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普洱茶如何储存

普洱茶如何储存

2019-11-0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贮藏受到“越老越香”的舆论影响。许多人喜欢储存普洱茶。紧实茶是存放普洱茶的最佳选择。

普洱茶相对容易储存。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不暴露在阳光直射和潮湿的环境中,它可以储存在干燥、无污染、通风、无嗅和无嗅的环境中。有条件的成熟茶可以放在干净、无味、透气的大陶罐里,几年内茶不会消散。

有用+10
分享

揭秘普洱茶“勐海味”的四大成因

  勐海味成因之一

 

  勐海,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四季之分,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雾日107-160天,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山体土层深厚,生物资源丰富,无愧于“普洱茶圣地”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勐海茶优质的原料;源远流长的种茶、制茶、贸茶历史,积淀出茶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与创新中的神奇绝妙工艺,凝聚出品质独特、琳琅满目、陈韵诱人的普洱茶。

 

  勐海味成因之二

 

  勐海,保存完整的古茶树资源4.7万多亩,1800多年的巴达贺松野生茶树王、900多年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已经在百姓心中成为了神树。是一座座古茶山,一棵棵古老的茶树,一片片醇香的普洱茶,把勐海的神韵传到世界各地。

 

  勐海味成因之三

 

  勐海是茶树良种的种质基因库。云南省唯一的茶叶科学研究所就座落于勐海县内。遍植于各生态系统中的茶树,通过自然杂交、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许多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征的地方品种,全球保存最多的茶树基因保存圃:“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保存了26个茶种2个变种的茶叶种质资源材料2000余份。这一优势,为全国其他茶区所望尘莫及。

 

 

  勐海味成因之四

 

  勐海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制茶工艺延续百余年,从未间断。长期以来,勐海各民族在加工晒青毛茶方面,各作坊、茶厂在精加工普洱茶方面,都探索、积累了成熟的制作技艺。同时,勐海味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必须是原产地原料、原产地发酵加工,勐海大叶种晒青茶运到其它发酵地区发酵,用同样的工艺、同样的时间和温湿度,无论怎样总是达不到地道的“勐海味”滋味。究其原因,制茶专家们发现这与酿酒发酵同理,是勐海特殊的小气候环境所致。东西可以搬运,而小气候环境搬不走、无可复制,这就是“勐海味”普洱茶发酵的得天独厚之处。

普洱茶昆明仓、北仓和广州仓的口感区别

  每个地区由于存储环境(温度湿度)的不同,经过长时间的存放,茶叶在后发酵的速度和口感表现上面也各有表现,广东沿海常年湿度比较大的地区,由于空气里水分比较高,茶叶的转化相对而言要快很多,所以产生了昆明仓、广东仓和北仓等仓储的普洱茶,它们的特点也是不尽相同。

 

  卖到北方或者说卖到除华南地区之外的地方,总有这样那样的争议,争议最多的就是广州仓的“闷仓味”,北方理解为“霉味”。既然和仓储相关,那我们就谈谈普洱茶仓储的几组名词:

 

  1、干仓,湿仓;

 

  2、昆仓、北仓,广仓

 

  3、霉变味,仓味

 

  一、干仓和湿仓

 

  首先大家想到的就是“干仓”,所谓干仓我们指的是干净且相对干燥的仓储环境简写,干净第一,干燥适度!因为普洱茶的陈化它离不开湿度和温度。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普洱茶的转化是由酶促反应和微生物促进发酵,使得口感的不断变化。参与转化的微生物简称有益菌落,酶促反应和有益菌群的生存和活跃,讲究温度湿度,温度在20℃~30℃左右,湿度在60%~70%为佳。

 

  这个,就是正常能储存出好茶的广东仓环境。

 

  “酶促反应”,通俗来说就是通过适当的湿度环境,有益菌大量繁殖会产生酶类物质,而这些酶类物质会促发酶促反应,就是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催化剂催化来自茶叶里的有机物质。在有益菌大量繁殖过程中慢慢改变茶叶色泽,香气,滋味等等。

 

  酶促反应呢,跟温度相关;而有益菌,则跟湿度相关。

 

  温度低了酶促反应缓慢甚至停滞。湿度高了,霉菌的繁殖速度快于有益菌。导致霉变。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科学研究,酶促反应活跃度和有益菌繁殖相对的最佳温度在20℃~30℃以内,湿度在60%~70%为佳。

 

  广东茶人根据经验和科学依据,人为创造出来的干仓环境。

 

  二、昆仓、北仓和广仓

 

  1:高温高湿:温度长期高于30℃,湿度长期高于75%,茶叶霉菌繁殖速度快过有益菌使其产生霉变,后期无法品饮——这就是湿仓了。

 

  2:高温低湿:温度长期高于30℃,湿度长期低于50%,有益菌难以繁殖,由于温度偏高酶促反应加快,使得陈化缓慢,长期下去易产生高温仓!——正常情况下,很少这种仓。

 

  3:低温高湿:温度长期低于10℃,湿度长期高于75%,这种状态下酶促反应与有益菌繁殖缓慢,长期下去,茶叶香气差,饼面颜色阴暗,不够油亮,同时也有一定的发霉的风险!——这种仓应该也不容易存在。

 

  4:低温低湿:温度长期低于10℃,湿度长期低于50%。过于低温低湿,使得普洱茶的酶促反应和有益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长期放下去口感基本无转化。——昆明仓、北方仓基本这状态!

 

  广州仓特点:足够的温度和湿度。

 

  优点:自然环境影响,生茶转化快,汤色红甜润,茶汤厚度好,熟茶滑润醇和!

 

  缺点:不够清爽,香气对比北方仓储略低沉(环境因素)。所以为什么广东雨天喝茶通常喝不到茶的正味!

 

  北方仓特点:温度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不错,湿度大部分时间不够。

 

  优点:口感纯正,香气高扬,层次感强。

 

  缺点:不具备广州仓的优点了——转化慢,不够滑润!

 

  三、霉变味和仓库味

 

  说到仓味,大家通常联想到湿仓。其实,湿仓茶,指的是霉变茶,从味道到饼面再到叶底都已经因为湿度太高受潮霉变。广州仓储里的“仓味”定义——仓味,指的是仓库的味道,是基于广州仓湿度高,通风不够及时导致的闷仓味!这种茶的香气与仓库的味道并存,饼面也是油光的,除了轻微仓库味道和茶香略低沉,其余均为北方仓储达不到的优点。尤其是刚出库的茶,味道明显!

 

  这种茶,需要从大仓库里搬出来,重新接触新鲜空气,还需要空气有流动,而且不超过相对湿度75%,以便散去仓库味道——这,就叫做“醒茶”。

 

  如广州仓储的茶放在北方干燥的通风环境中半个月左右,散去仓库味道,去除水气,即可达到南北优势结合的特点!昆明仓跟广东仓同一时期茶:口感细腻,苦涩刺激小,较强甜滑感是广东仓的特点;口感刺激,苦涩味重但协调好茶气足,相比较甜滑感弱是昆明仓特点。

 

  无论昆明仓还是广东仓,都需要用心的仓储才能仓储出好茶叶,没有绝对的好和坏。个人接触昆仓较多,广仓也不少,总体来说,个人偏爱广仓2—3年然后回流昆明仓储,在昆明仓储5年左右后和广仓口感比较惊艳。

建水紫陶与普洱茶

用云南的土,做建水紫陶。用云南的土,种植普洱茶。当两者相遇,便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聚香

每次朋友打开我的小茶罐,都会有同样的反应,“好香”,这就是建水紫陶茶叶罐的最大一个优点。“聚香”是茶叶苏醒程度和紫陶茶叶罐坯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简单来说,建水紫陶经过近1200℃的高温烧制,坯体密度极高,因此可以有效防止茶香的快速散失,这就是我们揭开装有茶叶的罐子后,为什么茶香那么浓郁的原因?

更深入一点分析,香气是一种分子,分子只能在体积能容纳自己活动的空间里运动,高温烧制的建水紫陶茶罐,泥料结晶,生成的气孔间距小于香气分子的体积,致使香气只能在紫陶茶叶罐里游走,无法运动出坯体空隙,因此茶香只能通过不完全密封的盖缝缓慢散发,留在罐内的香气自然就多了

低温陶和粗陶就不一样,因为密度小,坯体空隙大,香气就容易从罐中跑掉,如果不上釉就不可能达到“聚香”的效果,但是如果上了釉,就完全堵塞了汽孔结构,这样一来,就不利于普洱茶的储存了。

防潮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夏天湿度大,茶叶放在紫陶罐里,会不会有问题?答案是否定的:不会!这就是建水紫陶的一个优点——“防潮”。

大茶罐的泥料密度是250目左右,精品小茶罐的泥料密度在350目以上。经过高温烧制后密度会更高,紫陶高密度的坯体结构,会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环境,内部温度湿度稳定,受外界影响较小。当温度湿度随着季节发生变化时,罐体能够起到很强的隔绝作用,我们联合多地茶友做了一个小测试,我们选取较为潮湿的青岛、宁波、广州、重庆、成都为实验地点。以上五座城市部分季节湿度维持在100以上,干燥时又仅有30左右,但紫陶茶罐内部湿度却可以保持在70上下,因此,茶叶在紫陶罐内适宜长期存放,有利于继续转化,不会发霉变质。

紫陶水缸也是一样,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环境,不易变质。而且,紫陶中含有大量的铁离子,还能起到“软化水”的效果。

建水紫陶在打磨过程中,盖子和罐身之间的火皮火刺都被完全磨去,接触面完全贴合在一起,能起到防潮的作用的,所以就不要在盖子和罐身之间增加其他材质的垫子了。

建水紫陶罐不仅可以存茶储水,还可以存储干货,都具有保鲜作用。

醒茶

“醒茶”重要吗?“醒茶”是茶叶与空气接触后缓慢的化学反应。

关键是控制好空气及其中的水分含量,云水山涧的醒茶罐一般是357克或357克以下的,大罐子存茶,整提或是整饼存放,一般不会每天都打开看看,是长时间的存放转化过程。

醒茶罐需要把饼茶启散,让它自然的堆砌在罐子里,这样增大了茶叶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转化过程。

就像红酒一样,只是红酒的苏醒速度比茶叶快了很多,“醒过”的茶为冲泡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当然,喝起来也比同样存放条件但没“醒过”的茶,有了更多的滋味体现。

要在万千茶器中寻一种与普洱茶搭配,非建水紫陶莫属!(作者:昊子,图文来源:云水山涧)