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茶故事之普洱普洱六大茶山的“起死回生”

茶故事之普洱普洱六大茶山的“起死回生”

2019-07-18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到了京城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赐名普洱茶

茶故事之普洱普洱六大茶山的“起死回生”

茶故事之普洱

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

20世纪60年代,北京故宫的茶库里存放着清宫没有喝完用完的普洱茶贡茶数吨,当时已保存了150多年。2004年,由著名作家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珍藏的清宫普洱茶,在北京广东大厦拍卖,其中一块(约3克),拍出1.2万元(约合1451美元)。专家将藏品中的散块普洱茶用开水冲泡,茶块很快融开,茶汤呈褐泛红色,茶香陈厚,经数次冲泡后茶块全部融化。收藏普洱茶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但是,贮藏普洱茶一般要求有专门的贮藏室、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室内通风、每隔3个月翻动茶叶一次、并用紫外线灯消毒贮藏室等,这些条件,一般茶叶爱好者很难做到。

茶故事之普洱普洱六大茶山的“起死回生”

普洱六大茶山的“起死回生

六大茶山的“起死回生”:一份清朝特许经营执照,令汉移民掀起造茶热潮!

正年间,来自石屏的刘汉成跟随着同乡人的脚步南迁来到易武茶山,看着云遮雾罩的山野间自然生长的野茶树,他相信闯出一番大好事业的“天时和地利”已经具备。他不仅仅满足于像他的许多同乡一样开辟万亩茶园,他还引进了全新的制茶工艺,让原本“粗制”的茶叶制成了“真正的”普洱茶,也就是至今都为大家所熟悉的“元宝茶”。他还创立了易武地区最早的茶庄“同庆号”,并且发展为业界翘楚。

故事很简单,却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励志经历,而是明清以来汉族移民在西南地区南迁并且扎根的时代缩影。带活的除了普洱茶贡茶,更有马帮、清朝以来愈加繁盛的茶马贸易、独特的茶文化……然而,在当地的许多少数民族的记忆中,诸葛亮才是最早在当地种茶制茶的汉族外来人口。

1、武侯遗种

公元225年,蜀国攻吴失败,南中诸郡(相当于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三国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叛乱三年未平,诸葛亮亲自率兵分三路南征。一方面以武力震服,一方面以安抚为主要战略,七擒孟获平乱。为了巩固政权,将南中地区进一步的郡县化,在滇南地区增设雍乡(今镇康)、永寿(耿马)和南涪(今景洪),将原本的五郡扩展为七郡。

相传,茶叶的种植和栽培方式据说就是在这个时候传入的。当时诸葛亮将永昌地区的濮民迁移到建宁、云南二郡,还教会当地的少数民族以及移民如何在山区种植大叶种茶、饮茶。不仅如此,还帮助这些少数民族发展生产、防瘴气、种水稻,怀柔西南诸夷,当地不仅将大茶树叫做“孔明树”,古茶山称作“孔明山”,更是将他奉为“茶祖”。在原思茅地区,每年都会举行祭祀活动纪念孔明。

甚至在有的传说中,云南六大茶山中的攸乐茶山就是当时南征时“丢落”的一支队伍,地名的发音逐渐演变为了“攸乐”。这个说法虽然听起来牵强,却也并非毫无根据。尽管在史籍中没有直接的记载,不过自宋朝以来,一些博物志和方志中都曾提及此事,因此诸葛亮“以茶治边”并且将茶叶传入此地的说法,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如果诸葛亮把茶叶引进到云南地区是给了普洱茶一个很传奇的开始,那么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普洱茶就与清朝年间的移民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过,这段历史要从一次茶山动乱说起。

2、一段“桃色丑闻”引发的血案

雍正六年,几个江西籍的茶商到云南六大茶山之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去购买茶叶,借宿在一个叫麻布朋的当地人家中。然而其中随行的一人勾引麻布朋的妻子与之通奸,事情败露之后,麻布朋杀死了妻子和这个商人,顺带还引出了“商民盘剥生事”等负面影响很大的事情,激化了“土客矛盾”。而这几个商人不但不思悔过,还联名向省府诬告麻布朋“劫商害民”。

当时这里还没有彻底实行改土归流,六大茶山仍然是车里宣慰司的下辖之地,因此清政府接到状子也要与这些地方土司交涉。管理莽枝山的大土司刀正彦有心庇护麻布朋,所以既没有处置他,也没有理会清政府,却留下了“叛乱”的口实。清政府借机在当地实施改土归流的政策。当时的云贵总督鄂尔泰下令清军进山平叛,许多的茶寨都被烧毁,尽管一年后动乱以刀正彦与麻布朋均被斩首而结束,茶山却也就此衰败。

为了进一步管理西南地域,清政府不仅把茶叶统一纳入到朝廷的管理中,同时还决定将“新旧商民悉数驱逐”,明文规定“汉民不许入境盘居,逗留或复入者,俱枷责押回。”而当地的很多矛盾并没有因为普洱府的设立而消失,到了雍正十年的时候,茶山里还有山民起义反抗政府。直到乾隆初年,这些动荡才真正被平息下去,山里却已经是“户口寥寥”,到了乾隆年间,本地的少数民族逃的逃,散的散,人数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茶园全都荒废。这样潦倒的局面,客观上也给之后汉族移民的迁入提供了契机,还出现了古代地方级别的“工作居住证”。

3、古代的工作居住证件——茶山执照

就在清政府设立“普洱府”那年(公元1729年),普洱茶也加入了贡茶行列,“岁进上用茶芽制”,选用最好的茶叶进京。不过这个时候的普洱茶仍然是以粗制为主,并且很快难以保证贡茶的供应量。归根结底,就是人口的大量流失造成的。当时仍然在生产贡茶的反而是十户来自云南石屏的汉族移民。

早在万历年间就开始有石屏的汉人南迁移居到六大茶山,大部分都是因为战乱和灾害原因,利用交通上的便利来到六大茶山地区。这些汉人在这里不仅能够靠着经营茶园维持生计,随着清政府对茶叶需求量的上升还不断发展壮大。改土归流前,这些汉民被当地的土司认可,纳入到茶山的户籍之中,每年的贡茶也按亩均摊给他们。朝廷明令驱逐汉族移民居留茶山后,这着实为当地汉民的去留提出一个难题。因为他们几乎是当时“仅有”的茶叶生产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讲,也是贡茶供应的保证。

鄂尔泰像

所以车里宣慰司不得不亲自到茶山进行一轮实地考察。结果发现真的就跟易武土司上报的一样,这些汉民都是守法的良民,不仅很好地融入到当地生活且没有挑起什么事端,还大量种植茶园以保证贡茶的上缴。因此车里宣慰司“灵活地”解读了政府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在之前由易武土司颁发的临时执照的基础上,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给这些汉民发放了正式的“工作居住证”——茶山执照,特准许这十余户汉族纳入茶山的户籍。

尽管这个看似有些现代的概念在当时不过是“天高皇帝远”的状况下地方政府的一项灵活政策,却无形之中打破了自雍正七年以来汉民不许入境盘居的制度,对六大茶山的发展,尤其是易武地区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可能连当时的他们都没有预料到。

4、元宝茶就是普洱茶

刘汉成制作“元宝茶”的故事在六大茶山当地人中已经是个很古老的故事了。尽管史实的细节有太多都淹没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之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元宝茶的制作方法的确是从汉族移居茶山之后才有的。

原本普洱地区的茶叶都只是采摘、炒焙、揉搓成条、晾晒,制成散茶用麻袋装好就贩卖到其他地区。基本上是好的和差的茶叶混杂,优劣不分。“八宝茶”即“七子饼茶”用的工序则更加复杂,可以说是精细化生产,将茶叶分选、拼配、装筒、蒸茶、揉圆、紧饼、解袋、包扎等。无论是从外形上还是味道上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也因此得到清朝皇室的喜爱,带动了饮普洱茶的风潮。可以说这个时候元宝茶成了普洱茶的金字招牌而再无其他。

六大茶山的“起死回生”,吸引了更多的汉族移民到当地做贩卖茶叶或者是开垦茶园,后来一个茶山容纳不了那么多人,汉民就继续迁移。易武的发展也得益于此。在当年办“茶山执照”的时候(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曼撒执照碑》上记载的还是“汉夷十户顶办贡茶”,到了道光二年(1822年)《易比茶地执照碑文》里记录的就已经是“易武人户渐众,无处栽培,侵占易比地界”,说的就是易武茶山土地开发已经饱和,开始与周边的地区争夺土地的状况。

纵观普洱茶在云南地区的种植与制茶历史,可以发现清代正是其从发展走向鼎盛的时候,尤其是清代中后期,大大小小的茶庄、茶号开遍六大茶山。当地的元宝茶不仅被送进京城,更是远销东南亚地区。茶马古道的“交通”意义也在这个时期真正的体现出来,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省内接通川藏的交通网,更是向南发展连接缅甸、老挝等地区。普洱茶从源起到兴盛,体现的正是不同民族文化与技术在冲突与交融中的“柳暗花明”。

有用+10
分享

存储普洱茶的时间越长越好吗

  在普洱茶的存放过程中应视情况而定,一般新的生茶可以存放10年左右,便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品质。而对于发酵过的“熟茶”不需要几十年,一般2~3年的存放就能升到较好的品质风味了。

 

  一、普洱茶为什么越陈越香

  普洱茶需要存放几年才会达到更佳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陈化。陈化后生茶的涩味会减少,口感会丰厚,香气则由原来的鲜香转成陈香,熟茶的转变比较小,熟茶没有涩味减退的情况,但是,熟茶在前几年可能会有闷堆味,需要时间慢慢散去,存放达到足够条件的熟茶,有可能出现可喜的药香,而成为难得的佳品。

 

  从某个定义来说,普洱茶是“活的有机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茶体完成后,所持续进行的“后发酵作用”(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不同陈期的茶体所拥有的风味皆不尽相同,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种程度地参与了“茶叶的制作与完成”,其实,一饼普洱茶的最终完成可能长达数十、近百年之久,因为打从茶叶离树起,直到热水冲入壶中,它都在处于“现代进行式”,无时无刻不在转化进程中。

  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普洱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饮料,老普洱茶却又“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价值”,是只涨不跌的“耐久财”;而右端则是“饮用价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费财”,那“时间”就是游走在两者之间的“砝码”,随着时间砝码往左推移,这饼茶的典藏价值就越高,反之亦然,远年普洱茶所具备的典藏性类似红酒,两者一样讲究年份、出身(酒庄、茶庄),注重稀有性与保存状况。

 

  二、长期存储,熟茶最佳滋味品质会下降

  熟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多酚转化为刺激性更小的茶多酚的二次代谢物,以及具有强抗氧化作用的二甲氧基和三甲氧基衍生物,能够增加茶汤色泽和滋味的茶红素、茶褐色、茶氨酸等,这些物质对我们身体都是极为有益的,也是熟茶的主要滋味和功能性物质。

 

  熟茶经过渥堆发酵之后,相比于生茶其滋味能够在更短的时间之内提升到一个最佳的赏味期。而过了这个期限,如上所述的熟茶中主要滋味和功能性物质,就会在存储中逐渐分解、氧化而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熟茶的功效性和滋味都随之降低。

  所以如果是存储熟茶,不应盲目的追求越陈越好,而是要视熟茶的发酵程度和品质而定,在合理的存储期内熟茶才具有更高的功效性,更好的品饮滋味。

 

  三、长期存储,生茶转化滋味变化更丰富

  而生茶的后期存储转化,是更为丰富的茶叶内氧化酶为主导的,加之微生物、自然缓慢氧化为辅助,是更为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生物和化学领域的转化。因为没有经过如熟茶一般短期剧烈的发酵,所以生茶中内含物质留存量更为丰富,这也就使得生茶在后期存储中,能够拥有更多的物质参与转化,从而使得生茶在后期存储中转化表现出更为丰富多变的滋味。

  在存放环境上也要特别注意,普洱茶的存放并不困难,只要不受阳光直射或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它杂味异味就行。不过,如果是存放上上品的陈年普洱茶,要求就会稍高些,需要恒温、恒湿、不见光、无杂味。上上品之陈年普洱茶,除茶材与制作讲究外,更要有和缓的后发酵存藏。故前三要皆为此。存茶者皆知,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对茶的重要性,但却常忽略了稳定的温度与湿度更有助于和缓的后发酵,光线当然也不能被轻忽,与前二要理同。

  如果储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存放,这也必然降低其品质。品质达到至优的普洱茶,仍一味的无限期地存放,必然使其茶叶中的有益陈分逐渐分解、氧化,进而失去普洱茶应有的特殊风味。

简析普洱生茶后发酵历程


  1.厌氧或者微氧糖化(醇化)

 

  淀粉→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变甜)

 

  纤维素、木素水解成糖类(水溶性果胶为主)、酯类和醇类(变醇厚、变粘稠)

 

  2.有氧变色

 

  儿茶素(无色)→茶黄素(黄亮)→茶红素(红、甜醇)←→茶褐素(褐色)

 

  糖化能力的土法检测:10克茶叶,发在暖水瓶中,倒入沸水,6小时后看,能不能变甜变稠。

 

  变色的土法检测:取1g生茶按1:200ml的比例沸水浸泡一分钟,然后把冲泡的茶汤放到透明的玻璃杯中静置三四天,如果茶汤变得酒红透亮,那么说明此普洱生茶加工工艺正常,后发酵空间大,越陈放越甘醇;如果茶汤变得黄红混浊,那么说明您买到的普洱生茶是绿茶化的普洱茶,陈放下去会变质。

  普洱生茶后发酵的三个主要反应是:

 

  一、无色的儿茶素聚合成茶黄素和茶红素;

 

  二、淀粉、纤维素、木素水解成糖类、酯类和醇类;

 

  三、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普洱茶原产地仓储的回归与选择。

普洱茶原产地仓储的回归与选择。

常有人将普洱茶与葡萄酒做对比,认为二者有诸多相通相似之处,比如都需要经过发酵,需要进行仓储,都有越陈越香的特质。葡萄酒在西方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无论是种植、生产,还是仓储、销售,到分级、品鉴都有相应的标准,并且整个市场都非常规范。而普洱茶在当代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也不过十多年的时间,很多应有的标准还未完善,市场也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我们需要给他成长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葡萄酒实行的都是庄园经济模式,从葡萄的种植、采摘,葡萄酒的酿制到仓储,以及销售,都是在同一个庄园里完成。在法国,传承上百年的葡萄酒庄园比比皆是,庄园的名字,也就是葡萄酒的品牌,代表着葡萄酒的级别和品质保障。就仓储而言,每一个葡萄酒庄园都有着自己的酒窖,而且设施完善,新酿造好的葡萄酒被装在大大的橡木桶里,静置在酒窖里进行后发酵(液态发酵)。被存储若干年后进行装瓶。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每一个酒窖里都有着稳定的微生物菌群,有利于该庄园葡萄酒的独特风格形成。自然界中的微生物非常神奇,和人一样,有属地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微生物也是一样,不同区域的微生物是不同的,而它们都会参与葡萄酒的后发酵过程。所以每一个酒庄的风格都是难以模仿的。

再来看普洱茶,普洱茶的后发酵是固态发酵的过程,虽然与葡萄酒略有不同,但是同样需要微生物的参与。这些年来,普洱茶市场已经形成了在云南生产加工,在以广东为代表的南方沿海地区仓储的惯例,尤其是东莞的“莞藏普洱”已成格局。有些人比喻说普洱茶生在云南,要在广东“受教育”,通过仓储提升品质和价值。这话一传出来,云南茶人内心多少有些七上八下的。其实,在百年之前,也就是号级茶时代,普洱茶制作出来都不是直接品饮的,而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存放,要么是在茶庄里,要么是在长途运输的茶马古道上。原产地仓储的传统由来已久,只是因为战乱等因素,普洱茶经历了百年断代后,即使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就在一二十年前,知道普洱茶的云南人也不多,当普洱茶的兴起之风从20世纪90年代由台湾、香港吹进珠三角,进而蔓延全国的时候,云南人仍显得有些后知后觉。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勤劳质朴的云南人逐渐在普洱茶市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诞生出了一大批云南本土的优秀企业。尤其是古茶山的茶农,完全掌握了优质普洱茶原料的资源和定价权,每年的茶价都会牵动全国的普洱茶市场。云南人算是赢回了普洱茶原料、生产加工一方的话语权。

但是,仓储呢?普洱茶因为越陈越香的核心价值,仓储应该成为普洱茶的一项加工过程,这个理念已经广为业界接纳。仓储不仅是普洱茶品质提升的过程,更是价值提升的过程,普洱茶的金融投资属性正是建立于此。换句话说,现在的市场,谁掌握了一款经过多年仓储后品质得到提升的普洱茶的大货,谁就能掌握这款茶的定价权,他甚至可以给这款茶换掉包装,改头换面,改名换姓,到了消费者手上,谁都不知道这款茶产自哪里,出于哪个厂,解释权、话语权完全在茶的主人那里。所以,当普洱茶的仓储不在云南而是在广东或其他地方,那么,云南人自然会失去在仓储以及后期市场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普洱茶原产地仓储的回归与选择。

说了半天,都是在说“话语权”,听起来好像只是关乎“面子”。如今,云南一些本土茶企已经开始尝试原产地仓储,并且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可以分享的心得,甚至还有部分获得市场认可的茶品。一些有实力的茶企甚至引入科学团队,从微生物的领域,以专业、科学的方式建造原产地“茶窖”;而且,专业的仓储机构在云南也渐渐浮出水面……这一切难道只是为了面子问题?当世界都已经是“地球村”的时候,来分“云南人”“广东人”之别,显然毫无意义。事实上,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原产地仓储不仅是为市场提供着普洱茶后发酵不同的风味选择,更应该是一种传统的回归。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高照教授曾提出过“热存熟,冷存香”的观念,普洱茶在不同环境中后发酵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以广东为代表的沿海地区,相对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普洱茶的陈化速度快过云南地区,也就是“熟得快”,放上几年,就出红汤了。然而在“熟得快”的同时,芳香物质在锐减,损失了普洱茶特有的香气和野韵,而大家逐渐发现,在相对低温和干燥的云南地区存储的普洱茶,虽然“熟得慢”,却能很好保存香气,而这样的香气却也成为一部分普洱茶友们孜孜以求的味觉享受。需要强调的是,普洱茶虽然不是以香气见长的茶类,论香气自然不如乌龙和绿茶,但是普洱也自有其独具特色的香气,有人形容,这种香并非嗅觉之香,而是含在茶汤里的“汤香”,是须得饮入口、入喉、入胃方可体验到的芳香。

从微生物的领域来看,原产地仓储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微生物具有一致性的特征,某些特定区域的微生物能够在所处的环境中繁衍多年,甚至可以追溯上亿年,成为独特生态环境中的优势菌群。比如在云南的古茶山、古茶园,其特有的微生物菌群是任何地方都无法复制的,在原产地生产、加工,再在原产地特有的微生物菌群作用下进行仓储后发酵,转化出的效果必然带有原产地独有的风格,成为真正的百山百味,就像之前说到的葡萄酒庄园里种植、加工、生产、仓储于一体的庄园模式一样。所以,在云南进行原产地仓储实践的企业大多选择普洱茶的核心产区:普洱、西双版纳、临沧,而作为普洱茶集散地的昆明,则大多以流通仓的形式出现。

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的就是生态优势,云南因为长期的落后,反而保存下了很好的生态环境,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澜沧江中下游沿岸都是生态环境极佳的区域,比如普洱市的森林覆盖率接近70%,个别产茶的县区甚至超过了70%。森林覆盖率高,不仅能够很好地调节气候、温湿度环境,还能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负氧离子在医学界享有“空气维生素”“长寿素”等美称,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会使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有利于身心健康。普洱茶原产地的负氧离子浓度都在六七级以上,即每立方厘米2000个以上,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上万个。当普洱茶这种会呼吸的茶在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中呼吸,再经历漫长的陈化期,先不说陈化效果如何,就洁净度和健康程度来说,绝对远超于存储在人烟密集的大城市以及雾霾持久的工业区。

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普洱茶的原产地仓储,在标准缺失的当下,每一家都有自己独有的理念和做法,我们暂时无法去评判其优劣,因为这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原产地仓储是在给市场提供另一种可以选择的风格和味道,甚至让我们能够遥望或者触摸到百年之前,那些藏于老茶庄里的古董茶的背影。相信,原产地仓储的优势与独特的风味,未来必将逐渐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甚至成为一个品牌,不仅是茶品的品牌,还是茶仓品牌、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