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毛尖茶>北港毛尖茶叶有保质期么

北港毛尖茶叶有保质期么

2019-09-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因为不了解茶叶,认为茶叶没有保质期,以为茶叶只要存放的好,放多久都没有关系。这是错误的,茶叶是一种饮品,当然是有保质期的。

北港毛尖保质期一般是18个月。过了保质期或者存放不适当,茶叶同样会霉变的,霉变的茶叶不能再喝。通常,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是12个月至24个月不等,在茶叶的包装袋上会标明的。散装茶叶保质期就更短,在购买时,尽量选当年的新茶买吧。

有用+10
分享

毛尖茶叶种类,什么样的毛尖茶好

毛尖茶叶是绿茶中的一种比较昂贵的茶叶,下面让小编给您简单的介绍一下吧。

毛尖茶叶种类,什么样的毛尖茶好

毛尖茶叶

学会品茶是喝茶的关键,特别是用来品味高级别的茶上,会带给你不同的感觉,给你不同的灵感,而品信阳毛尖上是有着很多的学问的,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品法,这样可以品出茶的级别与品味特点,那?a href='https://z.xiziwang.net/cong/'>葱叛裘庠趺雌凡耪纺?信阳毛尖茶的喝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信阳毛尖的喝法吧。

信阳毛尖怎么品才正确呢?我们来学习一下信阳毛尖的品饮方法:使用纯净水和玻璃器皿,依据个人口味酌量投放毛尖。品饮时先用水冲洗茶具,然后再投放毛尖;洗茶用85℃的水冲泡摇晃茶杯并随即倒掉清洗水,再加水冲泡。过半分钟后再品饮,茶汤饮至1/3添水续饮。继续添水续饮至茶汤变淡。一般可品饮3至5次。

毛尖茶叶的知识介绍

喝信阳毛尖一定要学会它的品法,正确的品茶方法可以带给你茶不同的特性,感受到茶带给你的一些独特之处,从而还能够达到品茶的效果。

绿茶的种类很多,其中的极品绿茶也是不计其数的,而气味清香,浓郁醇厚的还要属“信阳毛尖”,最好的阴阳毛尖,在第一次采摘茶叶开始,经过不断的加工,直到最后的成品茶,一步步都需要认真细致,尤其是采集的新鲜茶叶,品质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成品茶的质量,如果一点点问题出错就要重影响到茶叶的品质。

信阳毛尖产区称鲜叶为茶草、茶青、青叶、生叶等。鲜叶质量优劣与成品茶质量关系密切,温湿度好的地区鲜叶生长好,制出毛尖茶外形油润发亮;温湿度差的生长也差,制成品有干枯感。采大与小也有差别,采早叶太嫩香味不足,产量少,厚老,茶叶粗老,香味低劣。

鲜叶分级 确定质量高低依据其鲜叶大小,色泽、轻重、厚薄、老嫩等几项因素而确定质量的高低。

信阳毛尖茶的手工制作工艺

筛分

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

摊放

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生锅

采用炒茶专用铁锅,锅口面直径84cm(事先磨洗光滑无锈),生锅呈35°左右倾斜,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与墙贴合。生锅用干木柴作燃料,锅温宜(140~160)℃,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3~5)cm,有烫手感即投鲜叶,用茶把(细软竹枝扎成的圆帚)稍快反复挑翻青叶,经(3~4)min,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将杀青适度的茶叶,用茶把在锅内顺斜锅自然旋转),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然后用茶把尽快将茶叶全部扫入熟锅。生锅历时(7~10)min,茶叶含水率约55%左右。雨、露水鲜叶,火温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叶水分较多,火温稍高,动作宜轻。

熟锅

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呈40°倾斜。在接纳生锅转来的茶叶后紧接操作。锅温(80~100)℃,开始仍用茶把操作,并以把尖先把茶团打散,然后以把尖团揉茶叶,继续“裹揉”,不时挑散,反复进行,约(3~4)min后,茶条进一步紧缩,茶把稍放平,进行“赶条”。待茶条稍紧直,互不相粘时,即用手“理条”(掌心向下,拇指与食指稍张开成“八”字形,其余三指与食指并拢,稍向内弯曲,成抓东西的虎口状。抓起锅中部分茶叶稍握紧,以抓满手心为宜。然后于锅心10cm高左右,手腕使劲,将手中部分茶叶从“虎口”甩出,撒开抛到茶锅上沿,茶条则顺斜锅自然滚回锅心),如此反复进行,逐渐形成紧细、圆直、光润的外形。全部过程的操作历时约(7~10)min,含水量30%左右时,立即清扫出锅,摊在簸箕上。

初烘

将熟锅陆续出来的4~5锅茶叶作为一烘,均匀摊开,厚度以2cm为宜,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火温宜(90~100)℃。根据火温大小,每(5~8)min轻轻翻动一次,经(20~25)min,待茶条定型,手抓茶条,稍感戳手,含水量为15%左右,即可下炕。

摊凉

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大簸箕内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复烘。

复烘

将摊凉后的茶叶再均匀摊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为宜),轻轻于茶炕上(火温以(60~65)℃为宜),每烘摊叶量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轻翻拌一次。待茶条固定,用手揉茶叶即成粉末样,方可下炕,复烘30min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毛茶整理

复烘后的毛茶摊放在工作台上,将茶叶中的黄片、老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剔出,然后进行分级。

再复烘

将茶叶进一步干燥,达到含水量6%以下。厚度宜(5~6)cm,温度60℃左右,每烘摊茶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叶有热感即翻烘一次。经30min左右,待茶香显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级、分批摊放于大簸箕,适当摊凉后及时装进洁净专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温、卫生的室内。

信阳毛尖茶文化发展史

河南信阳种茶的历史已经有很久了,开始于东周年代,扬名在唐朝时期,兴起在宋朝,在清朝盛行起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唐朝的陆羽、李肇分别在《茶经》和《国史补》中把义阳(如今的信阳)茶列为国之名茶。几千年来,信阳人们以茶为媒,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信阳毛尖的发展史。

信阳的茶业发展已有千年,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里,信阳茶就已经是上贡的贡品。宋朝是信阳毛尖茶的鼎盛时期。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曾在信阳品茗论茶,还给了信阳茶“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评价。

在明朝时期,信阳茶曾经被称为“小把茶”、“本山茶”。明朝初年,茶农曾在信阳市李家寨东南三条沟内种植茶叶,后人把这三条沟称为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之后茶农又向甘家冲、车云山等地发展茶叶种植,使茶叶生产初具规模。

到民国时期,茶叶生产又得到大力发展。信阳茶区陆续又成立了五大茶社,再加上清朝时期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信阳毛尖茶的加工技术得到完善。

到1913年信阳产出了品质优良的本山毛尖茶,后期该茶被命名为“信阳毛尖”。

1915年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金奖。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

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纵观历史,信阳毛尖茶的发展越来越好,期待之后有更好的发展,产出越来越多的优质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