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膏的国礼之路

普洱茶膏的国礼之路

2019-07-07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普洱茶膏的国礼之路!随着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普洱茶已然成为云南的一张名片,可人们对于近几年新兴起的普洱茶膏,则知之甚少。同样是出身云南的普洱茶膏,为何笼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普洱茶膏与普洱茶之间又有何关系?为何它初现世便彰显出了尊贵地位,一如贡润祥普洱茶膏被博鳌亚洲论坛亲睐,连续两年获选为唯一指定茶礼?面对一系列疑问,我们从唐朝开始追根溯源,去探寻普洱茶膏的“国礼”之路。

探秘普洱茶膏神秘历史

普洱茶膏兴于唐,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根据这段“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的资料,我们可以得知:茶膏外部用金丝线装扮,以显示贵重,产量极少,只有八枚。

宋代制茶者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时至明清,随着云南普洱茶业逐渐繁荣,云南茶人初创了一种普洱茶制膏工艺,用柴火给大铁锅加温,即大锅熬制茶膏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有部分茶农和普洱茶膏厂商所使用。不过,因其加工器具、条件简单粗陋,而且制作的普洱茶膏品质不佳,只能定性为普洱茶膏制作的“土方法”。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鉴于大锅熬制茶膏存在的品质问题和皇室饮用安全性等因素,遂将普洱茶膏的制作交由御茶房督造,并在制作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制茶工匠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以玉泉山水为介质,将上好的云南贡茶浸润出汁,通过花梨木为炭介质保持在较为适宜的温度,以便茶叶的内含物质析出,再通过蒸干等手段凝结成膏的工艺,皇宫“御制”的普洱茶膏无论在品质还是功效上都是大锅熬制的茶膏无法比拟的。

而对于宫廷御制的普洱茶膏的功效,古人赞不绝口,清人赵学敏在其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因此,即使普洱茶膏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清,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皇室专享的养生佳品,自然非一般百姓可以接触和了解的,所以并未被大众所熟知。

普洱茶膏:两代“国礼”的对话

有用+10
分享

云南茶叶知识三:普洱茶终归是一种饮品

  大叶种茶叶优于小叶种由于普洱茶的特殊制作工艺,再加上当地适宜的气候、土壤环境,大叶种的晒青毛茶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但这并不等于大叶种的普洱茶一定优于其他的中叶种、中小叶种的茶叶。只能说对比某一款茶或者某一个档次的茶叶时,每个人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口感辨别出一个高低。

  普洱茶的炒作与传播中,一直在强调的一个概念就是,大叶种是普洱茶品质优良的源泉:大叶种的茶叶更耐充泡,大叶种富含更多微量元素,大叶种才越陈越香,太多普洱茶的优势寄托在了生物学的品种上,这大小问题实在有些不堪重负。

  真相:普洱茶终归是一种饮品,叶种大也好、小也好,归根到底,适合自己口感的普洱茶才是好茶。当然,如果一种茶的概念仅仅是靠原料或者生物学的归属来作为其定义的话,恐怕总也不可能太过严谨,自然也难加以控制,毕竟对茶这种非标准化的食品,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都有什么变化?

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都有什么变化?

普洱熟茶的活性表现为回甘、生津;而醇厚度则表现为粘稠、顺滑的感觉。普洱熟茶发酵的本质就是将活性替换为醇厚度,在普洱熟茶的后期发酵过程中又有哪些变化呢?

一、涩感逐步降低

涩感的儿茶素会不断被一些微生物消解掉,于是涩感会逐渐减轻。当发酵到适度的时候,涩感应该是几乎没有的;发酵不足的话,就会显得比较涩。

二、苦味没什么变化

发酵完成时,苦味的生物碱总量几乎没有变化。如果原料本身含有较多苦味的生物碱类物质,发酵结束后一样会显得较苦。

三、越来越甜、越来越醇厚顺滑

普洱熟茶的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不断分解纤维和果胶,产生可溶性的糖类物质会不断增加,甜度与厚度也由此不断提升。同时微生物活动也会产生很多可溶性肽与氨基酸,这和糖类一起增加了茶汤的顺滑度。

四、气味变得纯粹

普洱茶的各种香气要在熟茶中大量保留非常难。即便发酵很轻,也只能有一些很沉稳的香气能够留存,因此药香木香枣香这样沉稳类型的香气能够得以留存,使得经过长时间后发酵的普洱熟茶喝着更加纯粹。

所以说普洱熟茶后发酵进行的好的话,醇厚显现而回甘生津犹存;而如果熟茶发酵到回甘生津感都没有了,但醇厚度还没有出来,那这个熟茶就不行。要么是发酵技术掌握有问题,要么是原料品质太差。(

用品尝的方式鉴别普洱茶古树茶与台地茶

用品尝的方式鉴别普洱茶古树茶与台地茶

  普洱茶吧网资讯:历史意义上传统的普洱茶的含义是以云南古树乔木大叶种为原料的,普洱茶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茶,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普洱茶以自身独特的品质,滋养了无数的苍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其医药保健功能深入研究和发现,普洱茶受到越来越多茶人和社会精英、社会大众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普洱茶市场的需求量的增大,自上世纪后期云南开辟了规模化的茶园(台地)茶,以使普洱茶的产量更大些、采收更方便。

  下面我们将从品饮的角度来简单的谈一下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区别:

  1、干茶: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肥厚壮硕,叶面革质感更明显,光泽度更好,韧性更好,嫩梢毛更长更多。

  2、香气:古树茶更加优雅和幽深,有穿透力有变化,保留时间长,香气容易进入茶汤内。

  3、口感:古树茶会带来感觉更丰富和饱满有层次有变化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原野般的森林气息,茶汤的结构更复杂,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高,有凉气感,喝后滋润回味足饱满;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性差香气虽飘但穿透性不强不够优雅,有的虽入口苦涩味比古茶重且回甘生津不错,甚至会返流清口水,但依然不舒适不自然。

  4、叶底: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光泽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展(和工艺也有一定关系),质感薄小且脆硬。

  5、韵味:古树茶茶汤结构复杂,入口滋味醇厚香气有穿透性,苦涩后让口腔喉咙回甘生津滋润,层次丰富。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茶汤余味汤中香气和体感表现也是慢慢释放出来,口感喉感和体感好且舒适。而台地茶的厚度低,汤中存留的香气不多,留存在口腔中的余味短暂,韵味不显,口腔喉咙不够滋润,体感不够舒适。

  6、陈化:古树茶因为是来自生态良好,生物多样性比较繁多,营养来源比较自然,树根深入土壤,生长期长产量低的古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分丰富完全而使这类茶具有内质丰厚充足变化多,陈化与品饮空间当然也高;台地茶来自根部横向发展,短浅且密植,生物种较稀少,环境相对较差,产量大,人工营养和化工产品使用较多的台地新茶树,内质较为单调不够饱满,陈化空间和品饮感觉稍微欠缺。

  7、潜质:古树茶因叶子是来自树根深入土壤的大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分多而使叶子具有转化价值的物质多,潜质空间当然也高;台地茶来自根部短浅的台地,所内含的能随时间转化的物质稀少,转化空间也有局限性。此外,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使古树茶和台地茶之间存在着一些"变异".例如现在有的台地茶也因肥水充足,气候等给予的养份好,叶子也很肥大;而有的古树茶因少有人工管理,顺其自然成长,有时生长的叶子也较薄。而人为过度采摘古树茶,也会造成古树茶的叶部光合作用的叶子少,根部萎缩,采摘下来的茶青也就有所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