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再为大家说一说道一道这普洱茶老黄片

再为大家说一说道一道这普洱茶老黄片

2019-07-03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什么是普洱茶老黄片?“老黄片”在众多的普洱茶爱好者甚至是发烧友中,真正弄清楚它的人没有多少。所谓“黄片”,说白了就是茶树上的老叶子,因为多数老叶时间长了会泛黄,“黄片”因此得名。其实是指在原料筛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的部分,按照生产标准筛拣出来的这部分茶菁,俗称为“黄片”。黄片的品质和所选原料茶菁的品质是一致的,就我有限的所知大部分黄片基本都是第三叶。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拣出,但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相反,老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

再为大家说一说道一道这普洱茶老黄片

黄片的冲泡,可以稍增加一点投茶量,最关键的是水一定要开,泡的时间一定要够,否则滋味就不能够充分展现。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长时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摸索一下了。茶友们也可以试试将黄片茶煮来喝,更加能体现黄片茶的香滑柔甜的特性。

什么是普洱茶老黄片?黄片口感不苦不涩,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所以,黄片无须陈放,在当年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喝,就我喝过的几款不同年份的黄片来讲,它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当然有个前题,必须是足够树龄的黄片。

什么是普洱茶老黄片?黄片比一芽两叶虽老一点,茶味虽淡一点,但是甜度却较前者高许多。存放得好的老黄片不论茶气、香气、醇厚感以及滑润感都很好很有特点,另外,能够喝到的黄片,其实树种都很好,也就是很多茶友说的老茶树、野茶树上的黄片。因为在茶叶基地的茶树,定期管理采摘,大部分是不会有老黄叶的。老茶树上的茶叶,枝叶高大,量少,不容易采到,所以就显得珍贵了,而且陈化后的黄片绝对滋味出众。黄片转化快,丝爽绵滑,回甘迅速,闻香气似有悠悠馥郁兰香。照这样的转化程度,窃喜自己手上几款老树黄片不久的将来一定有不俗的表现

有用+10
分享

白莺山普洱茶特点

  白莺山,地处云南澜沧江西岸,海拔2800m,因常年白云萦绕,白莺飞聚而得名。白莺山所处的澜沧江中游地带,自古以来便是今天普洱茶生产原茶——云南大叶茶的种植腹地,这里水量充沛,土壤黏细,日照充足,空气清新,是云南大叶茶种植生长的最佳环境。

  白莺山位置

 

  白莺山位于临沧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隔江与无量山相望,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6000米,东西横距1.6千米。

 

  白莺山古树茶的生长环境

 

  白莺山所处的澜沧江中游地带,自古以来便是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种植腹地。这里水两充沛,土壤细腻,日照充足,空气清新,是云南大叶茶种植生长的最佳环境。白莺山古树茶园方圆20平方公里,以自然树木稀疏分布,树龄最老的在2400年以上,是我国仅存树龄第二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树龄在百年以上的便逾万株,这些古茶树,有的如团似球,有的冠如华盖,有的郁郁苍天,让人叹为观止。

  白莺山上最出名的茶主要为本山茶、二嘎子茶、黑条子茶、白芽子茶、贺庄茶、藤子茶、柳叶茶、豆蔑茶等十多个品种,还有引种栽培的勐库大叶种茶树。仔细观察发现,茶树如漫天星般散落在村子的周遭。留存下来的,大都成排成行,似是前人栽种下来的。白莺山古茶园的分布地域极广,古茶树的密度并不大。让人讶异的是,留存下来的古茶树树干围径极为粗壮,两三个人合抱的古茶树四处可见。

 

  白莺山——佛茶圣地

 

  白莺山被称为佛茶圣地,当地立有中国书法大家沈鹏先生书写的“中国佛茶圣地”碑文。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白莺山上早年曾有大河寺,每年农历三月十六,人们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斗茶会,僧家敬佛、坐禅、念经、会友,终日离不得茶,因依山建寺,依寺种茶,早成古风。

  五百年间,大河寺及其它庙观更替,但香火不断,加上白莺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使避灾修行的僧众不断在这里云聚。僧众为了品茶所需,从不同地方引进茶种,扩大种植,加上后世少数民族参与种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现在的白莺山,可以说是云南现存最大古佛茶圣地,是十分珍贵的古茶树基因库。

 

  2006年5月1日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的茶之源研讨会上,中、美、日、法、韩的专家共同评价为:白莺山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可以看到茶树从野生到家种整个变化过程的地区;白莺山古茶园是目前发现的茶树品种最多样化的古茶园;白莺山古茶园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展示了野生茶成为栽培作物的不同阶段;品种在同一个种植区内多样性的特点,是世界上独有的古茶之园。

  白莺山普洱茶的特点

 

  白莺山干茶色泽墨绿油润,清香怡人;茶汤清亮晶莹,色橙亮,花果香浓郁,汤面有油润感;滋味丰富有层次,口感清润,意气清和,颇具中和之美;水路顺滑,生津回甘快,口感独特,没有涩味,苦味非常淡。叶底纹路明析,非常耐泡,浸泡后的叶底似绸布,手拉舒展后有弹性,在口中唇中会有自由回荡,口感醇和润滑,最特别的是白莺茶除了有普洱本味,还略带一股铁观音的醇香,令人迷醉。

  有人说白莺山普洱茶的特点就是一个“和”字,口感清和,“和”字怎么写?一张嘴在树上唱歌,让人联想到白莺在茶树上歌唱。而“茶”字正好是人在草木中,一片多么和谐的景象。

 

  “和”的口感并不好描述,如同困鹿山的“雅”,何为清雅?就像人生一样,参透便是禅。

解密|当把陈皮普洱茶做成“饼”,它好在哪?

解密|当把陈皮普洱茶做成“饼”,它好在哪?

  无论是传统的红柑陈皮普洱茶,还是新颖、时尚的小青柑,都是以柑果自然的果型形态存在的;开个小口,去其肉,保留完整的原果形状,让普洱茶底包裹其中,味道交融,外皮里茶,彼此依存,简直是天衣无缝、浑然天成的组合!陈皮普洱茶正是因其特殊的品饮口感、养生价值,以及天然、小巧、精致、别具一格的外观,让广大茶友们宠爱有加!

  相信大家都知道,茶可以有多种存在形态的。那么,如果把陈皮普洱茶做成饼茶的形态,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又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茶友分析一二:

  1、现成的陈皮原料,减少陈化期等待

  果型组合茶是采用新鲜柑果皮填入茶底料经过干燥工艺彻底干化后,再经过一定时期的后期转化过程,才能成为陈皮普洱茶的成品。而紧压茶一般直接选用已有一定陈期年份的陈皮作为原料与茶底配搭,一旦通过特定工艺紧压成型,就是一款成品,因此减少了陈化期的等待。

解密|当把陈皮普洱茶做成“饼”,它好在哪?

  2、皮与茶贴合度更高,有利于两种原料的融合

  果型茶外部是天然的柑果皮,里面填入茶料,有一部分茶料并没有与皮直接接触,在相互吸收与融合方面需要一定的过程。而在这方面,紧压成型的陈皮普洱茶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陈皮切丝后与茶料搅拌均匀,皮丝与茶叶360度全贴合接触,且通过紧压接触更紧密,可加快皮与茶相互交融的速度。

  3、紧压茶饼工艺对口感的影响

  从工艺对口感的影响来说,紧压饼茶有一个特征,那就是经过加工环节的蒸、压、烘房等工序之后,口感变得更加醇厚、甘爽。

解密|当把陈皮普洱茶做成“饼”,它好在哪?

  4、外部环境因素对紧压茶的影响小

  由于紧压成饼,水分的吸收与蒸发、空气中的温度等因素对紧压茶的内部影响度不大,因此微生物与香气等更易于保存下来,茶质整体的稳定性更高。 就这方面而言,从长期陈放的角度,紧压茶相对更易于储存。

  5、从收藏的角度,具有优势

  紧压茶经压制成型后,茶体较散茶紧实,尽管它的透气性不如散茶好,但占据的存茶空间小,显然有利于提高储存空间的充分利用。从收藏的角度,是具有优势的。

解密|当把陈皮普洱茶做成“饼”,它好在哪?

  6、紧压茶饼,投茶更简便

  果型茶需要考虑皮与茶的投茶比例,才能得出我们想要的口感协调度,虽然口感的可调性更高,但对初饮者却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过程;而紧压茶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皮茶配比,投一粒或一块,直接冲泡,十分便捷。如果说果型茶更能体现冲泡技巧,那么紧压茶的特点就是更便捷!

  7、紧压茶独特的形体美

  紧压茶因有一定的形体,具备不一样的观赏性,同时贴合传统文化的某种价值理念。

  紧压茶多为“方”、“圆”两种形体,它巧妙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圆”的饼茶是宇宙孕育世界的“天”的象形,“方”的砖茶是承载万物的“地”的象形。爱茶人在这“天”与“地”的交融、庇佑下,悠悠然不亦悦乎?

解密|当把陈皮普洱茶做成“饼”,它好在哪?

  当前,除了传统的小巧别致的天然果型外,陈皮普洱茶市场已陆续出现各种的紧压成型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小编认为,各种形态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各具特点,满足不同需求罢了!

教你应该如何自己存储出最好的普洱茶

专业大茶仓固然有其优势,从保存茶的角度而言,简单的纯干仓是最容易做到的:自动抽湿,自动定期抽风。无需太多的管理。但这种不分茶区、茶质的存放方法显然不合乎不同原料的的存放和陈化,比如倚邦的茶和景谷的原料,放在一起是没有问题,但同样的处理存放对于两种不同原料的陈化是不适合的。一般景谷料存放在早先的二三年相对湿度高一点(当然不是湿仓)可控制在75%至80%左右,然后几年可能相对干仓存放,出来的效果会更为明显。如果一直纯干仓放存,十年的苦涩度依然很高,难以入口。当然自然仓的存放的技术难度会更一点,风险也会高不少。所以每家茶商都有自己不传之秘的仓储办法。而倚邦茶,香高。则宜保持干仓状态为好。可以看出大仓也有不足之处。很好难以细分处理批茶,只能风格茶区接近的茶放置一起方好,多品种不同风格同一存放不易发挥每一种的优势。而纯干仓的简单处理,一般会出现口感偏干涩、茶质走薄、茶韵较死的的不足。所以,总言之专业仓不是随便可以定义下的,里面有太多细致性的管理要素。

教你应该如何自己存储出最好的普洱茶

而家庭仓储,会有更针对性的存放,可以或粗放、或细致的管理,总体上可以更为自然的存放,前提是你所在的地方确实符合普洱陈化的温度、湿度的良好气候条件,我这里指的是达到较好转化效益的转化条件。我身处南方,从01/02年开始小有量地存普(也不多,够自己喝吧),大概有40、50大支的量,五花八门的普茶品太多,开始都是自然乱放,以自然存放为主,当然湿度还是有所控制,总体还是陈化适宜,基本没有潮仓的现。但个中也有失误的,比如有些年份的旧茶不能区别对待的,生熟混放的,多少出现味杂、走味的现象,后来有所改进,归类存放,该相对密封就密封,该干就干燥处理,新旧、生熟茶分开处理,虽然与专业大仓的茶还是有差距,但放出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风格各显。有些不比大仓差。在处理上,可以以“仓中仓”的处理办法,以茶房为“外仓”,紫砂瓮、多层纸箱、PE袋为“内仓”,区别对待不同的茶,七八年后,风格效果就会出来。如果没有条件的,你准备四个大紫砂瓮,新旧、生熟内加PE袋子就可以把层次分清,放进瓮了事,也是很简单。如果要取相对潮润效果的,回避“回南天”后,在家庭自然存放,保持适度通风(我一般会在晚上开门通风,白天闭门,省时省力!),南方的天然气候也就自然帮你大忙。有人担心会潮茶,其实基本不会,只要你避开“回南天”,(也就是玻璃窗起雾,你就要注意处理了。)一般不会出问题。但对新出厂茶一定要检测含水量及竹包的干度,,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把水分锁在竹包里,加上高温,极容易出问题。同时第一年的走水过程也是重要的特别是熟茶,需要在适度干仓中“走水”,走水后可以自然存放了。自然存放的湿度控制,可以用炭包、石灰、食品级硅胶干燥剂的自然方法控制,这样办法,可以使茶房内外的湿度在10%--25%的湿度差。一般的七八年以上旧茶,我则在新购时会作含水量的测试后,作相对密封(只留小小空隙)的存放,让其在稍干的环境下相对缓慢陈化。

以上为个人一些做法和思考,仅供参考。

摸准自己的仓储需求,选好仓储茶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仓储茶,其实就是你口取向是什么,如果你还是刚刚喝普洱茶的,确实比较难以表述清楚。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茶是标准的纯干仓、干仓、自然仓、港仓、湿仓,加强这些仓储的年份和仓储转换的变化,就更复杂了。所以,要搞清仓储的需要,与你喜欢的山头茶一样,同样的重要。也是不可回避的难题。就算是十年的刚好可以初品不老不新的中生代茶,同样也存在着仓储的问题,更不要说15年以上准老茶了。你要大概知道这些茶的大概的口感是怎样才可能明白。

1、找好可靠的样板茶。为什么会有学费茶的产生?除了差茶假茶外,很重要是许多的茶友没有一个正确的购茶渠道,一味乱喝乱买。加上一些不良茶商的忽悠,更是如入云雾,越喝越不懂,越喝越费劲。找准可靠渠道,找准样板茶、找准备好老师。这是喝明白的第一步。但在那购买,那里找,我确实没出主意。

2、反复冲鉴。有了可靠茶样后,反复喝那么几回,或者与周围的人喝几通,交流一下,你会很快知道自己的的需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口腔舒服、身体舒服、感觉舒服,喝了再想喝。如果有好的老师,那是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的。

3、多蹭多问多思考多感觉。多蹭,是为了增加茶感,少交费;多问,就是要知道茶的仓储的来龙去脉;多思考,没有思考可以说就没有后来的自在休闲,或者你学茶过程会非常迈长;多感觉,要用身体喝茶,即时感觉,茶后感觉,几月的感觉,一年的感觉,是否利于自己的身体,如果天生敏锐,即时可以感觉茶对身体的作用。

4、茶类对比。通过不同茶类的品喝过程中,找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对比出普洱茶与其他茶类的区别,不一定要一定只喝一家普洱。

找到愉悦,找到好感觉,才是好茶好仓储,至于怎样选,你懂的!

存出自己的最好的普洱茶和仓储的自我修正

“操千曲而后晓shen”,学习普茶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要懂普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今我还是认自己还是对普茶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但有一点,你必须得喝才懂,多喝才知道自己所要。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知道自己所需,在选择茶方面才会避免太多的“学费”,但开初的学费是少不了的或多或少,则看你运气、环境和悟性了。有了选购的前提,下来才是存放。其实总体普洱茶的存放相对来说要求并不那么高,相对其它高档绿茶、铁观音之类,要求实在低了不少,避光、避异味、适度通风、避湿,这是老生常谈了。主要是没有时间性限制,无需复焙之的技术活。但要存出确实好的普茶,确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象小孩一样悉心照顾。所以仓储好的普茶,除了时间性和资金外,其价值还在人的精力付出!

在仓储的选择上其实没有相同的答案,除了严重湿仓和故意做旧的茶外,其实大多数的茶都是可以喝的,包括轻潮的仓茶,有人质疑仓或排斥港仓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只要足够的退仓,还是可以喝的,许多不少的研究单位(包括台港的),都证明普茶是比较干净的茶品(包括入仓茶),大可不必大惊小怪,香港人喝了几十年了,食品的监管比内地严厉得多,但对港澳仓茶也没有听说取缔或不健康之类云云。

至于你选择什么样的仓储茶适合自己,没有可以替代你的口,也就没人替代你自己对仓储的选择了。总体上,参照“清、正、纯、和”的要求则可。如果你的口感偏重于于南方仓感,可以在在存仓储上适当选择相近南方仓的条件和存放方式,如果你要求纯干口感,则可以以纯干来处理,又或者是两者兼有之,则可两者一并兼顾。当然,不能要求每一个地方都能象云南或南方一样有着天然的存放条件,那样,其实只能无奈,因为你可能天天开着加湿器存茶吧!而岭南的存茶变化快,也有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天气变化多端,高温高湿,一不小心则不可估计,要加倍小心!而北方则相对不用太多的操心。利弊各半吧。但对于我个人的口感而言,本身比较杂食性,比较随意。但总体偏向于干仓与南方自然仓之间的口感,存放也一直在自然仓的基础上以物理方法努力保持在60-80%范围,保持较快的而相对的干仓。但还要比较的小心高湿天气。目前,有一些大茶商采用前三年在岭南存放,后期在北方或云南存放的方法也有益的探索。无论怎样,无非是为了保持适度的陈化速度与香浓茶味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这样的茶储是值得欣赏的,无非寻求后续仓储的最佳化,也就是后续工厂的最大目标。多年的苦涩不去与湿而杂陈都不是仓储的科学方法。

仓储的自我修正

对于绝大多数的茶友而言,茶必然来源不同的地方,特别是购买老茶或旧茶,仓储也就有千差万别,

辨析好茶的仓储的第一步——试茶。如果能闻出杂味的茶则仓储基本不会好到那里,而有些不一定能闻出来,非冲泡不可,比如一些极轻潮仓的,只有冲才能发现问题,试茶这一步功夫是不能省去的。包括有些茶商送茶样的也要冲试,不是不相信,而是若干年后,你根本不知道是自己那里出问题,而且,有时每件的仓储质量都不一样,特别是有些大厂茶换手太多,你是不能保证的,有些年份的茶,根本连茶商其实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的情况!同时试过之后,可知道茶质去到什么程度,大概可以在什么年份可以试喝和海喝,采用大概的存放方法。

第二步,每年试茶。存放的茶究竟每年变化到什么程度,存放的方法是否对头。都要逐年去总结、调整,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调整仓储方式。

第三,区别存茶。茶要聚,但不是要求把茶堆放在一起就可以了。生熟区别,新老区别,到了一定的年份就相对不同对待。比如有十年以上旧茶可以相对放慢陈化速度,可以相对地密封(但我不太认同风靡一时的“袋袋大法”)一定要有留通气孔,不然,茶性很死。除非你的茶已经是四五十年的真正老茶,无需再陈化,那是另当别论!如是有仓味的茶,则要相对通风散味三五年后,再正常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