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冲泡普洱茶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冲泡普洱茶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2019-08-16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冲泡普洱茶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一、普洱茶冲泡用水和水温:

选用矿泉水、纯净水或家庭用水,水温以90℃—100℃为佳。

二、置茶量:

用茶刀顺茶饼(沱、砖)分层处轻轻撬取,可按饮茶人数多少决定取茶数量。若2—3人,可取普洱茶8—10克,5人以上可取普洱茶15—20克。

三、温润泡:将茶叶放入茶壶,然后注入热水后倒掉(除可醒茶之外,同时还具有提高茶叶净度的作用)。

四、冲泡器具选择:

常用的冲泡用具包括紫砂壶、盖碗和飘逸杯等,其中紫砂壶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较好;盖碗清雅灵便;飘逸杯则轻巧易携带,适合在办公室或出差旅游中使用。初学者最好选用飘逸杯或盖碗来冲泡。飘逸杯和盖碗硬度好,能客观公正地显示茶性。另外,飘逸杯和盖碗能见度很好,便于观看茶汤,鉴其好坏。享受普洱茶则可因人而宜,选择土陶瓷壶或紫砂壶了。

五、杯子的选用:

常用的品茗杯从材质上区分主要有紫砂杯、陶瓷杯、玻璃杯和纸杯等。其中纸杯不适用于鉴赏的场合。一般而言,选用尺寸比通常品茗杯稍大一点的、晶莹剔透的玻璃杯,除了保证其本味外,还有利于观赏普洱茶独具魅力的汤色。熟普宛如琥珀、玛瑙且久泡其色不减、其味不退;生普清亮光润,宛如油膜包裹的蜜汁,久泡其色如故、其味不减。
更多茶艺 茶文化、普洱茶知识请访问普洱茶吧普洱茶爱好者乐园

有用+10
分享

如何体会普洱茶的汤感?你需要这些方法……

  汤感,是喝普洱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感觉,对于初次饮普洱茶的人来说,茶的汤感往往容易忽视,原因之一是喝惯其它茶类茶水,品的是茶叶鲜香或工艺提香所及的浮香,喝过就完了没有记忆。

 

  所以要将汤感单独的拿出来讲,是为了让茶友对普洱茶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加客观的认识和体验到普洱茶的所有感觉。

  汤感粘稠度体验方法

 

  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无牙的老人吃东西,她们蠕动着上下唇,用牙床来触碰食物使之破裂,以方便吞咽和消化。因为没有牙,所以老人们会对食物的粘稠度,硬度,包括形状等会产生较细腻的感觉,因此,我们以类似的动作来培养一种通过用口腔中上下鄂和舌的运动来体验茶汤的粘稠度。

  汤感软度的体验方法

 

  将茶汤含在口中开始默数读秒,两三秒之后将茶汤咽下,通常一入口就马上产生苦涩味就说明该茶汤的软度很差,而软度很好的茶汤通常在茶汤咽下后才缓慢的出现苦涩味。

  汤感滑度的体验方法

 

  很滑的茶汤,经常可以令人产生“如饮鸡汤”的感觉,但始终还是不可能达到和鸡汤一样强度的油润感,尤其是新生茶,其润滑的程度很难被记住。

 

  一泡很油润的茶汤被咽下去后的那一剎,会在口腔中和喉咙深处留下一种类似附着一层油膜的感觉,这个感觉的强度相比较茶汤才入口的滑度更容易被人体验到并产生记忆。

  汤感厚度的体验方法

 

  厚度是最容易和软度以及苦涩味混杂在一起的,我们常常听一个人描述他喝到了很厚的茶汤,其实说的是茶喝下去后在口腔中以及舌面上留下的长期不化的涩感。

 

  茶汤的厚度指的是一种结实,饱满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容易在茶汤流动的时候得到体验,所以令茶汤在口腔中上下左右的流动会令这种感觉更加清晰。对于汤感来说,类型的评判很容易,但是程度的评估和记忆则较难,专注而反复的实践才会令人最终得到一种客观的辨识能力。

普洱茶收藏存茶的“四重境界”是什么

四种境界无所谓高低,无心也不是就不能存好茶,无心而又暗合道妙的茶其实很好。

普洱茶收藏存茶的“四重境界”是什么

一、无心

存茶的第一重境界,大概就是无心存茶。比如那些边销茶,随便堆放在佛寺库房或者藏民家的角落里,几十年依旧能喝,只不过有股浓郁的酥油味罢了。其实从清宫贡茶的存放,到早期香港东南亚的存放,大多是无心,最多就是关心一下是不是发霉了。如果有这种迹象就翻一翻晾一晾。

二、刻意

刻意体现在人为控制存茶的技术、手法上,一般来说,只要湿度控制在不过干,不发霉;温度别太低以致受冻的状况下就可以了,没必要太刻意,随缘有的时候效果反而好。

三、闭关

普洱茶人渐渐发现,存茶密封是远远好过通风的。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保存了大量普洱茶中的芳香物质,这种方法存出来的普洱茶数年之后香气不减新茶,而且富于变化。另一个原因是这种方法在小环境中提高了有效物质的浓度,普洱茶转化的速度和效果都比通风更好。这种密封的方法确实有点像闭关,普洱茶在进行高强度的内在修炼。

四、行脚

普洱茶,真的就像那些修行路上的禅僧,还要去行脚,去在大千世界中参访和印证。这事儿虽然浪漫,不过听起来有点玄。其实也不玄,普洱茶存茶的转化,除了茶质本身之外,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其他成分都有一定的关系,温湿度远远不是全部,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面对新的空气,普洱茶便多了一层生命的历练和整合,这便是行脚的涵义吧。

普洱茶熟茶形状和制作方法

普洱茶熟茶和生茶还是有区别的哦,下面一起来了解下普洱茶熟茶的知识。普洱茶熟茶形状和制作方法

普洱茶熟茶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熟茶:由于普洱熟茶茶性温和,保健功能较好,很受大众喜爱。

正式出现熟茶应该从1973年始,1975年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

之所以说熟茶是难点,是因为它的认知比较难。信息的不对称是目前熟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客观上,茶区以外的客商和发烧友难得到现场完整的观察一次渥堆发酵的全过程。时间和空间上的隔阂造成了很多包括论坛的一些言论领袖在内人士对熟茶认知的片面。我看到的很多对熟茶议论,都停留在猜测、推论、臆断的层面上。

普洱茶熟茶的知识介绍

对熟茶要有一个深刻而且客观的认识,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从业3~5年的经验是不够的。

而实际参与发酵的师傅和伙计,大多不具备网络沟通的能力。发熟茶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翻堆的时候,工作环境的温度趋近摄氏60度,参与这项艰苦工作的,往往是一些文化水品不高的工人。

主观上,生产商和资本的对立也造成了熟茶信息的不对称。生产商这边,绝大多数厂家的发酵车间是谢绝参观的,对熟茶的讨论,也基本停留在掌握渥堆技术的小圈子里面;而在掌握话语权的资本这方,因得不到熟茶生产的掌控权干脆就有意无意的诋毁熟茶,熟茶的认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之所以说熟茶是重点,一个是熟茶的产量要比生茶小,熟茶最少需要60的发酵;再一个熟茶在用户端的实际消耗量也要比生茶大。在以往得到的一些关于普洱茶保健功能的临床试验结果,绝大多数专指熟茶。

从消费人群来讲,熟茶的潜在消费人群要大于生茶,从个人消费的角度看,每天当中适于饮熟茶的时段也比适于生茶的时段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