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坑口苏炳溪苏德发一门父子两传人

大坑口苏炳溪苏德发一门父子两传人

2019-01-30 访问量: 59 茶礼仪网

大坑口,虽是武夷正岩茶产区“三坑”之一,但在岩茶圈,人们总是会把它跟苏炳溪苏德发这对父子联系起来。

苏炳溪苏德发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家山场够“硬”,还因为他们的技术过硬。于是,苏家一门父子,出了两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在福建乃至全国恐怕都是少见的。

苏德发坦言,苏门的“显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对他的“严”传“深”教。

做茶,就像谈恋爱

武夷山,茶季(通常是4月底5月初)前的头几个月是做茶人一年中最闲的时候。但是,苏德发仍然没得空喝“闲茶”,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拔客人,“档期”排得满当当的。他的“粉丝”很多,有订货的客户,也有慕名而来的茶客,甚至还有专程打“飞的”来跟他喝泡茶的。

我们见到他的时候,茶桌前已经围满了人。不过,他还是从中腾挪出空位让我们加入。

“看看这泡水仙怎么样。”他往我们面前的杯子里斟上茶,平缓的语气里带着些许疲惫。

尽管茶泡过几道,但兰香还是很显,汤感醇柔顺滑。“去年雨水偏多了点,对茶品质造成了一些影响。从今年的气候来看,(茶)应该会比去年好。”他说。

“苏大师,我们喝(茶)的时候,为什么有的是花香,有的是果香?”座中有人问说。“除了茶自身的品种特征外,做青时的发酵和后面的焙火,都会使花香转化为果香。”

令我们颇感到意外的是,他那质朴的外表下还不动声色地藏着风趣。他把做茶比作谈恋爱:“一泡好茶,就好比是你喜欢的女孩子。一开始,可能对你没什么感觉。你既然喜欢她,就要百分百地认真付出,去对她好。慢慢地,她就会被感化。”

大家都被他的这番话给逗乐了。有人调侃说,他是茶专家,也是“恋爱专家”。他听了,腼腆地笑了笑。的确,他的比喻很形象,也很贴切。

然而,做茶,要先学会采茶。

苏德发从小是闻着茶香长大的。念中学时,每年清明过后,他就要暂时放下书本,背起竹筐上山采茶了。“茶季一到,就要向学校请假20天来帮忙。那时,我还不会做茶,能做的就是采茶。”

他说,采茶是分组采的,18~20人分作一组,“带山”(负责采摘,并协调生产)会按采摘标准教导采茶。“‘带山’会告诉教你哪些树可以采,采什么样的开面。他怎么教,你就得学着怎么做。”

而且,“带山”对茶青的质量非常严。称重时,只要看到有老梗、“鸡腿”(“鱼叶”的俗称,即越冬后,茶树休眠芽开始生长,鳞片张开,芽头露出,萌发出的第一片小叶)等杂质,发现1个,重量就是扣掉3两。有时候,杂质比较多,扣完还倒欠,这筐茶算是白采了,而欠的重量要在下一筐补上。

尽管如此,这种“严格”跟也当过“带山”的父亲苏炳溪相比,也许并不算什么。

严父“严”传

凡做过茶的人,都深谙做茶的个中滋味,若用“苦差事”一词来形容丝毫不过分。“做一季茶大概要20天,上半夜做青,下半夜炒青揉茶,通宵是家常便饭。”

他感叹,要做出一泡好茶实在不易,“绝对是项高难度的技术活”。从采摘、做青到烘焙,有30多道工艺,都存在很大的变数,像天气、加工环境、做茶手法等因素都会影响品质的形成,而且“一片叶子都不能损失”。如果没有严格把控好关键工序,“山场再好也没用”!

俗话说,看天做青,看青做青。“不同品种的茶,做青方法如摇青次数、力度都不一样。”其实,做青最重要的就是对时间的准确把握和管控。“什么时候该摇青,什么时候该摊凉,什么时候该并筛,都要盯紧。要不然,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茶就白做了。”

所以,苏炳溪常常提醒他:做青时,要多观察,多走动,尤其是要密切注视走水。“做青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起一片叶子,对着灯光观察叶脉形态,以此判断走水是否适度。”

他回忆说,以前跟着父亲做茶,可没少挨揍。“做茶时,每到下半夜,困了就想睡觉。有时躲到一边去打盹,不小心被他(指苏炳溪)看到了,如果叫不醒,就等着重重吃一‘螺丝’(用指关节重敲后脑勺以示提醒)吧!这一‘螺丝’敲下去,疼得就醒过来了,也记住了。而且他凶起来,谁见了都怕。因为不凶的话,下次还是会犯同样的毛病。”他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摸了摸后脑勺。看来,他年轻时经常“吃螺丝”,否则也不会这么记忆犹新。

直到现在,他60多岁了,还是很怕父亲。

一个典型的严父形象在他的话中渐渐鲜明起来。

我们提出想见见苏老爷子,苏德发稍稍犹豫了下,但还是把他请了来,并叮嘱:“他今年92岁了,你们尽量不要聊太久,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果然,严父出孝子。

有茶,就有路

苏老爷子个头不高,却穿着一件略显臃肿的棕色大衣。他那黝黑的肤色、银白的须发和刻满皱纹的脸,很像罗中立画的《父亲》。

年纪一大,他的耳朵也不太好使了。苏德发凑近他,大声说明了我们的来意。老人笑着朝我们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那和蔼可亲的笑容,似乎很难同“严父”联系起来。

和大多数生活在旧时代的贫农一样,他的少年是从苦难开始的。

苏炳溪的老家在上饶,有两个哥哥。7岁时,没了母亲,他15岁那年,父亲也撒手人寰。无依无靠的三兄弟,仅仅靠打点零工,维持生计。

屋漏偏逢连夜雨。抗战硝烟的弥漫,使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跟着同村的一群弟兄翻山越岭到武夷山讨生活。

为了有口饭吃,苏炳溪吃了不少苦。“我那时给一个姓廖的包头(相当于工头)做工。什么事都要听包头的,他说怎么做,我们就得怎么做。没有做好,还要挨打。”老人缓缓打开回忆。

“那些日子,他吃不好,睡不好,过得很苦啊!”苏德发说,父亲对这段经历刻骨铭心,如今每逢提起,还会掉眼泪。

后来,苏炳溪又去了马头茶厂,慢慢地学着做点茶,也“摸出了点门道”。临解放前夕,靠着几年下来累积的技术经验,他当上了“带山”。在老一辈武夷山茶农眼中,“带山”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岗位。“每到做茶的时候,就要到山上去看看,哪片茶园可以采,哪片先采哪片后采,还要教别人怎么采。做青做焙能不能做得好,‘带山’人很关键。”

除了带山,苏炳溪还负责开山。“在山上种茶采茶不能没有路。有茶,就有人,就有路。”他白天干活,晚上就住在岩洞里,省去了上下山来回的工夫。这一住,就是两年。

到了解放初,马头与磊石、品石等5家茶厂合并为一个“初级社”,苏炳溪也得了个“大官”,以“组长”的身份主抓五个厂的岩茶生产。白天管理茶山,晚上就到备厂监督指导做茶,像个“钦差大臣”似的。这样“白加黑”的生活,他非但没有感到累,而且还过得有滋有味。“做一行爱一行嘛!”说起当年的“得意事”,他写满沧桑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除了21岁那年回过一趟老家外,他就再也没有踏出武夷山半步。一晃,70多年就过去了。关于故乡的种种和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在老人的脑海里正一点点地褪色、模糊,而溢满茶香的记忆却始终挥之不去。

他说,这辈子就吃做茶这碗“饭”了。

记者手记

苏老爷子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最年长的。耳朵虽不太好,但声音很洪亮,而且身子骨也很硬朗。采访结束时,他要起身上楼。我们想搀扶一把,他却摆摆手,然后边踩着楼梯边说道:“不用扶,我自己能走。”

到了楼上,老爷子见有客人在,连忙从兜里掏出烟来分发。苏德发说:“别看他年纪大了,烟酒茶是件件不离手。而且,他很爱做茶。现在重活累活是千不了了,但他偶尔会上山看看茶,有时摇青还要亲自来摇,顺便监督下我们。唉,他这人就是这个脾气。”

我们又同老爷子喝了几道茶,准备道别。尽管一再婉拒,他还是坚持要把我们送到楼下。

到门口时,他微笑着说:“有空再来家里喝茶啊。”他的笑,很慈祥。

有用+10
分享

关于喝大红袍可以提神吗的介绍

关于喝大红袍可以提神吗的介绍

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十分名贵。大红袍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很多茶叶都有提神的功效。那么喝大红袍可以提神吗?喝大红袍可以提神,但是睡前最好不要喝茶,也不宜喝浓茶。茶叶能提神益思,消除疲劳,但是经常熬夜喝茶提神是不好的。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熬夜行列中。当熬夜成为了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时,如何保证熬夜的质量,又能减少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当你头昏目眩、四肢疲倦之时,泡饮一杯大红袍茶,你定会顿觉柳清气爽、倦怠渐消。

茶叶能提神益思,消除疲劳。这是因为,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较高,约占成茶于物质总量的40%左右。咖啡碱被人体吸收后,既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清醒头脑,帮助思维,又能加快血液循环,活跃筋肉,解除疲劳。在临床上,用它治疗伤风头痛,疗效显著,且没有副作用。同时,咖啡碱还有扩张血管、松弛冠状动脉的作用,在治疗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症时,又可作为一种辅助剂。喝大红袍可以提神吗由此可知。

茶叶中的咖啡碱还不同于普通纯咖啡碱。纯咖啡碱对胃有刺激性,而茶叶中的咖啡碱被茶汤里的其他物质所中和,形成一种综合物。试验证明,饮茶不会引起胃酸和肠胃液的增加,能起到“和胃”作用。

喝大红袍可以提神,所以睡前最好不要喝茶,也不宜喝浓茶。茶叶能提神益思,消除疲劳,但是经常熬夜喝茶提神是不好的。

金骏眉和大红袍口感,简述金骏眉与大红袍的区别

在我们的身边,说到大红袍及其金骏眉很多的人都知道,因为金骏眉与大红袍都是非常好的茶叶,功效非常的多,同时口感也特别的好,那大家知道金骏眉和大红袍各自的口感吧!

金骏眉的口感

金骏眉一开汤空气中就满是淡淡的甜香,汤色并不是所熟悉的酒红色,而是类似色拉油般的金黄色,啜一口入喉,有着水果般的甘甜,比一般的正山小种红茶的汤水更绵软,果香更加醉人,仿佛是来到了果园中。口腔中、鼻腔中满是清甜的气息。

金骏眉色亮而润,闻起来有天然薯香,品其有淡淡蜜味,入口甘醇。其泡出后出汤好似滴油一样,绝对是视觉和味觉的绝妙享受。同时它具有耐冲泡的特点,第一、二水的出水时间最好可控制在5秒,第三、四水10秒左右较合适,第五、六泡为20秒,之后可20秒递增。

大红袍的口感

大红袍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三角立体茶包,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大红袍”只要有,清香型、浓香型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大红袍的茶叶会有香气、泛着兰花香气,可以从茶叶的香气高低来判定优质或低质大红袍,优质大红袍香味持久。品质稍差的大红香气较短,品质最差的大红袍会有霉味、焦味、烟味、酸馊味等异味。口感方面,优质大红袍口感醇和、顺滑、味道在口腔持久。一般冲泡七八泡后口味依然纯正为最佳。

金骏眉与大红袍的区别

1、茶叶品类的不同,前者是属于红茶类,后者属于乌龙茶类。

2、茶叶的外形和汤色也是不一样。

3、大红袍和金骏眉在制作工艺上有区别,乌龙茶需要做青,捻揉等程序。茶叶使用的原材料不一样,发酵程度也不一样。

4、外观不同,从外观上进行区分,大红袍条索状,黑褐色。金骏眉茶叶颜色乌黑略带金黄,有茶毛,条索弯曲。

5、手感不同,大红袍手感粗糙厚实,有天然味。金骏眉手感重实,有花果香。

6、汤色的不同,大红袍汤色橙黄明亮,滋味甘醇。金骏眉汤色金黄清澈,甘甜滑爽。

综上所述,金骏眉属于红茶,大红袍属于乌龙茶,都是品质特别高的茶叶,不仅口感特别的好,最主要的是功效特别的多,但是具体的需要视情况而定!


戏球名茶大红袍唯一非遗女传承人游玉琼

说她是武夷山茶叶界最出名的女人,那是一点都不为过。

武夷山的做茶人里边大多都是男性。做茶需要体力,而在力量上,男性天生比女性更占优势。因此,当你看到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评选出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里,清一色的男性时,也无需有过多疑问。而在这12位传承人里边你竟然发现还有一位女性时,不禁会略感意外。

她,就是最近刚刚获得福建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和福建省优秀企业家及戏球名茶“大师工作室”资格的传承人——游玉琼。

说起游玉琼,在武夷山无人不知晓。如此声名,除了因为她是武夷茶十大品牌戏球的现任掌舵人外,也与她高超的制茶手艺密不可分。

女人做茶不易,但对于游玉琼来说,却似乎完全没有这样的困扰。同期的所有女性制茶同学就只有她一个人在这行继续坚持了下来,除了对制茶强烈的热爱,也与家族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家里的爷爷与外公在当地都是远近闻名的制茶手艺人,她的父亲游永生是武夷山著名茶叶村——星村村的老支书,为增加村里的财政收入,他带头复兴当地的岩茶产业,他在80年代毅然放下了铁饭碗,在茶叶市场极度萧条的年代,办起了民营茶叶厂,武夷山市永生茶业的前身——九曲茶叶精制厂。游永生的爱女游玉琼,是这个茶厂里的第一个工人,当时负责煮饭。

从小就耳濡目染泡在爷爷外公的茶里,她对做茶抱有极大的热忱与天赋。于是当时这个倔强“任性”的小姑娘,在这个茶厂厨房里煮着煮着,就扔下饭勺,开始跑到做青间,和老师傅举起竹筛学起了做茶。这筛子一举就不曾放下,至今已近四十年。

如今在武夷山业界已经成为大师级茶人的游玉琼,本只需要制茶讲课,就可以享受轻松舒适的生活,如很多茶人的选择一样。这样看来才是武夷山这座慢生活城市的最配套生活方式。但是,她却不这么认为。

“在岩茶的世界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师。谁敢说自己真的通晓了岩茶?岩茶的道路,从来没有止境一说。作为传承人,我理解的传统,不代表固步自封,按照一个步骤按部就班的来。我认定的传统,是奇妙的,是变化的,是能够引导人不断创新的一种规律。所以,必须准备好迎接它每一天的挑战。这也是在我的“大师工作室”里,我和学生们的主要课题。”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国家在近几年着力创办的一种新型人才模式,主要选择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其创办的资质要求也奇高,所以,想要开办“大师工作室”非常不容易,同时也要对行业的创新开拓和发展也承担着更大的责任。而正如前文所说,游玉琼并不喜欢安逸休闲的生活。在她近40年的制茶生涯中,表现出的是一种热烈积极与求知若渴的状态。作为国家的传承人,除了自己钻进了茶里,带徒授课更是她的一项乐事。谁来请教制茶,她从不故弄玄虚,而是坦诚答疑解说,甚至亲自示范。

“传承人,不是一个头衔,用来告诉别人我多厉害。传承人的真正作用,其实是告诉我自己:我已经有了责任和义务,要把这门祖宗的手艺传给后代,把这门传统的手艺推出山外让现代人看到它,欣赏它,赞叹它。而’大师工作室’就是我传承的载体。

目前戏球名茶大师工作室里已经储备了一批她培养了许久的精英茶人,接下来还打算继续不断吸纳,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新人。而传统和创新,就是她在“工作室”里永恒不变的课题。

“我们行业里缺少一股子劲头,一股求新求变的劲,一股爱折腾的劲,一股不安于现状的劲。缺少这些劲,岩茶道路很难走得广阔。现在的茶行业依然很传统,很多年轻人也根本不喝茶。不要让我们自己的后代,喝到的第一杯茶是外国人的茶。我们这些业内人,需要很努力地去做。”

“做”,除了做茶,除了传承手艺,她还专门为人们了解茶文化,尤其是岩茶,开辟了一个窗口——【戏球研茶社】。在戏球的开放微信平台(微信号:i-xiqiu)里,专门创办了一个社群,让想要学习岩茶知识的人,在繁杂的信息环境里,能有一个纯粹的地方,专心学习知识。于“传承”一事,我想游玉琼已是做到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