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古树普洱茶以陈为贵

古树普洱茶以陈为贵

2019-08-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在我国“六大茶类”中,普洱古树茶“以陈为贵”的独特之处,与其它茶品追求“以鲜为贵”的特点形成强烈反差。

  评判古树茶质量的好坏和价值的高低,茶品的陈化程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这是茶叶学术界、商业界无争议的事实,也是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和追求的一种境界。上乘古树普洱茶“以陈为贵”“越陈越香”的独有价值使其成为可以喝的“古董”,因而比其他茶品更具收藏价值。

  正因古树普洱茶树种独特、地域性强、具备“以陈为贵”之特点,因而产于云南新旧六大茶山之中、真实的、品质优异的古树普洱茶确具非凡投资收藏价值。
有用+10
分享

“不苦不涩不成茶”普洱茶苦味重就是不好的茶叶吗?

  俗话说“不苦不涩不为普洱茶”,这句话有道理吗?普洱茶的苦味如何品,是否有品饮价值?相信不少茶人有类似的疑问,纠结于普洱茶的苦味儿,尽管我们相信,存在即是合理,然而也得讲究个说道,现在我们就来讲讲清楚。

  一、普洱茶为什么是苦味的?

 

  一句“不苦不涩不为普洱茶”并不能道尽普洱茶苦味的合理性。事实上,普洱茶带有苦味,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味感呈苦味的物质。茶叶中这类物质主要为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色素类、茶叶皂苷类、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云南省大叶种内含物比起其它茶类丰富,用以制作的普洱茶的苦涩味相对来说就比较重。这种茶叶自身的苦涩可以慢慢转化为甘甜,使滋味变得醇厚滑顺甘甜,苦涩味也会变得极低。

 

  在茶汤滋味中,咖啡碱与茶多酚协调,形成氢键络合物,使得苦味降低。同时氨基酸含量高,对咖啡碱的苦味也有消减作用。人在喝茶的时候,感受到的是茶汤呈现的综合表现。茶汤的综合表现是指茶汤中内涵物质互相协同,互相制约的一种表现。我们喝茶觉得苦,说明茶汤中,苦味物质占上风,一般情况下也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咖啡碱压制了儿茶素类等物质的呈现。

  二、普洱茶苦味重就是不好的茶叶吗?

 

  一般情况下茶叶中含有的生物碱以咖啡碱的含量最高,一般为2%-4%。咖啡碱具有苦味,伐值低。陈宗道等(1992)测定表明,温度和PH对于苦味敏感性有影响,PH升高和温度升高,伐值降低,敏感性增加。咖啡碱的含量在茶树中各部分有较大差异,以叶部最多,茎梗较少,在新梢中随着叶片的老化而下降。

 

  正常情况下,采制幼嫩一芽一、二叶的茶品,其苦涩味比采制一芽三、四叶的厚重得多,茶汤浓醇鲜爽,是优质茶叶的表现。所以,带有“苦涩味”的普洱茶往往是高嫩度、高级别的茶品。这亦是中低档茶滋味比较淡薄的原因。

 

  另外,茶叶的苦涩物质并非全无是处,对人体健康还是有很多益处的。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利尿作用,还能促使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茶多酚则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解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消炎解毒抗过敏、抗辐射等功效。

  三、普洱茶苦尽甘来,苦味终有品饮真意

 

  普洱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特点之一,是茶汤入口后先苦后转为甜味,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即“回甘”,而回甘的强度与持久性也被认为是评判是否为好茶的指标之一。

 

  然而,并不是茶汤苦味强度越大,回甘滋味强度就越高。有些茶在我们感受到的苦味后却等不来回甘。有些茶入口时只是略感苦涩,但其回甘却明显而持久。茶叶甜味物质的存在才是茶为什么会甜的原因,对茶的苦味和涩味有协调制和掩盖的效果。茶汤甜味的物质有单糖和低聚糖,带甜味的氨基酸和儿茶素合成的中间产物。在制成普洱茶后,经过时间的转化,茶叶内的甜味物质会逐渐分解转化,增加茶汤甜度。

  茶汤的苦味常常与甜味相伴而生,入口后口腔内风生水起,先苦后甜,感受茶的层次感和持久的甘甜生津,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饮茶意义,也让茶苦味有了品饮的价值。

 

  普洱茶的魅力就在于浓厚、回味和层次感,一款好茶就需要苦涩适中、适口感好、回甘明显,如果茶汤没有苦味,只有甜味,就失去了品饮的乐趣,达不到应有的境界,这款茶肯定算不上好茶了。

读懂普洱茶膏

在中国的茶叶发展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往往被茶学专家们所忽视。那就是古代的茶人,或者说极少数的“能工巧匠”一直在不间断地做着一种尝试——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并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可饮用的茶产品——茶膏。也许,这种实践由于涉及面极少,不是茶叶发展的主流,没有纳入茶学专家的视野。到了清朝,这个唯一的茶产品,开辟了二百年的风光历史。

站在历史的角度,你会发现,普洱茶膏不是某个时期、某一个人的偶然发现,而是有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在普洱茶膏没有形成之前,中国的唐朝与宋朝时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茶膏生产经验,虽然那时的很多茶膏品种没有延续下来,或者说因工艺及品质的不成熟的原因而“半路夭折”,但却为后来的普洱茶膏生产者提供了借鉴。

我们有理由这样推定:普洱茶膏是受唐宋时期茶膏的启发并在借鉴唐宋茶膏制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一、唐代:发现茶膏雏形

唐代,“茶圣”陆羽33岁时,历经十年时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经》初稿。此后,又经历了十年时间,特别是因编纂《韵海镜源》(唐代著名的文学著作)时掌握了大量资料,对《茶经》原稿进行了一次大的修改和增订。关于《茶经》或许有一点是茶叶史学家所忽略的,那就是陆羽也是中国第一个茶膏发现者,或者称为启蒙人,这或许是一个新的提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陆羽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个将茶叶中出现的“膏”(茶叶加工后出现的膏化物质)记录在《茶经》里的人。

让我们先仔细品味这个“膏”字。最早,在中国的《说文解字》中,对“膏”字是这样解释的:“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后又专指物之精华。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再后来,古代的中医师们通过熬制的方法将动物或植物提炼出他们认为精华的东西,引申为药膏。陆羽恰恰是从唐代的制茶工艺中,发现了茶叶经加工之后自然出现的部分“膏化现象”。同时敏锐地感觉到这个“膏化现象”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的药膏有相似之处。于是,破天荒地第一次将这种物质冠以“膏”的名称记录在《茶经》里。

陆羽发现的这个“膏”与当时唐代制茶工艺有直接的联系。因为唐代制茶与我们今天的制茶方法有很大的差别。那时的制茶工艺几乎是以蒸青饼茶为主。陆羽的《茶经》主要描述的也是唐代饼茶的制作方式。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饼茶制作工艺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采之”就是采茶;

“蒸之”是将采回的鲜叶用釜蒸熟;

“捣之”是将蒸熟的茶叶未凉前放入杵臼中捣烂,成为茶泥;

“拍之”是将茶泥倒入模具中加以拍击,使其紧密坚实,不留缝隙;

“焙之”是将入模的饼茶解出,用烘焙的方法将饼茶烘干,防止发霉;

浅谈普洱茶老茶的价格体系

最近老茶特别热,无论是芳村茶市还是东莞,不少茶客都围着这两个地方。问老茶的人多,谈老茶的人也多,唯独买老茶的人不多。

买老茶有两难:难辨真假、难知价格。

真假难辨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仓储作假的方式各种各样,防不胜防。没有靠谱的渠道、靠谱的圈子、想买一片正宗的老茶确实难,不过今天我要说的是老茶的价格。

老茶的价格如何?

老茶的价格有一明一暗,明的就是88青、92方砖、99绿大树、大白菜这些。这些茶只要是正品,它们的价格就是实的。普洱茶市场的硬通货,市价什么价就是什么价,除了这些明星茶,其余老茶的价格则很难说清楚了。

一般老茶都有个年份价格,打个比方2002年的老茶,总有最便宜的一档。那些二三线小厂、那些被人们遗忘的老茶、只要仓储正常、它都有一个基础价格。这类茶的价格不难打听,比如那些当时产量很高却没有被作为投资茶的产品。

基础的价格有了,接下来就是谈判技巧了。很多茶商尤其是最早把茶当做藏品等升值的茶商,他们入手的成本都很低。多则百十元,少则几元钱。哪怕按照最低价,茶商都是赚的。但在商言商,茶商肯定是能多赚一点就是一点。

老茶如何砍价?

如果所有不出名的老茶都能砍到最低价,那老茶市场反而简单了。

有句话很简单,老茶名山只有老班章,剩下的都是看品牌。所谓古六大茶山,那都是曾经的历史。老茶基本都没有按照山头去做茶的,就包括易武也都是不分产区,计划经济年代看的都是大产区。

老班章有大白菜作为参考,其价格么不会便宜,既然要买真货,就要做好天价的准备。

至于剩下的,就是看品牌,7542的价格很透明,以前大益7542的批次很多,比较低的批次价格最真实。几个大厂的影响力按照有排序,价格三六九等也就出来了。

有了上面这些参考,老茶砍价就容易了。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就组成了老茶的价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