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大滇说茶1001夜之73:读普洱老茶三

大滇说茶1001夜之73:读普洱老茶三

2019-08-17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大滇说茶1001夜之73:读普洱老茶三

  普洱茶吧网资讯:大滇说茶1001夜,我们继续普洱老茶的讲解。我们谈古论今,古今对照,看看,我们现在的普洱茶环境到了怎样恶劣的地步。普洱茶界内部的纷争又是如何的精彩。

  在普洱茶的历史上,有所谓的号级茶时代,印级茶时代,七子饼时代,以及现在的所谓乔木茶(大树茶)时代。所谓号级茶,基本上指从清朝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大致时期;而印级茶时代大致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七子饼时代则从1970年代初到2007年截至;之后,以行业间并不权威的说法,2008年至今,是乔木茶时代。

  关于乔木的概念,之前群里还有茶友争论过,大滇说茶里乔木的含义,有自相矛盾之处。其实,在最早的大滇说茶里,我已经定义过这个概念:

  第一,云南所有的普洱茶都是乔木种的茶种制作;

  第二,从形态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

  台地茶之所以呈现出灌木状态,只是因为人工修建和密植的缘故,而如果不密植,人工不修剪,依然可以长成乔木大树,这就是乔木种的原因。所以,希望大家理解种类的概念,种和形态是不同的,都是乔木种,但是因为人工修剪和干涉的缘故,呈现出两种外形,一种是乔木,一种是灌木。讲清楚了这个概念,我们才能说普洱茶的这个时代。

  回到号级茶的历史,我们已经讲过了福元昌号,而号级茶的四大天王,包括了福元昌号、车顺号、同庆号、宋聘号。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车顺号了。

  说到车顺号,自然要跟1839年这个年份以及那个“瑞贡天朝”的匾连在一起。易武车顺号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当时,车里府这么边远山区的一个孩子,车顺来到北京考试,考取了一个贡生的学位,这是个什么东东我没有搞明白,只能猜测是,秀才、举人、进士后,又进了中央党校这类机构吧。乡下孩子,没什么贵重礼物,为表忠心(或者是为了表示清廉),就孝敬点土特产,普洱茶饼给皇帝。估计皇帝一看,哦,车里府,美丽的西双版纳,对这种奇怪的东西有了好奇心,先让小太监喝了几泡,发现确实无毒无害,老皇帝自己就喝了两口,觉得也还行,(就算不行,也得给少数民族地区做个姿态吧,给点面子),于是称赞:“汤清纯、味厚酽、回甘久、沁心脾、乃茗中之瑞品也”。

  这样一句话,说过了也就说过了,但为了表示天恩浩荡,得永远记录这件事。于是:钦命头品顶戴赴云南呈宣,由云南布政使司布政使捷勇巴图鲁史监制成长七尺三寸二分、宽一尺八寸、厚一寸五分的“瑞贡天朝”四个金色大字牌匾赐给“易武车顺号”,允许车氏家族世世代代可将牌匾悬挂在门楣之上,并赐封车顺来为“例贡进士”、赐官衣、官帽。命车顺来每年进贡朝廷其独家工艺精制的普洱茶。历史上,这个好像是现在大家都无法否认的。

  车顺号的茶,一直做到民国年间,关于车顺号与瑞贡天朝,并无人争议,在2000年后开始几年,如果去易武车顺号老宅,许多人都记得,要跟这个牌匾照相,价格从5元到100元不等,得跟车家后人车智新商量。其后,因为车顺号家族内部的一些事情,瑞贡天朝这个牌子被拿走了。车顺号作为号级茶的四大天王之二,因为产量和保存的缘故,目前仅仅存世4片老茶。这些就不是价格问题了。

  车智新、车智洁这些车家内部的故事,非常复杂。我们简单来说,车智新在易武老街做茶;而车智洁2005年在昆明成立车顺号茶庄,据说之前是做贸易,钢铁、木材生意,2005年出资10万赞助了所谓的马帮进京活动,后面推出了100万一饼的车顺号普洱茶,全国有不少加盟商,据称是得到了车氏家族内部授权许可,代为维护管理车顺号。

  我们作为局外人,并不清楚,家族内部好像有点小麻烦,但最大的麻烦应该是在家族外面。普洱茶行业内斗熟知,瑞贡天朝被别人注册了,而且,据车家称,唯一的一个瑞贡天朝的匾,居然在云南搞出了有3-4个的说法,然后,车智洁代表车家跟易武安乐号进行了6年不屈不挠地斗争。因为,易武安乐号也号称有一块一模一样的匾。2011年5月,在北京,关于瑞贡天朝的商标争议案开庭。好像车家也没占到什么便宜,而普洱茶的历史,又被重新写了几遍。

  同样的匾额,那为什么牌匾左端落款竖写着正楷小字:“例贡进土车顺来立”,而不是什么开基……然后,我们回顾往事,似乎,无论是现在的车顺号或者安乐号,也是从2005年左右,普洱茶兴起后才开始做茶,而在这之前,并无做茶的历史。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老茶的陈香之味是怎么产生的?

普洱茶老茶的陈香之味是怎么产生的?

越陈越香的“香”字是广义性的,包括了普洱茶的茶韵、茶香、茶滋、茶气等整体风味。同是普洱茶品,而茶菁的老嫩等级,制作成生茶或熟茶,贮放在干仓或是湿仓,以及保存时间长短的不同,会形成各自独特的气韵和滋味,使普洱具有丰富而多变的特色。那么普洱茶老茶的陈香之味是怎么产生的?首先我们来看看普洱茶的香气都来源于哪些方面?

第一:茶叶品种的香气

这种香气是指由于茶树品种不同而制成成品茶而表现的特殊香气,举个例子,云南大叶种茶叶所带有的花果香,花果香就是云南大叶种茶叶的品种香。

第二:不同地域的香气

这是指具有明显地域风味的茶叶香气,普洱茶种西双版纳、临沧、思茅三个茶区的香气都不同,西双版纳易武的是蜜香,临沧冰岛的四花香,而景迈茶是兰香,都有差异和不同,所以说我们可以通过茶叶的香气来判断它大概属于哪个茶区。

第三:是制茶工艺中产生的香气

它是指茶叶在加工工艺或存放过程中形成的香气,比如普洱熟茶我对工艺形成的“陈香”,当然陈香也包括普洱茶后期存放后形成的木香、药香、樟香、参香、荷香等。

普洱茶老茶的陈香之味是怎么产生的?

普洱茶老生茶的陈香

紧压生茶是将晒青毛茶用蒸汽蒸,其作用是让干茶变软,胶体物质浸出,便于压制成茶饼。这时,茶厂制作车间的原生态微生物会附着在茶饼上,高温灭菌、紫外线杀菌和辐射杀菌都是错误的,因为会把内源性的微生物杀死。

生茶前几年的发酵是缓慢的,十年就会有明显的变化。

当空气湿度超过60%,温度超过15℃-25℃,生茶里面的微生物黑曲霉孢子就萌发了,成为菌丝体,微生物靠茶叶作为养料,通过菌丝体繁殖产生了微生物的酶,对茶叶进行后发酵。

菌丝在夏天、秋天进行无性繁殖,冬天休眠。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酸,比如黑曲霉会产生柠檬酸,(工业柠檬酸的主体霉就是黑曲霉);还会产生醇类与脂类等物质。酯类(芳香酯)是世界上芳香性物质生香的主体。

普洱生茶在储藏过程中,通过一年复一年的夏秋季节的无性繁殖,冬天的休眠,产生并保留芳香性物质,这就是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的原因。

普洱茶老茶的陈香之味是怎么产生的?

普洱茶老熟茶的陈香

普洱熟茶的后发酵,陈香是需要时间的。而要茶叶熟,很简单,让茶叶的氧化加快,让茶黄素氧化,通过加温加湿的物理办法、渥堆酶催熟的生物法,氧化作用就很强烈。

陈香需要一定年份才能做到。陈化是在防止熟得过快的情况下,进行健康发酵。利用有益人类的益生菌进行后发酵,具有越陈越香特点的茶类。经过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得出结论,都是以真菌中对人体最有益的黑曲霉等有益真菌进行后发酵的茶。

综上所述:陈香是指普洱茶特有的醇味,特别要区别于霉味、杂味,有霉杂味的茶是发酵或存放失败的茶,是不能喝的普洱茶,建议不要饮用。

带大家一起体会关于普洱茶的山水情缘

云南,每个旅游爱好者必去的地方;云南,每个茶客必造访的地方;云南,一个神秘优雅的地方。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好茶也是需要青山丽水。茶是有灵性的,它们总是择名山而居,选好水为邻。人人都知道普洱茶是可珍藏可养生,可又有谁知道是云南清山秀水,成就了普洱茶这个个性独特的茶品!

带大家一起体会关于普洱茶的山水情缘

秀美的山水,诗意的情景,才是产茶、品茗的所在。“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这付茶联描绘的正是茶人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数数那些江南名茶,无不出于名山大川。黄山产毛峰,太湖洞庭出碧螺春,福建安溪深山产乌龙茶和铁观音。茶性雅致,一般都喜温喜湿,不耐寒,所以,它适宜和山水相依。在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中,尤其能产出品质优良的好茶。

不知道是普洱茶选择了云南,还是云南选择了普洱茶?也许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宿命。传说中,自诸葛亮南征来到云南,就把普洱茶带到了这片美丽的热土。这里虽然没有江南的名山大川那么知名,可相比之下却另有一番独特的景致。

这里高山群峙,大江奔流,终年云雾缭绕,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温热湿润的气候使这里的植物生长得异常繁茂,古树参天,翠绿成荫。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这里古茶树、香樟树、芭蕉林郁郁葱葱,茂林修竹之间鸟语花香。傣、哈尼、基诺、布朗、彝等各族村寨就隐藏在这天然的绿洲大花园中。是这些民族的先民驯化培育了茶树,为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当年武候选择云南为茶乡,也许正是被这里原始古朴的山水所陶醉,才让茶和云南的山水结下了难解的情缘。

从此,云南的山水便和茶难分难解了。六大茶山因普洱茶而闻名天下,普洱茶则借茶山的自然灵气孕育出历久弥新的浓郁茶香。据著名茶人邓世海先生总结,普洱茶的香味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四大类。它们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气息,是云南山水的灵魂依附于茶中的神韵。到过六大茶山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这里的山是古老的,险峻中透着不屈的精神;山上的林木犹如山民的身躯,挺拔向上。这里没有城市的嚣喧,也没有现代工业的污染,一切都保持着远古洪荒留传至今的纯静和谐。在这样纯朴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普洱茶,它孕育的香味,是本真的,飘渺的,它需要用心去品味,它的香是天地灵气的升华,是自然山水神韵的凝聚。

普洱茶膏——最高形态的茶

在中国,茶作为药食同源的保健饮品,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这种以养生为目的的食品,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面临着食品安全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不安全的茶品不仅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更可能带来危害。如何制造符合现代食品要求的茶品,考验着当代茶人。人们首先在清代宫廷普洱茶膏中找到了答案。清朝宫廷普洱茶膏,以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采用常温压榨制膏工艺,其生产出来的茶膏保护了普洱茶中的有益菌和活性酶,具有后续发酵的能力,使得普洱茶膏与普洱茶一样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却能够长期保存而不腐。至今仍然收藏于故宫的宫廷普洱茶膏,历经一百多年依然没有变质,在人类深加工食品中堪称一奇。关于普洱茶膏的功效,清代药学家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已有记载:“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因此,普洱茶膏成为清宫养生饮品。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普洱茶膏有解酒、护肝、消食、解油腻、养胃的直接功能;此外,普洱茶膏还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等潜在功能。然而清代的宫廷普洱茶膏并不是一个真正理想的现代茶品,其工序复杂、成本奇高很难推广,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很多人尝试利用中药熬制膏药的方法制做普洱茶膏。这种方法通过高温的长时间熬煮,破坏了普洱茶的活性、营养物质及香气物质,使得制作的茶膏没有后续发酵的过程,保质期短,不仅苦涩、汤色浑浊,且无法解决农残和重金属超标问题。经过技术改进,很多企业开始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生产出茶粉,满足了茶饮品快捷方面的需求,虽然在食品卫生、安全性上有很大提高,但仍属于高温的工艺,无法完全达到现代食品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实验及研究,当代茶人借鉴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思路,利用现代生物发酵工程,采用低温萃取、冷冻干燥及超滤技术制作普洱茶膏。这种方法避免了高温对普洱茶中有益菌和活性酶的破坏,使得普洱茶膏具有持续的后发酵过程,越陈越香,解决了不用添加防腐剂和添加剂的问题;同时通过超滤技术能够完全剔除农残,无重金属超标,成功解决了食品的安全问题。以此种方法生产的普洱茶膏属于发酵食品,在活性酶、有益菌的作用下,茶多酚等大分子物质,不断分解成易于人体吸收的小分子,对身体益处极大的茶红素、茶褐素、各种氨基酸不断增加,具有极高的养生价值。2005年中国出现了首家专门制作茶膏的企业,开始以低温萃取和冷冻干燥工艺制作现代普洱茶膏。

准确地讲,茶膏不是“膏”,而是一种固态茶。第一次听说茶膏的人,都会以为茶膏是一种半流体状态的膏体,其实不然,包括保存在故宫的宫廷普洱茶膏,也是呈固态的小方块。一款名为“茶石”的普洱茶膏,生动地说明了固态茶的特性。顾名思义,“茶石”质地和形状如石子一般,茶膏落于公道杯的时候(一般冲泡茶膏用公道杯即可),叮当作响,声音清脆,却能很好地溶解于温水,且汤色透亮,没有一丝浑浊,相当神奇。尤其是通过低温萃取、冷冻干燥工艺制作的茶膏,得益于厌氧发酵技术,茶多糖被分解成小分子低聚糖,膏体不像高温熬制的茶膏那么粘稠,易形成各种精美细致的图案,也因此,以此技术生产的二龙戏珠、吉祥孔雀、吉祥凤凰、皇印等图案的茶膏,在市场上广受茶膏收藏者的喜爱。

茶膏可谓中国茶品的伟大发明,是世界第一款速溶茶。其实茶膏早在唐朝就有发现,而到了宋代茶膏已经成为独立的茶品出现,然而茶膏自始至终都主要是做为贡品供皇家或上层人物使用,很少为民间所认识。无论是哪个时代,茶膏作为茶叶精华的高度浓缩品,都是高端茶品的代表。现代普洱茶膏的出现至今,不少茶膏名品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了高端茶品的风向标。不同的茶膏,在汤色、口感、感官形态上各不相同,在满足养生的需求同时,也为品饮者平添了不少情趣。一款名为“玉龙胜雪”的普洱茶膏,由于经过了深度发酵和陈化后,普洱茶的儿茶素和咖啡碱析出并形成天然的络合结晶,如同“白霜”覆盖于茶膏的表面。此款茶膏营养极高,内质丰富、滑感极强,不含任何杂气。我们前面说的“茶石”就是这种“玉龙胜雪”进一步陈化得到的,其“白霜”更是深入到茶膏内部,外观恰似一座座雪山。还有一款名为“红运当头”的茶膏,为中国第一款“上投茶膏”,有意思的是,此款茶膏冲泡时先注水后投茶膏,茶膏漂浮于水面,溶解过程呈雾状向下散开,极具动感和灵性,似天降福运。通过现代发酵工程破译了普洱茶的发酵过程,模拟这个过程生产出的“普洱黑金”茶膏,“药香”味浓厚,可与七十年的普洱老茶相媲美,是养胃的佳品。通过超滤离子交换技术,还可生产完全脱出咖啡因的产品,“月光美人”是第一款深度脱出咖啡因的茶膏,特别适合对咖啡因敏感的人群。

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当代茶人的不懈努力,现代普洱茶膏发展成为更高形态的茶——超级固态速溶茶。近年来普洱茶膏的养生价值,不断为世人所认识,普洱茶膏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青睐。2011年5月,中国首家茶膏博物馆在云南省昆明市康乐茶文化城落成,收集整理茶膏历史,传播茶膏文化,研究茶膏制作工艺。这一本来属于皇家的神秘饮品,正在融入当今社会,成为现代茶文化和养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