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关于普洱茶的陈放方法介绍

关于普洱茶的陈放方法介绍

2019-08-16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关于普洱茶的陈放方法介绍


关于普洱茶的陈放,一般的熟茶或半熟茶却不太一样。因为有经过渥堆的发酵,再加上曲菌的作用,做好后半年、一年就能喝。唯此时的茶汤颜色较黑、较暗。如果能放二、三年,让茶汤变红,则滋味更加甘甜、滑顺,愈陈愈香。而陈放的方法与生茶略不同,下面就详细介绍普洱茶的陈放方法。

  其一,熟普洱茶的后发酵,大都是仰赖曲菌作用。在春、夏季时会长白酶菌,让茶叶霉化。而秋冬较潮湿时,会长黄酶菌,加速茶叶的陈化。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不可有绿色及黑色的霉菌)。每经此一周期,茶的滋味就会往前推一步,变得更好喝。唯发酵中的茶,前面二泡不太好喝,所以可以倒掉,第三、四泡起就会正常,不必担心。

  其二,当茶放在茶罐中时,最好找个橱柜子放,不要再放在太通风处。因为茶叶会变酸,不好喝,并且会延缓曲菌作用,而降低茶叶品质。一旦觉得滋味口感符合自己的理想时,记得用绵布将口封起来(但不要用盖子盖起来),让茶叶透气并保持在最佳的状态。熟茶的赏味期间比较早到,所以价位也比较便宜。虽然收敛性不像生茶,但却可以省下陈放的时间,对喜爱老茶口味的台湾人,现在也慢慢的可以接受了。

  基本上,好的生普洱茶,就好象高级绿茶一般,中低温冲泡时,还是很清甜的。而等到茶叶表面变红色,芽叶由白色转成浅褐色,表面有油光时,此时茶应该是最好喝的时候,就可将盖子盖上,降低后发酵的的速度。如果购买的数量多一点,其余的不要拨碎,一整批放在一起,效果更好。当然储存的罐子也要大一点。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与普洱茶头有什么区别?

普洱茶与普洱茶头有什么区别?

普洱茶老茶头是什么茶呢?老茶头与普洱茶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对于很多初入普洱的茶友来说是很常见的问题,那么普洱茶与普洱老茶头有没有区别呢?今天为各位茶友介绍普洱茶与普洱老茶头的区别。

茶头就是渥堆发酵时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自然结块的茶,相对条索状茶,发酵度正常范围的茶头内含物更丰富,茶汤更浓,更耐泡,但泡到最后也有大部份茶头不会散开,还是粘稠在一起。

普洱茶与普洱茶头有区别吗?

我们都知道,普洱熟茶都是经过人工洒水渥堆发酵的,在这个发酵的过程中呢,一堆茶的中间就会升温,然后茶叶通过自身含有的酶发酵,慢慢变成熟茶。而其中呢,过一段时间,就要人工把这堆茶翻几翻,免得里面温度太高把茶给焖焦了。发酵啊发酵,翻啊翻,茶叶们会分泌出一些果胶来,因为果胶是比较粘稠的,所以有些茶叶就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疙瘩了。等茶叶发酵完毕后,人们就会把这些一团一团的茶叶疙瘩拣出来,用手把它解开,然后放回到茶叶堆里,而有的实在粘的太牢了,硬要解开的话只会把茶叶给弄碎了,只好另外放成一堆,变成了“疙瘩茶”。茶头比分出级来后的各等级的散茶发酵得更重一些,并且不容易被泡散,所以相对甜度和汤水的亮度会更高,容易造成一种“老”的假相,所以也叫“老茶头”。

茶头和一般熟茶的区别?

其实老茶头属于熟茶,是渥堆发酵时板结成块,发酵充分,茶厂会将这些茶单独拿出来存放。一般渥一堆熟茶20吨,茶头只有100-300公斤。这种茶口感厚、滑,且耐泡,是喝茶的上选品。

懂普洱的朋友一般都知道很多茶头是普洱中的极品。因为普洱渥堆的时候能结成茶块的茶叶,都必须饱含胶质和糖份,而茶叶中最嫩最壮的部分就是含糖和胶质最多的。

普洱茶与普洱茶头有什么区别?

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一般渥堆20吨的熟茶,茶头不到300公斤。

普洱茶头:其实是在制茶揉碾过程中,嫩叶与胶质粘连形成的,味道极好,可惜卖不了高价,厂家想方设法降低茶头产量,以至于供不应求,七、八十年代,各大部委的处长争相抢购,250克一包的茶头比一条红塔山更有面子,差点就形成茶头热。过去谁会舍得用茶头做普洱茶,现在的工艺也极少有茶头。如果普洱茶里有茶头,无非是芝麻饼面上的几粒而已。开个汤,一芽一叶,或者芽尖全敞开。因为认识的人不多,所以年份有保证。现在懂得喝的人,一定是行家。另外不了解普洱茶的茶友,请慎重选择,茶头茶韵虽好,但外观不漂亮,与初喝普洱的茶友想象有一定差距。

通过此文的介绍,茶友们都了解了老茶头是什么,原来老茶头是普洱熟茶加工工艺的产物,所以老茶头也是熟茶,而且是熟茶中的极品。(

教你应该如何去把握冲泡普洱茶的水温

确定沏茶用水后,茶叶"真味"的释放,全赖水温高低,故有"水为茶之母"之说。

教你应该如何去把握冲泡普洱茶的水温

普洱茶的冲泡,较一般茶叶,水温要求较高,有的书籍和文章里,甚至主张用100℃的水来冲泡普洱茶。其实,冲泡普洱茶的水温,并非越高越好。我们主张普洱茶高温洗茶、高温冲泡,是从"高温杀菌"的卫生角度提出来的主张。

普洱茶冲泡最讲究"嫩叶温泡,老叶热泡"的冲泡原则。幼嫩的芽叶,表皮细胞角质层、蜡质层都比较薄,容易遭破坏而使细胞壁破裂,细胞液溢出,浸泡叶营养物质分解、转化快,因此,浸泡幼嫩的普洱茶,水温应适当低些,水温一般掌握在80~85℃为好(开水落滚时);

相反的,较粗老原料加工的普洱茶,表皮细胞角质层、蜡质层都比较厚实,细胞壁不易破裂,细胞液溢出少,浸泡叶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慢,宜高温冲沏,水温控制在90~100℃为宜。

以一芽三、四叶或含梗量大的原料加工出来的普洱茶,除采用高温(水沸腾时)冲泡外,也可以沸水煎煮。即煮即饮,别有风味。

普洱茶没这么“厉害”

民国普洱茶

公元1911年之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发顺畅,这一时期的普洱茶产品,是普洱茶历史上的一段品质升级的好时期,同时也是普洱茶这个小众茶类的知名度上升期。民国期间,普洱茶产品百花齐放,虽然说形状没有多少变化,但普洱茶的表现已经出现了几乎能想到的所有变化。表层现象是普洱茶的价格档位和汤色品种。现在喝普洱茶的人大多迷信普洱茶的树龄,普洱茶的年份,普洱茶的产地和料子。而在当时,这都是不被人提倡的,为什么?因为那时炒作普洱茶没这么“厉害”,同时大家更喜欢直接粗暴的方式看一款普洱茶,随着赋予它相应的价格。那时候的普洱茶的几个种类:七子元茶-红汤,粗配茶-淡黄汤。

民国那时的普洱茶产品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普洱茶产品的包装。那时的普洱茶一般有三种:无包装,纸包装,竹箩笋壳包装。无包装的茶一般都是散茶散卖,类似于现今卖的散茶那种样子,买了随便拿个什么东西包着拿走。纸包装由于纸质太多就不一一说了,在当时有种叫油纸的纸,目前少见了。竹子材料做的普洱茶包装现在都常见,自然也不说了。

民国普洱茶工艺

民国阶段内的普洱茶,由于工艺多种多样,因此造成了当时百花齐放的普洱茶产品,或许当时那些产品并不能叫做普洱茶,我们姑且这样来看。

李拂一先生《教育与科学》杂志:“(普洱茶经晒干初制后)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质量装入竹篮。入篮须得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箨(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这里所说的红只是指叶底和汤色,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红茶不同)这种包装在用细篾缠牢后,还要用铁棍或木、竹棍对穿,钻上气孔,每件一般直穿3~5孔,横穿2~4孔,以利潮水后的自然干燥。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民国时期的普洱茶制作工艺之一。但我们看上面那些茶,其实那时的普洱茶还有很多工艺,但是好像都遗失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了,但可喜的事,那些当年交易的茶品资料,给我留下了很多的线索。以当今制茶人员对于普洱茶的深入了解以及制茶工艺环境,那些相应汤色的产品绝对可以制作出来。但为什么没人这样做?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现在的市场能否还认民国时候的那种销售方式?或者换个角度来说,我们能否放弃现今对普洱茶那些间接的宣传介绍,直面简单的普洱茶汤色?

民国普洱茶状况

民国时期的普洱茶销售市场地域,已经达到了很多地区,但主销区还是沿海地带和边疆。就云南省内来说,当时主要是“绿茶”也就是汤不红的茶。由于当时普洱茶主要是指七子圆(元)茶,而在当时的人也很聪明,从料的等级和滋味来给茶定价。从芽茶滋味好于叶茶好于茶梗来看。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至于为什么?你可以自己去分别尝试下。但你喜欢茶梗多于芽茶我也没办法说什么。所以带“尖”的茶是很贵的。一般人在那个年代,很是喝不起普洱茶的,最简单的就是肚子里油水不够,喝普洱茶非常容易饿,不管是当时的黄汤还是红汤普洱茶。一般人也不爱茶叶中的“苦,涩,粗气,酸感”。大多喜欢的是香,甜,润。

而在沿海地带的广东,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由于湿气较重,那时的交通也不发达,从云南运到那些地区要几个月时间。这期间茶叶的环境变化挺大。茶叶的滋味变化也非常明显,但由于普洱茶相对廉价,滋味香气也差,不多数人是伴花茶一起饮用的。而某些商人为了在广东当地增加普洱茶产量,直接采购原料过去添加广东茶料制作更多的普洱茶。这种做法促进了新普洱茶工艺的产生的同时也破坏了云南这边的利益。同时,一些大茶商为了做常年的普洱茶生意,库存普洱茶不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