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知识·野生茶的重要价值

普洱茶知识·野生茶的重要价值

2019-08-17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普洱茶知识·野生茶的重要价值

野生茶是大自然在物种自然演化过程中生成的茶树品种,它是人工茶树品种的始祖。 

野生茶和栽培茶,是对茶树种性特征和不同生育环境表述的一个定义。所以,从茶树分类学角度来理解和诠释,“野茶”不是茶,不是人类几千年来所饮用的“茶”。它未通过人工驯化而并不适宜饮用,有的甚至还有微毒。在西双版纳等古茶区的茶农,他们就没有饮用野生茶的历史,现在也不喝野茶。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有少量能饮用的野生茶,就片面地认为所有的野生茶都能饮用。

野生茶有两个重要的价值: 

一、它是证明云南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的重要可行性依据之一。 

二、可以利用其遗传因素在茶叶育种方面进行研究。野生茶作为一种宝贵的种质资源,应当得到保护。现在有部分茶商为了利益炒作野生茶,导致茶农过度采摘野生茶,这对野生茶种质资源其实是一种损害。

原云南省茶科所所长张顺高说:所谓野生茶是指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树。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饮用的“茶”,在植物分类学里,被列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系。茶组被统一命名为“Camelliaslnensis(L)OKtze”,为全世界所采纳。茶组里有37个茶种,目前世界各国栽培利用的“茶”,是茶组里的一个“种”,其染体多为二倍体(2n=30)。科学意义上的“野茶”,是农学里“茶系”以外的近缘茶树植物,没有经过人工驯化栽培的。它们不是人类广泛利用和饮用的“茶”。能否饮用,需待进一步的科学验证。

只有经过人工驯化的茶,才能安全的饮用,真正的野茶是不宜饮用的,因为有毒。所以大家要走出野的误区,不是什么野味都好。其实只要是西双版纳茶区的生态茶,品质都很好,当年风行满清朝野的古六大茶山的各类贡茶,在当时也就是台地茶(因为那时也才种下去几年)。关键是西双版纳独特的气候、土壤、海拔等综合因素决定了版纳茶的品质,而不是其他。
有用+10
分享

金花普洱茶的作用

金花普洱茶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吧,对于它的作用更是没有好多人知道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金花普洱茶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金花普洱茶的作用

金花”是“冠突散囊菌”,是对人有益的酵素类菌,“金花”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使茶叶的口感等特性提高和优化。目前只有原产广西六堡的黑茶类茯茶,才会在制作过程中刻意培植“冠突散囊菌”群落,这需要极独特的加工工艺才能制成。茯茶中的“金花”被当地人俗称“黄花”,甚至作为评判茶品高低的标准,“金花”越多,茶就越好,也就越好卖,越值钱。

  而普洱茶真正的金花也是“冠突散囊菌”,在存期久远茶品中才可能偶然出现,制成的茶品在外冷内热、外干内湿的前提下,茶品内果实较多或鲜叶较粗老而茶叶渗出物浓稠情况下,且得有“冠突散囊菌”存在于茶原料内,或在制成品后摊晾过程遇有此类微生物附着,还得在短期内形成最初的微小群落,才能在以后的储藏过程中逐步生长。陈年熟茶中较陈年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出现几率更高些,但也是相当少见的,毕竟“冠突散囊菌”的孢子,并不十分容易介入并适合在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中大量存活。

  还有一种常滋生在“湿仓”情况下,系出普洱“造旧”的产物黄曲霉,我也给它取个混名“毒花”,它是众所周知的有害微生物,外观也呈黄色片状分布,主要生存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中,依存于茶叶的营养而生长,生命周期结束后又靠孢子繁殖存续。

  黄曲霉还是和“冠突散囊菌”表现不同的,首先是黄曲霉的茶体本身霉变发粘,尤以霉菌群落最密集处,茶叶凝结成块,冲泡时不易散开,叶极易碎,而有“冠突散囊菌”的茶品,条索清楚、自然舒展,存期长久后茶品易分拆,冲泡后叶形完整,叶有一定强度和弹性;其次,黄曲霉造成霉变过,又存储在干燥环境的茶,霉菌体干瘪,形状不规则,且呈褐色或黄绿色,而“冠突散囊菌”任何时段都是金黄色饱满的圆形颗粒,无非是前后生长期大小的差异;在休眠期,黄曲霉只有黄色粉状孢子,但在生长期一定有菌丝形成,“冠突散囊菌”任何时期都决不会有菌丝存在;此外,黄曲霉的孢子颗粒极细微且附着不紧,一口气即可以吹散落,“冠突散囊菌”附着紧实,不易掉落;还有,黄曲霉是丝状成片分布,为浅黄色,通常分布在茶品角部;“冠突散囊菌”通常在茶饼或砖、坨的内部,为点状颗粒,呈金黄色,茶面分布时即便有颗粒同处分布,但个体清晰,间界清楚;在茶品冲泡后区别就更为明显,黄曲霉造成的霉变茶,汤色碳黑或棕黑,浑浊粘腻,味道有极强霉变的呛人气味,数泡后汤色很快变淡且依然浑浊,而有“冠突散囊菌”的茶品,茶色红,且较普通茶品更加清澈透亮,口感圆顺爽滑,一泡就有种特有甜香,还极其耐冲泡,十数泡也色味如故。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内容,希望通过小编的讲解可以为有需要的茶友们提供好的建议,我相信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很多的茶友们还是对金花普洱茶也是有一定的了解了吧。

清代帝王为何独宠普洱茶?

  明代时期“普洱”才正式得名,明代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这一时期,茶叶在技术革新、茶种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色。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废止了过去的一些蔽制,在茶业上立诏置贡奉龙团,这对制茶技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将“普口”改称为“普耳”,划归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管辖。万历年间,“普耳”又正式改为“普洱”。

 

  普洱茶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出现了诸如压制茶等,改变了唐朝时粗糙的样貌。普洱茶因为作为贡茶,很受朝廷赞赏,便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末方以智在《物理小识》有“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这是“普洱茶”一名最早见于文字的记录:在这里,不仅正式用“普洱茶”一名,而且还道出了其制作方式为“蒸之成团”,主要销售地点是“西番”即藏族地区。李时珍药典《本草纲目》中也记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那时,明朝廷还在其地设官吏管理普洱茶的贸易,普洱茶逐渐走入其发展的鼎盛时期。

  满清入关以前,一直以粗茶作为口粮茶,入关之后,从皇太极开始,大清皇族逐渐接受并喜爱上了普洱茶,清雍正皇帝更是将普洱茶列为贡茶,普洱茶的身价也一路飙升,在清嘉庆年间甚至到了“一两普洱几两金”的程度,这也是普洱茶自明以后最辉煌的历史时期。

 

  从价格低廉的蛮夷之地草茶到其价堪比黄金,普洱茶又经历了又一次腾飞,回顾普洱茶这段辉煌的历史,还要从清朝帝王开始。观看大清自太祖皇帝努尔哈赤起的清十二帝像,我们能够惊奇的发现,清代的帝王相比明代帝皇普遍较瘦,这不是宫廷画工刻意为之,好似在诉说清宫生活的饥苦,而是与两朝帝王的生活习惯有关。

  大清政权除了缔造了中国君主制社会最后一个辉煌时期“康乾盛世”之外,更像是一个职业皇帝的培训班,大清皇帝基本都是职业皇帝。在一堆的祖制面前,就连科尔沁大草原孕育的孝庄皇太后也举步维艰,因为祖制的约束,无论是传统还是需求,之前饮茶的习惯也随着清军进入了关内。入关之前,大家都在游牧状态下生存,有条件也未必会去追求产自关内的好茶,只要能就肉下口的粗茶就基本满足了。现在既然承了天命,做了皇帝,那就应该提升品味,追求卓越跟老百姓划开界限,把之前的粗茶变为好茶。

  《本草纲目》记载的普洱茶的主要之功效是降脂、减肥、去油腻,此一功效恰好适合主食为牛羊肉的满族人。所以对于清代的皇族们来说,作为前朝遗物的普洱茶就进入了皇族们的视线。可是,作为奉天受命的地王皇族,怎么可能与老百姓同食粟,饮粗茶呢?于是就着普洱茶众多之优点,提高普洱茶的身价,以此来“合理”的享用普洱茶,其中更因普洱茶消食解腻,解牛羊毒的助消化,降脂减肥的神奇功效,毕竟健康是自己的,江山也是自己的。所以雍正皇帝大笔一挥,普洱茶成功替代了游牧时期的粗茶一跃成为皇家专属的贡茶。

  皇家除了没有亲情,没有自由以外,有的是花不完的钱。有了钱那就要讲究,单单将普洱茶被列为贡茶还无法满足皇帝的需求,由于战乱导致缺乏监管而制作的茶叶再拿来进贡给皇帝实在有失体统。所以茶树要精心照顾、原料的采摘要精益求精(女儿茶),在普洱茶的加工制作上要化简为繁,运输包装高端大气上档次。要知道皇帝喝的茶,必须是平常人喝不到并且喝不起的,不复杂不上档次,贵从哪来?

 

  倚邦贡茶、易武贡茶怎么来的?就这么折腾出来的,皇帝一折腾,大臣们就跟着折腾。大贪官和珅和大人就是一位折腾普洱茶的好手,家中存茶超过皇室,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四年九月十九日,军机处查抄和珅府之日同时查抄了内务府大臣和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福长安府邸,军机处的财产抄没清单中除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外,还记载着查得“普洱茶三百圆八十八团桶”,“茶膏一百九十匣”,这份抄没清单送至嘉庆皇帝手中时,他下旨将其他财物均收归国有,只在普洱茶之上画了一个朱红色的圆圈,这个圆圈便是皇上御用的标志。

  回到现代,连清代皇帝御用的马桶都能在拍卖会上拍出天价,就别说要喝到嘴里的普洱茶了,一提清末民初的普洱茶卖出个几百万,贵的不是茶叶而是过去那人人追求的帝王范儿。

段兆顺:普洱茶何以名重京师

段兆顺:普洱茶何以名重京师

每逢节庆日,清宫里对茶的使用量是非常庞大的,而在普洱茶成为贡茶后,大量的朝廷活动都使用普洱茶,特别是在天气较为寒冷的冬日。

各大节日期间,皇帝向皇太后进献茶叶,并赏赐一定数量的茶叶给身边得太监等人。如:“嘉庆二十五年端阳节之例,进皇太后、诚禧皇贵妃等位大普洱茶八个,女儿茶五十个;赏王子大臣翰等普洱茶三瓶,花茶五瓶;禄喜等普洱茶二十四瓶;如喜、陆福寿、长寿、寿喜、倪四官普洱茶十一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十八日,酷爱京剧的慈禧太后传出懿旨,要在颐年殿看戏。演出前,奏事太监预进了赏赐陪同看戏的诸臣名签及赐品。获准后,十五位大臣被宣召入宫。这一天,御茶房的日志上便有了“敬事房要取普洱中茶十五个以赏赐颐年殿看戏诸臣”的话语。

段兆顺:普洱茶何以名重京师

从留存下来的史料来看,普洱贡茶从雍正到光绪时期,进贡的基本品种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只是在名称上有所变动。总的来说,普洱贡茶可分为三种八个花色,三个品种分别是团茶、瓶盛散茶和茶膏。

团茶的花色最为丰富,有5斤(清代老秤一斤合今596.82克)重的大团茶、3斤重的中团茶、1斤重的小团茶、四两重的女儿茶、一两五钱重的珠茶共5个花色,其中5斤重的大团茶又被称为“人头茶”或“金瓜贡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可见人头茶是专供皇家享用的。瓶盛散茶分为芽茶、蕊茶两个花色,蕊茶是毛尖茶,芽茶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散茶。茶膏为匣装,每匣共计有112块茶膏。

段兆顺:普洱茶何以名重京师

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后,1924年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对故宫的所有财产进行了清点。据民国十四年(1925年)三月一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刊行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记载,当时故宫的茶库里留存有大量的各种茶,涉及普洱茶部分的,除了与其他茶混在一起的以瓶、匣、块、箱登记的零星记录外,编号“三六四”记录有各种茶膏“一架”,编号“三六五”记录有木箱盛装的各种普洱茶“半屋”。直接以“架”“半屋”为单位,可见留存量是很大的,这也说明普洱贡茶的进贡时间很长而且具有连续性,同时清宫对普洱贡茶的需求量很大。直到20世纪60年代,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数量多达几吨的普洱茶和茶膏。王郁风在《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中写道:“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1963年1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批陈年贡茶实物,普洱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而诸多其他茶,那时已是无法饮用,甚至成了齑粉。

明朝才真正成型并被命名的普洱茶,何以到清朝就得以名重京师呢?

段兆顺:普洱茶何以名重京师

“独有普洱号刚坚”,乾隆皇帝曾经在自己的诗作中如此赞誉普洱茶的品质,说明当时人们对普洱茶已经非常认同,特别赞扬其刚坚的品质。于是,也就有了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普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记载。一个“味最酽”,将当时人们对普洱茶的赞誉跃然纸上。

与进入到清宫的各类贡茶相比,普洱茶的茶味与茶性都与小叶种的其他茶类迥异,因而深得帝王家的青睐。究其原因,是来自云南深山老林里的普洱茶“味最酽”,具有茶味特别浓厚的特殊品质,帮助消化的功力最强,并有祛病保健的功效。普洱茶“味最酽”的健康功效,其实早在明朝就以发现,明末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就说普洱茶“最能化物”,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从药性观点说,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瀒,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这样的普洱茶,显然非常适合清宫贵族们的需要。

段兆顺:普洱茶何以名重京师

众所周知,清朝统治者满族人的祖先,原本是东北地区的游猎民族,以肉食为主。进入京城成为统治阶层后,生活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极,需要一种消化功力大的茶叶饮料,而普洱茶“味最酽”的特性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于是乎普洱茶自进贡后就深得帝王、后妃、吃皇粮的贵族们的特别赏识。此后近两百年间,清宫中以饮用普洱茶为时尚,有用于日常泡饮的,有用于熬煮奶茶的,尤其是冬季北方气候千燥,所以会大量饮用普洱茶。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在清宫的喜好下,普洱茶名重京师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