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如何在冲泡普洱茶时避免出现“酱油汤”?

如何在冲泡普洱茶时避免出现“酱油汤”?

2019-07-16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品茶饮茶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细节和注意的地方都要大家多上心。所以喝茶也有了很多的讲究,入口的东西多加小心也并非坏事。而我们喝茶品茶的直接感觉就是视觉,茶汤的颜色和纯净度能让我们判断出茶叶质量的好坏,而很多茶叶光泽凝脂般的汤色也能满足人们饮茶时的视觉享受,其中以普洱茶为优。

好的普洱茶汤色艳丽,如宝石般清澈亮丽,金色的汤圈也让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可以说在品茶前就已经使人陷入了享受之中。而有时普洱泡出来的茶汤不仅没有这种亮丽的美感,反而是一种比较深沉的“酱油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下还能继续品饮吗?

如何在冲泡普洱茶时避免出现“酱油汤”?

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从茶叶本身到冲泡技巧再到很多细节上都会让普洱茶的茶汤变深。具体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茶叶可能仍处于发酵中。很多普洱茶在未发生发酵时冲泡出来的茶汤会比较浑浊,由于茶饼上的菌类正在运动繁殖,茶饼的转化期还没过,所以茶汤力的物质含量较多,这种情况下应当再放一放为好。

二、注水时太过猛急。开水有助于激发茶叶的茶性和香气。而注水过激会导致茶水接触时发生摇摆急速转动时加速和空气间的摩擦力。而茶叶会被直接冲散,茶汤稍显浑浊,影响到观感和品饮感受。

如何在冲泡普洱茶时避免出现“酱油汤”?

三、撬茶饼时不注意细节。撬茶饼是一门技术,之所以讲究是因为其对茶汤有着直接的影响。撬的太碎会产生很多的茶叶碎末,到了冲泡时加上过急的水流碎末直接被激起,导致茶汤浑浊。

因此撬茶饼时不可过激过猛,冲茶的时候也应该沿着杯壁缓缓而下。

四、茶叶储存不当。普洱茶需要时间的发酵和转化,而在发酵期间,茶叶会产生很多的物质和气味。这种代谢物质对茶叶并不好,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去除掉。

如何在冲泡普洱茶时避免出现“酱油汤”?

如果一直放任不管的话,长年累月积攒的气味在温湿度的影响下会让茶叶产生其他的物质和陈杂味,不仅影响观感,冲出来的茶也会有异味。甚至还会引起茶叶的发霉变质。

普洱茶的茶汤观感明显,因此很容易通过它来判断茶叶的状态。如果碰到奇怪的颜色,就需要我们多加小心了。

有用+10
分享

在普洱茶制程中,高温环节对茶有哪些影响?

  普洱茶的变化过程中活性酶起着重要作用,酶的温度反应是35~40度活跃,超过60度开始死亡。

  普洱茶制程中有几个高温环节,处理不好会影响普洱茶的变化。


  一、杀青,杀青锅温可以达到200度以上,由于鲜叶水分的保护,杀青会杀死一部分活性酶,减缓茶叶的红变,形成普洱茶的独特风味,但如果杀青时间过长,杀出炒香则活性酶会死亡过多,不利茶叶的变化。


  二、揉捻后干燥。如果日晒温度只有30~40度不会影响茶叶变化,但如果是用烘房干燥,温度又超过60度的话就会导致活性酶的死亡,不利茶的后期变化了。


  三、压饼时的蒸汽高温。压饼时茶要用蒸汽蒸软,这时的蒸汽温度一定是高于60度的,但由于是水蒸汽,且时间只有几秒钟因此影响不大。


  四、压饼后的干燥,如果日晒就没有影响,如果用烘房烘干就要注意温度了。


  正确的,烘房温度应该在40度左右,且烘干天停半天轮流烘2一3天,在茶叶水分烘到百分之十左右就可以。如果烘房温度超过60度,而且把茶叶水分烘到百分之八以下,茶叶的后期变化就会受影响了。

大滇说茶1001夜之9:普洱江湖那些帝国--中茶上

今天我们要开始大滇说茶之九,这个内容,打断了原来的计划,从茶山篇大跃进到了茶厂篇,呵呵,适当的时候,我们又会回到工艺篇,普洱如此多娇,1001夜,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回到今天的安排。
第一个说中茶,并不是因为大滇来自中茶,或者代理中茶,实在是因为从历史来看,其他的两大帝国,下关和勐海,都是从中茶分出来的。云南中茶,在1949年-1989年间,整整40年,几乎就是普洱茶的唯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八中茶”,”红中绿茶”,就完全等于普洱茶,这个是避不开的历史,现在谈老茶,谈印级茶,就是中茶了,所以,我们就从这个地方来下手,当然,我们不去翻书,只谈一些跟我们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事。从下面几个时间点来看。

第一点,中茶成立于1938年;
第二点,中茶商标注册于1951年;
第三点,中茶改名的日子,1991年11月,云南中茶改名。正式改为“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 而不是之前的中国土产畜产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市场上的假货多用这个名字,1991年改了营业执照,1992年挂牌,实际上,分公司的包装纸一直使用到了1994年昆明茶厂关闭;
第四点,2006年3月,昆明茶厂复产,第一批茶,前几天秒杀的“云茶第一砖”, 用的是吉幸商标,直到2006年5月,才开始使用中茶商标,而且一出生,就是导致中茶后期疯狂的顶尖品种,98原料中茶7581,这个茶,从当初的35一公斤到现在超过500一公斤;
第五点,2006年9月11日,启用中茶防伪,那个红色的东西,只要当时没有出厂的茶品,一律打上防伪码。

下面要说的是几个事实性的东西,对防止受骗,非常有益,第一,中茶的茶,都是贴牌,中茶没有茶厂,我这里的老中茶都是贴牌的。。。,这个是很多卖中茶所谓老茶的人的常用招数,中茶公司在1988年后开始改革,改革后, 注册了大益商标,下关茶厂注册了松鹤商标等。

普洱茶市场少了炒作多了理性

经过前几年的暴跌后,去年开始,市场开始出现回暖态势。有调查显示,去年开始,优质的平均价格上涨约20%,普通的也上涨了一成。今年五月份省城的一次茶叶展会上,占据了多数显眼位置,种种迹象是否意味着又一轮“炒茶热”来了?

升温先升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人工、运输成本等上涨,目前市场上优质的平均价格上涨约20%,普通的今年的价格较去年也上涨了一成。对于今年价格上涨,茶商们给出了不同解释,大多数人认为云南干旱、产量减少是其主要原因。

对于价格上涨,该负责人还表示,“除了云南干旱、产量减少外,今年人工、交通等方面成本提高,也导致普洱价格上扬。”从目前的行情来看,的价格还是稳中有升,像之前疯狂炒茶的现象并不会出现,不会有太多的泡沫,现在的价格波动在市场正常的调节范围内。

有人则认为,高端价格上涨除了受天气、交通等影响,还因为其本身具备收藏价值。不同于一般的茶品,它可以长时间贮存,可作为收藏品,越陈越值钱,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不仅有消费需求,还有投资需求。因此,高端产品易涨难跌,需求旺盛,价格必然会跟着上涨。但就目前来看,的价格还是稳中有升,并不存在太多的泡沫。

一位长期做的经销商表示,茶客们不用过度担心,像2006年疯狂炒茶那样的现象不会再出现,现在的价格波动在市场正常调节范围内。

由此可以看出,高端价格上涨并非偶然现象,茶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区、产量、品种、茶叶质量、成本等等。

避免再次过分炒作

在茶叶市场,有人说,商品在市场上不仅看价格的高低,还要看商品的品质。如果有投资价值,还要看前景和升值空间等等,只要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接受,就证明是行得通的。价格的暂时起落只是说明某一个单品在短期内价值与价格方面需要调整,需要重新找到平衡点。如今,产业已经是云南又一个绿色经济增长点,全省茶农受益颇多。好的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推介和支持。特别是行业面对几年来市场低迷的现状,加快市场转型和规范市场行为,避免市场像股市一样,全靠题材和炒作。过度炒作只会害了,甚至整个产业。

2007年价格暴跌除了此前价格虚高的原因外,还缘于广州市场大量出货。广州市场大量出货,是因为大多数并未进入消费市场,而是在炒家和藏家手中倒来倒去,变成了资本游戏。多年积累已有十几万吨,这些货终究要释放出来,加之大量资金流向股市,自然导致价格下跌。

茶商们反映,2007年,全国各地参与到“炒茶大军”中的庄家、散户多达数百万人;每到收茶季节,勐海县城每天至少不下万名茶商涌入,加上在这个热潮之中被忽悠进来的消费人群,与整个产业相关的人多达三千万。这是一个几年之中呈几何级增长的、极为可观的数字。炒茶者为的是逐利,喝茶者或为“健康概念”或为“风雅追求”,大致都可以归入中国富人之列。

经历2007年的风波后,大多数茶商表示,2011年的以及今后的不会像2007年那样疯狂了,毕竟经历市场洗礼后,大家开始回归理性。经销商告诉记者,2007年,老班章的古树茶曾经卖到2700元一公斤。由于村民都是卖鲜茶,村民手里没有囤积茶叶,所以茶叶价格暴跌时,村民手中的茶叶基本卖完了,那次茶价暴跌损失最惨的是茶商和茶厂。

目前市场相对理性

在经历了2007年的大起大落后,对于整个茶产业来说,虽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是同时也给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敲响了警钟,如果换来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反过来是件好事情。有茶商表示,这些都是2007年在阴影下带来的变化和深刻反思,这对于即将上市的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希望2007年的那个冬天从此走远。

投资市场的兴起,是否会推动价格的新一轮暴涨?银行人士说,相比银行普通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相对高一些,这类产品的出现,不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因为,从银行方面来说,在选择的时候会严格把关茶企品牌知名度、产品价格合理性等因素,不会介入茶叶价格的炒作;从茶企而言,他们主要是希望借助银行渠道,普及、扩大产品市场影响面。现在还是以品饮为主、收藏为辅。目前,主要是投资者适当收藏,与2007年的商家恶意炒作,完全不同。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投资需谨慎。他们认为,股市低迷令很多热钱没有去处,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投资茶叶。的收藏价值已经被很多人所认可,所以,理财产品的出现是一种合理现象。不过,投资需谨慎,投资者需量力而为,注意市场风险。几年前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需引以为戒,要理性投资,避免哄抬价格再度引发市场泡沫,出现价格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