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色泽

大红袍色泽

2019-09-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大红袍字面诠释是大红色的衣袍。一般用于红色植物的比喻和代称,最著名的是茶叶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岩,品质优异。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有用+10
分享

“茶界泰斗”年逾百岁更爱茶《茶·健康天地》


“张老,您的脸色最近红润了!”绵绵春雨中,张天福几十年的老朋友宋老先生和记者一同登门拜访老人,由衷地发出了感叹。

  农历虎年正月初十,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灯火辉煌,100岁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和58岁的张晓红女士欢欢喜喜携手走上红地毯,接受国内茶界专家、学者、茶人等近千人的祝福。

  张天福终生事茶,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当代十大茶叶专家中目前唯一健在的,被尊为“茶界泰斗”。从小习武的他目前基本上每天要接待约10批客人,精力旺盛得让诸多年轻人自愧弗如。新娘张晓红是南京人,从事杂技事业,是当地知名演员。

  张天福用“新生活”来形容当下的日子,是因为原配夫人于1991年离世后,他历经了19个年头的孤独。自从去年底张晓红进了家门,张天福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她的行李里,有6口各式各样、刷得干干净净的锅,经媒体披露后为人津津乐道。张晓红开玩笑说。有人心想她在南京是不是穷得只剩下锅碗瓢盆,可事实上她这是为老人的健康着想。她婚前曾到过张天福家里,发现厨房里的许多炊具都是铝制的,长期使用对身体健康不利。张晓红带来的还有只足浴盆,她每天晚上都帮张天福泡脚30分钟。

  直到现在,张晓红的手机还常常接到南京一些单位的演出邀请,但她都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全天候陪伴张天福是她目前唯一的生活内容。

  张晓红的病故丈夫凯亚是南京颇负盛名的茶文化学者。张天福喜欢凯亚的作品,两人以茶会友,君子之交。前些年。两位茶人与北京的朋友聚首,交谈甚欢时提及张晓红,张天福得知她是个贤内助。随后,在广东举行的张天福茶学研讨会上,身为杂技演员的张晓红应邀出席,并献艺表演,两人有了一面之缘,互相欣赏钦佩。几年前,凯亚重病入院,张晓红独自一人在床头悉心照顾了8个多月,直到目送亡夫远走。张天福对她说:“大家赞誉你对爱人有如此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认为这就是你为人的毕业证书。”

  2008年,张天福100华诞,北京的朋友见他仍然精神矍铄、思维灵敏,有意撮合他与张晓红。张老认真考虑后,觉得她的确是一位合适的伴侣,便慎重地对张晓红提出:“愿意做我的伴侣吗?”百岁高龄的求婚,惊世骇俗,张晓红既惊讶又怅然,思量后,婉拒了。

  张天福被触动的心并未由此平静下来,寻找合适的老伴相互搀扶度余生的愿望一直萦绕心头。百岁老人的真诚与执著终于打开了张晓红的心扉。张晓红说:“张老为茶界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我崇拜他。”

  终于,张晓红收拾了行李,告别在南京优裕的生活,风尘仆仆赶到陌生的福州。

  如今年逾百岁的张天福,每有客人到访都是亲自泡茶。近来,老人还亲往福建安溪各地茶山,关心有机茶的生产,其双腿有力、行动轻便、步履稳健,令同行的许多人羡慕不已。

  “这个秘诀就是喝茶。我每日都离不开茶。”老人指着桌上的小茶杯说:“我每天至少喝10小杯茶。我平均每天接待10批客人,只要陪每批客人喝10小杯,就有100杯了。茶乃天地灵气之精华,茶乃天地人之三合一,人在草木之中为‘茶’字,二十加八十八等于一百零八,‘茶寿’即一百零八岁长寿。经常喝茶可以长寿,我就是‘活标本’,从青年到老年,我没有一天不喝茶、谈茶、研究茶。”

  张天福饮食很清淡,午餐为面食或米饭,晚餐多是地瓜粥。他从不挑食、偏食,没有特别喜欢什么食物,除了一日三餐,从不吃点心或零食,更没有抽烟喝酒。吃过午饭再午睡1小时,每天晚上先足浴后洗澡,9点就上床睡觉。

  “我在100岁之前,始终是忙碌的。我希望100岁以后,是平静的。生活的本质,就是平平淡淡。”两个人的时间,基本都是在家里度过的,简单而又令人满足。

  有茶友评论说:已过百岁的张天福,像最珍贵的名茶,留下的精华封存在精致的传说中,醇香却终究干涩。张晓红就像泡茶的泉水,清冽可口,绽放了名茶封存的美丽。

古人饮茶的茶房“四宝”


壶是茶之父。烹茶品茗,讲究器具,历来如此。《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给贾母、宝钗、黛玉、宝玉四人所用的茶杯皆十分讲究。贾母所用乃“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着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宝钗所用是“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携着“觚瓟斝”三个隶书,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黛玉用的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垂珍篆字,镌着“点犀䀉”。给宝玉盛茶用的是一只“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后来又换成“一只九曲十环二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盒”。由此可见,古人对品茗之器具是相当的讲究,是现代人难以效仿的。故古有茶房“四宝”之说。

所谓茶房“四宝”指的是:潮汕炉、玉书碾、孟臣罐、若琛瓯。

潮汕炉:即烧开水用的火炉。原生产于广东省潮州、汕头一带,因而称之为“潮汕炉”。它小巧玲珑,可以调节风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现代家庭已很少使用。但在一些茶馆还是可以见到。以紫砂炉配紫砂壶最有意境,最合乎品茶之道。

玉书碾:即烧开水的壶。为褐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毫升。水沸时,盖子“噗噗”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更多的是用电可保温的不锈钢壶。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孟臣即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师惠孟臣。时人评价其所制的茶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宜兴现代紫砂名师徐秀棠在《宜兴紫砂珍品》中说:“出土和不断发现之孟臣罐,多为小壶,且较大壶制作精良,为后世名壶之滥觞。”

若琛瓯:即品茶的杯。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子小而浅,容水量约10~20毫升为好。现在常用的品茶杯有三种,一种是白瓷杯;另一种是紫砂杯,内壁贴白瓷;还有一种是纯紫砂的,这种杯因不利于辨别茶的色泽,因而用的很少。现在人们常用的一般都是白瓷杯。

白瓷杯以景德镇出厂的为好。其烧成温度在1300℃左右,无吸水性,音轻而韵长。能真实反映茶汤的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对茶不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非常适合冲泡金骏眉红茶。

一个好的白瓷杯应是形态周正,无变形;釉色光洁,色度一致,无砂钉、泡眼、脱釉和裂纹,轻叩音质清脆。

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之祖父、清代连横言:“茶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非此不足自豪,不足待客。”连横一生嗜茶,对茶颇有研究。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考释》、《大陆诗草》等书。

我国的茶具,玲珑满目,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由饮茶的习俗和选用茶的种类不同,茶具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但总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变简,由粗向精。

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岩,是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关于武夷大红袍的传说很多,今天在这里为大家说一说其中最被人所熟知的传说。

某朝某皇后生病,久治未愈,太子遵母命到民间寻找仙草秘方,途中遇一老汉跌倒树下险遭猛虎之类,巧遇太子勇猛相救……二人彼此叙述原由,老汉为报救命之恩,陪太子直往武夷山九龙窠采下茶树叶子用布包好飞速下山,太子日夜兼程催马直奔京城,将采来的茶叶煮汤给母后喝下,病情日见好转,连喝几天,母后病痊愈,皇帝大喜,连下二道圣旨:一是赐大红袍一件,每年寒冬为茶树御寒,二是封老人为护树将军,世代袭职,每年采制进贡,自此武夷山就把这三株茶树称为大红袍。

通过上面对于武夷大红袍的了解,想必大家对它的认识和了解有了更深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