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有关于普洱茶的基本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有关于普洱茶的基本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2019-07-02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有关于普洱茶的基本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普洱茶

拉丁名 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

中文名 [url=http://www.puerteaprice.cn]普洱茶(野茶树)

拉丁科名 Theaceae

中文科名 山茶科

保护级别 2

普洱茶的基本知识之分布

主要产云南勐海、勐腊、思茅、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其欠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可长期存放、愈陈愈香,茶性温和,不伤胃。普洱茶的优良品质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气、滋润,滋味醇厚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一定的药效。是暖胃、降脂、养气、益寿延年及品茗的圣品。饮之能滋养脾胃、消食、生津止渴、提神,具有降脂减肥、降压、防辐射、抗动脉硬化以及防癌、抗癌,抗衰老的功效。综合国外及我国医学界临床实验证明,普洱茶减肥效果明显,久服而无副作用,普洱茶能减肥是因为它与人体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连。根据研究资料显示,由于普洱茶制作时经过独特的发酵过程,所含酵素中的麴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酶,这对脂肪分解具有显著功效。因此普洱茶可抑制体重,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另外,常饮普洱茶能起到使人体血管舒张、脑部血流量平衡等生理效应,所以普洱茶还可防治老年人疾病和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诸症,尤其是对吸收腹部内脏周边的脂肪有显著效果。有些朋友在刚开始喝的时候会有些不适应,觉得有点像中药,但喝了几次后就发现它独特的魅力,甘、滑、醇、厚、顺、柔、甜、洁、亮、稠,不似绿茶的涩,不似红茶的苦,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温存,喝下回味无穷,口感香醇、甘甜滑爽。品饮普洱茶要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好感受“回韵”。普洱茶由于制造和保存方法的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上面所述的就是普洱茶的基本知识。

有用+10
分享

我对普洱茶“质”的理解

爱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也不断的追求高品质的普洱茶品,但很多人对普洱的了解不全面,绝大多数的人只是单一地片面地去了解和品鉴,难免对普洱茶的品质把握不准。要对普洱茶的优劣有一个较准确的判断,必须从质、形、色、香、味、气、韵七个指标综合地进行鉴别,对七个指标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全面地准确地作出判断。

   “质”是所有指标的基础。没有“质”,后面的六个要素无从谈起,所以对普洱茶“质”的判断和理解是品茶者的第一要务。我对普洱茶的“质”的理解是: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最重要。

    没有好的原料,不可能有好的茶品,而原料的品质又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产地、时序、树种(树形)等。

    产地的不同,普洱茶的风格特点和物质含量也不一样,由于受到土壤土质、植被、海拔、经纬度、气候、日照、降雨量等生态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所以形成的品质就有差异。如易武茶,由于生长在澜沧江下游,热带雨林地区,海拔相对较低,其所形成的共性特点就是香扬、水柔、汤甜。勐库茶由于生长在勐库大雪山下,澜沧江的中游,海拔相对较高,纬度较高,日照较好,其形成高香、刚烈、刺激性强的共性特点。要评鉴一款茶,了解其生长的区域至关重要。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澜沧江中下游两岸产普洱茶的区域可对应四个方位分四种口感,即东南柔、西北刚、西南涩、东北苦。各个产区有各个产区的特点,很难在这方面分出优劣,只能根据个人口感和喜好来选择了。

    采摘的季节对茶质的影响也比较大,总的来说春茶为上,秋茶次之,冬夏最差。但如果是古树茶,春茶秋茶又各有千秋,春茶香好,秋茶气足,大致上可总结为春香秋韵夏苦冬涩。

    云南四季不分明,基本只分两季,雨季和旱季。雨季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底至九月初;旱季在每年的九月至第二年的四月。一般情况下,茶区的降雨量都在1900毫升以上。雨季的降雨量非常充沛,尤其是5-7月份;到了旱季降雨量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从2009年起到现在云南已经连续几年大旱了,但这几年的普洱茶价格却每年不同程度的上升。生长在雨季的茶其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所以内质较差。如果生长在旱季,其生长期较长,生长速度较慢,所以内质较好。

    树形不同对内质也有影响,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古树茶(茶农称大树茶)、老树茶和台地茶(茶园茶)之别,其成分、气味、色泽、香韵等都有区别。古树茶优于老树,老树优于台地,还有人工修剪的和自然生长的树形不同对茶的品质也有影响,自然生长的优于人工修剪的,自然生长的一般生长在多树木的杂生地,自然养分充足,陆羽的《茶经》论“野者上,园者次”。

普洱茶的原料是普洱茶“质”的基础,没有好的原料不可能做出好的普洱茶 品,但不同的人做出的普洱茶品质却不一样。为什么?

    工艺,制作工艺是保证茶质正常表现的关键。举一个例子,有一条非常好的海鲜鱼,一个懂厨艺的厨师做出来味道又好,又没有腥味。一个不懂厨艺的人做出来味道就不好,而且腥味很明显,这就是工艺水平和用心程度的问题了。制作普洱茶也一样,如果你不懂得制作工艺,没有用心去加工,再好的原料也不可能做出好的普洱茶品。

    制作普洱茶的工艺流程相对较复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有一个环节做的不好,对普洱茶质都 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是新茶(短期)的影响,对今后的转化(长期)影响更大。

    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分二个阶段:一是粗加工;二是后期成形加工。粗加工又分为采摘、萎凋、杀菁、揉捻、日晒干。后期加工分为分检、称量、蒸软、压制、烘干和包装等。如果是熟茶,中间增加一道发酵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影响茶质和茶性的发挥和后期转化。

    萎凋,就是采摘下来的茶菁要及时晾开,让其快速走水,防止其发热发酵,有利于杀菁。如果萎凋时间过长,又会影响茶叶的鲜爽度。

    杀菁,目的是快速走水,终止其发酵,分为铁锅手工炒菁,毛茶厂的蒸菁或烘菁,其中的铁锅手工炒菁最好。杀菁最关键的是杀菁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杀菁不熟(过轻),毛茶的形状、色泽、茶汤等带有绿色,青味 较重,影响香气。如果杀菁过度,色黑且带有焦味,这些都是影响茶质和茶性发挥的关键技术,也是后期转化的关键环节。

    揉捻,是破裂茶叶的细胞壁,破损角质层,使茶叶揉成紧结条索,让毛茶看起来条索结实沉重,色泽润亮有光泽。揉捻要适度,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一般情况下,芽和叶嫩度好要轻揉、时短,叶粗老要重揉,时长。如果揉得过轻,细胞壁破裂少,条索粗松,在冲泡中茶叶水渗出物少,滋味淡薄,汤色泛黄,但苦涩味轻。现代很多商家喜欢这样做茶,在品赏新茶时,让人容易接受,以达到销售目的,但揉捻轻的茶对后期的转化有很大的影响。揉捻过重,细胞壁破裂多,在冲泡时水渗出物快,难以掌控,滋味不稳定,苦涩味会重。所以,揉捻是普洱茶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晒青,是揉捻后进行的干燥,晒青的毛茶含水量最适合后转化。干茶色墨绿,有一股太阳香,茶汤透亮,叶底具有荷香或花香,香气自然纯正。如果是烘青,由于温度高,含水量很低,不利于霉活性的存活,影响其后期的转化。一般情况下,普洱茶晒青原料,汤色泛黄,苦涩味重些,但苦涩退化很快。烘青的茶叶,新茶滋味清爽些,有糯米或板栗香,但转化后苦味保持,不退化。晒青茶存放多年后,叶色变红,烘青茶叶色变黑,冲泡后晒青茶底微皱黑褐,烘青茶底平滑光鲜,底色接近红茶。在存放陈化过程中,烘青茶遇到湿度大的环境会变苦,在冲泡品尝中大家可以体会得到。所以,晒青工艺的茶比烘青工艺的茶的品质优胜。

    蒸压,一般分手工石磨压制和机器压制。手工压制的茶饼松紧度适中,转化相对紧结,转化慢些,一般情况下,原料较少的好茶都采用手工石磨压制,如易武的古树茶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工石磨压制。厂家茶由于量大,基本上都是采用机压。又由于石磨压制的茶饼较松软,在开茶时容易成条状,茶叶在冲泡时,水渗出物较均匀,滋味丰富,而机压茶较紧结,开茶时容易断碎,冲泡时水渗出物较难把控,滋味不稳定。所以,笔者认为石磨压制的茶饼和机器压制的茶饼也存在品质的不同。

    综上所述,加工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茶的品质造成影响,要喝到好的茶品,除原料的因素外,加工工艺是保证品质的关键要素。

    仓储,很多人认为仓储的好坏不属于普洱茶“质”的范畴,而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有缺失的。我以前讲过好的普洱茶有三个好,即原料好、工艺好、存放好,这三个好缺一个都不是好的普洱茶。试问,如果一款普洱茶,它的原料非常好,古树纯料春茶,加工工艺也非常好,没有任何的缺陷,但买回去后由于存放不当,若干年后再拿出来喝时,发现已发霉变质了,香、气、味等都已变化了,而且难以入口了,你还认为这款茶是好茶吗?所以,我们品鉴一款普洱茶时一定要对这款普洱茶的存放问题进行鉴评,是否还有品饮的价值,是否对身体有害。

    由于普洱茶的特性决定了普洱茶与其他茶的区别,决定了普洱茶的后期品质。一般情况下,仓储有干仓和湿仓之分。湿仓茶,在品质上很大程度已改变了普洱茶的真性味,口感上已缺少精气神,尽管作退仓处理也不可能恢复它原有的品质了,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追求湿仓茶的滋味,但从未来看,湿仓茶不能成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不久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关于存放的环境和条件对普洱茶的后期品质变化的好与不好,尚且没有定论,但根据经验和茶友们反映的情况,相对来论,存放的环境较高温高热的茶,转化较快,转化较快的茶,口感汤色相对较好,但香气韵味就差一筹;如果存放的环境四季分明,立体式气候,湿度低的地方,转化较慢,气足韵厚保持相对较好。(节选)(作者系国家高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考评员)

普洱茶终于有了自己的审评标准


“363普洱茶审评法”创始人周云川
 

  近十余年来,普洱茶市场风云变幻,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其中尤以2007年和2014年最为激烈。不论是2007年的断崖式跳水,还是2014年的古树普洱茶神话,均在暴热后短时间内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这十余年来,普洱茶市场似乎都能找到炒作的热点,从“包治百病”到“天价老茶”,从名牌名品到名山古树,从纯料到拼配到小产区,从健康饮品到金融产品……一个接一个的概念层出不穷,一个接一个的热点被制造出来,然而这一切,并未真正给普洱茶带来一个理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市场。普洱茶的未来在哪里?普洱茶的路在何方?带着各种问题,记者拜访了国家高级评茶师、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363普洱茶审评法”的创始人周云川先生,请他从一个行业观察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的角度,来诊断普洱茶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试图找到普洱茶的未来发展之路。

 

  记者(以下简称记):周老师作为普洱茶的资深专家,以一个行业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您如何评价现在的普洱茶市场?

 

  周云川(以下简称周):首先,我认为普洱茶今天所面临的困难局面,是注定会发生的,只是时间来得比预想的快了一些。这么些年来,普洱茶始终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中,一段时间受到追捧,一段时间又遭到冷遇。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比较复杂,有资本的因素,有行业自身的因素,有企业的因素,但归根结底,产品才是决定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普洱茶虽然全国知名,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普洱茶才是好的普洱茶,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普洱茶好不好,没有一个标准。

 

  记:按照您的说法,这种无序的竞争主要因素是普洱茶产品本身,您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周:还是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我们知道,严格按照工艺制作的普洱茶,具有“越陈越浓越香”的特点,存放时间越久,品饮的价值就越高。但这样的普洱茶,在出厂时,其品饮价值就稍弱一些,有的甚至不怎么好喝。十余年来,一些企业通过不断改进工艺,使得普洱茶在出厂时便获得较好的香气、口感和滋味。从及时品饮、消费的角度来说,这没什么错,但问题是,更多的消费者、收藏者、投资者、商人等等,将这样的普洱茶用来存放,以期获得“越陈越浓越香”的效果!而现在大量的事实证明,改变工艺之后的普洱茶,即使存放了10年,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品饮价值,这些普洱茶不是“越陈越浓越香”,而是“越陈越寡越淡”!再说了,如果一个产品都不是按照普洱茶的工艺来制作的,那这个产品实质上也就不是普洱茶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厂家都在使用改进后的工艺,而不是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来生产普洱茶。

 

  另一种情况是,多年来行业内对消费者混乱的宣传,小产区普洱茶、山头茶、古树茶被认为是高品质普洱茶的代表,市场上出现的怪现象是,不论什么样的产品,只要在包装上印着“易武”“冰岛”“昔归”“老班章”“景迈山”等等知名茶区茶山,就能卖出好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价格,这是非常畸形的。我们暂且不论不法商人的造假,单就小产区和知名茶山来看,由于茶树品种的不同,其品质往往相去甚远!一些企业宣传大树茶比小树茶好,这也是没有道理的,小树茶比大树茶品饮价值高的,比比皆是。

 

  记:可是,消费者无法判断工艺是否被改变,也无法辨别棉纸里面包着的茶饼是不是知名山头的茶,当然也就更加无法分辨茶树品种了!是否有一种评价普洱茶品质优劣的方法,可以推广到普通消费者呢?

 

  周:这里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今天的普洱茶从业者、消费者唯山头论、唯纯料论、唯古树茶论等等的论调,是长期以来商家不断引导的结果,当我们看到一些知名的大企业生产的名山古树茶的数量,甚至超过这个山头的总量时,这不是分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企业的诚信问题了!我们经常听到卖茶的人说“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好和不好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的,当消费者不掌握辨别普洱茶好坏的基本知识时,他也难分辨出茶叶是否“合适”自己!要判断一个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是完全有方法可以做到的。我们知道绿茶、红茶、铁观音等等,都有自己的审评方法和标准,通过这个审评方法,能够评判产品的品质特点,再根据这个品质特点来确定大致的价格范围,这是比较科学的做法。然而,普洱茶发展到今天,还在借用绿茶、红茶的审评方法,这种审评无法完整的评价普洱茶的品质特点,这明显是不利于其发展的。

 

  评价普洱茶价值高低,不应该仅仅建立在看产区、名山、古树、台地等等因素上,而应该回归到产品的品饮价值上!所以,建立一套合乎逻辑又容易掌握的审评标准,对普洱茶无序的市场竞争,应能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

 

  记:我知道这十多年来,您一直带领着团队在倾心研究普洱茶的工艺、品种以及普洱茶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整理出了一套专业的普洱茶审评方法,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审评法么?

 

  周:这是我们沿用了10多年的普洱茶专业审评法,我们通过这个方法审评了超过1万个普洱茶产品,对其品饮价值、工艺以及收藏价值进行评判,验证了这套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个审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三次冲泡出汤,来对普洱茶的品质特点做一个综合的判断。由于第一泡时间为30秒,第二泡为60秒,第三泡为30秒,所以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363普洱茶审评法”。

 

  记:如果我没有记错,“363普洱茶审评法”是普洱茶行业第一个专门针对普洱茶开发的审评方法,那么这个审评方法和现在常用的五因子、八因子审评法有哪些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周:众所周知,五因子、八因子审评法主要用于评价绿茶、红茶等茶类的品质优次,五因子审评法针对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因素进行评价,八因子则按照外形的形态、色泽、匀整度和净度,以及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八项因素来进行评价。使用五因子、八因子来评价普洱茶时,并不能完整的评价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比方说,绿茶的外形占有较大评分比重,但普洱茶的外形并不是主要特征,而普洱茶强调耐泡度,绿茶则不要求!

 

  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从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四个方面,针对普洱茶的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口感、耐泡度和叶底,对普洱茶的品质特点进行评价,总结出了一套能完整反映普洱茶品质特点的方法,就是现在使用的“363普洱茶审评法”。

 

  记:说到审评法,似乎是专业人员才具备的知识,“363普洱茶审评法”是否较难掌握?

 

  周:“363普洱茶审评法”是专门针对普洱茶开发的审评方法,其兼顾到了普洱茶生茶、熟茶,并推出了更为严格的专业版本和更大众的普及版本。普及版“363普洱茶审评法”只需要花较少的时间,通过简单的训练,便能掌握其要点,普通消费者通过“363普洱茶审评法”,也能很好的判断一个普洱茶产品的品饮价值。

 

  相比较五因子、八因子来说,“363普洱茶审评法”最大特点就是,方法简单,学习容易,不仅适合专业审评,更加适合普通大众使用。

 

  记:过去十多年,普洱茶市场经历了各种动荡,行业也受到各种冲击,从业者、消费者都或多或少产生了对普洱茶的怀疑,甚至是质疑!这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行业自身没有一套科学的普洱茶的价值评价体系!“363普洱茶审评法”发明至今已十余年了,为什么到现在才公开呢?

 

  周: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任何的产品评价系统,都必须经历大量的实验、验证其科学性、实用性、稳定性。“363普洱茶审评法”经历了十余年,审评了超过1万个普洱茶产品,经过不断的修正、完善。其二,普洱茶行业以及市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任何评价体系都会受到巨大的质疑,甚至是打压。在普洱茶市场持续火热的时候,公布“363普洱茶审评法”对行业产生的积极作用,要小得多,甚至有可能出现反作用。

 

  今天的普洱茶从业者,见识过了各种各样的普洱茶评价方法,但都具有较强的个性,甚至是蛮不讲理,没有一个方法能够推而广之。在普洱茶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今天,发布“363普洱茶审评法”,对规范、引导普洱茶价值体系的重建,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363普洱茶审评法”对普洱茶市场能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准备怎样推广?

 

  周:“363普洱茶审评法”的推广,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重建普洱茶的价值体系。比方说,过去评价一款茶的标准,会集中在区域、山头、古树、台地甚至是大师等等方面,使用“363普洱茶审评法”,可以将这些因素全部抛开,从产品本身入手,关注其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口感、耐泡度和叶底等,综合评价这款产品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一款大树茶的品饮感受不如一款小树茶时,大树茶的价格还能超过小树茶吗?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让从业者、消费者能对普洱茶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从更专业的层面上来说,“363普洱茶审评法”可以对一款产品的工艺特点、未来陈化做出基本的判断,能有效指导普洱茶发烧友、收藏者、投资者找到可以“越陈越浓越香”的普洱茶。

 

  至于推广,我们将推出“363普洱茶审评法”的APP,也希望媒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共同推进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

要泡好普洱茶,掌握这七个技巧很重要!

喝普洱茶多了,就会有这样一种体会:明明是同一片普洱茶,这滋味怎么不一样。泡普洱茶简单,想泡好一杯普洱茶学问可不小。

一、新、老、生、熟

首先,确定所泡普洱为“新、老、生、熟”中的哪一类。

新生茶

茶性上较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熟汤味”,因而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关键在于把握好其原料特征,如茶树品种、茶区特点、树龄、生态等。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新熟茶

正常情况下,新茶与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而且常带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觉,比如“堆味”和较重的苦涩味等。

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完整地冲泡品饮新茶(从浓到淡到无味),可以确定茶的贮存价值。

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相对来说,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对于许多老生茶,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妨试试。

历经多年时光的沉淀,有的老茶因贮存不当而有异味,可通过高温和多次洗茶来尽量排除,选用陶壶或紫砂壶冲泡对杂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

二、条索松紧重实程度

一般而言,较紧结重实的茶投茶量较小,而冲泡水温略高,水温高可以充分醒茶。紧结茶一散开,溶解速度就会很快,所以投茶量相对要少。

对于有些年头的紧结重实的茶要注意控制冲泡的节奏,通常是“前紧后松”,洗茶慢,出汤快,经过出汤较快的数泡之后,可以缓一缓节奏,让茶休息休息,你会惊喜发现,一杯好茶又在手中。

三、粗老、细嫩程度

较细嫩普洱(如宫廷普洱)不耐泡,多可用“留根冲泡法”,即每泡茶汤不出尽,以保持其滋味的稳定性。

水温也要适当控制,避免“煮茶”,尤其要杜绝高温、多次、长时间洗茶而导致茶内有效成分的无谓流失,失去品味和饮用价值。粗老茶因内含物减少则要大大增加投茶量,延长冲泡时间,可采用高温冲泡,甚至煮饮。

四、发酵程度

发酵度高的茶叶,需用沸水冲泡,并缩短浸泡时间,否则就浓如酱汤难以入口。

五、匀齐整碎度

茶叶较碎,其浸出物溶解也快,出汤相对的就要快。

六、储存情况

好的原料、好的加工、好的储存,这样的茶品就是最好冲泡的,浓淡冲相宜,怎么泡都好喝。若储存中略有问题,如稍有杂味,则可适当增加洗茶次数。若是茶品因储存不当发生了变质,就算再贵的茶也都不具备品饮的价值了。

七、“透”和“闷”

“透”和“闷”,是普洱茶的冲泡技巧。把握“透闷”技法,视普洱茶嫩度状况而定。

一般说来,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透”:指的是冲泡过程中不加盖(杯盖、壶盖等),快速降温,使茶香自然而缓慢挥发。“闷”:是指冲泡过程中,加盖(杯盖、壶盖等),通过保持相对温度,发掘茶品香气。

幼嫩的茶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故浸泡时,应多透少闷,以透为主。

粗老原料的茶叶,质地厚实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温和闷透结合的浸泡方法,能获得甘而醇的品质风格。“高温”闷泡,逼出“粗老气”,“透”则释放“粗老味”,勿使其存留茶叶之中,使茶叶滋味甘甜醇和不滞钝。

“透闷”原则,不仅仅指普洱茶冲泡的“透”与“闷”,也是选择茶具时应注意的,茶具的透气性强弱、散热性好坏对茶味的影响很大。透气性好、散热快的茶具(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茶具等),适宜冲沏嫩度较高的普洱茶;

反之,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壶、瓷器、石器、容量多的大壶),适宜冲沏原料较粗老的中低档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