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解析五大普洱茶的茶性特点

解析五大普洱茶的茶性特点

2019-08-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尤其是保存越久的普洱茶越有效能,素有“美容茶”“减肥茶”之声誉。五大普洱茶的茶性特点如下:

  一、茶性温和,不伤胃。普洱茶是养胃、补气的良药。其中的咖啡因已经多年陈放发酵了,喝后不会兴奋。过去,慈禧太后就有晚上喝普洱茶的习惯。

  二、普洱茶是有科学根据的天然保健饮料。普洱茶的茶性特点是具有很好的保键功效。普洱茶防癌保健功能经医学界证实后,增强了普洱茶人的信心。普洱茶去脂消食,减肥瘦身的药理特性吸引了无数爱美塑身族,中年发福者更是离不开普洱茶。

  三、易冲耐泡,操作方便。可用大壶冲泡,大杯或者大碗饮用。开水冲泡后,热饮好。饮后肠胃舒适,对老年性便秘、尿频的疗效好。普洱茶补气固精,对于男性阳痿有很好效果,普洱茶越陈(时间久),补气壮阳效果越好,有人患前列腺炎,喝普洱茶痊愈,说明其解毒消炎功能显著。

  四、容易保存。存放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密封,要让它透气,因为普洱茶是“活的有机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茶体完成后,所持续进行的“后发酵作用”(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不同陈期的茶体所拥有的风味皆不尽相同,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种程度地参与了“茶叶的制作与完成”。一饼普洱茶的最终完成可能长达数十、近百年之久,因为打从茶叶离树起,直到热水冲入壶中,它都在处于“现代进行式”,无时无刻不在转化进程中。

  五、可以喝的古董。最大的普洱茶的茶性特点就是收藏价值很高。同时喝普洱茶是体验生命的过程,是在喝历史。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普洱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饮料,老普洱茶却又“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价值”,是只涨不跌的“耐久财”;而右端则是“饮用价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费财”,那“时间”就是游走在两者之间的“砝码”,随着时间砝码往左推移,这饼茶的典藏价值就越高。“可饮、可藏”是普洱茶的双重特点。“价比黄金贵”,是时间换来的效益,是一种隐形资产,也是一种保险的投资。
有用+10
分享

一片叶子给普洱茶的分类

  一片树叶怎么给普洱茶做分类呢?那要从普洱茶开始说起咯!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中有一道泼水堆积发酵的特殊工艺,使得成茶有一股独特的陈香。普洱茶具有降血脂、减肥、助消化、醒酒、解毒等诸多功效。人们在吃过酒肉后,常泡一杯普洱茶,以助消化和醒酒提神,普洱茶流行于许多国家和湾澳地区,被称为美容茶、减肥茶和益寿茶。用普洱茶蒸压后可制成普洱沱茶,七子饼茶,普洱茶砖。

  一历史上的普洱茶种类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

  二现代普洱茶的种类

 

  由于流传久远,品赏,收藏者众多,加之近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变化,普洱茶的分类已渐趋复杂。

  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后,以自然方式发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单宁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后,茶性才会转为较为温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种制法制成,并利用时间的延伸,产生越陈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利用人工陈化工艺,通过调配合适的温度,湿度,加速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性变得温和,茶味得到改变。

  (二)依保存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茶:是指茶叶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

  湿仓普洱茶:是指将茶叶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较湿热不通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喝起来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谓“湿仓”,是指投机商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使新茶快速陈变,外观上可以伪充陈年茶以应市。用这种方法催化,加工出来的茶品容易产生霉变,而且禁不住高温冲泡,更对人体健康不利。

大滇说茶(60):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根本价值

  今天的主题,来源于一个下午的探讨,认真的年轻人,把我那点险恶用心挖掘出来,今晚的主题是: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根本价值。

  如果没有越陈越香,我想,普洱茶可以灭绝了。我也屡次写文章说,我是相信越陈越香的。我也会让大滇的茶友体会到越陈越香。这就是大滇做茶的根本策略。如果有人怀疑普洱茶的越陈越香,那基本上不会迷上普洱,或者也不会成为真正研究普洱茶的人。但事实上,我要说一个事实,我所认为的事实,在古代,普洱茶并没有越陈越香的说法。

  矛盾啊矛盾,纠结啊纠结,我翻阅了古代许多关于普洱茶的书,没见过越陈越香的说法,甚至,连陈香这个词都没见到,好吧,我直率地说,越陈越香这个概念的提出,应该是上个世纪90年代。起码见诸于文字是那个时候,而我认为,这导致了普洱茶的兴起与疯狂。

  那么,从实践上来说,我问过一些资深人士,在茶行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你们干嘛不存点茶,在1970年代,在1980年代,在1990年代,甚至2000年,那你现在不是发达了?

  没有,没有人有意识的存。如果有越陈越香这种说法,那聪明人多着呢,许多普洱茶厂不会把很多陈年老茶扔掉。我听到最近的消息是2005年左右,云南省驻广州办事处扔掉了许多80年代,90年代的茶,参加广交会剩下的普洱茶。由此可见,越陈越香这个概念,起码在2000年之前是没有得到普遍传播的。来自台湾的邓时海先生以一本《普洱茶》推动了这个产业,教育了这个产业。越陈越香是其理论基础。否则,天价老茶有何意义?

  2000年后,台湾茶商关于普洱茶的书来启迪了民众,使得越陈越香渐渐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并以此为契机,成功地启动了2007年普洱茶的高潮。能够成功,绝非侥幸,必须有事实基础,才能得到认同。越陈越香,我个人认为是在1990年代,源于对港仓老茶的发掘和再认识,从而经台湾茶商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并非古代有之。97前后,台商接手了许多港仓老茶,挖掘出了普洱茶的潜在价值。核心即是越陈越香。而通俗的说法是:爷爷做茶,孙子喝茶(卖茶)。

  作为云南人,我在茶区,仔细调研这种说法,确实没有哪个民族有这种说法。俗话说,爷爷做茶,孙子喝茶。发明这句话的人一定是天才。我景仰着。本来没有这句俗话,但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俗话。归根到底,越陈越香,总结了普洱茶的精髓,而且成功传播到民众口中,连我都认同了。事实上,这个规律的总结是偶然得来的。现在的问题是:

  是否普洱茶都是越陈越香呢?舆论成功误导了,普洱茶是越陈越香的,误导成为:所以的普洱茶都是越陈越香的。进一步再误导,变成了:只要是做成普洱茶的形状,用一张棉纸包装起来,就是普洱茶,就会越陈越香。

  这导致了2007年普洱茶的大跃进,开启了全民普洱时代。一个悲剧的开始。应该还有太多的人记得,那个时候的茶,是不用打开包装箱的,不用看茶的品质的,只要拿到完整包装的大厂茶,就是利润,就是人民币。拆箱的茶零售,就没价值了,零售价格低于批发价格。喝一口水,稍后继续。

  我们来恢复正常的逻辑,普洱茶是越陈越香的。这必须有个前提,是普洱茶,而且是制作工艺正确的普洱茶,然后再加上一个前提,优质的。优质的、制作工艺正确的普洱茶是会越陈越香的。即大滇普洱茶第一定律,原料+工艺+仓储=普洱茶。优质的原料+正确的工艺+良好的仓储=优质普洱茶。这个公理应该没人可以否认,仓储的事不讨论。

  那么什么是优质的原料,这个太复杂,我只举例,几个看似有理的例子。

  不苦不涩不是茶?

  苦涩出好茶?

  以口收茶?

  这样的说法,应该大家都不陌生,但现实是:许多地方的茶本来就不苦,也不涩,但却是普洱茶的优良制作原料。

  公认的号级茶甚少用苦涩重的茶来做原料,古六大茶山的茶,并无一个苦底重的茶。这点毋庸讳言,易武茶,以汤柔水滑著称,而不以苦涩重著称;红楼梦里,屡次提到了林妹妹,宝哥哥喝普洱茶,我想,林妹妹怕是承受不起苦涩重的茶。

  而以口收茶,这个说法,我内心一直反对,却不敢明确提出。这个民间的说法,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我私下里一直怀疑这个说法,而在这些年的做茶实践中,逐步有了反驳这个言论的实际例证。举例来说,08年的0520,08年买过的茶友,跟2010年比较,差距之大,我当时也无法想象。302易武,算是近期的茶,去年喝,极淡,现在喝,许多人称赞。08年随便做的一个小沱茶,在去年,群里的茶友螃蟹还为这个茶,跟我谈论,今年却买了超过60公斤。如果不是他告诉我,我也不会去试这个普通的茶,螃蟹说:终于服了。普洱茶的陈化就是如此的神奇。原来很淡的茶,现在变得香气浓郁了很多。口感非常不错!

  我很愕然,但也很高兴。普洱茶在我看来,新茶阶段无非就是一喝原料,二喝工艺,而并非口感。因为我们所要的是陈化后的口感。这个口感来源于参考老茶。

  新茶阶段,无疑最关心的是不是跟可供参考的老茶是同一个地方的原料(近似的原料),然后是看制作工艺是否没有大的缺陷。我恨坦率说过,我在毛茶阶段无法预测压成饼的口感,刚压出来的饼,未来的口感,我无法准确判别。我只遵循一个简单的原理:

  毛茶没问题,是该地区的茶;

  工艺没问题,没有特别提香;

  是适度杀青,适度揉捻,正常晒青的产物;

  在紧压的过程中,没有蒸茶过度,没有压得稀烂,没有烘烤提香。

  那么,茶就是合理的茶。大滇制茶的思想即是由此展开,我并不关注现在的口感。而关心未来是否会越陈越香,这个是核心。但为了讨好新茶油或者许多从众的茶友,我在很多茶品制作上,会依照现实社会流行的做法,以免,遭到质疑。而在大滇品牌慢慢得到认可后,我慢慢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非常少一部分茶上试行。

  某些茶上,9成守旧,1成创新;

  某些茶上,7成守旧,3成创新。

  五载系列,就是这样的一个做法,先阶段,不敢尝试太多,但大滇的试验,其实每年都会有一点点工艺的调整,逼近我理想的那样。这会慢慢形成大滇的风格。而当我们验证了大滇号的茶是可以越陈越香的时候,大滇号,将会是你一生的朋友!验证这一点,不要太久,3年即可!
文/大滇飞扬 

鉴别古树普洱茶品质的“四个原则”

鉴别古树普洱茶品质的“四个原则”

一、核心产地

  不同产地,不同山头,代表了不同的茶树品种和生态环境,形成了茶叶中不同的化学成分,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的细微差异,可能就改变了茶叶的香气及滋味,这种差异,用现代仪器都不一定检验得出来。

  很多茶人,都尝试过用非核心产地的茶叶来替代核心产地的茶叶,实践证明,这种努力,经不起细心和专业的审评,都成徒劳。核心产地的不可替代性,是普洱茶的独特魅力,也是古树普洱茶品质形成最重要的基础。

  二、最佳采摘期

  古树茶一般春秋采两季,不同山头,生态环境不一样,采摘时间不一。早春茶,在少量雨水之后,茶树养分运送充分,鲜叶生长茁壮,同时,雨水又不多,采摘之后,要有晴朗的日照晒干初制好的茶叶,这样季节做出的茶叶香气、滋味、外形就最佳了。

  秋天采茶,也要等雨水收尽,茶叶尚初茁壮,采下初制,日晒干燥为佳。

  最佳茶叶采摘期的把握,是茶叶品质形成的次重要因素。

  三、传统晒青茶加工技术

  普洱茶区别于绿茶的初制工艺,很多茶友不明白。主要体现在两点:低温杀青和日晒干燥,这是普洱茶后期转化的工艺核心。

  茶农的茶叶加工技术,普遍是有问题的,不经过专业的训练,很多茶农都是依葫芦画瓢,掌握不好工艺的要点,有的茶友自己上山做茶,也是旁观一下别人的工艺,就自称会做茶了,其实不然,天天看别人开车,自己就一定会开车吗?道理是一样的。

  从2012年开始,不少山头的茶农开始做轻发酵,这是极端错误的,对后期转化没有任何好处。

  四、最佳存放

  这是一个缓慢转化的过程,正常温度下,适当湿度下,经历时间的洗礼,普洱茶会变得酽醇厚实,韵味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