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对普洱台地茶的再认识

对普洱台地茶的再认识

2019-07-17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种植面积,增加普洱茶的单位面积产量。而那个时候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发展台地茶。

当时的所谓台地茶,是指那些运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新种植的密植高产的现代茶园产出的茶叶,它们通常树龄较短,品种较新,通过所谓“集中连片”“喷药施肥、中耕修剪”的方式对台地茶进行管理,实现了茶园的高产。

对普洱台地茶的再认识

实际上,台地茶的种植管理方式并不是中国传统的种茶方式,它是引进世界茶产业流行的现代茶园种植管理方式。这样的种茶方式,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在中国的部分茶区引入了,甚至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也有少量引入(比如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佛海茶厂在今勐海南糯山开辟的实验茶园)。这种茶园种植方式,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又在中国许多茶区推广,成了象征着茶叶种植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方式。

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现代普洱茶强势崛起,开始创造普洱茶传奇。那个时候,对台地茶再认识开始了。这次对台地茶的认识,主要是反思台地茶,同时推崇古树茶。对台地茶的再认识,几乎全是否定的,比如说它的农残高、品质低、口感差。

对普洱台地茶的再认识

总之,这次对台地茶的再认识中,除了产量,台地茶的各项品质指标全面落后于古树茶。台地茶除了成为抬高古树茶的垫脚石之外,几乎一无是处,是该被改造,甚至是该被淘汰掉的茶。

毋庸讳言,这次对台地茶的再认识,提高了对台地茶和普洱茶的认识水平,也极大提高了普洱古树茶的知名度和价值。甚至,这对台地茶的发展也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因为对台地茶的反思,助推了一股对台地茶进行生态化、梳林化改造的热潮,极大提高了台地茶的品质。

对普洱台地茶的再认识

不过,到了今天,台地茶又到重新认识的时候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十多年前对台地茶认识惯性延续到今天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十余年前那次对台地茶的再认识中的一些认识,已经和今日台地茶的现状不相适应了,到了需要进行修正的时候。这其中,十余年前对台地茶虽然产量高,但品质差、农残高的认识,已经不符合今日许多台地茶的真相了。

也就是说,经过十余年的台地茶生态化改造,今日台地茶,早已不是十余年前的台地茶了!而普洱茶界,许多人对台地茶的认识,依然是十余年前的认识!而这样的认识,早已远离今日普洱茶的真相!

一、现代的台地茶品质已大大提升

许多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开辟的台地茶园,经过生态化管理、疏林化放养,早已不是当年的灌木台地茶园了。也就是说,今日的许多台地茶园,经过几十年的生长,早已长大了,有的已经接近乔木茶园,这些长大了的台地茶茶园,品质早已大大提高,有的甚至接近古树茶,早已不是当年台地茶园的概念。

对普洱台地茶的再认识

比如,普洱市景迈茶山中的许多生态化管理台地茶园,树龄已经几十年,树形接近乔木茶。这些茶园的茶,许多资深老茶人品尝的结论是和景迈山古树茶已经几乎没有差别,口感无限接近古树茶,一般人品尝已经无法分辨出景迈生态茶园台地茶和古树茶的极细微区别。

而这样长大了的台地茶,在普洱茶区早已比比皆是,它们的品质已经无限接近当地的古树茶。这样的茶,因为台地茶的名声不好听,也不能拿去冒充古树茶,所以许多茶区就把这样的茶命名为“大树茶”“乔木茶”或者“野放茶”。

对普洱台地茶的再认识

二、台地茶通过了严格的欧盟检测标准

许多优质的生态化管理台地茶,即使树龄较短,还没长成乔木型茶,依旧是灌木型小茶树,但品质依旧上乘,有的,甚至不输于当地的古树茶。比如,易武茶区的曼松小树茶,许多虽然是台地茶,但却不是采用当年台地茶园流行的无性繁殖方法,而是采用当地原有茶树种依靠自然繁殖方式种植,采用与其它草木共生,不施肥,不打农药,生态化自然放养的管理方式种植。

对普洱台地茶的再认识

三、台地茶才是真正支撑起云南茶茶产业根基的支柱

真正支撑起普洱茶产业和云南茶产业根基的,是台地茶而非古树茶。或许,这是台地茶最重要的真相。2015年,云南茶总产量已经36万吨,综合总产值突破了600亿元人民币。这其中,普洱茶产量、产值约占三分之一,产量约10余万吨,综合产值约200多亿元。

应该留意,除普洱茶之外的20余万吨,近400亿元综合产值是滇红、绿茶等其他茶类,而这些茶类,是很少,或者干脆不玩古树茶概念的,贡献三分之二产量和产值的,几乎都是台地茶。再来看余下的三分之一的普洱茶,普洱茶的各大茶企,如大益、下关沱茶、七彩云南等各大茶企贡献了其中大部分产量、产值,而他们的主流产品,也不是以古树茶为标榜的。

对普洱台地茶的再认识

而他们的产品,却被公认为中国茶叶市场上品质优良的产品。也就是说,即使在普洱茶茶类中,真正支撑起普洱茶市场脊梁和品牌价值的,实际上也是台地茶而非古树茶。

而我们常说的云南茶叶在历次品质检测中是全国农残最低,品质最为优良的茶,说的也不是古树茶,而是多次随机抽检的台地茶。留意到以上几个云南台地茶的真相,也就意味着尊重和正视云南茶的真相、台地茶的真相。而尊重这种真相,则意味着对普洱茶台地茶的新认识。

对普洱台地茶的再认识

当然,要说台地茶的品质优于古树,那肯定还是不现实的,只不过需要转变对于台地茶认知的偏见。对于品质差,农残高的认知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台地茶了,所以不妨做个感觉主义者,选择好喝、安全、性价比高的茶。

换句话说,当你嘲笑别人在喝台地茶的时候,你喝的就一定是古树茶吗?

有用+10
分享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功效区别

普洱茶由于加工方式的不同,因而有着生茶和熟茶的一个区别。虽说都是普洱茶,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不管是在工艺,还是外观以及功效上都有很大的差别。现在我们就了解一下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功效区别。

1、两者定义

普洱茶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的统称。

普洱熟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称为普洱熟茶。

2、两者区别

外观的区别:从外观上,熟茶颜色暗红,或呈栗色,生茶则暗绿。

制作过程的区别: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渥堆,这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征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普洱茶会产生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比如黑曲酶...这些微生物使得普洱茶在口感上甘滑,醇厚。

从自然分类上把未经渥堆发酵加工的晒青毛茶制成品俗称为普洱生茶。采用人工发酵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俗称为普洱熟茶。

功效方面的区别:在功效方面两种茶都有许多保健功效。生茶主要可以清理肠道,有降脂,提神,降压和减肥功效,适合年轻人群,不过生茶的活性成份较多,因此易失眠者、感冒发热者、胃溃疡患者、孕妇不宜饮用。熟茶可以降脂,降压,防治动脉硬化,预防便秘,利尿,养胃,较适合中老年人群及胃寒等人群。

普洱茶饮用禁忌:

(1)不宜空腹喝浓普洱茶,宜人择时而饮常言道,“空腹茶心慌,晚茶难入睡”。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疼、胃部不适、眼花、心烦等“醉茶”现象,并影响蛋白质的吸收。

(2)普洱茶随泡随饮,忌饮隔夜普洱茶普洱茶经过久泡后,茶中会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析出,茶多酚大量氧化,使茶色变浑,降低了保健效果。另外,保温杯泡的普洱茶均不宜常饮,隔夜普洱茶则更不应饮用。

(3)刚做出的普洱茶不宜喝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刚做出的新普洱茶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营养物质还没有氧化,一些胃酸缺乏和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长时间喝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4)保持茶具清洁很重要,饮普洱茶莫忘勤洗杯有些常喝普洱茶的人喜欢茶杯里积有一层厚厚的“茶垢”,认为这样冲泡普洱茶才更有味。其实,茶垢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它含有多种重金属物质,在饮茶时带入身体,阻碍营养的吸收,还含有某些致癌物质,故应及时清洗普洱茶具内壁的茶垢,以免其危害健康。

(5)普洱茶禁忌宜长饮,不宜间断饮普洱茶要细水常流,不可间断,否则,难以起到健康养生的效果。古代名医华佗《食论》中提出了“苦茗久食,益思意”论点。

(6)普洱茶宜温饮,不宜烫饮、冷饮“淡茶温饮保年岁”,饮普洱茶的温度以25~50度,不超过60度为宜。经常饮用冷普洱茶对人特别是本身脾胃不佳者的口腔、咽喉、肠胃会产生副作用,因而提倡温热饮,以利于养生。

(7)普洱茶禁忌宜淡饮,不宜浓饮长期饮用过浓普洱茶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失调,减弱胃肠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引起贫血或维生素B缺乏症。

(8)忌饭前饭后大量饮普洱茶饭前大量饮用普洱茶,会冲淡唾液,影响食物消化。饭后饮用要择时而饮,不宜盲目。餐前后最好相隔一小时才能真正达到养生保健的最佳效果。

(9)睡前饮普洱茶要适度睡前2小时最好不要饮用普洱茶(生茶),会造成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失眠。但可以少量饮用性质温和的熟茶。

(10)忌饮劣质茶或变质茶储藏普洱茶要注意环境,避免吸收异味,否则易吸湿而霉变。变质的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

(11)忌冲泡次数过多的普洱茶普洱茶冲泡次数过多会将茶中一些对健康有害的微量物质浸泡到茶汤中,从而对健康不利。

(12)慎用烹煮法由于长时间的高温沸煮,保留在普洱茶中的茶多酚氧化而减少,维生素被破坏,而且难溶于水的物质析出(如重金属、农残物等),所以烹煮法从科学的角度讲是不利于健康的。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之后我们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普洱茶是养生的不选品饮,但是喝普洱茶的禁忌同样也是很多的,因此我们在喝普洱茶的时候也是需要多加的注意普洱茶的饮用禁忌。

普洱茶中的棉纸与笋壳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白棉纸又软又稀薄,毛竹笋壳又硬又长毛;一个吹弹可破的“软妹纸”,一个皮糙肉厚的“硬汉子”,而正是这两个物理触感并不一致的事物,却成为普洱茶包装的“经典搭配”。在物质资源那么丰富的云南,是什么缘分让它们最终“在一起”的?赶快来看哦!

“软妹”白绵纸

白棉纸是云南地区传统的生活用纸,取自一种叫构树的树种的树皮。

白棉纸的制作过程

1.制做白棉纸前,先要把树皮拿到溪水里反复清洗,一方面是为了除垢,一方面也让树皮变得更加松软、适合制纸。

2.洗干净的树皮会进行适当的揉捻,放进大木桶中沸水蒸煮二到三个小时。

3.之后用榔头敲打煮好的树皮,让原浆逐渐凝结而出。

4.在得到原浆后,便能在水槽里进行抄纸的工序了。不过之前要在原浆里添加一种叫“滑叶”的树汁,这种粘稠的汁液是天然的粘合剂,能够将原浆中的分子分离再粘合。

5.然后,就像常常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样,工人们拿着木榫,在纸浆中慢慢将纸揭出、分离开来。

6.经过晾晒、熨平之后,一张结实耐用的白绵纸就这么诞生了。

这种白棉纸透气性非常好,带着一股淡淡的木香味,有防虫蛀的功效,因此某些云南寺庙里的经文就是用这种纸张来抄写的,保存几百年完全没有问题。

白棉纸外型上跟宣纸很像,但相较宣纸,白棉纸最能突出的特点就是柔韧、防潮性强。据说,用这种纸来包装普洱茶的做法,是由茶马古道上的“鹤庆商帮”与马帮在上四十年代最推广开来的。

不过由于野生构树资源少、蒸煮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木柴等因素,手工造纸的成本与代价变得越来越高。所以,现在普洱茶饼上的白棉纸多是机器制造,并且还开创了银丝棉纸、金丝棉纸等工艺美观棉纸,那些美丽的“丝线”其实是添加的植物纤维。

“硬汉”毛竹壳

讲完了“软妹儿”,我们来扒一扒“汉纸”,毛竹壳。

云南地区的民众利用竹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所以当地的茶农也很早便开始用笋壳来包装普洱茶,以避免茶叶在运输途中发生受潮、受光等不良状况,并且笋壳的制作成本接近于零!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来说,你不用简直就是蠢(sha)萌(X)。

取洗净的笋壳,像粽子一样的把普洱茶饼捆扎起来,再加上钢箍(以前是竹条)就可以了,相较于可以机器生产的白棉纸,笋壳包装还是得依靠手工制作,最熟练最熟练的师傅包一个也得花费1到2分钟。

你也许不能接受它的毛和...蛋毛竹并不是好伺候的主,由于先只为了运输包装,茶农们处理笋壳不会很精细,所以笋壳上常常留有竹毛,这种竹毛跟玉米叶一个尿性——会把人弄得又痒又疼……

随着时间的推进,茶农们也明白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慢慢地,在清洗笋壳时会加上一道“刷竹毛”的工序,并且也尽量挑选色泽均匀、形状整齐的笋壳,以保证美观。

PS.因为大多数笋壳都取自野生毛竹,所以上面常常留有虫卵,所以撬一些老茶的时候,可能还会遇到一两只又肥又大的竹虫。好在现代正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经过紫外线杀菌,所以一般都不会有虫卵这个问题。笋壳包装的普洱茶味道更好?

据说因为笋壳很硬,以前的人们会在包装前会把它浸泡软,并且就在的湿软的状态下捆扎普洱茶,所以处于笋壳内部的茶叶含水量非常高,潜移默化地加速了茶叶的陈化,而呈电饭煲状的笋壳包装,内部有较为稳定的温度、避光、透气,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生态圈,像一个普洱茶发酵的温床。

在七八十年代,因为出口标准的限制,笋壳包装被认为是“不够卫生”的做法,无法达到出口标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普洱茶的外包装都改成了纸盒。

虽然没有数据支撑,但几乎所有尝试的茶友都表示——棉纸加笋壳储存状态下的普洱茶,口感真的会更好。也许就是这么接地气的包装,却得天下茶友之心的原因吧。

初次接触普洱茶在茶宴

难得的休息天,期待已久的茶宴!

为了赴此茶宴我特地买了两份潮汕小吃肠粉充当早午餐先填饱肚子.接着挤上了395公车.很幸运地因为眼疾脚快终于先他人挤上前门踏板的唯一位置,一边体验深圳乘公交的上班一族的艰难生活,一边享受一路雨后两边绿化带的风景和感受眼前视野开阔的乐趣----这种起伏疾行的感觉让我想到宫崎峻的电影里波妞在海浪上奔跑的样子----泡妞在朝着幸福奔跑呢,不过我从她的脸上看到她很享受奔跑时的幸福感.

在世界之窗等了半个钟,期间坐在树下的射灯上,看到一阵风吹落了带水珠的落叶,感受到异常闷热天气的一阵清凉与寂静.

与久违的J初见面不禁欣喜拥抱.J果然活泼可爱,爽朗怡人,人如其名.聊天聊了十分钟一边在等网友玉儿.后来一打电话才知道她一直在侧对面等着呢.

只见远处有一身穿白色缀草蓝旗袍的身影,一袭长发,袅袅婷婷.近看时,不施粉黛,眉目含笑,天然不加雕饰,有如古代画中走出的美女.我又见识到什么叫天生丽质了.与J伴其左右,有绿叶衬红花的荣幸感.

最早到的应该是阳江来的朋友,满满一桌.健谈者侃侃而谈,静默者从头到尾都缄默着.我搬来櫈子凑上去也是个局外人.不过很快我就转移阵地了,来了几位新朋友,要重开一桌!

来的是益健源这对年轻的夫妇,看起来像是85后.但这位既年轻又在后来惹得第一桌男士颇为眼红的帅小伙可不简单,既是本次茶会的主力,茶源提供者又是一普洱云南原产地生产兼销售的茶商.不愧是老板娘,年轻的妻子一双灵巧的纤纤玉手不辞辛劳地泡茶款待各位茶友.深深感谢这对年轻可爱的夫妇!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应该是在这里开始领略生普洱的魅力.

我对生普洱茶的感觉:刚开始喝的时候能喝到茶独特的味道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二三泡之后有强烈的回甘,蜜香中带苦涩,接下来涩味加重,喝到后来却完全没有涩味,回甘(潮汕人俗称的"喉底",指喝完之后的喉感)变成了纯粹的甜,绝然的甜.这丝丝的甜令人陶醉,惊奇.我没有喝过这种茶的体验,不知道这世界上竟有一种如此变化无穷又令人回味无穷的茶.妙就妙在,它喝到最后竟是纯然的甜味,在冲泡的过程中完全褪去了苦涩,最后只给人留下一丝清甜!可是,如果没有前面苦涩而彰显其个性的铺垫,这后来的甜也不那么让人心驰神往.奇妙的是整个变化的过程,像一首跌宕曲折的歌,从一开始的激情澎湃进入迂回婉转,唱到最后是绵柔而温暖的情怀,只有爱,没有伤害.这才明白了流星挂在嘴边的"喜欢生茶,因为生茶变化大"的个中含义.

不得不提的是坐在我身边从汕头特意过来的老乡林姐姐跟我聊的十分投缘,也从她那里学习到不少关于茶的知识.她对于茶,却是十分熟悉但是像很多做本行的人一样并不痴迷.作为茶类批发商的她千里迢迢从家里带来了几饼茶来分享.但让我流口水的却是她家上好的铁观音,只听说而不能尝其味,令人心痒痒.

我坐的最久的位子是在第一张桌.再次幸会刘姐,能喝到刘姐这位高手边泡茶边讲茶实在是非常幸运的事.在这张桌子领略到了熟茶的饱满,温顺,柔滑的滋味,很喜欢那至深至醇的汤色,却有着至淡若无味的口感.有几次我都喝到熟透了的桑葚(家乡的一种水果)的味道.熟普的色与味给人一种若黄昏般澄红的美感,有如我曾在马路上看到过的一对白色苍苍牵手同行的夫妇,在共度着没有激情只有无限温情夕阳无限红的悠远宁静的生活.但也明白了,真正好的熟普洱非常难得,它对存放的条件和时间要求苛刻!正如能够牵手共伴温情平静晚年的夫妇其实瘳瘳可数般.

我学了"不懂茶的杯"去蹭茶是对的,如若不然,便无法遇见它了.

刚好,茶花姐正要冲泡,它是白茶,也是普洱茶的一种,叫龙须贡茶.它是黑中有白,白中带黑的样子,很漂亮,闻起来有香味.跟茶花姐的缘份之一是同是潮汕人,二是她女儿也叫默默,三则是这龙须贡茶的遇见了.这是我碰巧到第三桌蹭茶的时候.

它的汤色几乎淡极无色,只在水里留下一抹茶意,与熟普的模样截然相反,仿佛不想在水中留下它曾来过的痕迹.

第一泡,满口的清香,闻杯底是浓浓的花香,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苦涩,只有轻舞飞扬的暗香.茶盖的香气非常浓郁.第二,三泡的香味渐渐淡去,但令我惊奇的是喝完之后嘴里的清新感,这种清新,就像在高原的草地上呼吸到清晨的空气一般,有如让人置身于香格里拉的感觉.不论喝的时候多么无味,喝完后永远嘴里面是清新,清洌.只有那雪山上融化的冰水滋养的一方绝尽人迹,生长于净土的花草才能散发出这种味道吧.我一直坚持喝到最后一泡.感觉实在太美好.

第一次参加茶会就学会了"割草",我原还以为割茶是要花银两的,没想到割草是这意思,割到两泡,估计是一生一熟,哈,幸运,更谢谢那些提供"草"和为了本次茶友交流学习的活动而奔忙劳累的幕后工作者啊!在此向他们致敬!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茶会.

遇到好茶很开心,结识了爱茶的朋友更开心.许多朋友久闻其名终得一见,幸会之极,名字不在此一一道来,但留存心底.

充满了美好际遇的一天,很幸运,很幸福.

早上在克里希那穆提的言语中看到,只有"自我"消失,才能领略到那份纯净的爱.

我现在还无法让思想消失,让心空寂.但我能领略到当下那刻满满而纯然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