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如何准确判断普洱茶陈化潜力

如何准确判断普洱茶陈化潜力

2019-07-17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很多已经入门的茶友,希望自己能够存一些茶,等待陈化以后再品饮,那么问题来了,现在普洱茶市场产品品质层次不齐,更别提陈化潜力这个具体的问题了,所以今天我们要从各个方面说一下普洱茶陈化潜力这个问题。

如何准确判断普洱茶陈化潜力

存茶之道

在讲陈化之前,要说一下存茶,首先基本所有爱喝茶的茶友多少都会存一些茶,一方面是方便自己品饮,另一方面是普洱茶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流通属性。所以自己存一些品质过硬的新茶,是聪明之举。

如何准确判断普洱茶陈化潜力

辨别新茶陈化能力

这里说的陈化能力也就是普洱茶后期转化越成越香的能力,这个能力主要取决于三个层面的东西,一原料、二工艺、三仓储。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陈化能力的下降。

前期陈化能力辨别,原料工艺重要性五五开。因为好的原料,代表了其内涵物质丰富,口感协调性好,所以首先在辨别陈化能力的时候,尽量知道原料产自哪里,是什么原料。

如何准确判断普洱茶陈化潜力

另一方面,制作工艺也是影响茶叶陈化品质的关键,优秀陈化的普洱茶一定是晒青工艺制作而成的,毕竟烘青茶越往后口感也没什么特别,杀青也要注意温度把控,和揉捻翻炒的频率力度,把控不好也会影响陈化潜力。那么可以在购买普洱茶的时候,询问一下茶是手工杀青还是机器杀青,是晒青还是烘青,一般顶级原料都是手工杀青,大厂批量机器杀青。

结语

辨别茶叶陈化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准确辨别的,除了前文说的基础,还需要茶友通过品饮和不断与人问答交流得来,可能还需要一点点运气,你需要找到一款适合自己口味的普洱茶,并且把它当做你衡量茶叶陈化的标尺,这样才能够更加容易判别普洱茶陈化的潜力。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发酵速率,紧条茶为什么快于泡条茶?

  我是小小发酵师,晒青毛料就揉捻形态基本可分为紧条茶和泡条茶两种,还有中泡条,条索介于二者之间,这样的外形对于渥堆发酵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今天就特别讲一下。

  紧条茶,揉捻较紧,茶叶表层有一定的破碎,这便于茶叶内含物的析出,在渥堆发酵中,微生物作用、酶促作用、湿热作用主要是以内含物为底物进行转化反应的,紧条茶由于表层有一定的破碎,极大的方便了内含物与微生物、水分、空气的接触,马上就可以反应,在渥堆实践中,同一等级同一原料的紧条茶一天就可以起温,而泡条则慢的多,两天方可。

  泡条茶,揉捻较轻,表层比较完整,微生物、空气、水分与内含物反应需要破坏茶叶表层的过程,这延缓了发酵速率,堆子起温也会延后,并不利于快速发酵。而且由于其反应较慢,茶叶与水分长时间接触很容易出现腐败,堆味偏重,腐臭味浓,并不值得提倡。

  但需要注意的是,紧条和泡条的选择是建立在茶叶一定的柔韧性上的,有些低档茶,比如老叶、梗、黄片韧性茶,揉的紧破碎率太高无端增加损耗,每没必要揉的太紧。所谓的紧条也是相对偏紧而已,毕竟揉的过紧发酵出的熟茶耐泡度不够,影响品质和口感,所以有些事情还是以适度为主,看茶做茶,实事求是才是王道!

普洱茶的审评名词

审评名词

芽头: 未发育成茎叶的嫩尖,质地柔软。

茎: 尚未木质化的嫩梢。

梗: 着生芽叶的已显木质化的茎。

筋: 脱去叶肉的叶柄、叶脉部分。

条: 条状茎、梗、叶。

碎: 呈颗粒状细而短的断碎芽叶。

夹片: 呈折叠状的扁片。

单张: 单瓣叶子。

片: 片状叶。

末: 细小呈砂粒状或粉末状。

朴: 叶质稍粗老,呈折叠状的扁片块。(粗茶梗大茶叶)

红梗: 梗子呈红色。

红筋: 叶脉呈红色。

红叶: 叶片呈红色。

渥红: 鲜叶堆放中,叶温升高而红变。

丝瓜瓤: 渥堆过度,叶质腐烂,只留下叶脉的网络,形成丝瓜瓤。

麻梗: 隔年老梗,粗老梗,麻白色。

剥皮梗: 在揉捻过程中,脱了皮的梗。

绿苔: 指新梢的绿色嫩梗。

上段: 筛摇后,上层较轻、松、长大的茶叶。也称面装或面张。

中段: 筛摇后,集中在中层较细紧、重实的茶叶。也称腰档。

下段: 筛摇后,沉积于底层细小的碎茶片末。也称下身或下盘。

茶知识:一眼判断普洱茶品级高低

茶叶事件 茶知识:一眼判断普洱茶品级高低

刚入门的茶友时常面临一个考验,就是如何迅速判断眼前这道茶的品级高低。

这不仅关乎面子,你的识茶水平是你结交茶友的资本,也是你能不断喝到好茶的根本原因!

认真地说,识茶需要长期的经验,大量的样本,无法速成。

但是总有一些一般规律,可以让你用排除法过滤掉太多干扰,在更规范的样本里学习和比较。

如何一眼分出茶的品级高低?

下面把小编的经验按开泡一道茶的顺序罗列如下,记住,你可以结合几个阶段一起看,也可以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只凭某一阶段的要素来迅速判断,目的是在一道茶的任何阶段都能说上两句并且不至于太离谱。

当然,还要特别提醒一点,这些表面的技巧不能替代真功夫,真想喝懂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积累经验;也不要到处炫耀,高手很容易看穿你的小伎俩,最好的方法是适可而止说上两句,然后虚心向在坐的茶友请教,兼收并蓄,稳步成长。

开汤前

1、看干茶: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并且有拼配之嫌。

2、看干茶: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的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

色泽是个难点,很多以次充好的茶看上去比真正的好茶要光鲜,以西湖龙井为例,冒牌茶都是碧绿生青,弹眼落睛的,倒是正品黄绿相间,不甚起眼。

不过仔细分辨,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过于鲜艳,感觉不自然。

3、闻干茶--香气纯正,穿透力强的为上;有异杂味儿,香气飘忽的为下。

但是,并不是好茶都会很香,尤其是陈年老茶,干茶也许闻不到香气。

这里就要区分香气淡和香气飘忽否定的区别了。

简单说,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香得乱。

开汤了

1、看杯盖--如果是用盖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

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2、闻杯盖--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品饮中

1、嘬茶入口--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

借用茶友的口头禅这茶让水变得好喝了,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

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2、回味--茶汤下喉,对茶的真正考验才开始。

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的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比如原料等级粗老,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湿热等等。

3、看汤色--澄净透明的为上;混浊不清的为下。

4、看汤色变化--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

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的为下。

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

品饮后

看叶底--叶底如女人的皮肤,藏不住秘密。

这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今天只讲几点最简单的。

柔韧性:好的叶底要舒张自然,柔软而有弹性(是不是和皮肤很像呢?)过于僵硬或者过于娇嫩都不算上品。

用手轻轻揉捻,不容易揉烂的比一捏就碎的好。

颜色均匀: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

叶张中如果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

乌龙茶的绿叶红镶边也必须是匀整自然的,叶张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

有光泽:将叶底控去水分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

这和皮肤的锁水能力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