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什么是“生普洱”、“熟普洱”?

什么是“生普洱”、“熟普洱”?

2019-08-2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什么是“生普洱”、“熟普洱”?

生、熟普洱茶是以发酵方式区分的。"生普洱"是指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压制成各种紧压茶后,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但尚未完成转化的茶。如勐旺茶叶公司生产的青饼班章古茶树饼、古山攸乐乔木饼、景迈青饼、易武正山、布朗山生态茶等。"熟普洱"一般是指以晒菁毛茶为原料通过渥堆发酵,人为地将转化的时间缩短,使生普洱的口感由苦涩转化为甘甜、纯厚,汤色由金黄色转化为栗红色、褐栗色等。

我们通常称这类茶为熟普洱茶。如勐旺茶叶公司生产的75726、72626、贵妃贡饼、宫廷缘饼和各类散茶等。生茶自然转化后也可称为熟茶,其实,生、熟普洱茶就是以是否完成转化来区分的。
有用+10
分享

藤条茶——普洱茶中的“生津之王”

  藤条茶主要培育在临沧勐库茶区,口感,生津强于回甘,生津非常出色,回甘吞咽时可以明显感到,好的藤条茶会呈现冰糖甜口感。

  藤条茶树的叶片极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裸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双江人将这种茶树称为藤条茶。藤条茶是靠人工修整培养出来的,将茶树塑成藤条状,是清朝时期已有的养培法。

  藤条茶要经过多年的采留、修整、培养才能长成。每年春茶发后,将每根枝条尖端发出的新芽只留下两个芽头,每个芽头下边留两片嫩叶,多余的芽和叶带根连蒂全部抹去。每根枝条每年向上伸3-4寸,10至20年后,形似藤条。年岁越久藤条越长,又细又长的藤条弯来绕去,形成蓬网状,茶芽长在每根主藤和岔藤顶端,一根藤条上只有两个芽,茶农采摘时只采一芽一叶,留下一芽第二轮再发再摘。

 

  这种留采法单产很低,但采下来的鲜叶很嫩很规整,无老梗老叶,晒干后一个个芽头茸毛厚密,颜色银亮。做成七子饼,饼面银光闪烁,做成沱茶,外表尽嵌银丝。

老茶正義:存世最老的批量干仓普洱茶——“云南堂”7562

老茶正義:存世最老的批量干仓普洱茶——“云南堂”7562

7562:勐海茶厂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之常规熟砖,以一至六级渥堆熟料拼配,三至六级原料为主。

(摘自石昆牧老师著增订版《经典普洱名词释义》P127)

老茶正義:存世最老的批量干仓普洱茶——“云南堂”7562

普洱熟茶工艺创制成功之后,因其降血脂、抗氧化等健康功效被外国研究机构所验证,继而开启了普洱茶的外销时代。除传统的港澳市场外,马来西亚、法国、日本成为普洱茶的主要出口地区。说到带动日本开始大量进口云南普洱茶的旧事,则不得不提到一位令人尊敬的日籍华人——高江村先生。

老茶正義:存世最老的批量干仓普洱茶——“云南堂”7562

(云南堂7562的原件包装)

高江村先生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他与家人亲身体验到云南普洱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之后,特成立“云南堂”,在日本宣传推广普洱茶。自1980年开始高先生在云南订购大批茶品,以“7581”、“7562”为主。1981年高先生访问云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茶商不同,高江村先生首先前往勐海茶厂参观,是基于对厂方技术与卫生的认可。云南堂于1984年因另有事业,因此结束运营。从完全结束营业至今库存1980、81年订制的7562熟茶茶砖尚有48箱7562。

老茶正義:存世最老的批量干仓普洱茶——“云南堂”7562

(云南堂7562的原件包装)

由于港澳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普洱茶的主要消费地区,因此存世至今的普洱老茶,几乎都是传统香港仓储风格。在石昆牧老师2001年提出普洱茶干仓仓储概念之前,茶市中几乎没有刻意以干仓状态存储的普洱茶,也没有业者将干仓仓储视为普洱茶仓储的正常状态。普洱老茶中也难寻同时满足“传承有序、身世清晰、存世有量”等条件的干仓茶品。

老茶正義:存世最老的批量干仓普洱茶——“云南堂”7562

云南堂7562熟砖一直仓储于日本福冈。福冈位于日本西部,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3℃,年平均相对湿度60%,年平均降水量1600mm左右(对比资料:香港年平均温度25.6℃,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2400mm)。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仓储的7562,在同时代茶品中无疑可称为难得的干仓茶品。再加上云南堂的经营历程,使得这批干仓茶品同时满足了“传承有序、身世清晰、存世有量”这些条件。

老茶正義:存世最老的批量干仓普洱茶——“云南堂”7562

云南堂7562的原封包装(四块一封),历经三十多年岁月,包装纸上可见渗出的少量油斑。

老茶正義:存世最老的批量干仓普洱茶——“云南堂”7562

茶砖表面细部特写

云南堂7562,不单只具备茶品的品饮保健价值,还因其仓储条件和传承清晰之故,颇具研究价值与历史意义。云南堂7562的发现,亦使得普洱茶外销历史中销日的部分的线索得以完整,既对得起前人的努力,又对后来者有所交待。 

普洱茶年代鉴别

普洱茶是一种神奇的茶品。自从其随着岁月流逝口感会“越陈越香”的特质被发现后,就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从此,茶的陈期也就成为茶人心目中“好茶”的标准之一。

但是长久以来,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对于普洱茶年代认定的方法,一直是模糊含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历史文献不充足和资讯不流通。2000年之前,茶人们对于茶的年代辨识,主要是靠观汤色、看叶底、品口感。这就造成了年代认定的主观性、随意性,无客观标准可言。因为茶品的汤色和口感很容易受到入仓的影响,在潮湿环境下存储一年,茶的外观转化可达到自然条件下三至五年的效果,伴随而来的,却是容易引起的茶品霉变等情况。市场上许多所谓老茶都是经过“入仓”处理后,将年份夸大几年甚至几十年后高价出售。少数真正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而知情的上层业者,由于经济利益,更将辨识年代的经验当作秘密隐而不宣。而坊间流传的各类普洱茶书籍,由于不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考据精神,甚或根本是为了商业利益生拼硬凑,更加速了错误观念的传播。

近年来,由于茶人们不懈的努力探索,许多关于普洱茶的历史文献、产销纪录等都得到公开。从此,关于普洱茶的年代认定,也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的断代系统。那么,究竟辨别茶品年代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普洱茶年代辨识的方法,同古陶瓷、书画等古玩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文献记录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比如,厂方的加工记录、销售记录、仓库的存储记录、商家的定制记录以及会议文件等等。但这些资料,通常是普通商家和消费者难以接触到的,只有对普洱茶钻研较深的茶人们才能得到。

另一方面,就是茶品自身的时代特征。这是依附于茶品本身,在现实中最为直接、触手可及的断代依据。各个历史年代的茶叶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改变,都会在茶品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茶品陈化的历史,温度、湿度、地理位置,也会深深铭刻其中。由于对茶品制程、储藏情况的了解不断加深,过去使用的汤色、口感、叶底等感官鉴定方法现在已经仅仅作为辅助方法使用。最简单可靠的辨识依据,以饼茶为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茶品的茶材、饼型、拼配手法等方面。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进行茶种改良的实践与研究。关于茶材,新老茶种的更替以及栽培技术的变化,都会直接体现在茶饼的原料中。大体说来,古董茶、印级茶多使用大叶原始种的野放茶菁(是否部分古董茶有使用栽培型野生原料,至今尚未定论,但即使有,数量也不会太多)。这类茶材的口感较改良种茶园茶醇和而厚重,叶底柔软肥大。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原料还使用得很多。文革以后,云南省加快了茶种改良和台地茶园的推广,许多老茶园被淘汰,由改良种灌木新茶园取代。因此,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营厂制茶的原料就发生了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