业生产基本不用化肥、农药,因此,这里终年空气清新,土壤、水源洁净,无任何污染,为有机茶的生长营造了一道天然绿色屏障。

2发展有机茶生产基地的思路

2.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发展有机茶生产是新世纪茶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茶区干群要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21世纪是茶叶品牌、质量竞争时代,由抓名优茶品牌,转向抓有机品牌,是面对国际、国内日益激烈茶叶竞争市场的一个重要营销策略。要充分认识茶叶是山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发展有机茶生产,是顺应国内外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发展有机茶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因此,必须上下联动,加强领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抓源头生产为重点,由点到面,全面推开,以推进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2.2合理布局,建设有机生态茶园茶树是山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的最优良经济作物。根据我市地形地貌和茶叶生长特点,有机生态茶园建立应“围绕环境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附优势建基地”重点安排在海拔300m以上,生态环境优越的片茶“内山区”。发展方式,可以采取:一是充分利用坡度较小的隙地和退耕地,选用丰产性、适应性较好的本地优良群体品种通过无性繁殖方式,采用等高条栽密植,建立规范化标准丰产茶园;二是本着保护生态的原则,推行传统的林茶间种的方法,通过低产林改造,在缓坡林带,等高栽植茶树;三是大力开发利用现有荒野茶,通过垦植、修剪等措施,恢复茶树生机,提高茶叶产量。

2.3加强科技培训,全面推广有机茶生产管理技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普及有机茶生产知识,提高广大茶农生产技术水平。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推广肥料和农药生产管理技术。茶园施肥,选择堆肥、饼肥、绿肥、沼渣等有机肥。茶树病虫害要立足农业和生物防治,通过耕作、排水、锄草、修剪等农业措施,减少病虫发生源;要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自然生物的防治能力,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农药。

2.4严格卫生质量标准,规范茶叶加工技术六安瓜片采制工艺,全系手工操作,精细而独特。为了防止污染,确保卫生质量,要按照国际国内有关有机茶标准,制定生产技术规程;重点抓好农户采制加工器具和场所的更新改造,改善生产环境,搞好卫生设施,保持整洁、卫生,杜绝生产、储存过程各种污染;大力扶持和发展茶叶加工企业,发挥他们的经济、技术依托作用,引导农户投售鲜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改变分散加工状况,提高茶叶质量、卫生、安全水平。全面实现技术科学化,产品有机化,打响六安瓜片品牌的目标。

六安瓜片:关于青春的记忆

喜欢喝茶,尤其是喜欢六安瓜片。倒不是会品茶,只因它形状漂亮,便没来由地喜欢。还有它承载着我关于青春的记忆,悬壶高冲,热流直下,状如葵花子的叶片在杯底翩跹,与心事一起绽放,品六安瓜片,有时更像是品味过去,咀嚼青春的味道。

1983年,毕业分配到六安瓜片的产地之一——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这里有著名的九公寨,还是当年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反第三次围剿经典战例苏家埠四十八天战役的主战场。群山逶迤,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那时,我宿舍的窗前屋后都是茶园,到了春天采茶时节,空气中都氤氲着茶叶的清香。身着五颜六色衣衫的采茶女,双手在茶枝间上下翻舞,有兴致的还哼上几句采茶歌,有的还在茶棵间说着私房话,说着说着,会传出咯咯的笑声一片,连茶枝也会被感染得芳心乱颤。山坳里,家家户户都在紧张而又忙碌地炒制着茶叶,屋顶上的青烟,袅袅婷婷,就像是一幅水墨山水画。

有一天,我实在经不起诱惑,缠着同事小玉,硬要到她家去采茶、炒茶。六安瓜片是茶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茶叶。采摘时须等顶芽开展,嫩叶生长成熟,俗称“开面采”。将嫩茶摘回来,经过“扳片”,除去芽头和茶梗,嫩片、老片分别炒制。采茶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只有摘下来的大小适中,扳片才好扳,分类才好分,因此一个熟练的采茶女一天最多只能摘四五十斤茶草。瓜片的制作也比其他茶叶制作精细复杂,分采摘、扳片、生锅、熟锅、初拣、毛火、复拣、小火、老火九个工序。

小玉家的场院支了两口大铁锅,呈30度倾斜,锅底烧着胳膊粗的毛栗树梢,火势熊熊,两锅相邻,一生一熟。还有两盆红通通的炭火盆,上面罩着竹丝编的烘笼。生锅温度l80oC左右,熟锅稍低。一次放250克左右的鲜叶下锅,用竹丝小扫帚不停地翻炒1~2分钟,叶片变软,再扫至熟锅,开始时,我怎么也扫不过去,小玉教我,要用腕力把竹扫帚抵紧,用力一扬,一撮杀过青的茶叶便划一道弧线飞到熟锅,再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生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熟叶则帚把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有七成千即可出锅,放烘笼上。烘笼直径大约一米,边沿呈斜状翘起,内里中高边低,以保持受热均匀。每笼放大约1.5公斤的叶子,烘到八九成干,拣去混杂其中的其他叶片。初烘火温不宜过高,以防茶叶急速失水,容易变形。再放到另一笼烘,这时茶叶可再多放点,初烘一斤茶叶一般要减去二两左右的水分。再烘火温稍高,烘到叶片脆干,这时还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拉老火,这也是我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要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每笼放茶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

招一步,节奏紧扣,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即可下笼装桶了。那时,山里人装茶都用25公斤的白铁桶。装桶须趁热,分层压紧,加盖后用火蜡封口贮藏。这样,瓜片就形成了特殊的色、香、味、形。

在小玉家忙活一天,人都快累瘫了。晚上,溢着茶香的小院,如水的月光穿过栀子花树,投下斑驳的影子,院外流淌着潺潺的山泉,对面,是一座覆盖着苍翠林木的山峰,偶尔传来几声鸟鸣,尤显得清寂。我和小玉隔桌相谈,白瓷杯中的瓜片,似早起慵懒的女人,慢慢打着呵欠舒展开,清雅的香气随之扑鼻而来,汤色也渐渐像翡翠般碧绿透亮起来。轻轻地呷一口,绵厚、清爽的滋味迅速漫过全身。徐文长说,品茶宜云林、宜寒宵兀坐、宜松风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鲜苍苔、宜素手汲泉。我和小玉彼时品六安瓜片,这几样可都占全了,我想,这“半日之闲”,也许抵不了“十年的尘梦”,但肯定是我们一生中值得回忆的片断,也是记忆深处永不会磨灭的片断。

这以后,我向许多人讨教“瓜片”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据《中国名茶志·安徽卷》记载,1905年前后,六安麻埠街一茶行的评茶师,从收购的上等大茶中拣取嫩叶,剔去梗枝炒制,作为新产品应市,广获好评。其他茶行也闻风而动,如法采制,并起名“蜂翅”。

意为毛峰(蜂)之翅。这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蜂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因制成茶叶外形顺直完整,形似葵花子,故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六安瓜片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茶经》就记载有“六安茶”。“浙杭龙井、徽六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着显著位置。明清时期,“六安瓜片”列为贡茶,长达300多年,是历史上贡茶时间最长的茶叶。解放后,开国总理周恩来,常把它作为款待外宾的佳品。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即作为礼品馈赠予他。首届中国国际(芜湖)茶叶博览会上,六安瓜片50克拍出4.6万元的天价,夺得“茶王”桂冠,身价倍增。

离开六安20年了,每年的茶季,我都托人买上几盒瓜片,寄给远方的朋友,“七碗清风自六安”。六安瓜片不仅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更是铭刻在心灵深处关于青春的记忆。

六安瓜片|安徽名茶

六安瓜片 | 安徽名茶

六安瓜片历史典故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沉疴……”(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之一。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多年来许多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行一评师,从收购的绿大中拣取嫩叶,剔除梗叶,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行,闻风而动,雇用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为峰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叶形似菱花子,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阜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成癖,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菊、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工,专拣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形质俱丽,获得袁的赞赏。当地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农仿制。新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峰翅品质虽优于大,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相同。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

时过境迁,虚实难辨。但上述两种传说有三点则是一致的,其一:六安瓜片问世于1905年前后,其二:六安瓜子的产地在金寨县麻埠齐头附近的后冲,麻埠已随响洪甸水库的建成而淹没消失。但过去这里曾是六安瓜片的主要集散地;其三:六安瓜片采制技术是在大的基础上,汲取兰、毛尖制造技术之精华,逐渐创制成功的。目前在制工具及技术方面,仍有许多与大相似之处。瓜片产区目前制瓜片,夏仍制大,形成组合生产。

六安瓜片产地、园生态环境

六安瓜子产于六安、金寨、霍山三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产地有金寨县的响洪甸、鲜花岭、龚店;六安县的黄涧河、双峰、龙门冲、独山;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外山瓜片产地有六安市的石板冲、石婆店、狮子岗、骆家庵一带。产量以六安最多,品质以金寨最优。瓜片原产地齐头山一带,旧时为六安管辖,现属金寨县。齐头山所产“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

齐头山是大别山的余脉,海拔804米,位于大别山区的西北边缘,与江淮丘陵相连,几千里就能看到她巍然兀立,如天然面屏。全山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怪石峥嵘,溪流飞瀑,烟雾笼罩。山南坡上有一石洞,处于人迹罕到的悬崖峭壁之上,因大量蝙蝠栖居,故称为蝙蝠洞。传说洞口曾有“神”,有年春天,一群妇女结伴上齐山采,其中一人在蝙蝠洞附近发现一株大树,枝叶茂密,新芽肥壮。她动手就采,神奇的是芽边采边发,越采越多,直到天黑还是新芽满树。次日她又攀藤而至,但树已然不见,于是“神”的美淡就传开了。50年代普有叶工作者,为调查六安瓜子树品种资源和生态环境,冒险攀登探洞,见洞内蝙蝠粪便厚积,松软如绵。蝙蝠栖居石缝深处,白天很难见到,但静坐洞中却时而能听到蝙蝠之翔之声,如风似涛。洞口有野一丛,有人说为蝙蝠衔籽而生,无从断定。

六安瓜片产区位于大别山东北麓,属淮河流域,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毫米,土壤PH6.5左右,多为黄棕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园多在山坡冲谷之中,生态环境优越。

六安瓜片的采制技术 | 工艺

六安瓜片的采制技术,与其他不同。于谷雨后开园,新梢已形成“开面”,采摘标准以对夹二、三叶和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采回后及时板片,将嫩叶(未开面)、老叶(已开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芽、茎梗和粗老叶炒制“针把子”,作副产品处理。

六安瓜片炒制分生锅、熟锅、毛火、老火五个工序。

生锅与熟锅:炒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约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帚或芦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及时上烘。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页、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片、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要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我国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六安瓜片品质特征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过去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三个品种: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瓜片”;进入梅雨季节,鲜叶粗老,品质较差,称“梅片”。现在“齐山名片”分1—3等,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级8等。

六安瓜片在我国中独树一帜,其采摘、板片、炒制、烘焙技术皆有独到之处,品质也别具一格。其产制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就目前生产规模和技术精熟程度而言,则为许多无法相比。为了充分利用板片后的鲜叶资源,金寨县的叶工作者新近又将制“针把子”的芽尖,创制成一种眉形、颖秀、显毫、翠绿、鲜润的新—“齐山翠眉”在1989年农业部西安名优评比会上,被评为名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