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今日话题】:对于普洱茶“圆茶”的思考

【今日话题】:对于普洱茶“圆茶”的思考

2019-11-05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现在,在市面上流通的普洱茶包装上很少看到“圆茶”这两个字了。严格意义名称上来说,普洱茶的历史蛮短的,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出现在包装纸上,往前是“云南七子饼茶”,再往前是“圆茶”,有时也写作“七子圆茶”、“七子元茶”。为什么不说“云南七子饼茶”呢?最主要的是两种茶工艺上大同小异,是相连的两个渐渐顺序发展而来。

 

  今天,我们看到市面上普洱茶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生茶越做越接近熟茶,熟茶越做越接近生茶。当然,这种只是无限接近,并不能融合成一种茶。

 

  这种现象让我想起了早期的“圆茶”,也就是还没有大规模茶厂之前——1938年之前。那时云南的茶叶都是茶庄茶号形式在制作。而在那时就出现“红汤”这个情况。那时销售“圆茶”都要注明汤色和价格。在前面的文章中我贴过那个图片。大家想看的去翻翻。

 

  记不得是在普洱茶内票还是什么地方看到过“汤红味糯”这四个字。虽然我们现在并不能知道当时的“圆茶”滋味,因为那时没有网络,喝茶的人也很少写茶评。就算写了如果不能出书也不会留到现在。因为茶评在那时来说不重要,或者说那时是靠口碑传递信息。请注意,那时是没有渥堆发酵这个工艺的。具体情况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杨凯:云茶古代工艺“红汤”的问题》http://www.puercn.com/puerchazs/peczs/89703.html

 

  也就是在那时,虽然不分生熟茶,但是从工艺上来看,我们似乎也能看到一种情况。汤色说明制茶的时候一定经过发酵,而这种发酵跟现在的发酵目的不一样。1、当时制茶条件不好(离初制所远),制前发酵是不可避免的。制茶的时候为了去掉苦涩味或者说满足一些客户的需求,在运输的时候怕茶叶碎了,洒水造成了发酵。这三个环节的发酵,已经跟现在的发酵不一样了。

 

  那么以前的“圆茶”才生产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滋味呢?大家有制茶条件的可以自己试试。言归正传,我们看现在市面上的这些轻发酵生熟茶。不知道大家喝过后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而我本人是感觉轻发酵还是得看原料品质,生茶好的还挺好喝,不好的就几乎没有味道。熟茶则是无法入口,这已不仅仅是好不好喝的问题了,而是喝不喝的问题了。

有用+10
分享

普洱生茶放了10年好吗

  普洱生茶是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龙珠)的统称。普洱生茶通过自然的发酵,慢慢的变老。普洱熟茶是通过人工渥堆发酵,加快普洱茶发酵的时间,渥堆发酵会有一定的风险,所以熟茶大多不会选用上好的毛茶去发酵,这是有很多茶友偏爱普洱生茶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作为“能喝的古董”,普洱茶火遍大江南北,一饼保存很久的普洱茶甚至卖出上百万的天价。不过,普洱茶的评价标准等话题,一直处于争论中。多年来,“越陈越香”一直是普洱茶圈里口口流传的评判标准。不过,此次研究证实该说法并不科学,普洱茶并非年份越陈就越香,普洱茶虽然保质期可以上百年,但是时间过长味道会淡化,并非是时间越长越好,时间过长喝的只是时间的味道,口感体验并非是最好的。

 

  “从文化角度讲,普洱越陈越好;但从食品安全角度讲,10年的茶就已经达到最高峰,不能继续存放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姚国坤也认为,普洱发酵过程很复杂,存放时间也各有不同。以北京、杭州、云南三地为例,由于季节、天气、温度不同,很难准确估计到底能放多久。如果储存条件非常好,普洱茶甚至可以保存三四十年,但口感会打折扣。那么存放了十年的普洱生茶是什么样的呢?

 

  三个月

  刚压制好的茶放置两三个月,茶性重、茶气强,滋味也有青涩,优缺点明显突出,香气高扬四溢,这个时候的茶,适合于浅尝,品新茶更像“尝鲜”,因为茶性太烈,伤胃,不宜过多饮用。

 

  一年

 

  一年以后,茶中水汽褪尽,口感趋于稳定,茶汤厚重感增强,滋味也浓烈,此时品饮,可品出一款茶的真性情。

 

  七年

 

  经过七年陈期的生茶,陈味会慢慢出现,香气在岁月中转化出无限种可能,原本的花香转化为果蜜香,或者原本香气较弱,现在香气浓郁,都有可能,存茶的乐趣就在于它会不定时给你惊喜,七年以上的茶,茶性转温,养胃健胃功效明显。

 

  十年

  普洱生茶存放十年后,不单是口感发生改变,就连价格也翻了好几十番。香气浓郁,滋味醇浓厚滑,生津不断。

 

  二十年

 

  这个阶段的茶,是真正的“可遇不可求”,二十年的老茶,香气淳厚,滋味醇浓顺滑,十分难得,是很多老茶友的追求。

 

  三十年

 

  经过若干年存放而自然转熟的普洱生茶是非常珍贵的,甚至是价值连城的,但是从医学和营养学角度看,普洱生茶存放不超过30年,否则只有文物和拍卖价值,并无品饮的意义。

  那普洱生茶究竟存放几年才好喝?一般来说,散茶陈化6个月,茶饼一年半以上。但具体存放的年限不同,口感也会有所不同,就放了10年的普洱生茶应该属于生茶的巅峰阶段,普洱生茶存放十年后,不单是口感发生改变,就连价格也翻了好几十番。香气浓郁,滋味醇浓厚滑,生津不断。

 

  当然了,茶叶最好的口感除了具体的存放期限外还跟自身喜爱有关,一款普洱,隔年发现不同,每一年每一个时段,去体会它的滋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什么原因让普洱茶耐泡?丨微普360

  决定茶叶是否耐泡的因素有7个,如下:

 

  1、耐泡度与气候环境有关。同样生长在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气候环境条件下,根深叶茂的乔木茶品质和耐泡度更高。

 

  2、与采摘的季节有关。春茶相比秋茶来说内含物质更加丰富,所以会比秋茶耐泡。

 

  3、与茶叶的老嫩有关。一芽两叶、三叶的青壮叶比等级高的嫩芽茶要耐泡。

 

  4、与制作工艺有关。茶叶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工艺叫“揉捻”,揉捻的力度越重,叶片细胞壁的破损就越多,水浸出物溶出也就越快,耐泡度就会相应降低。

 

  5、与撬茶方式有关。茶撬得越碎,水浸出物溶出越快、越不耐泡,茶条完整,水浸出物的溶出有规律,就相对耐泡。

 

  6、与投茶量有关。比如用300毫升的紫砂壶泡茶,每100毫升水投茶4g左右口感较佳,表现耐泡,投茶量过少相对而言就肯定不耐泡啦。

 

  7、与出汤速度有关。冲泡出汤速度越慢,茶浸泡的时间越长,溶出的物质越多,茶叶就容易出现不耐泡的现象。

普洱茶的加工和特性介绍

精选茗茶 普洱茶的加工和特性介绍普洱茶的加工和特性介绍

普洱茶是独特茶类吗

很多茶学家针对中国传统将普洱茶归为黑茶类提出反对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按销路分类普洱茶在历史上是贡茶和边销茶、侨销茶;根据制作方法和品质,普洱茶被列为黑茶类中的紧压茶;按茶叶加工过程又归为毛茶即绿茶,而普洱茶中的再加工茶则列为红茶,而从杀青、氧化(发酵)程度又归入黑茶。

正因如此,导致对普洱茶类定义的自相矛盾。

其次,普洱茶自身加工又有半发酵、前发酵,人工发酵、自然发酵;有散茶、紧压茶、沱茶、砖茶、饼茶等之分。

所以普洱茶应属于一种用料、加工有别于传统六大茶类,且形成独具特色、茶品众多的又一茶类。

这种茶具有醇和、耐泡、陈香的特点。

应该说其加工和特性既不同于全发酵的红茶,也不同于后发酵的黑茶。

再次,普洱茶包括生茶和熟茶两类。

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和紧压茶;熟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后者为茶叶采摘后,杀青、手揉、晒干,制成晒青毛茶,再经后发酵工艺制成熟茶。

这种茶具有醇和、陈香等特点。

应该说普洱的加工和特性是有别于六大茶类的,其独特性使人们更倾向于把它归为单一茶类: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