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云南普洱茶的野生茶未必都是好茶

云南普洱茶的野生茶未必都是好茶

2019-08-17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云南普洱茶的野生茶未必都是好茶

  普洱茶吧网是一个为茶友提供普洱茶知识、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市场行情而进行的茶文化交流平台,是普洱茶业界最具有活力和前景的权威非商业门户网站。

  野生茶和栽培茶,是对茶树种性特征和不同生育环境表述的一个定义。所以,从茶树分类学角度来理解和诠释,“野茶”不是茶,不是人类几千年来所饮用的“茶”。它未通过人工驯化而并不适宜饮用,有的甚至还有微毒。据记载,1973年云南省曾经生产过一批紧茶销藏,由于其中拼配了野生茶,产品进藏后藏民反应饮用后出现血压不稳、头晕、拉肚子等不良症状,说明野生茶中含有一些不利于人体的成分。在西双版纳等古茶区的茶农,他们就没有饮用野生茶的历史,现在也不喝野茶。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有少量能饮用的野生茶,就片面地认为所有的野生茶都能饮用。

  野生茶有两个重要的价值

  一、它是证明云南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的重要可行性依据之一。

  二、可以利用其遗传因素在茶叶育种方面进行研究。野生茶作为一种宝贵的种质资源,应当得到保护。现在有部分茶商为了利益炒作野生茶,导致茶农过度采摘野生茶,这对野生茶种质资源其实是一种损害。

  原云南省茶科所所长张顺高说:所谓野生茶是指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树。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饮用的“茶”,在植物分类学里,被列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系。茶组被统一命名为“Camelliaslnensis(L)OKtze”,为全世界所采纳。茶组里有37个茶种,目前世界各国栽培利用的“茶”,是茶组里的一个“种”,其染体多为二倍体(2n=30)。科学意义上的“野茶”,是农学里“茶系”以外的近缘茶树植物,没有经过人工驯化栽培的。它们不是人类广泛利用和饮用的“茶”。能否饮用,需待进一步的科学验证。

  只有经过人工驯化的茶,才能安全的饮用,真正的野茶是不宜饮用的,因为有毒。所以大家要走出野的误区,不是么什么野味都好。其实只要是西双版纳茶区的生态茶,品质都很好,当年风行满清朝野的古六大茶山的各类贡茶,在当时也就是台地茶(因为那时也才种下去几年)。关键是西双版纳独特的气候、土壤、海拔等综合因素决定了版纳茶的品质,而不是其他。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29种香型解析

普洱茶的29种香型解析

普洱茶是有气味的,多数人都只认识身边熟悉的参照物来说是某某香,其中某些香味是普洱茶的魅力和韵味所在,香味的高低、醇正、持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的价值。那么普洱茶都有哪些气味呢?这些气味都是如何形成的呢?

1、清香味

这是普洱茶(生茶)以及晒青茶最常用的一个香气描述,以其有清鲜淡然之意,与浓郁芬芳截然不同,让人嗅来有素雅之感,如深山老林、广袤草原之气,无扑鼻之香,却自然和谐,让人舒适茶叶的清香的气味分子构成主要是青叶醇以及一些简单脂肪族分子。杀青初期,随着叶温上升,顺势青叶醇大量挥发以及转变成反式青叶醇,加上一些高温下降解产生的简单脂肪族分子共同形成了清香的特征。

2、毫香味

这在普洱茶级别很高的时候会表现出来的香气特色。顾名思义就是“毫”所表现出来的香气,与“粗”相反,这种小芽未展的鲜嫩也独具一种特色之香,让人更觉清新可人。

3、鲜爽型花香

花香在普洱茶(生茶)中很常见,而且表现得多种多样,其中很多具有鲜爽花香特色的茶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这种类型的花香或如铃兰、或如百合,虽可香得扑鼻,香得透墙,香得沁人心脾,但香得纯粹,单只是一种纯嗅觉的享受,不似果香蜜香一般嗅来令人流延生唾。“鲜爽型花香”也可以叫做“高扬型花香”。

对生茶的鲜爽型花香贡献最大的物质是芳樟醇,这是一种高沸点香气物质,通过杀青将以青叶醇为代表的低沸点香气物质挥发掉后,其如百合或铃兰的花香就显现出来了。

4、甜醇型花香

此类香气或如茉莉,或如栀子,嗅来令人愉悦,往往使人不自觉地深呼吸,精神更为之一振。此类香气在生茶中极为常见,β-紫罗酮、茉莉酮以及部分紫罗酮衍生物等香气物质在生茶中都参与了这种香型的表现。这些香气物质基本在加工过程中生成,沸点高低不同,不同含量不同比例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是普洱茶香气特色多样的原因之一。

5、柔和型花香

此类香气以玫瑰香为代表,一些存放了几年的生茶会表现出这种香型。这种表现在普洱茶(生茶)中的柔和型香气与鲜爽或甜醇类的较易刺激嗅觉的香气不同,让人感觉不温不火,在普洱茶中较为少见,独具特色。所谓“兰香型”也可以属于此类,只是兰香比玫瑰香更低沉更轻柔,已接近于似有似无的状态了;

与玫瑰香相关的气味分子主要是香叶醇,香叶醇具有玫瑰香气,是在茶叶中重要的香气物质,级别较高的茶含量会偏高一些。但总体来说,云南大叶种中的香叶醇含量较中、小叶种低,所以能表现出玫瑰香型的普洱茶极少。

6、糖香

糖香在普洱茶中也较为常见,其中以冰糖香最为突出,它往往伴随着强劲的回甘,与凉爽的喉感,因此是茶叶品质优异的特征。还有如甘蔗香者,也自成风格。糖香的构成一方面与蜜香甜香有一些重复之处,另一方面就是一些糖类本身的香气。可溶性糖在普洱茶中含量很高,一般占干物质的4-7%,但此处所说糖香都是对普洱茶品质做出肯定判断的积极香型,并不包括以下将要描述的焦糖香。

7、焦糖香

这往往是在普洱茶加工不得要领的时候出现的特色,颇受人关注的巧克力香亦属此类。这种香气给人的感觉如烤面包、饼干等烘烤而成的食品中的甜香,在食品工业中这非常重要,是积极的。但是放到普洱茶里面,却适得其反,它意味着茶叶经历过高温的烘或炒,导致茶叶活性下降,一些与后期转化密切相关的物质如残余酶等会被大量杀死,这就严重伤害了普洱茶该有的特色品质,所以从这种观点上来说,从长远来看,这种焦糖香的茶不适宜于长期存放。

8、水果香

此种香气在普洱茶中普遍存在,或如苹果,或如柠檬,或如甜桃,或如西瓜等等。形成原因不一,有些是因为本身具有水果香的香气物质得以显现,有些则是因为具有几种香气混合而形成的效果,因此虽然常见,却不易捉摸。如苹果香在青气将散的新茶中常见,西瓜香在存放了较长年份的生茶中时有见到,但更多具水果香的茶,都是偶有所见,如羚羊挂角,难以捉摸。

与之相关香气有部分紫罗酮类衍生物,以及具有浓甜香和水果香的部分内酯类,具有柠檬清香的部分萜烯族酯类,还有在加工及储存中产生的芳樟醇氧化物。

9、梅子香

通过一定时间存放的生茶经常会出现梅子香,在普洱茶(生茶)中是非常好的经典香型,最具代表性的梅子香嗅来有清凉之感,又略微带酸,恰同青梅气息,受到广泛好评;

为何梅子香如此令人喜爱?其主要原因是一种心理作用,即对比效应。当我们在单一香型中加入一点点的其它不同香气,就会使得两种香感都更加突出,梅子香中的对比效应就非常典型,有些茶因为发酵不当或是存放不当出现不良酸气,往往被人牵强附为梅子香,但这二者区别很大。梅子香自然舒适与茶搭配无违和感,而不良酸气则显得突兀。有梅子香的茶滋味纯正,而有不良酸气的茶茶汤滋味也发酸。

10、干果香

此种香气在普洱茶中较为罕见,或如苦杏仁,或如松仁,或如槟榔等等。具有干果香的普洱茶往往是存放有相当年份陈化度较高的生茶以及部分熟茶直接相关的香气物质有具有苦杏仁香的苯甲醛,和有干果类香气的茶螺烯酮和2-乙氧基噻唑。

11、蜜香

蜜香在普洱茶(生茶)中较为常见,很多茶区的茶在存放过程中能长期表现出蜜香,而且这种香气持久耐闻,又易于描述和理解,因此容易被记住,具有蜜香的普洱茶也有较好的品质,有时候喝一泡蜜香纯正的茶,可以一整天都在口中留有余韵。蜜香与花香的配合,构成了大部分普洱茶(生茶)在陈化初期的醒目特征;

形成蜜香的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酸苯甲酯,该物质沸点较高,因此散逸缓慢,能较长时间存在。此外苯甲醇也具有微弱的蜜甜,对密香也有一定贡献。

12、陈香

陈香常见于普洱茶(熟茶),以及通过长时期存放转化程度非常高近于熟化的普洱茶(生茶)。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核心香型,纯正的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代表香型,其它的香型都是在陈香的基础上来谈,没有陈香就不是合格的普洱茶(熟茶)。

陈香嗅来类似于老木家具散发出来的那种深沉香气,但更具活力,与其它茶类摆的久了发出的呆滞的陈旧气息不同,普洱茶应有的陈香是陈而有活性的,并无沉闷之感。“活性”是普洱茶的品鉴节点,是整个普洱茶鉴赏中可以一以贯之的核心要素;

陈香是一种复杂的混合香气,是陈味,木香,药香等等类型气味的混合表现,涉及的香气物质众多,其中对普洱茶陈香贡献最大的是1,2-二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等,都属于在发酵中生成的物质。

13、枣香

这种香气嗅来如干枣,有些甜糖香有些木韵,一般是熟茶才具有的特征。枣香在普洱茶中是非常经典的风格,这种香型往往在原料比较粗老的普洱茶中容易出现,因为粗老叶的总体糖类含量更高,在发酵过程中也能生成更多的可溶性糖。当糖香达到一定水平,就能与木香等其它香气混合而表现出类似干枣的香气。

14、桂圆香

这种香气嗅来如干桂圆,通常出现在级别较高一些的普洱茶(熟茶)中,具有桂圆香的普洱茶往往在加工过程中发酵程度较重,干燥温度较高,在普洱茶中桂圆香与枣香有类似之处,但往往不如枣香醇厚。

15、樟香

樟香多在存放时间较长的生茶中出现,嗅来如香樟木,有沉静自然之感,与樟脑味并不尽相同,有些发霉变质的茶会具有颇似农药般的刺鼻樟脑味与樟香有关的香气物质主要有莰烯和葑酮,二者都是具有樟脑味的香气成分,混合花木香而表现为令人愉悦的樟香。

16、木香

木香是普洱茶中非常普遍的一种香气,在熟茶中尤为突出,通过某些选择微生物接种技术加工出来的普洱茶(熟茶)会具有非常突出的木香。木香与花香蜜香的高扬不同,给人的感觉低沉温和,是利于普洱茶品质的香气;对普洱茶木香贡献最大的是α-紫罗酮、β-紫罗酮、α-雪松醇、α-雪松烯、β-愈创烯、二氢猕猴桃内酯等成分。

17、霉味

因茶叶发霉而产生的不良气味,嗅来刺鼻,令人不悦。通常见于存放不当的茶。

18、参香

类似于人参的香气,常见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存放过的熟茶。在普洱茶中香气成分有和人参香气成分类同的部分,比如具有泥土气息的棕榈酸和具有木质气息的金合欢烯均可在人参的香气成分中找到。普洱茶中人参香特征的构成除了这些物质外,还有部分木质香气和甜香的参与。

19、烟熏味

烟熏味并非茶之本味,乃是在加工或贮藏中受浸染而成。属于茶叶中常见的异味,对普洱茶品质没有积极影响因晒青毛茶制作的特点,在雨季时节时常需将茶移入室内干燥以避免雨淋,从而容易受到山区农家室内的烟熏浸染。因此夏秋茶更容易带有烟味,烟味的相关物质很多,最主要的是愈创木酚和4-甲基愈创木酚,这些物质的沸点高散逸慢,因此通过存放使得烟味消散难度很大。

20、烟焦味

烟焦味是普洱茶中常见的不良气味。其产生源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而得。因此烟焦味往往在加工很粗糙的普洱茶中才出现。

21、药香

药香自然就是中药之气,如人身处药铺所闻到的中药气息,其实就是陈放很久的草木之气,因为茶叶也是草木,在陈放久了以后,自然也会出现类似气息。在南方气候湿热的地区茶叶陈化更快,因此数年之后就可能感受到药香,而在干燥气候中存放则长时间内难以有药香出现药香的相关香气物质主要是有中药味的癸醛、藏红花醛以及各种具有木香的成分。

22、酸菜气

在新制的生茶中,时常会有与酸菜类似的酸气。很多老厂的加工师傅制茶时,会在杀青之后将茶堆起捂一段时间,有了这样的一道工序,茶叶在干燥之后色泽会显得更深,口感会更醇和,香气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如果捂得稍有过度,就会出现类似酸菜的气味。与这种气味相关的物质主要是低级脂肪酸,易于挥发散逸,因此对于打算长期贮藏的普洱茶品质没有太大影响。

23、野菌香

野菌香一般出现在普洱茶(生茶)中,嗅来诱人嘴馋,非常能勾起人的饮茶欲,是非常经典的香气,野菌香往往伴随着高级的品质。其香气构成主要是亚油酸转变而成的一系列八碳风味化合物,如1-辛烯-3-酮、1-辛烯-3-醇等,该类物质沸点低散逸快,因此贮藏年限较长的茶不容易保留野菌香。

24、烘炒香

有时会出现在制作不当的普洱茶(生茶)中,是应该尽量避免的香气;如板栗香和豆香都在烘炒香之列,烘炒香就是通过热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气味。在很多食品以及其它茶类中都属于积极香型,但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决定了其不应经过高温,因此烘炒香的出现对普洱茶品质评价来说应减分;烘炒香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一些含硫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必须在高温加工中才能产生。

25、堆味

堆味是从形容“发酵渥堆”的上来的,就是描述一种类似混合酸、馊、霉、腥等不良感觉的发酵气味在新制熟茶中普遍存在,因为传统熟茶渥堆发酵工艺是一个长时间而且复杂的变化过程,数顿至数十吨茶叶堆放在一起发酵,不可能做到绝对均匀,因此部分发酵过度和不足的茶叶就会产生一些不良气味,而如何把这种不良气味在加工完成的时候降到最低,就很考验加工技术了,如果没有发生严重的发酵不足或者是过度,那么根据堆味的浓度,通过长短不同时间的合理仓储,这些不友好的气味就能被自然分解散逸而展现出陈香。

26、水焖气

常见于用雨水叶或揉捻叶焖堆而不及时干燥的普洱茶(生茶),如同炒青菜时用锅盖焖过,就会产生的气味一般,在茶叶加工的小环境中如果出现湿热不透气的状况,就会产生类似气味。

27、生青气

常见于杀青不足的普洱茶(生茶),似青草的气味。因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所致。

28、粗青气

常见于原料粗老的普洱茶(生茶),似青草的气味。因为鲜叶粗老,含水量少,在杀青过程中必须采用“老叶嫩杀”,即杀青时间短杀青温度低,技术不够就很难保证青叶醇等相关青气物质的消散,因此常常会有粗青气。

29、日晒味

常见于存放时间较短的新制普洱茶(生茶),这种气味嗅来就如同晴天晒好的被子一样。光线能够促进酯类等物质氧化,其中紫外光比可见光的影响更大。长时间的光照能引起茶叶化学物质的光化学反应。可以猜测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相关气味物质共同构成了日晒味,但其具体成分还有待研究。

普洱茶膏的饮用方法

普洱茶膏的饮用相比传统茶叶的冲泡具有方便性的特点。但这种方便性有别于速溶茶粉的快捷与简便,是一种“简单的艺术”。

普洱茶膏的饮用分为纯饮与调饮两种。所谓纯饮是不加任何佐料的冲泡与饮用。是目前流行最广的一种方法。它对冲泡茶具的要求不似传统茶冲泡工具那么复杂,说法之多。但它也强调感官色彩,强调视觉的“动感”。因此,要求冲泡茶具以玻璃器皿为主,而且必须是玻璃体通透性较好的器皿。如果是水晶杯,观赏效果更佳。

所谓调饮是依照人体需求,将牛奶、蜂蜜、姜片、枸杞、坚果类的一些营养品与普洱茶膏一起调配饮用,以达到更高的养生效果。那么用什么水冲泡最好呢?自来水由于含氯成分偏高,造成与茶膏内丹宁酸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较淡的“异味”,不被饮茶人接受,且汤色显现偏暗。桶装纯净水由于将水中杂质过滤,对茶膏的干扰较少,汤色与口感都不错。桶装矿泉水由于内含多种矿物成分,与茶膏内多种成分产生化学反应,其口感与香气都增强了,但汤色也呈现偏暗的特点。屈臣氏蒸馏水应当是水中最纯净的,所以对茶膏影响最小,口感与汤色也是最佳。

从古至今,人们围绕茶叶冲泡的水做过很多研究,但基本都是感性的,缺少理化分析为证据。但有一条是相通的,即人们始终认为具备“洁且轻”的水质与现代的蒸馏水有相似的地方。至于当今很多人提出“软水”的概念,都与蒸馏水如出一辙。换句话说,蒸馏水也是软化水的一种。


普洱茶内涵、工艺、品质与类别

“普洱茶”及其文化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醒,末期开始起步,至今不满20年;而其文化从蒙昧期经混乱误区逐步转向正确理念,至今尚不足10年,而且至今还处在正确与错误混淆期。带有嘲讽意味而令人遗憾的是,竭力维护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错误立场的“大腿”,还多为有头衔,有声望,知明度高的“茶专家”组成。那些坚持正确导向而扭“大腿”较劲的“胳臂”,反而是身轻言微的无名鼠辈。故而目前为止,普洱茶界尚无一部正确、真实、科学、合理、完整、系统、公认的茶业教材,也就几乎无谁是称职的专家,也就更无权威专家。本文就“普洱茶”概念及其品质与经历等内容,表明个人的拙见。

一、“普洱茶”名称和对象

“普洱茶”之名来自素来长期直接管辖六大茶山及其茶业的行政机构带驻地的“普洱”官印,普洱是明清及其以前的车里辖区的“极边地”,即北端门户或关卡,车里在此设“头目”管理“六大茶山”及其茶务。凡是依律从普洱贩出的茶品,都被加盖“普洱”官印,外地人因此而陈之为“普洱茶”。该名称所称谓的对象:据明李元阳万历间《云南通志·卷十六》、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师范《滇系》、檀萃《滇海虞衡志》、雪雨《鸿泥杂志》和《普洱府志》等证实是产于“六大茶山”。其中茶种复杂多样,包括前些年茶专家商业炒作的紫芽茶,也并非哪个专家培植出来,古茶树中就很多。它们也未必是所谓“变异”出来,谁都无依据证明先天无此茶种,故完全有可能先天就有此类和其它各品种。其品种的共同特征,除少数小叶种以外,清《思茅厅采访》和《普洱府志》记载的是“叶尖而长”,也就是中柳叶种和条尖形大叶种。当时的“普洱茶”系列品,据思茅厅催缴贡茶的《札文》内“生、熟茶芽”的记载可知,每年贡茶中有传统生茶(生晒或生晾后制作干燥的茶)及传统熟茶(炒青晾晒干或适温烘干及蒸青后晾晒干或适温烘干的茶)。其当年的复制品,据张泓《滇南新语》、阮福《普洱茶记》、《大清会典事例》、《普洱府志·卷八》等众史料所载,除独有发酵品即茶膏以外,有散装的新近蕊茶和芽茶,也有大、小规格不等的五种新近紧团茶,有七子饼、五子饼和方(砖)茶等。当时的茶膏,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细茶末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淯中,日久取出,捣汁熬制而成。块小而润泽者为上,块大而焦枯者次之。”从末两句可知,茶沫受潮结团,发酵生热后松散,是隔绝空气的纯发酵茶,并非“霉酵”茶。其内“污泥”是习惯性语误,实际指“淤泥”。当地“熬膏”制作“纯发酵茶”的原因,并非苦涩味,而是为泡饮方便及入药所需而将茶沫变废为宝。

这些茶,在营销和消费过程中,短期销不出或消费不完,必定有存放陈化以后再消费的。又因各地气候差异,其中必有霉变者,也必有正常陈化者。故而该茶饮用史上喝过的陈旧茶,有真正的陈茶,也有霉变茶。无霉变的陈化茶,无疑属于“普洱茶”;但明显带霉变的茶,鲜活的现实已经验证,饮用以后都会使喉咙有干燥、发痒等不良反应,都不该属于正常而宜于饮用的“普洱茶”。

由于炒青晒干或晾干、或28℃~38℃适温烘干的新鲜干茶与陈茶之间无分明而确定的界线,即陈化到何样的程度分别界定为“新茶”或陈茶,无法定出其标准。而保存的实际年限,又因各地气候、各茶内含水量不同,不能衡量陈化程度;况且,饮用炒青晒干或晾干及适温烘干的新鲜茶的历史更悠久,也更普遍。因而,该茶“从生到死“都理当属于“普洱茶”,亦即炒青晒干或晾干、或28℃~38℃适温烘干的新鲜干茶,更是“普洱茶”的开初或起始祖先。其中,生晒或生晾以后制作了晒干或适温烘干的古“生茶”,是同等原料下,品味明显超过白茶和红茶,也超过多数炒青或机蒸后晒干或适温烘干之茶,即古“熟茶”(今“生茶”)。其突出优点,是甘甜、清新和鲜活。

从清末民初前后起,随“普洱茶”原料范围的逐步增大,面对某些茶区苦涩度偏高的茶,为了降低其苦涩度,以便于消费者勉强接受,商家各创妖术魔法,制成各样的茶,如所谓“人为发酵熟茶”等。但曾有人这样做也罢,那样做也罢;这样记载也罢,那样夸赞也罢,不等于都是科学合理的,未必真值得称赞和遵循!因爱财未必取之都有道,商家的行为和记录,兼有奸诈与诚信两种可能,现今也不例外。其中的许多茶,包括表面“发酵”的“熟茶”和绝大多数“老茶”,凡是泡渣杂带或全显碳黑色者,都是霉烂茶,它们也不属于正常而理当饮用的“普洱茶”,而是“普洱茶”的另类或败类!

二、“普洱茶”原本品质

当年“普洱茶”命名所针对的茶品产地“六大茶山”当时的自然生态环境,据清段永源《信征别集》等记载是“其山川深厚,故茶味浓而佳”,即森林植被深厚,生态良好。其当时的茶树群体,据《普洱府志·食货志》等记载是“其树似紫薇,无皮,曲拳而高大……多瘤如云雾状”,“曲拳”与“多瘤”都是近千年老树特征,故都是茶籽育苗为种的高大乔木老树林。比照现今当地残剩的同类环境里同类茶树所产的茶,可知都是香气浓、苦涩味微弱、滋味甘甜厚重、茶气十足、耐泡度很高的茶中极品。清段永源《信征别集》还有“以开水冲之十次仍有味”之说。当地这类茶,现喝还恨相遇晚,何须等其陈化或发酵?!多此一举!故而当年被称“普洱茶”者,是根本无须“陈化”和“发酵”就适宜新喝的!除非短期内喝不完而遗留下来。亦即富有新茶就适宜现喝的综合优良品质。即使让它陈化或人为正常发酵,也因其内的唯茶特有的甘甜味厚重而苦度很低,就以现今十几、二十年正常陈化茶的品质为依据,其苦涩度基本消失以后,陈香气味浓,纯正细腻的陈化滋味厚重,生津润喉力和发散与通气力强,亦即其富有高品质的珍藏价值。“普洱茶”的品质,不但涉及新茶的顺滑度、耐泡度、生津润喉力、香气、回甘和发散与通气力,还涉及新茶独特厚重的甘甜味和陈茶的“珍藏价值”。

新茶滋味里或轻或重总含有苦涩味,但苦涩味本身不是茶味,它俩仅是茶味的附带成份。真正的茶味,是排除明显的苦涩味以外的,包括微弱苦涩味在内的,唯茶特有的独特的综合丰富的甘甜味。“普洱茶”的“珍藏价值”就是指其苦涩味彻底消失以后,还有真正的陈香气味、纯正细腻的陈化甘甜味和生津润喉的解渴功效、以及发散与通气之药理性茶气,至少也还应有后两者或末者。这就涉及茶林所处经围度、土壤、海拔、气温、生态植被、苗类、树龄、树干、采摘、集装、初制、复制、保存等众多而复杂的因素。

三、陈茶品质与茶树情形

从普洱茶复苏至今约20年的正常陈茶充分证明,要使该陈茶苦涩度彻底消失以后还有真正纯正细腻的陈化滋味,其新鲜毛茶时的苦涩度不宜太偏重,而茶味(茶的独特甘甜味)则要尽量厚重。新鲜毛茶的唯茶特有甘甜味厚重与否、苦涩度彻底消失以后遗留的生津润喉力和发散与通气的药理性茶气强与弱,相同土壤、海拔、经围度和阳光度前提下,就看茶树根的深度、茶树龄的高低和树干高大程度及生态度。“普洱茶”陈化品质的高低,首先是苦味不能太重而唯茶特有的综合甘甜味需偏厚。茶的苦味和特有的综合甘甜味比例,除与经围度、土壤和海拔有关以外,首先与茶苗类型有关,以直播的果实苗为上,移栽果实苗为次,其余为下。其次是与生长环境有关,以森林植被良好,遮荫和透光度适当,山梁边高坡面者为上,当阳低坡面为次,其余为下。其三是与树龄有关,同片区内以高龄者为上,中龄者次之,低龄者为下。其四是与树干高大程度有关,同龄同粗度者,树干高者为上,树干中高者为次,树干低矮者为下。其五是与所在坡面的当阳度有关,其它因素等同时,位于朝北坡面及朝西北坡面而其西面与西南面山梁更高者最次。而土壤和海拔,分别以紫红杂石壤或红色杂石壤和1400米~1550米高度为优,紫红杂石壤或红色杂石壤和1100米~1400米和1550米~1600米者为次,其余者为下。因为茶树,既不适合温热地带,也不适合寒冷地带,适合凉爽地带。

四、珍藏品质与工艺

要使陈茶具有真正的陈香味,除妥善保存(不受动物损坏、气与尘染、不霉变、无粗杂异味)以外,首先采摘老嫩长短度要适当,以不带老梗与炒青黄片,一芽三叶居多者为上;以不带老梗与炒青黄片,一芽二叶居多者为次;带老梗与黄片和不带老梗黄片却一芽一叶居者为下。其次与集装技术有关,以疏松、少量、短时集装的鲜活者为上。其三是与萎晾程度有关,以叶片稍蔫者为上,以萎晾偏轻或偏重者次之,以萎晾不够和萎晾过度者更次。有人说萎晾过度者黄片多,这是谬误。“黄片”是特定的第三或第四偏老的叶片,萎晾过度致含水过低而增加的黄色叶片是比黄片偏嫩的二梭和更嫩的两片芽叶形成,因而那不是“黄片”,而是杂色片。其四是与杀青的剧烈度和熟度有关,以160℃至近200℃高温剧烈炒青但无煳沫和气味,梗和叶都纯黄绿色者为上,梗和叶都接近纯黄绿色者为次,炒过或半生而多杂色者更次。今普洱“生茶”,根本不是“晒青毛茶”,而是“炒青晒干”毛茶。其五是与揉制有关,以适当的力揉透成紧条者为上,以用力过重或未揉透而成松条者为次。其六是与干燥的方式和及时度有关,以次日内晒干者为上,以次日内适温(28℃~38℃)烘干者为次,以延时干燥者更次。其七是与复制技术有关,以气蒸8~10秒,饼偏紧而厚实,并以35℃~38℃整日内干燥者为上,以整日内晾晒干者为次,其余更次。黄片与帕卡的杀青,不宜纯炒青,宜轻煮再炒或洒水炒或蒸青。

五、珍藏价值与新茶品质

要使陈茶的香气纯正浓厚,其新鲜茶的香气就要纯正浓厚;要使陈茶滋味纯正细腻而厚重,其新鲜茶的滋味就要纯正细腻而厚重,即苦涩度偏低,特有综合甘甜味纯正厚重;要使陈茶的生津润喉力强,其新鲜茶的生津润喉力就要强;要使陈茶的发散与通气类茶气足,其新鲜茶的发散与通气类茶气就要足。茶的陈化,几乎仅降低其苦涩度,提高柔和与滑腻度,除其香气浓度会有所上升,甘甜味不会明显增添。因此,苦度偏重,特有甘甜味偏薄的茶(特别是其中的矮化、低龄茶),其苦涩度彻底消失以后,就几乎没滋味。新茶时生津润喉力就强的茶,其陈茶的生津润喉力才会强。新茶时的发散与通气力强的茶,其陈茶的发散与通气力才会强。因而除新鲜茶时香气偏浓、生津润喉力偏强、发散与通气力足者,陈化以后仍会留有陈香气味、生津润喉力和发散与通气力以外,其余者几乎概无珍藏价值。

六、普洱茶归属

因明、清茶籍所记载的湖南安化黑茶,包括进贡黑茶,都是带有苦涩味的茶。因而古代湖南的真正黑茶,是属于绿茶类,根本不存在古代的“发酵黑茶”。如今的湖南安化黑茶,是民国末期至近期几代专家偷梁换柱而与原本真正的黑茶彻底脱节,被彻底歪曲的霉烂茶。也就是说,现今的黑茶,不是当年的正常而适宜饮用的茶品。如今根本不存在正常的,理该饮用的黑茶。而所谓的“普洱‘熟茶’”,也同样无不是腐烂霉变的异常而不宜饮用的茶尸骨。所以目前根本不存在理该饮用的黑茶。而历史普洱茶中的古“熟茶”和古“生茶”及纯发酵的茶膏,都不属于黑茶。因此,普洱茶不是黑茶,是独立的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