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正山小种>喝茶有讲究:正山小种红茶品饮赏鉴知识

喝茶有讲究:正山小种红茶品饮赏鉴知识

2019-08-2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正山小种品饮赏鉴

①茶具准备

正山小种约3g,茶壶1个,茶匙1把,茶杯、茶荷各1个,茶巾1条等。

②投茶

用茶匙将正山小种置入茶壶中。

③冲泡

用约100℃的沸水冲泡干茶,冲水约八分满,泡3分钟左右。

④分茶

将泡好的正山小种倒入杯中,七分满即可。

⑤赏茶

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嫩软红亮的叶底更是赏心悦目。

⑥品茶

待茶汤冷热适口时,慢慢小口饮用,用心品茗,回味绵长。

有用+10
分享

常饮正山小种红茶走好人生路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的一番论断,阐明了茶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本人喜欢饮茶,业余时间更喜欢收集一些茶文化资料,不做“专业研究”,权当欣赏而已。

在我国六大类茶叶中,我平时最爱喝的是正山小种红茶。因为正山小种红茶属于发酵茶,茶叶经萎凋发酵后,产生了茶红素、茶黄素等氧化物,冲泡之后红汤红叶、色泽红艳,形成正山小种红茶特有的色、香、味。饮用起来,别有一番情趣。在单位上班,我常用紫砂杯冲上一杯正山小种红茶,放在办公桌上,开始紧张的忙碌,尽心尽职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实抓好。不为他人荣升而嫉妒,也不为别人富有而眼红,更不为他人失落而庆幸。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这也是平淡充实的人生。

每逢双休日,我不被闹市的喧哗而吸引,独自静坐书房,用那相伴多年的陶壶冲泡上一壶正山小种红茶,放上茶杯,趁着热腾腾的茶气,开始我的业余时间“爬格子”运动。翻开积攒一周的创作“毛坯”,认真进行“深加工”使之变成稿件,飞向四面八方。偶尔有作品见诸报刊,伴随样刊和稿费的到来,我心中充满喜悦。因为这毕竟是辛勤劳动的成果。就这样,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日复一日,在生活的轨道上前行,平淡而充实。寒暑往来,几度春秋,我已在十家报刊发表小说、故事、散文200余篇,有的作品还获了奖。

每逢领奖归来,便邀上几位文友到家小坐,泡上一壶正山小种红茶,让大家慢慢品味,在饮茶中谈论文学,说点获奖感言。我的一位表弟,从小我们就十分要好,他对茶情有独钟,而且颇有研究。每次小聚,论完文学之道后,我都要和表弟理论一阵“茶道文化”。表弟真是行家,他从茶的起源,历史发展过程以至各个朝代的制茶、饮茶风格与故事,以及常饮茶对强身健体的特殊功效,茶的不同品种分类等,也都了如指掌。什么绿茶、正山小种红茶、黑茶、功夫茶等,他能一连串说出几十种名称,并能逐一讲解这些茶叶的产地、口感和色泽,包括每种茶冲泡的用水、温度、时间、茶具和方法等。表弟知我喜爱正山小种红茶,一番讲解之后,当场为大家做了正山小种红茶冲泡技艺表演,看着他熟练的动作,品尝着浓浓的正山小种红茶,从心中更加佩服表弟在茶方面的“真功夫”,同时也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喝茶、习文成为我人生的两大乐趣,饮上一杯正山小种红茶,写上一篇短文,觉得生活充实快乐,虽没有轻歌曼舞那样浪漫,但也丰富多彩。在今后的人生征程上,我将继续常饮正山小种红茶水,走好人生路。

英国女王的正山小种

想看黄岗山,被江西的检查站阻止在桐木关,只好回头去桐木村转。山谷两边到处是茶园,那茶丛特别瘦小,像是营养不良,路边树着“正山小种”、 “红茶始祖”、“金骏眉”、“银骏眉”等招牌。我以往喝的都是绿茶、乌龙茶,对红茶不甚了了。陪同我的武夷山朋友说,正山小种可红呢!如今金骏眉要五六千元一斤,银骏眉也要两千多元一斤。什么叫正山?只有桐木村出的才叫正山小种,现在村里家家都发了财;外面的叫外山,就不值钱了。

我们在村里喝了一泡银骏眉。茶叶细长,深褐色,茶汤橙红清亮,茶味的确甘爽,但我嫌过于平淡。茶香若有若无,也没闻出什么松香味。我不是好的红茶鉴赏家,喝不出两千元的味道。朋友说,最近流行喝红茶,是因为外国人喜欢,据说正山小种是英国女王最喜欢的茶。我哑然失笑:“茶是中国国粹呀!英国女王懂什么茶?这就像请日本天皇来教我们书法。”

我对正山小种突然产生了好奇心,向武夷茶专家黄贤庚先生请教。

黄先生说:“桐木村的红茶起源有4种说法,有人认为明代中叶就有了,有人说明末,有人说18世纪后期,还有人说19世纪中期。说明代就有的,是因为外国书籍资料里说武夷茶‘茶汤红色’,就叫红茶。但是我们判断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不是根据茶汤颜色来划分的,而是根据制作工艺。颜色判断很容易出现误差,只要是陈茶,绿茶、乌龙茶的茶汤都是红的。外国人分不清乌龙茶、红茶,看到红色的茶汤都叫红茶。其实,清初才出现乌龙茶的工艺。吴觉农、庄晚芳、张天福等专家都认为,乌龙茶出现在先,红茶出现在后。”

“晚清出口到英国的主要是乌龙茶还是红茶?”

“是武夷岩茶,也就是乌龙茶。至于桐木村的茶,数量很少,早期工艺也是按照岩茶的做法,但是这地方多雨少阳,没办法依靠日照晒青,只好在室内烘青,烘青用的多半是松柴,揉捻后的茶坯还是用松柴烘焙,所以茶品中有浓重的松烟味。正山小种只是将乌龙茶工艺进行了简化,后来又取消了炒青,无意中成了红茶的鼻祖。从前,当地人是不喝这种茶的,只用于出口。”

原来,桐木茶最初是简化工序,以次充好,用来蒙外国人的。当时海上运输要一两年时间,不管乌龙茶、红茶,运到英国,统统变成了全发酵的红茶。英国人喝茶,要加牛奶和糖,哪里还喝得出乌龙茶和红茶的区别?根据美国人乌克斯《茶叶全书》记载,1834年,印度从我国引进茶籽试种成功后,一开始采用的就是福建乌龙茶制法,证明英人原先需要的是乌龙茶;1872年,英国人改革制茶方法,将12道工序减为5道,不炒青就直接揉捻,大规模生产红茶,成就了风靡岛国的红茶传统。回过头来,我们猛然发现,桐木村偷工减料生产的正山小种原来是世界红茶的始祖。

然而,正山小种是中国茶叶的异类。古代中国人品茗,讲究茶禅一味,清和之境,按传统饮茶美学,有松烟味的茶属于严重瑕疵,文人雅士不屑。宋元明清,武夷山的名茶不下数百种,但不包括正山小种。有人误把陆廷灿《续茶经》提到的岩茶“小种”当成“正山小种”,其实前者是乌龙茶。1751年,曹墩(桐木邻村)人董天工修撰《武夷山志》,列举了许多武夷名茶,却没有同乡的正山小种,可见当时桐木村的茶要么没名气,要么被认为极次。清初至民国初年驻留武夷山的风雅之士,如周亮工、王草堂、袁枚、梁章钜、郭柏苍、施鸿保、蒋希召等,何等的嘴刁手快,居然没人提一句这种奇特的红茶。事实上,“正山小种”作为茶名,民国以后才开始出现在文献中。

与绿茶、乌龙茶比起来,红茶在中国出现晚,茶客也少,最有名的祁门红茶主要还是出口。我想,100多年前,英国人从中国进口茶,喝的都是乌龙陈茶,其红茶文化,说穿了就是陈茶加上糖和牛奶,倒也独辟蹊径。任何事物只要足够悠久,都能变成一种文化,就像霉豆腐、腌菜能成为美食一大类别。我喜欢茶的香、苦和涩,所以不习惯红茶。当然,也不想让英国女王教我喝茶。

正山小种产地(由来介绍!)

正山小种产地在哪里?

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黑色,但茶汤为深红色。正山小种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受原产地保护。正山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一种红茶,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功夫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的由来?

“正山小种”红茶它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据史料记载,桐木在宋代称崇安县仁义乡,周村里桐木关,这里的劳动者主要经济来源靠桐油及制作绿茶类的“龙团凤饼”贡茶为生。由于桐油生产的荣,当地大量地种植油桐树,受桐油发展的影响,故此整个这一地区大地名――曰桐木,出入中原的关口――曰桐木关。但因明末清初时局动乱不安,且桐木是地外入闽的咽喉要道,有一次一支军队从江西进入福建过境桐木,占驻茶厂,待制的茶叶无法及时炭火烘于,产生红变,茶农为挽回损失,采取易燃松木加温烘干,形成特有的一股浓醇的松香味,既桂圆干味。口感受极好,有特色,稍加筛分制作即装篓上市,得到海内外消费者喜爱,由此产生“正山小种”红茶又称桐木关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