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的“陈化”和“转化”

普洱的“陈化”和“转化”

2019-08-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说到普洱茶,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是越陈越香。殊不知,其中的“越陈”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在这个时间的概念里,自然也离不开空间。普洱茶中的空间也就是仓储存放的环境。

那么普洱茶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会产生什么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两个词语,一个是“陈化”、一个是“转化”。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点呢?

通俗点说,“陈化”、“转化”这两个就像一对夫妻,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主外”——陈化

陈化,描述的是普洱茶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表象的普洱茶特征。比如看到的普洱茶条索的颜色,普洱茶的汤色,普洱茶的滋味,普洱茶的叶底,普洱茶的香气。

而这种普洱茶的外在表现,只要一直观察,是用人体感官器官能感受到的。陈化,更准确的说是描述普洱茶某一时间段的外在表现结果。

“主内”——转化

转化,描述的是普洱茶的内在表现,也许就是暂时的一个过程。

普洱茶研究到现在,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变化是因为普洱茶里的微生物作用产生了变化,而微生物我们用感官器官是看不见的。比如一定年份的普洱茶颜色从黄色变为了棕褐色,这是由茶黄素变为茶褐素。这是微生物的变化。

普洱茶描述

了解了普洱茶中的陈化和转化的不同点,就会发现在现实中,大家时常说的“普洱茶转化得怎么样了?”“这茶转化得不错。”是多么不靠谱,普洱茶的“转化”,肉眼是看不到的,转化的是微生物。

那我们换成“普洱茶陈化得怎么样了?”、“这茶陈化得不错”这样的说法,展开对话下去就是:
Q:“普洱茶陈化得怎么样了?”

A:还不错,你看茶条颜色,你看茶汤,来喝杯品品有什么不同?
“这茶陈化得不错,你看啊,条索颜色和茶汤颜色都变了,你来喝喝看。”

在普洱茶的描述用词中,很多词语都是误用的,有些甚至是生搬硬套的。而也正是这些形容词的滥用,把普洱茶变得这么的复杂。

尤其是普洱茶的香型,大多数人现在是按拟物的方式来描述,有接近30种。

比如蜜香、青香、甜香、梅子香、陈香、橄榄香、花蜜香、糯香、花香、果香、茶香、木质陈香、复合香、板栗香、豆香、药香、果蜜香、兰香、枣香、木香、山场香、梅香、樟香、蜜兰香、麦香及菌香等。

如果按品饮上来描述:水飘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

按工艺来描述:“原香”和“工艺香”。说这些描述不对吧,它也是对的。但这样会让普洱茶变得很复杂又分不出好坏。这里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描述,用:“强、弱、没有”来描述。因为普洱茶的香是分鼻子嗅到和口腔感觉到的,这样分开来说普洱茶的香。这样就会让人很容易了解一款茶。
有用+10
分享

和普洱老泥一起学习普洱茶(14):新手学喝普洱茶急不得

  一开始就以喝绿茶方式喝普洱茶,是刚入门新手们在喝茶叶鲜香口味,是在寻找各茶区不同山寨普洱生茶口感,关注普洱茶是古树料、台地茶还是拼配茶的层面上,忽略了至关重要普洱茶,是须要品味不同年份变化无穷口感的,只有经过时间跨度及好仓储转变而成陈酽、醇香、透润才是标准成品茶。受市场引导,新手们喝的是未经陈化新生普洱茶,一是喝不出普洱茶特有的滋味,二是品不到历史老茶陈韵回荡,更体会不到陈茶有益健康微生物所创造的另一个奇妙世界。质朴、自然的普洱陈茶:汤中有质,质中有味,味中有香,香能持久,苦不留口,涩需生津与当年新生普洱茶青涩口味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事,与其它茶类不同的是,老普洱茶生命历程,从茶叶的生长、采摘、初加工成型后到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一切都那么质朴自然纯真,只有了解每款茶的茶性、变化口感和与之所冲泡出来相符口味,才能品悟出普洱茶真谛,与普洱茶一起变老的涵意就是质朴与自然,收藏老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所以品茗普洱真功夫在茶外就是这个道理。

  普洱熟茶的渥堆工艺1973年采用至今,茶性醇和、色泽红润、茶汤入喉滋味醇厚,并具有独特的陈香,是新手学喝普洱必不可少的入门茶,多品多喝不同年份熟茶,会自然提高你对普洱茶味觉认识,从中也能感悟到转化中的生普洱茶妙处所在。渥堆发酵到位的普洱熟茶,茶汤呈琥珀色,清澈通透、耐泡,茶渣柔软均一呈深铁锈红色;渥堆发酵未到位的普洱熟茶,茶汤呈淡琥珀色,清澈耐泡,茶渣柔软呈花斑铁锈红色或墨绿色;渥堆发酵至炭化临界边缘的普洱熟茶,茶汤呈深褐色,清澈通透、不耐泡,茶渣柔软色全黑;渥堆发酵至炭化的普洱熟茶,茶汤呈栗红色,清澈通透,不耐泡,茶渣坚硬炭化色全黑,熟茶品饮最后查看叶底,叶底的活性是很关键的,纯正熟茶有舒服的陈香,无杂味,茶汤入口甜而顺滑,不苦不涩不燥,口不干,舌不燥,喉不锁,不酸,不麻,不惺,几十年老熟茶呈现出的是药香,给人身心带来无比愉悦般幸福美好感觉······

  生普洱茶的优点是自然底气足、耐放,在陈化过程中茶味变化多端,待醇和时,茶汤还有一股活力,其风韵和口感,并不是新茶活泼强悍的个性所能替代的,其缺点是陈化周期长,普洱生茶经过后发酵所产生的品质变换,是短期所无法达成的,这也是现代人品不到老茶,也不情愿喝没有转化出醇润滋味的茶品,只有饮新生普洱茶才感觉到真实,从而放弃所收茶品一路多姿多彩风味变化,可惜···收藏新普洱茶不一定全都会成为好老茶的,也许就是学费茶(垃圾茶),也就说好茶不一定就是老茶,老茶不等于全是好茶,个中原因老泥在前文以有述,在此就不多说了,重点是伴随收藏茶的品尝,你会从茶品汤色、滋味、茶底变化中,会品觉到茶的好孬,有潜力茶品藏之有盼头,感觉没谱的茶弃之不要可惜。选择新生普洱茶,重点感受有无异味,杂味,烟味,有无前发酵导致的浓郁花果香,再就是观察汤色,是否干净,明亮,还是过于浑浊,悬浮粒子多等;品茶汤的时候要用心体验,感觉是口腔的什么部位反应强烈,一般的感觉就是树龄越小的茶树舌尖的反应稍微猛烈些,如一般的台地茶,舌尖微麻,苦涩不化,生津部位始终集中于舌的前段打圈子,无法向后带来更舒畅的感觉,再就是感觉的持久性,苦涩难熬但是生津回甘只就那么一剎那,让人感觉很不爽。而古树茶的感觉则更多的综合特征于向下,一般的制程稳定的古树茶大致的感觉是茶汤入口也有苦涩,但是苦涩过后;舌底,舌根部位集中生津流口水,细心体验者感觉更佳,重泡两杯下去,感觉喉咙是凉凉的,这种感觉让你在口腔中能感受到带着自然山野气韵的凉凉的从喉咙下去,沉下去,越持久越好,越深沉越好。

  但是即便是古树茶因产区不同品饮中也要区别对待,如勐海古树和古六大茶山的古树茶表现力是不尽相同的,勐海古树如班章,茶味很重喝进去非常厚实,香气很好,但是刺激性也稍强,所以生津回甘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而六山古树如倚邦,易武,茶汤柔和,很难体验到不舒服的苦涩,但是绵绵的软软的带有蜜香甘韵的茶汤入口后,较勐海古树而言猛烈的生津回甘是需要点时间的,但是带给你的感觉又是那么的舒服久久而不能散去,它与现代人工后发酵普洱茶不同,熟茶因经过渥堆发酵,而粗青气褪减的变化,正是失去普洱茶真性的关键所在,也就是失去了新鲜的品味,普洱老茶虽历经漫长的自然陈化,但仍是生茶青饼,依然保持了茶最新鲜品味和茶的真性。今天的普洱茶仍应坚持传统制作,新鲜自然,这才是传承好普洱茶制作传统的基本条件,只有在这个基本条件之下,才能找到普洱茶的真实性,惟有找到普洱茶的真性,才可能品悟出它的意境所在,同样的,了解其真性的存在,才会致力制作好的生普洱茶,并在漫长岁月中让它缓慢地陈化,形成普洱茶最宝贵的伦理文化,将过去那种‘祖父做孙子卖’的优良性传统循环下去,如此说来,学`品`藏普洱茶急功近利使不得,质朴、自然和静寂才能享受新鲜自然古意盎然的真普洱茶。
文/普洱老泥

经常喝普洱茶有养胃护胃功效你知道吗

经常喝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不仅香醇,而且对健康有益。大量科学研究都指出,普洱茶能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脂肪的浓度,起到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的作用。不仅如此,经常喝普洱茶还有养胃护胃的功效,你知道吗?

经常喝普洱茶有养胃护胃功效你知道吗

夏天喝点普洱茶还有消食解腻的作用,《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括肠通泄”,具有消食的功能。普洱茶性温和,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后,能形成保护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因此,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经常喝普洱茶有养胃护胃功效你知道吗

尤其是普洱熟茶,其养胃护胃功效更为明显,一般不经发酵的茶与轻发酵茶对爱茶人来说,确有“不可承受之轻”的顾忌,尤其是对于整日喝茶又饮食不正常的现代人,在咖啡因、单宁酸的长期浸渍下,常有搜肠刮胃之苦,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然而普洱茶特别适合应酬多多的朋友。多数饮酒过度的朋友都有胃寒的毛病,而喝普洱茶刚好有暖胃的功效。所以喝普洱茶是个不错的选择。

经常喝普洱茶有养胃护胃功效你知道吗

经常喝普洱茶有着养胃护胃的功效,不过茶虽然却不要贪杯,喝茶需节制,适量喝茶、科学饮茶才能达到真正的喝茶养生功效。

怎样泡干仓普洱茶?

干仓普洱,是指存放于干燥、通风、湿度小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有人选择干仓普洱茶却不知道怎么泡,那怎样泡干仓普洱茶才可以保证口感呢?

1、茶壶的选择

泡普洱茶需要选择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茶壶冲泡,较能避免茶泡的过浓的问题,材质较好是陶壶或紫砂壶。

2、茶叶的处理

冲泡时,茶叶分量约占壶身的1/5。若是普洱砖茶,则需要拨开后,置放约2周后再冲泡,味道较佳。普洱茶可续冲10次以上,因为普洱茶有耐泡的特性,所以冲泡10次以后的普洱茶,还可以用煮茶的方式做最后的利用。

3、泡茶的水温

由于普洱茶的茶味较不易浸泡出来,所以必须用滚烫的开水冲泡。第一泡在开水冲入后随即倒出来(湿润泡),用此茶水来烫杯。

4、泡茶的方式

(1)第二次冲入滚开水,浸泡15秒即倒出茶汤来品尝,当然不是必须依各人口感需求斟酌。

(2)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汤可以混着一起喝,综合茶性,以免过浓。

(3)第四次以后,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钟,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