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宠辱不惊,从陈省公家族看遍百年制茶史

宠辱不惊,从陈省公家族看遍百年制茶史

2019-01-30 访问量: 57 茶礼仪网

“宠辱不惊”,是家族成员面对诸事的态度,是这个家族的传承精神。

“一个家族,看遍百年制茶史。”一句话概括这个家族的做茶历史,这句凝练有力,是不二之选。

武夷山,以茶为生的种植者、经营者数以万计。但要说起陈氏家族,懂行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耳闻。有人讲他们是武夷岩茶第一望族,“第一”和“望族”的帽子或许太高,但是武夷岩茶有历史记载以来,这个家族的每一代都有名有姓可追寻。“书”字辈的陈书省,“礼”字辈的陈礼貌,“谨”字辈的陈谨造,“墩”字辈的陈墩水,“孝”字辈的陈孝文。

牛肉”的大热,让这个家族再次进入业内人的视野,成为舆论的焦点。故事就从陈孝文开始……

陈孝文,史上最年轻的岩茶非遗传承人

因为是意料之外,所以至今仍很清楚地记得和陈孝文认识的场景。

在友人处喝茶,座中就我和他两人年纪最轻,我偶尔搭话,他只喝茶,话语比我显得更少。当时并未交流,事后方知其身份——最年轻的武夷岩茶制作“非遗”传承人。回想起当时隋景,除喝茶显得专业,其余并不觉得他和同龄的八零后有何不同。

即便是以后的采访,他的所有表现也都极自然爽朗,和身边所有的八零后朋友别无二致。喝茶讲茶,谈天说地,偶尔表现出八零后的年轻人特有的小幽默。

在外界看似神话般的“史上最年轻的武夷岩茶非遗传承人”的头衔,与他似乎毫不相干。直到亲眼看他全手工做茶,才懂得所谓的实至名归。传统全手工制作岩茶过程有一个叫做“开青”的环节,这个手法现在全武夷山的八零后做茶一辈中完全掌握的屈指可数,而陈孝文是其中最早掌握的一位。

曾亲眼见过“开青”的手法,一推一转,只两个动作,茶青便均匀布满整个水筛。“这个手法最难,我学了两个茶季,也就是两年。像摇青之类的,两个小时就学会了,而且能保证一片叶子不掉下来。”毕竟还年轻,熟识之后陈孝文的话语也还会透露出小小的骄傲。在他说来易如反掌的摇青,是对臂力和技巧的考验,许多人的掌握都需要一个茶季以上。

2014年,第二批武夷岩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评选中,陈孝文又以最年轻评委的身份出现,为许多年龄已经逾越不惑、甚至进入耳顺之年的参评者点评、打分。一时人人侧目,他却淡然自若,做着自己一如既往的样子。

从十八岁正式开始做茶,今年陈孝文已经做了将近十六年。“武夷茶你一辈子都玩不完的,上千个茶种,还有等级、山场……什么都有,你每次做的茶叶都会有不一样,很多情况,你没见过就是无法解释。千变万化,而武夷茶好玩也就好玩在这里。”

“‘传承人’说是颁给我,不如讲是颁给我们这个家族。我所有的本领,是家族血液的遗传。”陈氏家族百年的家族传承,给了他最传统的技艺和最深厚的底气。

父亲陈墩水,家族辉煌的见证者

陈墩水,陈氏家族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制茶人。而从陈书省到陈墩水,也已经是第四代传人。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原本就是“一介茶农”,但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

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是武夷山天心岩茶村这个以茶为生的小山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同时也是村里最年轻的村书记和村办茶厂第一任厂长。

1985年,天心岩茶村村办茶厂成立,作为村领导集体中的年轻骨干,陈墩水担起重任,成为茶厂的第一任茶厂。除了从祖辈那边传承下来的制茶手艺外,没有任何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经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陈墩水带着全村人摸着石头过河,硬是把天心村从闽北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变成茶界享誉海内外的金字招牌。

1986年,陈墩水一手创办了自家的茶厂——慧苑岩茶厂。在历经几十年的耕耘发展之后,时至今日坐拥50。亩正岩茶山,所产茶品获誉无数。

如今,年过花甲的陈墩水每一个茶季依然会坚持做茶,只是平日里不再过问厂里的事务,全权交与儿子陈孝文掌管,退居幕后安享天伦之乐。

“我们这个家族祖籍安溪,后来迁到江西上饶,最后落根到了武夷山。自打迁到武夷山,就没有离开过做茶这一行。我父亲从小跟着爷爷漫山遍野地边跑边学做茶,我跟着我父亲学,我儿子孝文就跟着我和他爷爷学。我这才两岁的小孙子每天也都吵着要喝点茶水……祖祖辈辈就这么延续下来。”说起小孙子爱喝茶的事,陈师傅满脸的幸福,就像所有沉浸于天伦之乐的老人那股。

太公陈书省,跨越宗族与时代的传奇茶人

“凡是武夷山的做茶人,如果不知道陈书省者,则会被人笑话。”这是武夷山著名茶人、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姚月明先生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这也难怪,他大学毕业分配到崇安茶场后,常跟陈书省学审评岩茶,最初两年是挑水、洗杯,审评时他只能站在一旁看和听,不能随便去闻香、啜汤。师傅开口了,他才能去闻香、品水。姚老常庄重地说起当年情景。

陈书省属晚清之辈,十五六岁就入茶行当学徒,后因悟性好,师傅便培养其“拿杯”(当地审评茶叶的俗称)。

从晚清、到民国再到后来新中国,陈书省因为这一技之长,即使生逢乱世,也皆得以独善其身。

后来被划为“地主分子”,有人状告他审评时照顾族人,县里便派刚好在武夷山调研的茶叶专家张天福重评,没想到几十样茶重评后,等级居然与前无差。揭底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也服气了。从此很多人对他的称呼,从陈茶师升为“省公”。

到了现在,省公已去世20余年了,虽然没有留下文字,但是他几十年的品评、观察和摸索,总结出的岩茶评茶经验,已成为武夷山“口头传说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曾祖陈礼貌和祖父陈谨造,家族制茶的坚守者

“省公在审评方面的成就是我们家族的荣耀。除了审评,祖辈上出的最多的就是做青师傅。我父亲是做青师傅,我算是,我儿子孝文也能算得上年轻人做青的好手。”陈墩水边泡着陈孝文今年做得最拿手的牛栏坑肉桂边讲。

青师傅是岩茶制作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所以旧时每个厂对青师傅的选择都非常慎重。手艺好的做青师,说是被“哄抢”也不足为过。

“有的高手是在上年春茶下山时就被谈妥雇定的,有的当年在某厂做得好,该厂会极力挽留,他厂老板、包头也会想方设法去‘挖墙脚’。而未做出好茶者,或失误出错者,深感脸上无光,也无人主动上门聘请,只得悄悄上他厂谋事。所以青师傅们都十分在意名声,用心做茶。”

武夷山做青师傅多以陈、黄、叶、苏姓居多。在另一位武夷岩茶世家黄氏家族的当代传人、黄贤庚的《武夷茶说》一书中,也着意有过关于民国年间做青师陈礼貌的记载:“老板一次性给银元50块,作为其终身定金,身价不凡。”这人,便是陈孝文的曾祖父陈礼貌。

陈孝文的爷爷陈谨造,已90多岁的高龄,一生事茶。而他的时代,并不是武夷岩茶最好的时代。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又统购统销……武夷茶的萎缩,并没有让他埋没自己制茶世家门第与一身手艺,在20世纪上半叶,武夷山数得出来的知名做青师傅中,陈谨造必占一席。

后记

“牛肉”和陈氏家族,有着互相成就的关系。当年,因为“统购统销”,把茶叶品种的“个性”,以及山场的“个性”统统抹杀。牛栏坑一度成为无人问津的荒野,因为有家族传承对岩茶的认知,当年的陈墩水比谁都懂得山场的重要性,毫不犹豫地认领了牛栏坑的土地,栽种茶苗,开辟茶园,后经多年耕耘,终成就如今陈氏家族占据的牛栏坑半壁江山的局面。

“地不要钱,苗也不要钱,不过是花点力气,能亏到哪里去?”陈墩水说,“其实种上也就是两个晚上的工夫。”

2013年,陈孝文从父亲陈墩水手中接手,正式成为慧苑厂新一代的“掌门人”。2015年,酝酿筹备3年多的“孝文家茶”品牌也华丽亮相,陈氏家族制茶家业走上了一条品牌化发展的路线。

你可以说这是“时势造英雄”,也可以说是“命好、运气好”。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若无世代做茶的虔诚与坚持,纵有好运,也不一定会被砸中。

有用+10
分享

国色天香肉桂茶


雍容华贵,被帝王所钟爱。大概这是许多人把自家尊贵的茶品命名为“国色天香”的缘由吧。见识过很多“国色天香”,都不曾留下印象。直到遇见善善仙茗的这款“国色天香”,被惊艳,成为脑海里深刻的印记。这次,打破惯例。先从叶底开始,窥探这茶的秘密。

国色天香肉桂叶底

每一片复活的叶子,在开水的浸润下柔软地在盖碗里抱做一团,不娇柔不造作,安然纯美。舒展的叶底肥厚软亮,是成熟且富活性的绿褐色。这样的叶底是所有好茶必须有的基准条件,只是这叶底,“三红七绿”不多一分不少一毫。看着这叶底出神,良久才从回味中缓过神来。

虽然已十道有余,却不舍得就这样结束。继续注水,和着热的水汽,杯盖初闻是纯净的甘蔗甜,再嗅是幽幽的兰花香,而茶味余下的是淡淡甜,还有依然清晰可辨的桂皮味。

国色天香肉桂茶干

从落幕时的唯美,回想它高潮时的绚丽。

第一眼见到时,它是稀疏可见的平常。

身形,是均匀齐整:身骨,是紧结沉重;身披白霜,风姿翩翩。干茶香,内敛而沉稳,隐隐可见桂皮味。

水沸瀹茶,遇水后的表现,彰显自己独一无二的绝世风华。

看到乌润的干茶时,在脑海里联想着它遇水后既定的样子。只是,即便最资深的茶客,所有可能的预想都会被打破。

色,就是第一眼看到它的样子。青褐润,带白霜,“大家闺秀”的样貌。茶汤,清透明亮,从深橙黄到橙黄。

香,从遇水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美妙的幻化。第一道的浸润,并未完全唤醒茶的芬芳。第二道开始,香有层次的铺展开来。第二至四道,杯盖、匀杯、茶杯都粘着花蜜香,浓郁芬芳。第四道至第八道,香气依然馥郁,前味清幽芬芳的兰花香明显,后味是类似甘蔗甜味的清甜香。第八道后,兰花香和清甜味愈加清幽。整个的香型体验,如入深谷,谷内空气清冽,山花簇簇,兰香幽幽。

味,辛辣的桂皮味贯穿始末。霸气,已不足以描述这滋味的气势。茶汤稠厚,入口顺滑鲜爽,而后就是辛辣的桂皮味对整个口腔的强烈刺激性,新茶客被震慑,老茶客过把瘾。刺激性和收敛感过后,两颊生津,满嘴生香,整个口腔有着饱满的层次感。第三道后,喉咙的甜润感也有了。前面七道的滋味,每一道都一饮难忘,第八道后,茶汤的整个滋味稍显柔和,入口依然顺滑,甘醇味越来越明显,桂皮味一直清晰。

这“国色天香”,是一款极有性格的肉桂,产地牛栏坑。辛辣感能如此强烈、持久,底味能如此纯净,需要山场、加工技术和炭焙技艺等完美的结合。

2013年的这茶,色香味一一俱全,不再是可圈可点,而是纳入记忆,难以忘却。

国色天香肉桂茶汤色欣赏

一次焙火成型,决定这茶的风格,也说明做青环节的几近完美,也足见制茶人之功底。

这茶,从酝酿到制作成功,历经整整三个茶季。即便如此,也不是每年都会有,有也顶多是不超过十斤的量。以不厌其烦的精纯心,方得无与伦比的绝妙茶。

水仙是大红袍吗大红袍和水仙茶有什么区别

通常我们都能够在茶叶市场上见到包装精致的大红袍,一般是红色的包装很亮眼,跟它的名字很想称。我们都知道红茶、绿茶、黑茶,却很少人知道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其实呢,这大红袍和水仙一样都只是茶品的一种别称,它们都同属于乌龙茶。既然如此,那水仙是大红袍吗?

关于水仙,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早在远古时期,一位福建人在寺庙大树上偶然采摘的一株扭曲的树干带回家中精心培养,竟然能够培育出能够冲泡好茶的茶叶,闽南语“水”就是美的意思,故此人将此茶命名“水仙”,流传至今。这水仙是大红袍吗?武夷山的水仙产量极大,大红袍已成为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那么水仙是大红袍吗?我们可以从两者的性质而言来看看。水仙和大红袍都隶属于武夷山岩茶。但就口感而言,水仙较为清淡,水感较好,对于刚接触武夷山岩茶的人来说易于喜爱。大红袍有“中国乌龙茶之极品”的称号,也是武夷山岩茶的“王者气派”。

水仙是大红袍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他倆的关系就如同同胞兄弟一般。水仙的特点是“三红七青”,大红袍的特点是“三红七绿”即三分红边七分绿。水仙和大红袍都是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无绿茶的苦涩也无全发酵红茶的热性。

水仙是大红袍吗?现在市面上主推的武夷山茶都叫大红袍,但实际上茶叶市场上的大红袍很多都是拼配的大红袍,里面夹杂了水仙等相似成分的武夷山岩茶。所以说现在市面上的大红袍成分不纯,对于一些购买者而言产生一些售后的影响,使得大红袍的市场容易出现一些鱼目混珠的混乱局面。

大红袍与红茶有什么样的区别?大红袍与红茶的区别

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出产茶叶,不同地方由于地理环境等要素的不同,因此形成的各具特色的茶叶品种。大红袍和红茶都是中国知名的茶叶品种,也是现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但是不少刚接触茶叶的茶友们,想必都会犯过一个错误,那就是认为大红袍属于红茶的一种。其实不然,大红袍和红茶虽然都生长在武夷山同一个地方,但是大红袍是隶属于乌龙茶,是六大茶类的青茶。下面由小编为大家详细区分大红袍与红茶吧。

大红袍与红茶有什么样的区别?大红袍与红茶的区别
大红袍

大红袍和红茶的区别

1、制作工艺不一样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

2、采摘标准不同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而红茶则以单芽或者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为标准。

大红袍与红茶有什么样的区别?大红袍与红茶的区别
大红袍

3、采摘时间不同

茶叶采摘极其注重采摘时间,大红袍品质最好茶叶在立夏前后采摘,接下去是二春、三春、冬茶,品质由高到低。

而红茶采摘时间为清明前后,其中明前茶为最佳,但产量少,限制因素多。清明后随着时间推移品质也跟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