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怎样判定云南普洱茶质量

怎样判定云南普洱茶质量

2019-07-02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怎样判定云南普洱茶质量

如今,市面上有许多云南普洱茶,那我们应该怎样判定云南普洱茶质量,买到好的普洱茶呢?下面我们来说说云南普洱茶质量的鉴定方法。

首页是外形鉴别:外形因子包括:条索、整碎、净度和色泽4项。一般说来,好的普洱茶外形条索清晰、肥壮、整齐紧结,无非茶杂物,熟茶和10年以上生茶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或棕褐,油润有光泽;紧压茶(砖、饼、坨、金瓜等)外形匀整端正,棱角整齐,模纹清晰,不起层掉面,撒面整齐,松紧适度。而那些闻起来杂味、霉味,表面看上去模糊灰暗、枯败甚至有霉花,霉点的普洱茶均为劣质。

然后是内质鉴别:内质因子分为香气、滋味、搪塞和叶底4项。一般说来,普洱茶有陈香味为优质。 汤色明亮,红浓,红褐色 。滋味要醇厚,滑顺,甘甜。叶底色泽饱满一致,揉捻有韧性。

怎样判定云南普洱茶质量?以上两种鉴定方法很简单, 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够学会。

有用+10
分享

石昆牧(四)普洱茶储存与陈化

普洱茶进入台湾五十余年,多数台湾普洱茶爱好者所习惯的香气口感,都属于香港茶仓系统,1999年开始广东仓茶品也大量倾销到台湾。而虽然台湾茶商与收藏家已有二三十年以上的经营或储存经验,但也都以收藏香港仓茶品为主,储存新制茶品的量非常的少。而这些收藏新茶品也一直未能有相当数量的茶品能在坊间贩售,并且将普洱茶储存环境与陈化做一系统性的整理,不似香港茶仓能将此经验传承下来。笔者从1986年正式进入普洱茶世界近十八年,储存的茶品量少,且为时尚短亦不足道,仅将个人经验纪录下来,盼能达抛砖引玉之效。

缘起
笔者接触普洱茶的经历相当戏剧化,1983年首次品尝到普洱熟茶,但当时台湾茶品还是个人首选,所以并不在意。在1986年时还是大学一年级生,因为同学组成一学校茶艺社团,笔者虽非茶艺社成员,但同学知道笔者早在1973年即接触台湾茶艺,且十分信赖笔者的品茶与辨识能力,因而时常与笔者共同品茶研究。一日,同学希望笔者走一趟士林光华戏院前某一茶叶小贩,其特殊在于门面前大剌剌写着「农药与化学肥料对肝脏肾脏的……」,而他的茶「保证……检附XX医学院检验报告」用词耸动。同侪十分怀疑,所以希望笔者去验证老板所言真假。深入与茶贩老板—魏先生深谈过后,虽然当时并非完全认同魏先生多数论点,但笔者已经亲身体验「中茶牌圆茶红印」、早期7562、早期7581等茶的魅力,至此笔者就开始进入广博且深远、令人无法自拔的普洱茶世界。

储存环境与茶品
笔者将十几年来自己收藏普洱茶的观察所得,并与好友的经验共同汇整出以下心得。因储存环境足以完全改变茶品,个人的经验不见得适用于其他人或其他环境、茶品,且相同唛号的茶品也不尽是相同拼配手法。另,笔者与友人收藏观察之数量较少,不能与香港或广东茶仓相较,所以笔者所观察陈述的状况并非绝对性,仅适合供一般消费者与收藏家储存时的参考。以下资料,1988年以前的茶品并非笔者个人收藏,而是友人的收藏茶品与经验。

1973~75年中茶简体字
购买时间:1978年10月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下关茶厂
茶菁拼配:不分面里3~6级菁,疑似保山临沧与西双版纳茶菁混拼,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温度摄氏25~28度,相对湿度70~75%,空调室。
陈化程度:
1984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黄红,微青香带蜜,叶底黄绿,汤薄性烈,苦涩。
1992年条索浮,面微亮,汤红黄,青香带蜜,叶底红黄,汤微润性烈,苦涩。
2000年条索浮,面油亮,汤亮红,青香带蜜,叶底红,汤润性烈,甘苦涩。
2003年条索明,面油亮,汤赭红,花香蜜味,叶底红,汤润性烈,甘苦涩甜。

1981~83年7532(雪印青饼)
购买时间:1983年11月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不分面里茶3~6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一)温度摄氏25~28度,相对湿度70~75%,空调室。
陈化程度:
1989年条索浮,面微亮,汤黄红,青香,叶底黄绿,汤薄性烈,苦涩。
1996年条索明,面油亮,汤红黄,青香带蜜,叶底红黄,汤微润质强,甘苦。
2003年饼身松,面油亮,汤赭红,红茶香带蜜,叶底红,汤柔质重,甘微苦。
储存环境:(二)1996年置入紫砂瓮
陈化程度:
1999年条索明,面油亮,汤赭红,红茶蜜香浓,叶底红,汤润质强,甘而苦涩。
2003年饼身松,面油亮,汤赭红,红茶蜜香浓,叶底红,汤柔质重,甘涩微甜。

1983~85年甲级沱茶
购买时间:约1985年
保存状态:1984~98年纸箱封装,1999年起开纸箱存放。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1~2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一)1984~98年未明确纪录
(二)1999年起平均温度25.2,相对湿度72%。
陈化程度:
1999年条索明,面油亮,汤亮红,青味微花香,叶底红,汤润质强,微苦涩。
2003年沱身松,面油亮,汤赭红,青味花蜜香,叶底红,汤柔质强,甘甜微涩。

1986年7542
购买时间:1988年2月
保存状态:原竹篾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4级,里茶5~6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88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草味,叶底绿黄,汤薄质硬,苦涩能化。
1990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硬,略苦涩。
1993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顺,略苦涩。
1997年条索渐明,面油亮,汤红黄,青草蜜香,叶底黄红,汤润质顺,甘涩。
2003年饼身松条索明,面油亮,汤赭红,红茶蜜香,叶底红,汤柔质顺,甘甜。

1985—86年中茶繁体字
购买时间:1986~89年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下关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4级,里茶5~8级茶菁,疑似保山、临沧、勐海茶区茶菁混拼,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88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黄,汤水性烈,苦涩难化。
1990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绿黄,汤水性烈,苦涩难化。
1994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性烈,苦涩稍化。
1998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红黄,青香带蜜,叶底黄红,汤薄性烈,甘苦涩。
2003年条索稍浮,面油亮,汤亮红,青味花蜜,叶底红黄,汤润质重,甘苦涩。

1990年8582(纸筒)
购买时间:1991年2月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6级,里茶5~8级茶?迹?麟p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1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草味,叶底绿黄,汤水质薄,略苦涩。
1994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黄红,草香,叶底绿黄,汤水质薄,略苦涩。
1997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红黄,草香微蜜,叶底黄绿,汤薄质顺,涩甜。
2000年条索分明,面油亮,汤亮红,青草微蜜,叶底黄红,汤薄质顺,涩甜。
2003年条索分明,面油亮,汤亮红,青香微蜜,叶底红黄,汤润质顺,微甘涩。

1988~90年7542
购买时间:1991年2月
保存状态:原竹篾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4级,里茶5~6级,副料约5%,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烘乾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1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黄,汤薄,苦涩难化。
1993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硬,苦涩稍化。
1997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顺,略苦涩。
2000年条索渐明,面油亮,汤红黄,青草微蜜,叶底黄红,汤润质顺,微甘涩。
2003年条索分明,面油亮,汤亮红,青草微蜜,叶底红黄,汤柔质顺,微甘涩。

1992小方砖
购买时间:1994年8月
保存状态:原纸盒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1~2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群体原始品种茶菁,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4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青味,叶底绿黄,汤薄性烈,苦涩难化。
1999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黄红,青香,叶底绿黄,汤薄性烈,苦涩稍化。
2003年条索稍浮,面油亮,汤亮红,青香花蜜,叶底红黄,汤润质重,甘涩甜。

1997年栽培型野生茶
购买时间:1998年3~12月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订制,厂方不明
茶菁拼配:手采一心一叶,班章茶区约百年茶龄栽培型野生茶,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8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汤薄质重,苦涩难化。
2000年条索清晰,面稍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绿黄,汤薄质重,苦涩难化。
2003年条索分明,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润质重,苦涩稍化。

1998年特殊订制茶
购买时间:1999年11月
保存状态:原竹篾筒装、纸箱原件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1~4级,里茶5~6级茶菁,5%副料。特殊茶种,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1999~2001年平均温度摄氏26.4度,相对湿度74%,通风。
2001~2003年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9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汤薄质烈,苦涩转甘甜。
2001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绿黄,汤薄质烈,苦涩转甘甜。
2003年条索清晰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烈,苦涩转甘甜。

1988年7663销法100g普洱沱茶
购买时间:1989年10月
保存状态:原包装纸、纸盒装
生产厂方:下关茶厂
茶菁拼配:盖茶3~4级,里茶5~6级,茶菁副料约5%,重发酵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5%,通风。
陈化程度:
1989年条索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1993年条索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1998年条索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陈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2003年条索稍浮,面无亮,汤红黑,龙眼干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甘甜。

1988年8592
购买时间:1990年8月
保存状态:原竹篾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4级,里茶5~8级茶菁,重发酵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0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红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1993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红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1998年条索清晰,面微亮,汤红黑,龙眼陈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2003年条索清晰,面微亮,汤红黑微亮,陈味,叶底红褐,汤滑质软,甘甜。

1992普洱甲级沱茶
购买时间:1993年10月
保存状态:无外包纸、纸箱装
生产厂方?好秃2凿S
茶菁拼配:盖茶3~4级,里茶5~6级,茶菁副料约5%,重发酵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5%,通风。
陈化程度:
1993年条索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甘甜略苦。
1996年条索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甘甜略苦。
2000年条索稍明,面无亮,汤红黑,龙眼陈味,叶底红褐,汤润质淡,甘甜。
2003年沱身松,面无亮,汤红黑,龙眼陈味,叶底红褐,汤润质淡,甘甜。

整理
  友人所提供的茶品资料,以笔者目前对国营厂茶品的了解,有些茶品年份可能还需深入探讨与证实,但个人还是十分感谢友人提供茶品与资料协助本文完成。
  笔者收藏普洱茶喜爱以不同角度实验探讨,而在保存方面会以不同环境来加以测试。十多年来实验多种方式,包括纸箱、陶瓮、高低温、湿度变化、通不通风等等;此篇文章则针对笔者与友人收藏品中,较具代表性茶品与延续性的储存方式加以整理介绍。除上述,下文则加入其他收藏环境做一整理与比较。

普洱茶的花色与特点

  目前生产的普洱茶有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两种。普洱散茶按品质分为:特级、一级~十级,共十一个等级。普洱紧压茶外形有圆饼形、沱形、砖形、树筒形、屏风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

  普洱茶在历史上有所谓毛尖、芽茶、女儿茶之称。清·张泓在《滇南新语》(1755年前后)记载:“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制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一团。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奁资,故名。”

  19世纪上半叶,普洱贡茶花色有八。清·阮福《普洱茶记》(1825年前后)记载:“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芽,匣盛茶膏共八色。”

  到了20世纪初,普洱茶是蒸制以竹箬成团裹的竹篓装大宗茶,主要是指晒青茶及其蒸压成型的各种紧压茶。

  普洱茶的特点在于它有六奇,这是它与其他茶类的显著区别。一是产地奇,产于茶树原产地的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中,远离污染源;二是品种奇,普洱茶的原料来自乔木型的云南大叶种,特别是用千年野生古茶树上采摘的茶叶加工制作的普洱茶,有一种特殊的芬芳香气;三是制作奇,是用晒青茶经后发酵加工而成;四是形状奇,普洱茶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除散茶外,有小如丸药、圆球、沱茶、圆饼,大如南瓜、屏风、树筒;五是品质奇,普洱茶制作出来后,需经陈化处理,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六是饮用奇,普洱茶可以冲泡、可烹煮。如在茶馆用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茶,可泡20多次。

如何挑选普洱茶古树茶?(全面详解纯干货)

如何挑选普洱茶古树茶?(全面详解纯干货)

2017年云南普洱茶春茶即将上市了,很多茶友对于普洱茶古树茶和台地茶还是缺乏直观认识,在一个普洱茶以古树茶满天飞的时代,了解其真相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们全面地、客观地为诸位茶友梳理解读云南普洱茶古树茶的真实状况与其特征。

一、需要避免的误区

首先先说几点需要避免的误区,兹举三例。

第一个是听故事:故事可以随意编造,这个是不能作为依据的。比如我家有多少亩古树茶山,动辄千年古树之类的,实际上古树绝大部分零散分布在茶农手里,茶商最多也就是签个协议,而且茶农还不一定按照协议,茶农信奉的是谁给的价高卖给谁。除非是野生古树茶,一般栽培型的古树茶,树龄五百年以上都很少很少,而那些珍贵的野生古树林也大多限制采摘,哪有那么多千年古树?再有什么名人故事就更加不靠谱,和茶没关系。

第二个是看照片:谁去茶山都能拍个照,这个只能做个参考而已,并不一定说明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挂牌,不过,挂牌和收茶是两回事儿,有挂牌并且收茶的,也有非常多只挂牌不收茶的,也有不挂牌的。但是,不挂牌的也会收挂牌树的鲜叶的。原因很简单,挂牌茶农收的是挂牌的钱,收茶不管你挂不挂牌,自由竞争。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也去茶山了,也是在当地收的茶,但是个人品鉴水平有限,缺乏品种环境等知识,可能买到假货或者收的茶品质较差。即使蹲在茶树下面等着也未必就是好茶,所以看照片不能充分说明问题。

第三个是看名气与价格:名气大不能说全无道理,但是名气大真品很少,每年在茶山就被各种渠道分流了,流入零售市场可能性不大。价格高低是人定的,也说明不了什么。

如何挑选普洱茶古树茶?(全面详解纯干货)

二、购买渠道

这个是很多人不太注意的问题,但却是我们第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选对了渠道就大大增加了可能性,否则在茶叶市场里盲目大海捞针,可能性就太小了。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规模化的产品是否有可能用古树茶作为原料?一般的古茶山古树茶的总产量从几吨至百吨量级不等,但是其中真正的古树茶产量一般不超过几吨,这几吨茶来源和流通渠道又是完全分散的,从分散的茶农到分散的茶商,具体到每个渠道手里往往只有几百公斤(价格高的名山分流的更细,可能被渠道分散为几十公斤甚至几公斤,价格低的茶山有可能单一渠道有几吨)。

我们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根据产量来估测可能性。简单的数学告诉我们,这种量级首先不可能满足大厂的需要,因为量级上有百倍的差距。较大的品牌的主要产品也不可能用古树茶作为原料(不排除某些定制产品可能会玩古树),有些说是古树,从量级上计算有十倍的差距,必然有小树混杂(当然这已经算是业界良心了)。

那你说单一古树茶的量不够,不会多种古树茶拼配吗?纯古树,尤其是高端古树茶搞拼配,发烧友自己玩的有,批量产品基本没见过。付出这么高昂的成本,却不一定被认可,试想一下换做是你是否会做?所以真正的古树茶纯料茶最大可能是出现在古树茶定制产品、小茶商或者个人手中,而不是规模化产品之中。

当然这只是大方向的问题。小茶商或者个人就一定是真的吗?当然不一定啦。还有大茶商的老总、加盟商个人感兴趣自己玩几百斤古树,也不是没有可能啊,只不过这种茶不会以成熟产品的形式在零售市场流通。说了这么多,究竟怎么选购古树茶?最重要还是要喝。古树茶的品鉴博大精深,一言二语不可能穷尽(我们来点干货,让大家快速入门)。

如何挑选普洱茶古树茶?(全面详解纯干货)

三、如何区别古树茶和台地茶

要想鉴别古树茶,最快的方法是从台地茶入手。为什么呢?因为古树茶的品种千差万别,口感差异太大,没法统一。台地茶品种相对简单,一般一个地区常见的就几个品种,具体到一个茶山,往往就是一个品种,只要喝过了,记住了就行了。

说一点,坊间流传的古树茶和台地鉴茶别方式基本都不靠谱,为什么,还是那个道理,古树茶的品种太多太复杂,这才是古树茶魅力所在,归纳总结在某个具体茶山可能有效,但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

古树茶的叶子该有多大?大叶,小叶,中叶都有。形状?宽叶,细叶,圆叶,扁叶,都有。还有什么拉丝啊,厚度啊,锯齿啊,叶脉啊,叶距啊,对不起,都是局部有效,你要问我,都能轻松找到反例,还不用我们的数据库完全建成,目前搜集到的茶样已经足以打破这些传说。

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两条:第一、你要是对这片山确实熟悉,了解该地区台地茶和古树茶的品种差异,那你可以通过叶底甚至干茶来判断。第二、如果不是这样,是没法通过叶底判断是否古树茶的。

如何挑选普洱茶古树茶?(全面详解纯干货)

那咋办,咋办?只能喝啦。古树茶,其香气、口感各种各样,但和台地茶差异又很明显,我可以说什么层次、回韵、茶气等。然而,这些东西比较抽象,你要是坐我对面边喝边说还行,你要是就拿着书本照猫画虎,恐怕还是有难度!

那怎么最快的判断一款茶是否古树茶。一个是对台地茶品种和口感要熟悉,如果是一年以上的茶(合理存储),古树茶会明显呈现区别于台地茶的香气、口感、韵味,这些香气口感可能千差万别,但只要和你熟悉的那种台地茶感觉不同,基本就可以判定。不同地区的台地茶虽然也会有差别,但总的来说还是和古树茶有一定差距,这个相对就好判别了。

刚做出来的新茶相对来说要难一些,因为古树茶的特质还未完全展现,但是仍然可以区别。总的来说,台地茶生硬、毛糙、单薄、贫乏;古树茶要丰富、柔和、细腻、内敛。这还不是说滋味强弱,古树茶即使香气高口感重,个别品种甚至很苦或者涩,但口腔的感觉仍然是细腻丰富的,而台地茶即使茶味较重,仍然是单薄的。这个感觉其实说不太明白,你和我争论我也没法回答,只能讲到这里。当然,好的古树新茶也会呈现特征性的香气滋味,这个就更容易了。品茶和看人一样,有底蕴没底蕴开口没几句话,甚至不用开口就知道了。当然不同地区肯定有差别,但是只要喝台地茶喝得有记忆了,一入口就八九不离十。

如何挑选普洱茶古树茶?(全面详解纯干货)

上面说的是新茶,如果是老茶要更容易,古树茶的转化丰富性要比台地茶强太多。另外,可以辅助我们判断的是农残反应。如果身体敏感的茶友,不用什么品鉴,一杯台地下去,农残带来的反应已经接收到了。当然,也有农残较低的台地茶或者生态茶什么的(说是生态但未必达到,只是农残可能会少点),或者体感迟钝,那也可能反应不那么明显。所以仅作为一个参考。

在对台地茶建立识别系统之后,还需要和真正的古树茶对照,一定要有来源可靠的标准样。开始阶段从一两个茶山入手,这其实并不难,很快就能区分。实际上,如果你喝纯料古树茶一段时间,不仅口感有记忆,身体也有记忆,台地茶就很难入口了。

还要提一点的是,有一种是实生苗(群体种)的小树,这种和古树茶有一点差异,但和扦插苗的台地茶差异更大,作为喝古树茶的进阶课程,我们仍然可以区分这些小树茶和真正的古树茶。但在开始阶段,先能区分台地茶就可以,毕竟实生苗小树茶和台地茶还是有本质不同。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慢慢也能品出拼配茶。当然,这是说台地茶占一定含量的拼配茶。像有的大师说的十几种拼配,如何高妙,那个超出人的品鉴能力范围了。如果你要是去茶山收鲜叶,有更简单的办法,一上手就可以啦。要是对这片山熟悉,一打眼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不过一般茶友用不到,这里不多说了。

如何挑选普洱茶古树茶?(全面详解纯干货)

四、什么是好茶?

如果我们区分开了古树茶和台地茶,我们还要问一句,古树茶都是好茶吗?当然不一定,古树茶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我们需要选择性价比高的品种。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什么是好茶?我相信好茶是有标准的,但实事求是讲,这个标准目前还不那么明朗,这也说明市场还不是那么成熟。

这并非是故弄玄虚,大家如果看一本台湾杂志叫做《普洱壶艺》(这是原来名字,现在也叫《茶艺》)上面经常有各位大师普洱茶打分品鉴会。比较有趣的是,每次各位大师的品鉴结果差异很大。一共七款茶,你说第一,我可能认为就是第七,从统计学上来说,就是方差过大,数据过于离散,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数据可参考性不太大。那你说,咋办?

谈好茶标准这个话题太大,是我们多年的研究方向,不是一言二语就能说得清楚的,也是未来市场的关键。那我们反过来说,什么是不好的茶,这个争议不是那么大,我们就容易说了。首先一款茶采摘与加工过程中不能有大的缺陷。我们把问题分为瑕疵和缺陷,瑕疵可以容忍但尽量避免,缺陷不能容忍。采摘等级不均、过高或者过低、或者杂有黄片,这些可以看做瑕疵,只要不严重尚可接受。茶叶摊晾要没有捂到发酵,有些许红梗可以接受,如果叶片大面泛红就明显发酵了。杀青需要适度,略欠,青气有一些可以接受;过度就必须避免了,过度可能呈现绿茶的烘炒香,或者高温的那种闷香,这种茶是不可以选购的,后期不会有好的转化。这样同样适用于工艺过程中其他涉及到高温的步骤,比如压饼后的干燥。汤色有点浑浊,有些碎末黑点,这些可以称为瑕疵,只要不太严重,尚可接受。最主要还是看口感。口感有杂味儿不可接受,口感呈现绿茶、红茶之类的味道不可接受,呈现其他不舒服的味道不可接受。

如何挑选普洱茶古树茶?(全面详解纯干货)

把这些不能接受的排除,接下来就看大家的品鉴水平与偏好了,这个随着大家品鉴的细腻,经验积累,以及过来人引导,水平会有所提升,不过仍然还是有所偏好。古树如此丰富,我想说,香高的有好茶,香柔的也有好茶;苦涩的有好茶,清甜的也有好茶;层次丰富有好茶,简单直接的也有好茶;要综合的来看,这个容我们慢慢再说。

开始阶段,在排除了问题茶之后,不妨从自己喜欢的口感入手,循序渐进,比较靠谱。如果一味听从张大师,李大师的说法,大师可能忽悠,也可能是真有水平,但和你自己不相应,还是白搭。从自己出发,有品鉴的乐趣,再以开放的心态去体会其他人的说法,逐渐提高,这种做法比较可取。切忌从书本或者某人处学来一知半解生搬硬套,这种就是邯郸学步,连最基本的辨别能力也丧失了,就搞麻烦了,说实话这样的人也不少。

还要说一句,别迷信名山,名山茶自有一定道理,但是假货较多,即使真货也往往因为采摘过度,小树茶比例过大等等原因导致口感不那么理想,性价比有点下降。这个你只要一年一年喝下来就会明白,十年前的班章、易武、景迈、冰岛和现在的差异一言难尽。

如何挑选普洱茶古树茶?(全面详解纯干货)

五、新茶与老茶

普洱茶领域有个奇怪的现象,都说是越陈越香(当然也是有条件的),但是往往卖的都是新茶。这是什么道理?不是越陈越好不对,而是中国这个社会目前处在还是一个比较短视的阶段,谁也不愿意看长远,或者也没能力看长远,能快速变现最好,茶商一般没能力大量压货,大玩家存点货倒有可能。另一个原因是社会信用不够,新茶还能从原料把关,N年的茶谁知道原料怎么回事儿?最终的原因也是市场品鉴能力还不成熟,因为好茶即使没看到原料采摘和加工过程其实也没关系,茶自己会说话的。

说实话,好的古树茶在新茶阶段消耗掉非常可惜,有的茶刚开始连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还没有发挥呢,一般总要经历一个四季寒暑,才能初步看出端倪,三五年才能把握一个脉络,换句话说,实在急着喝也要在一年以后慢慢喝比较好。

那就涉及到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从新茶喝出一款茶的存储潜质?有的人说,不能要香的,因为香气一两年就散了。其实这个问题是存储的问题,现在更多人了解密封存储的重要性,在密封或者近似密封条件下,香气只是优点不是缺点。有的人说,苦涩重的好,这是早年湿度较高仓储得出的经验,在存储理念发展的今日,已不再适用。有的苦涩重的茶越存越淡,有的一开始味淡的茶反而会转厚重。这是奇妙的地方。

如何挑选普洱茶古树茶?(全面详解纯干货)

那我们主要关注新茶的哪些方面呢?一个是香气的性质,除了新茶的清香浮香之外,这款茶还体现了什么独特的香气类型,虽然到后面这个香会变化,但不会完全没有线索,这个我们需要在品鉴中寻找蛛丝马迹,只要感受到了这个线索,无论这个香怎么变化,都是一个有价值的因素。一个是口感的层次,有的茶口感会转甜润,有的茶会转厚重,这个需要经验来把握,比较难描述。无论如何,一款好茶即使在新茶阶段,口感仍然是饱满的,细腻的,带给人愉悦的感受,让人回味。再一个是茶气的潜质,如果一款茶有力道,有通透感,或者热力,他的走向在新茶阶段也会体现,当然因为时候未到,会比较散和浮,但细心一点会体会得到。还有生津、回甘、喉韵等等,这些比较好理解,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点,但占的比重不宜过大,就不多说了。

古树茶在新茶阶段,口感往往比台地茶柔和,但这并不说明力道强弱,识茶如识人,好比有底蕴的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而肤浅招摇之人稀里糊涂度日,同样数年,大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从一开始去感知一款茶的底蕴了。当然最好的方式是有同一款茶的老茶做比较。请注意,不是同一个山头,因为山头范围太大,可能有较大差异,同一款茶指的是同一块茶地,或者同一家茶农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