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正确理解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浓、厚”

正确理解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浓、厚”

2019-01-30 访问量: 50 茶礼仪网

天哪!

岩茶茶汤的“浓”和“厚”

竟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又get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

赚到啦!

那…

它两有啥不一样咧?

  与“茶汤浓”对应的为“茶汤淡”。茶汤的浓淡,基本上和岩茶品质是没多大关系的,通常所有岩茶的茶汤都能够泡浓,影响茶汤浓淡的因素更多的是浸泡时间的长短与投茶量的多少。

  以同一款岩茶(大红袍)为例:

  1、在投茶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你浸泡时间长,茶汤就浓;浸泡时间短暂,茶汤就淡。

  2、或者是在浸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投茶量多的茶汤就浓;投茶量少的茶汤就会淡一些。

  3、再或者是浸泡时间长、投茶量多,茶汤不浓才奇怪咧;浸泡时间短、投茶量少,茶汤能不淡嘛…

  茶友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调整茶水比例或浸泡时间的方式,来调整岩茶茶汤的浓淡哟!

  与“茶汤厚”对应的为“茶汤薄”。茶汤的厚薄与岩茶的品质就有很大的关系啦!毕竟不是所有的岩茶茶汤都能达到“厚重”的。

  在新出台的首部福建省地方标准《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里,关于“厚重”的解释是:武夷岩茶茶汤在口腔味蕾上所呈现的浓稠、饱满、有力度的感觉(额…貌似有点抽象了哈)。

  用比较接地气的话形容:茶汤厚,就跟喝牛奶的感受类似,口腔会感觉比较粘稠,有质感;茶汤薄,就跟喝白开水的感受类似,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停留在口腔里。

  那岩茶里的什么因素会影响茶汤的厚薄呢?

  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的成分之一,果胶物质含量高,可使茶叶条索紧结,外观油润,汤甘甜而味厚。当然影响因素远不止这个,通常来说,山场好、工艺好的岩茶,茶汤就显得厚重;要是山场不好、制作工艺不达标,那么茶汤就显得更薄一些。甚至有的时候,泡茶人的冲泡技术也会对茶汤的厚薄产生影响喔。

  简言之,茶汤的“厚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茶汤的“浓淡”却是可以自己掌控(DIY)的。

有用+10
分享

从多方面辨别大红袍冬片和春茶


  眼看着武夷山又要开始做春茶了,关于岩茶的春茶与冬茶的那些事,小微给茶友们分享几招小窍门,来辨别春茶与冬片!

  岩茶一般一年只会采摘一至两次,分别为春茶和冬茶。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开采,采制时间在四月底至五月中旬;冬茶一般在寒露后立冬前开采,采摘时间在十月中下旬,上市时间为十一月中下旬,因此武夷山的冬茶实际上是在秋季采制的。

小窍门一:滋味的鉴别

  春茶:春茶因为其经过一整个冬季和一个春季的积累,这两个季节云雾多,光照少,茶树在低温环境下生长较慢,内含物质成分丰富。

  因此,春茶的滋味更浓厚,回甘更持久。

  冬茶:冬茶生长时的光照较充足,茶树生长快,因为生长快而导致茶鲜叶的内含物质积累不足;并且冬茶的光照和日照量大,云雾少,茶鲜叶中的儿茶素含量会增加,而儿茶素是茶叶苦涩味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冬茶的滋味较淡薄,会偏苦涩味。

小窍门二:叶底的辨别

  春茶:首先可以从叶底的颜色上区分,春茶因为多是焙了好几道火的,它的叶底颜色会偏深(如褐黑或是墨绿);其次因为春茶鲜叶的叶质较肥厚,所以叶底较厚实。

  冬茶:首先因为冬茶的底子不够好,大多是焙得比较轻、次数少,所以它的叶底颜色会偏黄(或偏绿);其次也是因为内含物质积累不足,所以叶底较薄;最后由于光照充足,适合制茶时的做青和走水,因此叶底的绿叶红镶边较明显。

小窍门三:香气的辨别

  春茶:香气会更加馥郁、丰富。

  冬茶:冬茶会有冬味,有些人会觉得它还带有“闷味”(具体的感觉还是要亲自品尝才能完全体会得到)。

  二者相比:春茶的香气比较稳,富有层次感;冬茶的香气比较飘,显得较单一。

  春茶就像千层糕,扎实,富有层次感;冬茶就像棉花糖,轻飘飘的,甜香但口味较单一。

小窍门四:茶汤色泽的辨别

  春茶:春茶的茶汤比较透亮,多数茶汤色泽为橙红色。

  冬茶:冬茶的茶汤相对而言没那么透亮,多数茶汤色泽为橙黄偏绿。

小窍门五:耐泡度的辨别

  春茶:内含物质丰富,可以泡八道水以上,具体要依照其山场和工艺决定。

  冬茶:因为内含物质积累不足,通常情况下,会比春茶的耐泡度低一些。

  春茶和冬茶的辨别,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不能以偏概全哟!这些小窍门只是方便大家在辨别岩茶时,作为一个参考,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喔!因为岩茶实在太深奥了,工艺太太复杂了,变数太太太多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春茶品质好,但是冬茶也是有一些优点的,比如它的香气高呀,而且冬茶价格会比春茶便宜一些的。冬茶也不容易呀,所以茶友们不要对冬茶有成见喔!

  Ps:武夷山的好山场(如正岩茶区)是没有冬茶的,这些山场为了保证春茶的品质,基本上是一年只采摘一次,因此如果有人说那是正岩的冬茶,多数是在忽悠你的!茶友们有好的辨别方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哦!

武夷岩茶属春茶品质最佳。 岩茶依据季节下分春茶、夏暑茶、秋茶和冬片(也叫冬茶,十月份寒露节气后制作),其中一般情况下武夷岩茶的品质是春茶品质最好,滋味最好,醇而较厚。冬片的香最好,但是茶汤相对更薄,受焙火程度的影响,茶汤稍微浑浊,这和茶树的生理特点和天气气候有关。 秋茶品质一般,夏暑茶(苦涩味重,带有暑味)最差。目前,大多数的茶农和茶厂大多只做一季(春茶)和少量的冬片茶。一般也不会超过三季。主要原因是多次的采摘会影响到至年春茶的品质。
 

春茶制作时间在5月底之前采制加工,5月1号至10号是制茶高峰时期;夏暑茶是指6月初至7月中旬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7月下旬以后采制的茶叶,属于秋茶了;10月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是冬片了(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制作加工的冬片品质较好,香味高,冬味重!)。

 

春茶与冬片的对比:

 

                               春茶                                               冬茶
 外形  条索紧结比较粗壮,色泽乌黑或深墨绿色,嫩芽少,  色泽墨绿略偏绿色或墨绿与绿色混合色,条索相对小而松散,有很较多的的嫩芽,
 香气

干香多为花、果香。香气较为持久,幽远为主。

 干香一般比较明显,多为清花香与花香。香气多为清新,有清凉感。
 滋味    一般汤色清澈明亮杂质,久泡有苦感但涩感较轻,品质好的很快就能转化掉,较耐泡,水中的香与干香、盖面香较一致 汤色稍微浑浊有少数有絮状物,不够明亮,久泡,不仅有苦感且涩感较重不易转化,香味好,而滋味相对春茶相比感觉稍薄不够醇厚
叶底  叶片较大较厚实,毛茶颜色较深绿,叶底韧性较好、弹性也较好 叶片较细小而轻,颜色多为浅绿,红边明显,叶底韧性较差、弹性也较差

 

 气侯对茶叶品质形成的影响。

 

不同季节的岩茶,受天气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品质特征。
 

春茶为一年四季为最为适合岩茶采制的季节,茶叶生长周期较长,四五月份的气温也是最适合岩茶制做的季节。所以一年中的茶叶品质以春茶最佳。春茶的适制性较强,所以不同的焙火均可。
 

夏秋茶,也称夏暑茶,采摘制做时气温较高,茶叶生长周期也短,较高的气温使得茶叶在制做时发酵已达一定的程度,而茶叶中的苦涩水未能走尽。由于采摘制做时的气温过高使得茶叶形成一股馊味。也有人叫太阳味。夏秋茶焙火越重,苦涩味越强。香气不显,多焙轻火。
 

冬茶也叫冬片,采摘时气温较低,使得茶叶在制做前得到较好的保鲜,制作出来的茶叶香气清新,爽口,但由于气侯较为干燥,茶质不够丰富。所以冬片的茶质相对较薄。因为冬茶的香气较好,所以多为轻火,中足火的冬茶较少。

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研制前后

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研制前后

大红袍茶砖的研制成功可谓是跨越十载。在1995年前我父亲陈德华脑子里就在构思紧压茶的制作,先后到了湘.滇等地去学习、考证,历经种种困难,仍然执着的坚持武夷岩茶紧压茶的研制。

当时有几点考虑:一是岩茶初制过程不像闽南乌龙茶,有经过包揉造型工序,所以它茶叶条索显得疏松呈直条状,体积膨松占位。如果把它制成紧压型饼茶或砖茶只有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对方便贮运是有意义的。二是武夷岩茶在历史上就有不少名家,对其贮存后的品质显著优于新茶的论述:清代名人周亮工在他著的《闽茶曲》中就论述到武夷岩茶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难除莫近唇。存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以及在古籍名著中常见到对武夷岩茶有性和不寒,久存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的经典评价。


几经周折,我们找武夷山市农械厂于1997年完成样机的设计并投入试产。当时试产的产品是砖茶,每块100克。此年是香港回归,也是牛年。  为着纪念,将茶饼表面印上金牛图案。第一批产品1吨多当年就投放广东市场,随后部分进入香港市场试销均得到认可。


下图为压制茶砖的机器、模具: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研制前后

当年将首批产品送到福州請省里专家审评鉴定,他们是茶叶泰斗张天福,省外贸茶叶公司教授级高工庄任,省茶叶学会会长林心炯,福建农业大学教授詹梓金,该校茶学专业审评学副教授郭雅玲等五位专家,经审评后形成如下一致意见:

以武夷岩茶为原料,经过紧压工艺造型,改变散茶条茶的疏松外形,有利于包装贮运。商品保质期長,创意独特新穎,方便定量冲泡,香味醇浓,能保持武夷岩茶特有风格

专家意见如图:  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研制前后

     

  98年后陆续试产了五六吨,期间由于诸多原因加之市场不够成熟,紧压茶的生产一度中断。父亲陈德华在2004年帮助《武夷星茶业》建立了一条紧压茶生产线后,产品市场形势有所看好。

于是2005年我们决定通过爱德华实验茶场,恢复紧压型岩茶的生产。这次大胆采用了各种优质的武夷岩茶作原料,首创大红袍茶砖,正面采用陈椽教授1996年题的大红袍茶砖,背面则是可掰成八小块的巧克力形状。让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紧压茶并不是全用茶叶中的下脚料制作,它可以是优质的武夷岩茶,适宜存放,具有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性温不寒,久存不坏的特点,而且好的岩茶压成的紧压茶,就如同好酒,适宜存放,愈放愈醇,口感更加顺滑、醇厚,具有收藏价值。于是一款由陈椽题写的大红袍茶砖研制出来了,也就是竹缘堂大红袍茶砖。


陈椽教授的题字,如图: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研制前后


2005年生产至今,竹缘堂大红袍茶砖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许多中高层消费者的青睐。

竹缘堂历年武夷岩茶紧压茶包装如下图:

2005年的茶砖包装:

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研制前后

   2006-2007年的茶砖包装:

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研制前后

1997年开始及以后的部分武夷岩茶紧压茶产品如下图:


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研制前后

2007-2008年始,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的包装如下图:

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研制前后

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研制前后


在研制竹缘堂大红袍茶砖时, 我们考虑用的都是优质的武夷岩茶原料,这有别于一般的边销茶。主要制成两种口感的:一种是清香型,属于当前市场最流行的发酵稍轻的武夷岩茶,汤色澄黄透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清香型大红袍茶砖发酵和烘焙干燥程度均较轻,茶叶中的水份含量略高,冲泡后叶底透亮鲜活,具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香高味纯。清香型大红袍茶砖一般可连续冲泡7次左右,具体由茶叶的投放量决定。


另一种是熟香型属传统半发酵的武夷岩茶,适合资深茶友饮用,因为口感较重,叶片成色不及清香型好,但口感最为纯正味重,汤色醇浓是其典型代表之一。冲泡之后的茶汤颜色也比较浓,喝起来感觉醇厚甘爽,即滋味纯正。可连续冲泡7次以上。

竹缘堂大红袍茶砖研制前后


大红袍茶砖最为注重岩韵,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俗称岩石味。即大红袍在武夷山这个特有的地域环境中所特有的山场味。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那样,或以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生长在武夷山的鲜茶在独有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


大红袍茶砖在储存得当的情况下,经过岁月的积淀,它的香型会发生变化,由花香、果香转化为陈香、药香等香,时间长短不同,香型、滋味都会不同,但都会变得更具有岩茶的内涵,更令人回味。

福建名茶大红袍的制茶工艺是什么

福建省武夷山大红袍,茶叶品质极佳。高端的大红袍茶品专供国家领导人拿来宴请外国宾客以及当礼物赠送,从中可见其品质之优异。那么如此茶中佳品的制茶工艺有哪些不同呢?今天茶艺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大红袍制茶工艺有什么特点。

一般来说大红袍制作工艺可以简单地分为采摘、初制和精制三个方面。

大红袍制茶工艺之采摘

福建名茶大红袍的制茶工艺是什么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的红茶和绿茶都有所不同。大红袍采摘的鲜叶是较成熟的新梢芽叶,要求鲜叶的大小均匀,叶片完整无破损。采摘下来的茶叶不能太嫩也不嫩太老,这样恰到好处的茶叶才能使制作出来的品质上乘的大红袍茶叶。

大红袍制茶工艺之初制

福建名茶大红袍的制茶工艺是什么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初制的过程就包括了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经过这些步骤制成的也只是大红袍茶叶的毛茶茶品,为了让大红袍的品质更好,还要经过下面精制这个步骤。

大红袍制茶工艺之精制

福建名茶大红袍的制茶工艺是什么

大红袍的精制的步骤也比较多,包括了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这几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茶叶的品质,级别,季节,产地等因素来加以细分。慢工出细活,从大红袍的制作工艺上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的品质如此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